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教案图文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9053247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2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教案图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一语文教案图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一语文教案图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高一语文教案图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高一语文教案图文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教案图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教案图文(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教案第一课 沁园春 长沙教学目标1、 品读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 感受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3、 引导学生品味用词的精当、巧妙和形象。说明:对于生活在今天的中国青年学子,要真切感受到一个屹立于天地之间对革命理想执著追求的伟岸青年主席形象是有一定困难的,如果立足于文本辅以一定的背景介绍,在反复诵读中、在对关键语句的反复咀嚼中,借助具体的语言文字来体验分析,应该是可行的。本文语言精当、巧妙和形象的特点很明显,老师可以有意识的范读、点拨,然后学生在教师引领下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势必逐渐加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和对文章语言特点的感悟。教学重点与难点1、

2、 从词中对湘江秋景的描写和少年同学的描写,感悟本词中阔大的意境。 2、以分析结尾的两大问题为抓手,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说明: 词的上阕侧重于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秋景。正是壮观的景象,阔大的意境激起了诗人的满怀豪情,于是历史、现实、未来情不自禁的变成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词的下阕运用联想,引发了对往事的回忆,其中主要是对于少年同学的描写,这些人青春年少、热情奔放、干劲十足、豪迈自信,心胸阔大。也艺术的回答了上阕提出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分析,本词的解读基本是流畅、清晰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教师引入:他是领袖,他为

3、人民谋幸福,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更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梅花瑞雪,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神采飞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今朝的风流人物,他就是伟人毛泽东。让我们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长沙,走进领袖的宽阔胸怀,走进诗人的崇高心灵。学生自由选择熟悉的毛主席诗词进行交流。从已知出发来带动未知的求索,为新课学习做好情感体验方面的铺垫。研读文本整体把握1、结合欣赏毛泽东手书沁园春 长沙,听朗读录音。2、教师范读。1、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2、引导学生整体感知。 诗词教学反复朗读,乃至熟读成诵是关键一环。当然老师要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

4、清思路,以便促进背诵。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1、写壮景,抒豪情 。重点分析湘江秋景图。2、找出文中的对比运用并进行分析。3、分析本词精当、形象,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联系上、下阕,分析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写作特点。自读文章,教师适时抛出问题或适时引导,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同伴互助、师生互动中来解决上述重点、难点。在具体语言的品读过程中完成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习惯。结束新课布置作业背诵课文。学生以各种形式参与背诵。检查学习效果,构建和谐的师生互动氛围。思路点拨本文是整套教材的第一课,教师可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安排教学。如果生源条件较好,可以设计为比较阅读。与初中已学的沁

5、园春 雪来作比较。可以设计为异同的比较。其中有一个问题可以考虑作为中心提问,“沁园春 雪中的“风流人物”什么人?沁园春 长沙中的“同学少年”可算是“风流人物”吗?为什么?从此可见,本词上、下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练习举隅1、读了文章,谈谈你对个人的理想与梦想有了什么新的认识。2、课外品读主席的更多诗词 。第二课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教学目标:1、感受居里夫人超凡脱俗的美丽。2、品味文中一些富含哲理的语言。3、体会经典细节的表现力。4、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目标,实现自我价值。说明:本单元的主题是表现个体生命的成长轨迹和意义。梁衡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是在纪念居里夫人发现“镭”元素一百周年有感而发写下的一篇文

6、章,这是一篇充满激情的散文,选取居里夫人长达67年生命的人生中的几个具有典型性的片断,由表及里地来塑造她从外形、人格、心灵到精神境界都具有的“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感人形象,给读者留下“什么是真正的美丽”的深刻思考。文章大气,意蕴丰瞻,颇有新意。关于居里夫人发现镭,是唯一两次荣获若贝尔奖的女性,学生都已了解。而本文作者写此文的真正用意是为了揭示居里夫人身上的一种伟大的人格魅力;美丽的居里夫人不被上帝所给的美形所累,她有大志,有大求,追求永不衰败的美丽。但对于这一点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外形美与内心美的层面上理解,而应更深入地理解,这就是居里夫人与众不同之处一种超凡脱俗的人生追求。为了能引导学生

7、感受居里夫人道德力量和理想光辉,渐渐靠近她那高贵心灵,所以,将教学目标定为:感受居里夫人超凡脱俗的美丽。而居里夫人超凡脱俗的美丽又是通过文中一些经典细节和一些富含哲理的语言的表现出来的。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感受居里夫人超凡脱俗的美丽。难点:品味文中一些富含哲理的语言。说明:居里夫人的美丽可以说一种对美丽的完美诠释,她将美这一人生价值升华到了精神的境界。因此,感受居里夫人超凡脱俗的美丽必定是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文中一些颇含哲理性的的句子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例如:“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可以说是一句“牵一句而动全文的句子”,只要将此句理解了全文

