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8条简单适用的职场感悟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9033398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18条简单适用的职场感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18条简单适用的职场感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18条简单适用的职场感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18条简单适用的职场感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18条简单适用的职场感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18条简单适用的职场感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18条简单适用的职场感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关于 1818 条简单适用的职场感悟条简单适用的职场感悟职场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面对职场波澜与风云,我们如何自处?今天,我们为您带来 18 条职场感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ps:尤其是公务员,快来看哦你看鹰击长空,不知道他在高空中要经受住气流的考验。螺旋桨飞机时代,飞行员伸出头来,就会五官变形。一个没有任何防护的雄鹰,可想而知。当然了,鹰也是进化的产物,我们只是打比方。一只站在树上的鸟儿,从来不会害怕树枝断裂,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自己的翅膀。要爱岗敬业。哪怕是你从内心深处并不爱它,只是把它当成养家糊口的职业,也要努力去适应它,日久生情,爱上了她。要熟悉并且遵守工作流程。任何一个

2、单位都有自己的工作流程,不管它合理与否,按照规定的去做。想改革,等你当家后再说。要熟悉新岗位的基本专业知识,要当专家,不当门外汉。一些专业化不是很明显的岗位,只要你努力,不管你是什么教育背景,都会很快熟悉起来。第一印象很重要。心理学中有个首因效应。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如果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人们就愿意和他接近,彼此也能较快地取得相互了解,并会影响人们对他

3、以后一系列行为和表现的解释。反之,对于一个初次见面就引起对方反感的人,即使由于各种原因难以避免与之接触,人们也会对之很冷淡,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在心理上和实际行为中与之产生对抗状态。你和上司的上司关系很好,就会和顶头上司关系变差。在关键时候,在上司的上司眼里,顶头上司的地位比你重要。他绝对不会因为你而去开罪他,除非他们之间不共戴天。你的表现如何,顶头上司的评价很重要。不管是同事还是朋友,仇雠生于亲密。没有亲密就没有仇恨。物极必反。历史上,这种例子很多。康有为和梁启超,李政道和杨振宁等。朋友演变成敌人比敌人危害大得多。处理好关系,诚信待人,不要有江湖气。大家看水浒传 ,宋江见到卢俊义,说:“小

4、可久闻员外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幸得拜识,大慰平生!却才众兄弟甚是冒渎,万乞恕罪。 ”类似的话在书中有很多,特别是好汉第一次见到宋江都是同一套话。领导干部不需要是专家,但是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素养。要学会倾听下属的话语,这些话语可能是建议、意见、抱怨、牢骚,甚至是责问、谩骂。领导干部倾听过后是思考。最忌讳的是传话。领导干部的威信,在这上面最容易被瓦解。你出卖下属一次,他永远都不会信任你,你做什么事都难以弥补。共情含义很广,共情又译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阐述的概念,越来越出现在现代精神分析学者的著作中。共情可以简单理解为换位思考。共情能力指的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

5、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有的人没有共情能力,这就是所说的情商低。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他还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意思是,同情心,人人都有;羞耻心,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 是非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耻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都不是由外在的因素加给我的,而是我本身固有的,只不过平时没有去想它因而不觉得罢了。孟子还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

6、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意思是,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羞耻心就是施行义的开始;辞让心就是施行礼的开始;是非心就是智的开始。仁、义、礼、智是四个初始,就像我本来就所具有的,人有这四种开端,就像他有四肢一样。我非常喜欢孟子这几句话。这是判断一个人的最基本的标准。一个下属去找你哭诉家庭的不幸,请求得到你帮助,你给他讲一番“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可能效果并不理想。我会选择我感兴趣的,对社会有益的。我感兴趣,才会做好。对社会有益,才会传播开来。我写作的原则是:不说废话,不说假话,不说车轱辘话,不拾人牙慧。写文章的过程就是你对过去读的书、经的事、见的人、想的理的一

7、次化合反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还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是你参加一个旅游团去旅游,那不叫行万里路。行万里路,是旅行。旅游是个商业行为,旅行才是精神之旅。有的文章被人为拉长,有的文章作者自己都搞不清楚的道理来推销给读者,有的文章翻译自外文,翻译水平很低。把复杂的事情、道理说清楚,才是大师。章太炎的书,我不看,看不懂。钱钟书的管锥编,我不看,看不懂。我相信,我都看不懂,看懂的人不多。不要为了显示博学去浪费宝贵的时间装模作样。喜欢看就看,不喜欢看就不看。除非你是在读学位,或者写论文,那你得耐着性子看。读欧洲启蒙时代的大师的书,比如说,孟德斯鸠的几本书, 论罗马盛衰的原因 论法的

8、精神 ,都很好。伏尔泰的、卢梭的,也很好。哈耶克、哈维尔的书,都值得读。读耄耋老人的书,比如说,周有光、季羡林、巴金晚年的书。读历经磨难、百折不挠的人的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书,要有选择,大多数也不行。成功学,少读,多辨析,它往往隐藏了很多东西。读心灵鸡汤,不如去读写心理学常识。人生要有规划。人生的发展有三条线,一是职业、职场、职务等,二是学问、学养、知识结构等,三是恋爱、婚姻、家庭等。人生规划要量身定做,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适可而止。最忌讳,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弱而任重。人生的不幸,皆由这三者而起。这种人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并不多见。 “才”是相对固定的,随着阅历的丰富呈上升曲线。

9、“德”是会变化的,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波动。儒家讲“慎独” ,独自一人时,缺乏监督,容易失德。 “慢藏诲盗” 、 “冶容诲淫”都是说明环境对道德的巨大影响。 “德”可以引导、可以学习、可以影响、可以控制。 “德”与“才”往往互相抵消,就像农作物产量高,病虫害就多一样。就看一把手如何用自己的大气来驾驭。身边的人,德胜于才,越往外围,越要突出来才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苏东坡的弟弟苏辙评论说:“唐朝宰相牛僧孺和李德裕虽然互相结党,也是当代伟人。牛僧孺品德好,李德裕才能高。这也不能怪牛李二人,德与才,自古以来很少兼备的。如果二人各任其长,而不结党,就会成为唐朝末年的贤相。 ”叶梦得评价唐朝的宰相,没有一个是全才。房乔、裴度优于德量,宋璟、张九龄优于气节,魏征、陆贽优于学术,姚崇、李德裕优于材能。但是,姚崇喜欢玩弄权术,李德裕以个人好恶判断是非,阻碍了长处的发挥。工作之外的专长,特别是创造性的、要占用大量时间的艺术类专长,不提倡、不鼓励。比如,书法、绘画、摄影等等。不要说古代的官员都是书法家云云,时代不同了。古代没有专职书法家,每天一上班就得拿起毛笔写字,艺术和工作连在一起的。官员就是官员,要专心致志当好,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的时代,多才多艺不应该是个褒义词。如果你在书法、绘画、摄影上确有专长,那你可以去文联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