以epc模式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实践与思考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59088215 上传时间:2018-11-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0.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epc模式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实践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以epc模式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实践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以epc模式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实践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以epc模式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实践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以epc模式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实践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epc模式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实践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epc模式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实践与思考(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EPC模式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践与思考叶浩文一、 装配式建筑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优势1.1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有利于实现工程建造组织化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是推进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全过程、系统性管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可以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分工,解决工程建设切块分割、碎片化管理问题。将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联结为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相适应,技术体系与管理模式相适应,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1.1.1 明确了工程建设单位的职责定位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投资建设方只需负责项目的预期目标、功能策划和交楼标准,EPC工程总承包方负责设计、采购、制造、装配等全部工程实施工作。工

2、程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方式从业主切块分割管理转变到EPC工程总承包管理,实现了EPC在总承包一个管理主体下的内部协调,使工程建设项目的速度和效益提高。1.1.2 激活了工程总承包方的统筹能力EPC模式下,实现在总承包方的统筹下,围绕工程建设的整体目标,系统配置资源统筹部署、协调、管控。工程项目各参与方均在工程总包方的统筹下处于各自管理系统的主体地位,围绕着项目整体目标,实现各自系统的管理子目标。1.1.3 推进了工程设计、采购、制造、施工的无缝衔接EPC工程总承包以设计为主导,全面统筹采购、制造、装配,实现统一策划、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局部服从全局、阶段服从全过程、子系统服从大系统,有

3、利于实现在总承包方统筹管理下的设计、采购、制造、装配等各方面的高度融合,实现工程建设的高度组织化。1.2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有利于实现工程建造系统化装配式建筑是一项系统工程,系统性的工程也需要系统化的工程管理模式与之相匹配,这种模式就是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EPC中的E不仅是“设计”,还包括系统性分析整个项目建设工程内容,包括总体技术和管理策划、工程组织策划、资源需求策划。EPC工程总承包的优势在于系统性的管理,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统筹分析建筑、结构、机电、装修各子系统的制造和装配环节,各阶段、各专业技术和管理信息前置化,进行全过程系统性策划,设计出模数化协调、标准化接口、精细化预留预埋

4、的系统性建筑产品,满足一体化、系统化的设计、采购、制造、装配要求。1.2.1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有利于推进系统化的技术策划,实现系统化建造EPC总承包模式通过全过程多专业的技术策划和优化,结合工业化生产方式特点,以标准化设计为准则,实现产品标准化、制造工艺标准化、装配工艺标准化、配套工装系统标准化、管理流程标准化。系统化集成设计、制造、装配技术,一体化制定设计、制造、装配方案并相互协同。实现设计的产品便于工厂规模化制造和现场高效精细化装配,便于发挥装配式建筑的优势。1.2.2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有利于发挥设计主导作用,实现系统化建造EPC模式要求设计方从设计一直负责到采购、制造、装配。

5、从而有效保证设计方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就统筹分析,全过程一体化的统筹,提升设计品质,保证各个子系统的协同。EPC工程总承包管理中在设计阶段,从施工图设计、深化设计到生产制造设计的整个设计过程是系统连续的,设计过程是逐步深化、细化、优化的过程,有效发挥设计主导作用。1.2.3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有利于信息化全过程应用,实现系统化建造EPC模式下,各参与方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BIM技术全过程的应用,在统一的项目管理平台下,利于集成各专业软件,统一标准化接口,保证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发挥BIM技术优势。设计环节各专业之间,制造、装配环节各专业之间,设计与制造、装配之间数据信息共享、协同设计和管理。实

6、现信息化和工业化与建筑业的深度融合,深入推广信息化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1.3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有利于实现工程建造精益化1.3.1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有利于明确工程建设主体责任,实现工程精益建造工程总包方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效益、负总责,在管理机制上保障了质量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的完整、全覆盖和严落实,并有效落实了各方主体质量安全责任。1.3.2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有利于建立系统化的质量安全管控体系,实现工程精益建造组织化、系统化的管理特征,保证了一体化的质量和安全控制体系,保证了管控体系的严谨性,质量安全责任的可追溯性。1.3.3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有利于促进技术与

7、管理的有效融合,实现工程精益建造EPC模式下,利于发挥集成技术体系的优势,利于技术体系的落地,形成生产力,产生效益,达到精细化管理;进而更一步优化提升技术体系,实现技术与管理的相融合。从而全面提升工程质量、确保安全生产,适应了“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平安中国”的发展要求。1.4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有利于降低工程建造成本1.4.1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集中采购,有利于降低建造成本工程建设过程中,采购环节的成本降低具有十分重要意义。EPC中的P不仅是为项目建造所需的系列材料、部品采购、分包商采购等等,还包括社会化大生产下下的社会资源整合,系统性地分析工程项目建造资源需求。EPC模式下,设计、采

8、购、制造、装配几个环节合理交叉、深度融合。设计阶段就确定建造全过程中物料、部品件和分包供应商。精准确定不同阶段的采购内容、数量等等。由分批、分次、临时性、无序性的采购转变为精准化,规模化的集中采购,从而实现分包商或材料商的合理化、规模化的有序生产,减少应急性集中生产成本、物料库存成本以及相关的间接成本,从而降低工程项目整体物料资源的采购成本。设计中因地制宜,优先使用当地材料,可进一步节省材料费用及运输费用。1.4.2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设计优化,有利于降低建造成本EPC模式下,在设计方案中充分考虑材料部品的性价比,过程中控制造价成本,在满足建筑产品的良好性能要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9、。通过精益设计和优化,达到设计少变更甚至是设计零变更,从而避免由于返工造成的资源浪费,从而减少成本。1.4.3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目标统一,有利于降低建造成本在总包方的统一协调、管控下,将各参建方的目标统一到项目整体目标中,以整体成本最低为目标,优化配置各方资源,实现设计、制造、装配资源的有效整合和节省,从而降低成本。突破以往传统模式下,设计方、制造方、装配方各自利益诉求不同,都以各自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导致工程整体成本增加、效益降低。1.4.4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产业化发展,有利于降低建造成本EPC模式下,工业化建造将实现精细化、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社会化的大生产,利于市场化发展,

