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物理分类汇编-1声现象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9051686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40.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中考物理分类汇编-1声现象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8中考物理分类汇编-1声现象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8中考物理分类汇编-1声现象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8中考物理分类汇编-1声现象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8中考物理分类汇编-1声现象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中考物理分类汇编-1声现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中考物理分类汇编-1声现象(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2018烟台)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不能完成探究目的是( )A发出“啊”的声音,用手指触摸喉咙处B一边改变管子插入水中深度,一边用嘴吹管的上端C敲打铜锣,锣响后用手触摸锣面D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分析】 (1)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2)物体发声时一定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解答】解:A、发出“啊”的声音,用手指触摸喉咙处,感觉到声带振动,能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故A 不符合题意;B、一边改变管子插入水中深度,

2、一边用嘴吹管的上端,空气柱的长度改变,振动频率发生变化,音调发生变化,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 B 符合题意;C、敲打铜锣,锣响后用手触摸锣面,感觉到鼓面在振动,能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故 C 不符合题意;D、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会感到音叉在振动,能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故D 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特性和声音的产生,要会运用。2. (2018淄博)2018 年平昌冬奥会上,智能机器人 Troika 可以用简单语言与人交流。关于机器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机器人的声音与运动员的声音音色不同D

3、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108m/s【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是因为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里;(3)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4)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 A 错误;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 B 错误;C、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不同的人或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机器人的声音与运动员的声音音色不同,故 C 正确;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m

4、/s,故 D 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多个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错。2 (2018枣庄)城市建设和管理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如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穿城而过的高铁两旁建有隔音板;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人需戴耳罩;跳广场舞的大妈要把音量调小一些,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A减小噪声污染B减小大气污染C绿化美化环境D减小水污染【分析】减弱噪声噪声污染主要从三种方式上来进行: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解答】解: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穿城而过的高铁两旁建有隔音板能阻断噪声的传播,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人需戴耳罩、

5、跳广场舞的大妈要把音量调小一些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所以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小噪声污染。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减小噪声污染的方法,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要求平时学习时,要多联系生活、多解释,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 (2018潍坊)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调节手机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C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D摩托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 A 错误;B、调节手机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故 B 错误;C、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 C 错误;D、摩托车排

6、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D 正确。故选 D。2 (2018滨州)滨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放低些B人们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C “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解析:A、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响度放低些,故 A 错误;B、不同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演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 B 错误;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C 错误;D、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

7、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播能量,故 D 正确。故选 D。5 (2018临沂)临沂)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C人耳可以听到超声,不能听到次声D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音色不同【分析】 (1)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振幅有关;(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 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3)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在 20Hz20000Hz,低于 20Hz 的声音为次声,高于20000Hz 的声波为超声,都是人耳听不到(4)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

8、解答】解:A、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 A 错误;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0m/s。故 B 错误;C、超声波和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都是人耳听不到的,故 C 错误;D、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 D 正确。故选:D。14 (2018青岛)实验探究探究声音的产生与特性过程结论如图,用音叉和乒乓球进行如下实验:轻敲 256Hz 的音叉,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发现丘乓球也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的;重敲同一音叉,听到更大的声音,同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

9、声体的 振幅 有关;换用 512Hz 的音叉重复实验,听到声音的音调更高,说明音调与发声体的 频率 有关。【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时,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大,乒乓球弹起的幅度越大,据此得出响度与振幅的关系;(3)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解:(1)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当与乒乓球接触时,会把乒乓球弹起;(2)当敲击音叉的力增大时,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时,观察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越大;通过实验可以判断物体振幅是不同的,说明了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而且是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故换用

10、 512Hz 的音叉重复实验,音叉振动的更快,故听到声音的音调更高,这说明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故答案为:振动;振幅;频率。【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是一道基础题。2. (2018聊城)聊城)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A.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吹笛子时,笛管振动发声 C.汽车安装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大小不同的力击鼓,鼓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2. (20182018济宁)济宁) 下列属于从传播环节防治噪声的是(D)A.教室内请勿大声喧啡 B.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C.城区道路口安装分贝仪 D.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2. (20182018菏泽)

11、菏泽)下列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C14. (20182018菏泽)菏泽)热机给人类文明带来进步。也给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热机 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主要有:热污染、空气污染和 污染。14.噪声11 (2018东营)东营)东营市是吕剧发源地。吕剧常见的伴奏乐器有坠琴、扬琴、二胡等。观众可以根据乐器发出声音的_(选填“音调” 、 “响度”或“ 音色”)不同,分辨出是哪种乐器;琴师调节琴弦的松紧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选填“音调”、 “响度”或“音色”) 。 11音色(1分) 音调(1分)1.(2018德州)德州)图 1 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有时还能

12、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木棒振动产生的B.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D.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13 (2 分) (2018广安)在中考的考场上,随着铃声的响起,同学们开始了紧张的考试,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信息 ;【分析】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解答】解:考场上,随着铃声的响起,同学们开始了紧张的考试,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答案为:信息;。【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应用、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注意单位换算,常见题目。18 (2018玉林)如图甲所示,蝙蝠靠发出 超声波

13、 发现昆虫。如图乙所示,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此现象可推理得出 真空 不能传声。【分析】 (1)蝙蝠是利用回声定位发现昆虫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实验中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但可以通过铃声的变化趋势,推测出真空时的情况,这种方法称为理想推理法或科学推理法。【解答】解:(1)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利用回声定位的方法发现昆虫;(2)由实验现象可知,把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当罩内空气接近真空时,虽然还能听到极微弱的声音,但可通过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故答案为:超声波;真空。【点评】此题

14、考查的知识点有两个:一是超声波,二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是不能传声的,要会用理论知识去解决生活的实际现象。2 (2018黔南黔南)中国的两位宇航员曾经在太空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向同学们传授科普知识。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宇航员讲课发出的声音是由宇航员的声带振动产生B宇航员讲课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C宇航员讲课发出的声音是通过超声波传回地球的D讲课的宇航员和另一名宇航员只能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宇航员的声音是靠声带振动产生的。故 A 正确;B、宇航员讲课发出的声音对听课的人来说不是噪声,故 B 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无法在太空中传播。宇航员

15、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 C 错误;D、讲课的宇航员和另一名宇航员可以利用电磁波和声音来传递信息,故 D 错误。故选:A。2 (2018龙东)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A烛焰晃动B钢尺振动C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D倒车雷达【解答】解:A、图中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 A 正确;B、钢尺振动可以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 B 错误;C、蝙蝠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昆虫反射发现目标的,此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 C 错误;D、倒车雷达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障碍物反射发现车后物体的,此现象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 D 错误。故选:A。3

16、(3 分) (2018岳阳)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吉它发出的琴声来自琴弦的振动B声音只在空气中传播C岳阳开展的“禁炮”行动,是从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D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测距考点:声的产生、传播、控制噪声、声的应用专题:声现象解析:A吉它发出的琴声来自琴弦的振动,正确。B声音只在空气中传播,错误,声音可以在固态、液体和气体中传播。C岳阳开展的“禁炮”行动,是从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错误,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产生。D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测距,错误,是利用超声波传播信息。故选 A 。3 (2018南京)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区分的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C中考期问建筑工地夜间停止施工,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