8、的内容也就差不多理解了。所以,将它们作为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居里夫人在镭发现25周年时的演讲。(电影片断)。并请同学思考:在居里夫人的演讲中她认为科学是怎么样的?(2)谈谈你所了解的居里夫人。(1)学生观看电影并思考。伟大而美丽(2)学生谈所了解的居里夫人。设境激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走进居里夫人的内心世界,在教学中运用了几个电影片断,为学生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情景和氛围。这既是对学生预习的检测,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进一步唤起对居里的感情,为理解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感知全文了解大意(1)全文很长,用了那些记叙的顺序(2)根据记叙的顺序,看看

9、课文记叙了哪些内容?并对其进行概括。(1)倒叙、插叙(2)学生阅读思考并概括段意。历史定格(1-2段)艰辛炼镭(3段)不为美形所累(4段)青春换镭(5-6段)不为美誉所负(78段)文章较长,思维的跳跃性大。这一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对全文的内容能整体感知和把握,同时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细读品味感受人品(1)梁衡为什么在课文第六段中说:“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2)为何说“镭”的发现是“伟大的发现”?请结合学过的物理和化学知识来理解。(3)再看电影片段:居里夫人提炼“镭”思考:、这是怎样的一个实验室?、如果让你做居里夫人的助手,你是否愿意做?、在“为了

10、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顿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一句中的“可能”能否去除?(4)文中还有哪些传神的细节描写?请将它们找出来并说说其作用,(5)朗读第6自然段,请结合作者引用苏轼前赤壁赋中的“变”与“不变”的哲理来理解梁衡为什么在课文第六段中说:“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1)学生可以思考而不急于要他们回答,(2)A、镭的发现从根本上改变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原子是物质存在的最小单元,是不可分割、不可改变的)B、镭的发现了科学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放射医疗和炸药的研制)C、导致了原子时代的到来(原子核的裂变、释放能量)(3)学生可以在画面中看到居里夫人在

11、烟熏火燎中艰难地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增经做过停尸解剖的破棚、学生的回答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愿意。二是,不愿意。三是,刚开始好奇性驱使会愿意,但过了一段时间因为太苦了而不愿意干下去。不能。能很好体现居里夫人坚忍不拔、不怕失败的品质。(4)、不受漂亮的干扰,故意把一头金发剪得很短。坐在前排,给那些追寻的目光一个无情的后脑勺。(超凡脱俗,有大志、有大求,战胜自我,不为美形所累。)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将奖章给六岁的女儿当玩具。(超凡脱俗,视名利如粪土)。死后40年,用过的笔记本还不停地释放射线。(超凡脱俗、献身科学)(5)学生齐声朗读并思考。学生思考并回答:居里夫人发现了镭,让人们

12、认识到世上的事物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无时无刻不在运动。而居里夫人自己在完成这一伟大的发现过程中,自己的美丽容貌和健康的身体也在发生悄悄地变化,“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了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了物理学的一个新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理,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她的青春换位到了科学教科书里,换位到了人类文化的史册里。”成为不变的、永恒的美丽。这是一句“牵一句而动全文的句子”,只要将此句理解了全文的内容也就差不多理解了。先将其抛出,而后将其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来问。居里夫人的美丽与她发现镭,对社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是分不开的,所以要能深刻

13、感知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一定要了解她的伟大发现。因为本文是以写人为主,对于科学原理阐述的比较少,仅仅在第六段中用苏轼前赤壁赋中“变”与“不变”的哲理点了一下,但学生对于“镭”发现的作用在平时的阅读和物理、化学的学习中是知道的。同“导入”相同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走进居里夫人的内心世界,在教学中再运用了一个电影片断,为学生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情景和氛围。让学生设身处地感知居里夫人的超凡脱俗,因为这样的艰辛劳作一般的凡夫俗子很难坚持,更不是弱小而美丽的女子所能胜任,而居里夫人能坚持下来,背后支撑她的是理想和信念。通过传神细节的寻找及分析其作用,来感知居里夫人超凡脱俗的美丽。作者引用苏轼前赤壁赋中的“变

14、”与“不变”的哲理来诠释居里夫人格力量和理想光辉。是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初读时学生不一定能理解、或不一定能全部不理解,但有了前面的许多铺垫,这一难点到此可以迎韧而解了。而文章的主旨也就彻底地理接了。小结为什么说居里夫人的美丽是“跨越百年”的呢?百年:永恒。她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是永恒的;她的超凡脱俗的品质是永存的。科学是美丽的;人是美丽的;-追求美丽科学的美丽人生和丰富的精神是永恒的因而能跨越百年。既点题又照应导入,使课上的首尾呼应。四、思路点拨这一教学思路比较适合于重点中学的学生或是预习比较充分的学生使用,因为这是从哲学的层面上来理解居里夫人的“美丽”。有难度,所以建议:、学生课前对课文的预习一定要充分。、学生对于居里夫人的介绍最好能事先做好演示文稿。、课文第六段富有哲理性语句比较难理解,要带领学生多读、多感悟。在语言反复的涵咏和咀嚼中来理解。如果学生基础比较一般或是预习的不是很充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