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伤害与预防措施培训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9044834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伤害与预防措施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机械伤害与预防措施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机械伤害与预防措施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机械伤害与预防措施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机械伤害与预防措施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伤害与预防措施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伤害与预防措施培训(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械伤害与预防措施安全培训,冀 斌安全工程师 注册安全工程师电子信箱:,给您一分钟,手机调振动 对您是自重,对我是感动,一、机械伤害基本知识,(一)什么是机械伤害,机械性伤害主要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各类转动机械的外露传动部分(如齿轮、轴、皮带)和往复运动部分都有可能对人体造成机械伤害。简单来说,机械伤害就是指机械做出强大的功能作用于人体的伤害。,(二)机械伤害事故有什么特点,机械伤害事故的形式惨重,如搅死、挤死、压死、碾死、被弹出物体打死、磨死等。当发现有人被机械伤害的情况时,急停车,但因设备惯性作用,仍可将

2、受害造成致使性伤害,乃至身亡。,(三)机械伤害产生的原因,1.人的不安全行为(1)操作失误,操作失误可能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不熟悉加强设备的操作规程或操作不熟练,二是精神状态不佳或精神不集中;(2)违反操作规程,主要表现在对安全操作规程不以为然,或长时间操作没有发生过事故,为了图省事,不按操作规程要求办事,结果酿成伤亡事故;(3)违反劳动纪律,主要表现为:因为操作人员想抢时间,想早完成任务早下班,明知违反操作规程,却任凭侥幸心理违章操作,因一念之差铸成大错。,(三)机械伤害产生的原因,1.人的不安全行为(4)个人防护不规范,不按规定正确穿戴工作服和帽,或衣扣不整,鞋带没系,结果常因衣角、袖口、

3、头发或鞋带被机器绞着二发生事故。(5)违章指挥,领导违章指挥也是导致机械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自己不熟悉安全操作规程,却命令员工违反操作规程操作;或指派非该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操作、顶岗,这样很容易发生事故;(6)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操作人员无章可循,以至于安全管理工作不能落实。(7)误入危险区域,危险区域是指机械设备可能对人产生伤害的区域。,(三)机械伤害产生的原因,2.机械设备本身的缺陷(1)机械设计部合理,或机械设备选材不当,或没有爱情防护设施、保险装置等,以至于机械设备本身存在缺陷或爱情隐患。(2)机械设备的检维护保养不及时或检修质量差,进而存在事故隐患和把钱因素。,(三)机械伤害产生的

4、原因,3.操作环境不良操作人员长时间在照明不好、照度不足、通风不良、高温、低冷、粉尘超标的环境下工作,就可能出现误操作的行为。,(四)形成机械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1、检修、检查检修忽视安全措施:如人进入设备检修、检查作业,不切断电源,未挂不准合闸警示牌,未设专人监护等安全措施,而造成严重后果。,机械设备检修时应悬挂警示牌,2、缺乏安全防护装置,如有的机械传动带、齿机、接近地面的连轴节、皮带轮、飞轮等易伤害人体部位没有完好防护装置,或者虽然有完好的防护装置,而被认为拆除;还有人孔、物料口(投料、出料口)、绞龙口等部位缺失护栏及盖板,警示标志,作业人员违章或疏忽误接触这些部位,就会造成伤害事故。,

5、违规操作:导致手掌被切断,3、电源开关布局不合理,一种是有紧急情况不能立即停车;另一种是好几台机械开关设在一起,极易造成误开机械引发严重后果。,违规操作:导致手被整体压伤,4、自制或任意改造机械设备,不符合安全防护一起,如将安全防护设施拆卸、改变结构形式,虽然一时提高产量,但埋下事故隐患,一旦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违规操作:导致操作者头部卷入机器,5、在机械运行过程中清理、卡料、上皮带、润滑等作业。如绞龙堵塞用手掏物料,进料口、出料口用手送料或出料等。,某公司员工在边角料粉碎设备进料口检查时,在没有切断电源、设备没有完全停止的情况下,直接用手伸进设备检查口,造成手指被严重切伤。,6、任意进

6、入机械运动危险作业区采样、干活、借道、捡物等。,7、未经安全培训,安排不具备操作机械素质的人员上岗作业,或其他人员乱动机械。,二、机械伤害危险性分析,(一)引入或卷入碾轧的风险。引起这类伤害,主要是相互配合运动的机械或零部件,例如啮合的齿轮之间,带与带轮、链与链轮之间,两个做相对回转运动的辊子之间等。,(二)卷绕和绞缠的风险。引起这类伤害,主要是做回转运动的机械部件。例如轴类零部件,包括联轴器、主轴,链轮、齿轮、皮带轮等圆轮型零件的轮辐,旋转凸轮的中空部位等。旋转运动的机械部件将人的头发、饰物(如项链) 、手套、肥大衣袖或下摆随回转件卷绕,继而引起对人的伤害。,(三)挤压、剪切和冲击的风险。引

