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考研之马克思主义知识点分享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9051011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23.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外考研之马克思主义知识点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上外考研之马克思主义知识点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上外考研之马克思主义知识点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上外考研之马克思主义知识点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上外考研之马克思主义知识点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外考研之马克思主义知识点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外考研之马克思主义知识点分享(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外考研之马克思主义的知识点分享上外考研之马克思主义的知识点分享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章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1、含义:马克思主义包括三个部分:1、含义:马克思主义包括三个部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1 马克思主义哲学;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 科学社会主义。3 科学社会主义。2、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把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2、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把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科学。3、马克思主义的创立3、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马克思写

2、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马克思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形成;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形成;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第一章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第一章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1、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这种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是马克思主革命性的

3、统一。 这种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和最鲜明的特征。义基本的和最鲜明的特征。2、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2、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1)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1)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论。(2)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2)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

4、的政治立场。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1 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1 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2 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2 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1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1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

5、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理和发展真理, 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彻底的科学性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是最根本的。2 这是一脉相承的表现;2 这是一脉相承的表现;3 科学发展观的与时俱进体现。3 科学发展观的与时俱进体现。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和实践1、世界的物质性1、世界的物质性(1)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1)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

6、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2)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2)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恩格斯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指出哲学恩格斯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指出哲学基本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与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基本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与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1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 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1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 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

7、和唯心主义两派;和唯心主义两派;2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 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2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 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不可知论;3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3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4 对世界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 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不同回答划4 对世界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 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不同回答划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4)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4)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列宁指出: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

8、列宁指出: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 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过感觉感知的, 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5)意识的起源和本质(5)意识的起源和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是物质世界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的主观映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6)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

9、动与时间、空间(6)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1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1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有条件性。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有条件性。2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2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伸张性、广延性,特点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伸张性、广延性,特点是三维性。是三维性。(7)物质与意识

10、的辩证关系(7)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1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2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最高产物,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2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最高产物,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意识的能动性集中体现在意识能动地反映和创造世界。像。意识的能动性集中体现在意识能动地反映和创造世界。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是事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

11、然的、稳定的联系。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二、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二、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1、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1、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1)联系的内涵和特点(1)联系的内涵和特点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辩证关系是以承认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 相互区别作用的关系。 辩证关系是以承认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 相互区别的事物又通过联系而相互过度。联系具有一系列的

12、特点:的事物又通过联系而相互过度。联系具有一系列的特点:1 联系具有客观性;1 联系具有客观性;2 联系具有普遍性;2 联系具有普遍性;3 联系具有多样性。3 联系具有多样性。系统特点: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系统特点: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2)发展的实质(2)发展的实质1 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1 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亡。a.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a.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b.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b.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

13、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2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2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a.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a.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b.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b.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内容;c.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c.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求。(3)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3)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1 整体与部分,又称全局与局部,是一对广泛使用的辩证法范畴。1 整体与部分,又称全局与局部,是一对广泛使用的

14、辩证法范畴。整体与部分的存在是互为条件的,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没有部整体与部分的存在是互为条件的,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没有部分便没有整体。分便没有整体。2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2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3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 发展、 灭亡不同趋势的范畴。3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 发展、 灭亡不同趋势的范畴。必然性: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必然性: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

15、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并非确定发生,可以出现,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或那偶然性:并非确定发生,可以出现,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或那样出现的不确定趋势。样出现的不确定趋势。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a.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并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a.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并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b.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b.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c.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互相转化。c.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互相转化。4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

16、关系的范4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畴。a.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预示a.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趋势。事物发展前途的趋势。b.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b.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在。5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5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畴。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们可通过感官感知,本质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们可通过感官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6 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6 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关系范畴。a.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a.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b.形式是内容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