10、从而进一步降低材料、部品、部件的成本,并限定在合理的市场化范围内。各种材料部品的成本将趋于合理、透明,且随着社会化的发展,龙头企业与相关部品件生产企业、分包企业间的长期战略性合作,将会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从而更利于市场化发展。1.4.5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人力资源整合,有利于降低建造成本EPC模式下,装配式的建造将实现人工的大大节约,无论是管理团队的有效整合还是产业工人优化减少,都将进一步降低建造过程中的间接成本和人工成本。(随着建筑业的发展,人工成本在不断地上涨,已成为影响建筑工程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1.5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有利于缩短工程建造工期1.5.1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

11、的整体设计,利于各环节的合理穿插、深度融合EPC模式下,设计、制造、装配、采购的不同环节形成合理穿插、深度融合,实现由原来设计确定后才开始启动采购方案、制造方案、装配方案的线性的工作顺序转变为叠加型、融合性工作,经过总体策划后,在设计阶段就开始制定采购方案、生产方案、装配方案,使得后续工作前置交融,大幅节约工期。1.5.2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协同建造,可实现工厂和现场的有效衔接装配式建造的特点,是将原来传统的现场施工分成为工厂和现场两个板块。而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可很好的适应这个特点的要求,实现工厂制造和现场装配的有机结合,将不同空间下的制造、装配,形成系统有序的整体,充分保证了工厂制造

12、和现场装配的技术协同,以及工厂产品的产出与现场装配需求的吻合。保证工厂与现场作业的同步开展和有效衔接,缩短整体建造时间。1.5.3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统筹管理,有利于提高沟通协调效率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下,各方工作均在统一的管控体系内开展,资源共享,信息共享,规避了沟通不流畅、推诿扯皮等问题,减少了沟通协调工作量和时间,从而节约工期。1.6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有利于实现技术集成应用和创新EPC模式利于装配式建筑的技术集成,可以以整体项目的效益为目标需求,明确集成技术研发方向。避免只从局部某一环节研究单一技术,难以落地、难以发挥优势的问题,创新全体系化的技术集成更加便于技术体系落地,

13、形成生产力,产生效益,发挥技术体系优势。(如在以装配式建筑整体视角出发,要明确建立“预制装配”为核心的全新装配结构体系,而不是基于传统的“等同现浇”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很难进行大的技术创新,也很难突破性地发挥优势)对比要素传统模式EPC模式主要特点设计、采购、施工交由不同的承包商承担,按顺序进行EPC总承包承担设计、采购和施工任务,有序交叉进行设计的主导作用难以充分发挥能充分发挥设计采购施工之间的协调由业主协调,属外部协调总承包商协调,属内部协调设计和施工进度控制协调和控制难度大能实现深度交叉进度协调难以协调和控制能实现深度交叉工程总成本高低投资效益较好更好费用控制浪费环节多节省环节多质量控制各

14、管各的质量全过程全方位控制质量2 当前推行装配式建筑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2.1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还没有得到工程建设单位的重视目前绝大部分装配式建筑项目仍沿用业主大包大揽、分块切割的管理模式,各方没有以项目整体利益为目标,导致设计、采购、制造、施工、运维等多环节多专业难以有效协同,导致设计产品难以规模化、高效化制造和装配,装配式建筑的优势难以发挥。2.2 与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相配套的监管机制还不够健全涉及招投标、资质管理、审图制度、造价定额、施工监理、质量检测、竣工验收等相关配套制度,还需要政府加快完善,如EPC工程总承包招投标等制度,还需要从立法层面进行改革。2.3 还缺乏

15、推行装配式建筑EPC工程总承包管理的龙头企业目前,很多建筑企业都是以施工或设计总包为主,还缺少总包管理制度完善、实践经验丰富的EPC工程总承包管理的龙头企业。行业内迫切需要以企业为主体,以转型升级为契机,在装配式建筑创新的技术体系基础上,通过实践积累,形成优化的、适用的、特定的装配式建筑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引领行业发展。2.4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装配式建筑EPC工程总承包的具体管理流程、责任权利的界面划分、各方共享机制等等还没有成熟的运行管理模式,往往是在以施工总包的管理模式的简单延伸,没有经过彻底的变革,不是真正意义上的“EPC工程总承包管理”,还有待于通过龙头企业的探索和实践进行创新。应结合装配式建筑建造方式的组织方式的固有特性,以装配式建筑集成技术体系为基础,建立相对应的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旨在全面发挥集成技术体系的优势,根据市场规律,优化整合全产业链上的资源配置,实现装配式建筑品质优、工期短、成本低、绿色环保的综合效益。2.5 还缺乏践行装配式建筑EPC工程总承包管理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和产业工人装配式建筑的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是建筑行业多系统的集成发展,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高,需要对装配式建筑设计、采购、制造、装配、技术、管理、商务多专业多系统、全过程有认知和了解,以便协调管理。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