7、起这类伤害,主要是做往复直线运动的机械零部件。如大型机床的移动工作台、刨床的滑枕、剪切机的压料装置和刀片、机床的升降台等。,(四)飞出物打击的风险。由于发生断裂、松动、脱落或弹性位能等机械能释放,使失控物件飞甩或反弹对人造成伤害。例如,轴的破坏引起装配在其上的带轮、飞轮等运动零部件坠落或飞出;由于螺栓的松动或脱落,引起被紧固的运动零部件由弹性元件的位能引起的弹射,例如,弹簧、皮带等的断裂;在压力或真空下的液体或气体位能引起的高压流体喷射等。,(五)碰撞和刮蹭的风险。机械结构上的凸出、悬挂部分,机床的手柄,长、大加工件伸出机床的部分等。这些物件无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都可能产生危险。,(六)切割

8、和擦伤的风险。切削刀具的锋刃,零件表面的毛刺,工件或废屑的锋利飞边,机械设备的尖棱、利角、锐边、粗糙的表面(如砂轮、毛坯)等,这些由形状产生的危险,占了机械伤害很大比重。,三、机械伤害的预防措施,(一)严格安全管理,健全动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要避免事故的发生,首先建立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对操作者进行培训,使其能正确熟练操作设备;检修机械必须严格执行断电和监护制度;要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按规定正确站位;对于在设备开动时有危险的区域,不准人员进入。,1、健全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根据各种不同类型的机械设备,按其特点制订安全操作规程,其内容如下 :1)机械设备的工作

9、原理、结构和各项技术性能指标。2)主要零部件的规格、材料及使用条件。3)安全操作方法和生产运行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4)各类事故的处理方法。5)该机械设备的重要防护部位和危险区域范围。6)做好保养和定期维修。,2.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1)正确使用和维护防护设备。 (2)不允许擅自拆卸动机械设备的防护设施。 (3)转动部件未停稳不要在该机械设备上进行任何操作, (4)不要擅自进入有危险的工作岗位和危险区域,必须按标准设立安全护栏和安全色标。 (5)机械设备电气安全联锁装置如有失灵现象,必须及时停运检修。(6)检修设备设备不得超负荷运转。(7)设备转动部件上不要放置物件,以免运行时物件飞出,发生打击

10、事故。(8)正确使用和穿戴个体劳动保护用品。,3、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的事项:(1)按要求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正确着装,敞开的衣服必须扣好、袖口扎紧、长发要塞在帽子内,切记在有转动部分的机器设备上工作时,绝不能戴手套。(2)机械设备运转时,禁止用手调整或测量工件,应停机测量。(3)禁止用手触摸机器的旋转部件。(4)保证作业必要的安全空间,机器开始运转时,严格实行规定的操作。(5)各进孔、投料口、螺旋输送机等部位必须有盖板、护栏和警示牌。,3、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的事项:(6)对机械进行清理积料、捅卡料、上皮带腊等作业,应遵守停机断电挂警示牌制度;(7)清理接近危险部位杂物的作业,应使用夹具切

11、勿用手拉。(8)停机进行清扫、加油、检查和维修保养等作业时,须锁定该机器的启动装置,并挂警示标志。 (9)严禁非本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操作他人设备。(10)感到有危险时,立即操作紧急停止键。,二、切实做好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一)机械设备本身的安全技术要求1、机械设备应尽可能装设安全联锁装置。2、机械设备的受应力零部件必须经过严格检验,合格的才能使用。 3、超龄服役的动机械设备必须经过科学鉴定才能使用,或降级使用。,(二)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1、凡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有可能碰触、卷入的可动零部件必须都必须安装保护栅栏或防护罩 2、为防止机械设备的运行超过极限位置,应当装配可靠的限位保险、连锁装置。3、对

12、高速旋转的离心机、砂轮和大型风扇,必须采取防护措施,确保操作人员或附近装置不受损伤。,(三)对安全防护装置、栅栏和防护罩的要求1、安全防护使操作者触及不到运转中的零部件。2、当操作者接近运动中零部件时,机械设备应能立即自动停车。3、安全防护装置应便于检查、调节和维修。4、安装牢固、维修完毕及时复原。,(四)机械设备的安全环境要求1、机械设备的操作岗位,应设防滑、防坠落的安全平台和栏杆。2、机械设备的操作岗位在2m以上时,应配置安全可靠的操作平台、梯子和栏杆。3、机械设备的操作岗位必须有良好的照明和通风。4、噪声大的动机械设备,应设隔音设施,或给职工提供耳塞等防护用品。,安全来自警惕 事故出自麻痹 没有任何人希望事故发生,生命只有一次,保护生命的只有我们自己!安全是为了你全家,安全是为了我全家,安全是为了咱大家。 祝大家平安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