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课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9086980 上传时间:2018-11-04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3课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必修3课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必修3课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必修3课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必修3课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3课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3课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标要求,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本课线索】: 1、开始传入- 2、正式传播- 3、争鸣竞逐- 4、广泛传播-,十月革命之后,五四时期,五四运动之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马克思主义的主力 新文化运动为各种思潮的传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知识分子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爱国心,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1、开始传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 代表人物:,梁启超(改良派): 朱执信(革命派):,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较详细 也曾介绍时我

2、们中国除极少数留学生以外,一般人就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世界上有马克思其人, 以前有人如梁启超、朱执信, 也曾提过一下马克思主义。 不过(1945.4),能否把梁启超、朱执信以及无政府主义者对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所作的介绍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标志呢?,从主观方面来看,这些文章的作者无意信仰传播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如上海广学会在19世纪末出版的一些书刊,只是在宣传基督教救世教义的同时,介绍流行于西方的各种社会主义学说以为其补充;梁启超在介绍进化论者颉德学说时,附带提到马克思,不仅简略,而且带有批评的口吻(转引了颉德对马克思的一些评述);朱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政治主张。,从客观方面来

3、看,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因此传播开来。从辛亥革命以后,直到1918年,在中国报刊上很少看到介绍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学说的文章。 根据以上的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仍应从五四时期算起,其代表人物还应是李大钊。 人民日报1989年10二,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第三,缺乏实践效果。,2、正式传播(十月革命之后) (1)原因: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发生变化 对资本主义失望的知识分子急切寻求改造动,李大钊(18891927 )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3年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1914年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活动

4、。次年为反对日本的“二十一条”,以留日学生总会名义发出警告全国父老通电,号召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誓死反抗。1916年5月回国,在北京创办晨钟报,任总编辑。旋辞职,任甲寅日刊编辑,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是把马克思主义全面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主要著作: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民主主义劳工主义既然占了胜利,今后世界的人人都成了庶民,也就都成了工人。我们对于这等世界的新潮流,应该有几个觉悟:第一,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第二,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 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第四,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我

5、们应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人变成工人的机会,不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人变成强盗的机会。凡是不做工吃干饭的人,都是强盗。 我们要想在世界上当一个庶民,应该在世界上当一个工人。诸位呀!快去工作呵!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民主主义劳工主义”、“占了胜利”是指什么?“这种潮流”又是指什么?,“民主主义劳工主义”、“占了胜利”是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这种潮流”是指社会主义运动。,首先他认为“是只能迎,不可拒的”,鼓励人们为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勇往直前;其次认为建立新社会新世界,必须要“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警告人们要作好付出代价的准备。,、根据材料,分析李大钊对于“这种潮流”的态度。,【课堂

6、探究】,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吸收中国的知识分子?,巨大的力量,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坚实的阶级基础。,(2)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侵略与争霸的本性,通过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鲜明对比,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救国的良方。,二、新思潮竞起,原因,五四运动的洗礼源、基本主张及评述,无政府主义,代表:刘师复,主张:,评述:,个人绝对自由,反对一切强权和政府,建立没有政府的社会,反映部分知识分子对现实不满及希望摆脱压迫的强烈。五四时期一度流行。,泛劳动主义,新村主义,实用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代表:托尔斯泰,主张:“劳工神圣”,评述:改变知识分子轻视体力劳动态

7、度,来源:日本,主张:共同劳动、相互协作、共同消费,评述:当时吸引一批进步知识分子,空想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 新村主义; 工读互助团; 无政府主义:反对一切权力与权威,否认一切国家政权与社会组织形式,主张绝对的个人自由,要求建立无命令、无权利、无服从与无制裁的“无政府”社会。自由组织社团,人人都可自由加入,自由退出。 新动、共同消费,实行各尽所 工读互助团:劳心和劳力、工与读相结合,建立人人劳动,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新社会。,1.五四时期流行的各种思想:,改良主义:实用主义; 基尔特社会主义; 实用主义:强调立足于现实生活,只管行动是否能给个人或集团带来某种实际的利益和报酬,而不问这种行动是

