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建立居住证制度关键的分析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9038005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全面建立居住证制度关键的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全面建立居住证制度关键的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全面建立居住证制度关键的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全面建立居住证制度关键的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全面建立居住证制度关键的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全面建立居住证制度关键的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全面建立居住证制度关键的分析关于全面建立居住证制度关键的分析 10 月 21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居住证暂行条例 (草案) 。暂行条例规定,在全国建立居住证制度,推进城 镇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向常住人口全覆盖,要求各地积极 创造条件,逐步提高居住证持有人享有的公共服务水平。 草案还明确了居住证持有人通过积分等方式落户的通道。 (10 月 22 日中国广播网)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居住证暂行条例(草案) 。这意 味着暂住证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全国将全面建立居住证制 度。从“暂”到“居”虽只一字之差,但是承载了外来工 的家园梦想。对外来工来说,这无疑是一条利好消息。按 照暂行条例的规定,逐步提高

2、居住证持有人享有的公共服 务水平,外来人口有望积分等方式落户城镇。此举是户籍 制度改革的重要步骤,体现出对公民权利的尊重。 与偏重治安功能的暂住证相比,居住证在解决外来工 基本服务和权益保障问题提供了有效平台。但是,居住证 制度到底能给外来工带来多少红利呢?从一些地方居住证制 度实施情况来看,居住证除了管理更加人性化,方便城市 管理农民工以外,对农民工真正关心的就业、教育、住房、 养老、公共服务等核心权利的规定相对粗糙、模糊。而且, 居住证具体包含哪些公共服务,由居住地政府结合本地实 际情况规定,不确定因素颇多。居住证制度能否给外来工 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还有待观察。 外来工不就是打工者吗?其

3、实,外来工需要的不仅是一 纸居住证,而是附着在居住证上的公民权利和应有的公共 服务。如果外来工享有了应有的公共权利和公共服务。根 本不需要这证那证,一张身份证就可以证明身份,行使权 利。从这个意义上讲,居住证制度是只是尊重外来工权利 的逗号,并非给外来工平等赋权的句号。 近年来,很多地方都在聚焦外来工,并制定了具体关 爱措施。比如,称外来工为新市民、援建工人,淡化农民 工称谓;将农民工子女纳入城市义务教育序列;建立农民工 社保体系、住房体系;设立农民工日,等等。但是我们同时 也看到,外来工与市民权利不平等的问题依然存在。如, 同工不同酬、同命不同价,外来工维权存在瓶颈。除了苦 脏累的岗位外,城

4、市设置就业户籍门槛,清理低端产业, 等等。由于生活的压力、老板的霸道、执法的瑕疵,一些 外来工依然处于城市的边缘地位。比如,有的城市把外来 工排除在住房保障、扶危济困政策范围之外;即便在公众的 千呼万唤声中,异地高考制度终于出台了,外来人口随迁 子女满足了苛刻的居住年限、稳定的住房等条件,学习成 绩再优秀,在一些地区也只能报考高职学校。还有外来工 买车、买房受到种种限制,等等。 所以,全面建立居住证制度,最大的善意不在于居住 证取代暂住证,而在于外来人口的生存发展权利得到尊重。 从法律制度层面赋予外来工平等市民待遇,全力维护他们 的合法权益,营造尊重外来工的社会氛围,让他们感受到 城市的包容胸

5、怀,十分重要。 当然,在城乡二元结构、户口附加值与公众身份情结 尚未根本改变,户口尚不能自由迁徙的当下,指望一纸居 住证让外来工与当地居民平起平坐过于理想化。居住证制 度毕竟只是户籍制度改革过程中的一项过渡性政策,要从 根本上解决外来工的权利问题,需要政府为他们撑起更大 的权益保护伞,也需要从立法层面彻底打破身份界限,消 除户口附加值,建设人人平等的公民社会。 李克强总理曾经指出,城镇化要以人为核心,其他的 一切都要为人服务。推进城镇化意不在“地” ,不在“楼” , 而在“人” 。诚如斯言,城镇化不仅指农村人口从形式上转 化为城镇人口,更深刻的内涵是指生存条件、生活条件和 生活质量的城镇化。城镇从心态上接纳他们。当城乡二元 化结构彻底打破以后,每个公民都被纳入权利保障视野, 社保、医保、住房保障权利,选举权、被选举权等政治权 利实现全国漫游,教育资源配置比较均衡,教育制度、招 生政策比较公平,一张居民身份证就可以让公民的权利通 行全国。居住证也将退出历史舞台。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 们立即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