8、否合乎客观实际,合乎原则。也就是只管直接的效用、利益,不管是非对错。有用即是真理,无用即为谬误。(起源美国,胡适是其在中国的主要宣传者) 基尔特社会主义:改组工会,扩大工会的范围,把所有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都包括在内。设想在未来的社会里,应以基尔特为社会单位,按着职业性质不同分成若干基尔特组织,由高度集权的全国基尔特来统一领导,用基尔特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起源英国,梁启超是其代表),1、时间:,2、条件,阶级: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 深入发展,思想: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政治:十月革命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为中国革命指明新的出路。,最根本的是

9、中国革命实践的客观需要。,经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五四运动之后,阅读本课第三标题回答: 十月革命之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是怎样进一步广泛传播的? 来源:学_科_网,2) 三次论战,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进一步扩大.,3)1920年组织研究会,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1)1920年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很多青年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1919年底,进步青年王光祈在北京发起组织“工读互助团”,试图通过“半工半读”达到“教育和职业合一”,进而实现一个“人人做工,人人读书,各尽所能,各每天作工四小时以上,作工所得归团体所有,团员生活必需的衣食及教育费、书籍

10、费、医药费由团体供给。,感受体验,(1)工读互助团失败原因有哪些?,(2)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一是因为经济上入不敷者出; 二是因为内部意见不合和热情减退,但最根本是因为缺乏存在的社会条件。,使许多青年认识到改良主义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于是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客观上使马克思主义得到更进一步传播.,各抒己见:如果你生活在五四时期,会不会参加工读互助团?,提示:作为开放式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凡是言之成理,都是都属于不错的答案。,(1)会参加。因为学生投身社会实践,与工人阶级打成一片;工读互助团自食其力;用亲身实践检验和推进认识。,(2)不会参加。因为工读互助团不会成功

11、;它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基础和科学的思想基础;它只是一种欧文式的空想社会主义。,1919.8再论问题与主义,“要一个一个地研究问题,一点一滴地解决问题。” 实质题,少谈些主义,“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 实质:主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社会革命,认为“问题”与“主义”不能截然分开,两者应该并行不悖。,论战的实质:要不要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影响: 通过论战,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吸引了更多的先进分子思主义的三次论战,有何影响?,要不要建立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要不要建立“劳国问

12、题 (李大钊胡适),广泛传播-五四运动之后,阅读本课第三标题回答: 十月革命之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是怎样进一步广泛传播的? 有何重大意义?,1)1919年问题与主义的论战,使马克思主义经受了考验.,2)1920年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很多青年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3)1920年组织研究会,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4)马克思主义者同基尔特社会主义者展开论战,扩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继续传播马克思主义(途径),组织学会。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翻译、演讲 通过论战。为了同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划清

13、界线,马克思主义者展开了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历史必然性,材料一 民国成立后,不单挂出了共和国的招牌,连议会制、多党制、普选等这些西方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和活动程序一度也被热热闹闹地搬到了中国来。很多人对这些曾抱有很大的期望。奇怪的是,说起来那么动听的东西,甚至在西方国家也许取得过一些成效的政治制度,一旦硬搬到当时中国社会这块土壤上实行起来,却全然变了样:普选徒具形式;多党制成了拉帮结派,党同伐异;议会里只有一批政客在吵吵嚷嚷种瓜得豆,这真是创业者始料之所不及的。 金冲及五四时期14年开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延续达四年之久,这场空前残酷的战争把资本主义世界固有的内在矛盾,以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尖锐的形式清楚地暴露出来这不能不使更多的醉心学习西方的中国人感到震惊。西方的社会制度在他们心目中顿时失却原来那种耀眼的光彩表明了这个制度并非即是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象征。 金冲及五四时期的先进青年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2、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缺陷,材料三 俄国的十月革命在马克思主义的故乡欧洲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亚洲国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马克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