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监测验收培训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9019143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PPT 页数:112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废气监测验收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废气监测验收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废气监测验收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废气监测验收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废气监测验收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废气监测验收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废气监测验收培训(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培训 废气监测,主要内容,废气概论,1,验收监测及存在问题,2,监测结果与评价,3,实例分析,4,废气概述,来源火电钢铁及冶炼行业化工及石化行业建材行业交通运输业饮食业,废气概述,治理措施,治理措施,验收监测技术工作程序,气象资料,工程基本情况,污染物排放及受纳环境,环评及批复要求,资料调阅、 现场踏勘,环保设施及治理措施,区域气象资料,工程基本情况,被测单位的名称、性质和立项建设时间 主要原、辅材料和主、副产品,相应用量和产量等(列表) 平面布置(图) 周边环境(图) 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图),环保设施及治理措施,废气治理措施设计方案。废气处理设计单位和施工单

2、位。根据不同污染物来源及种类,选用合理的治理设施。实际建成与环评及批复、初步设计及批复要求对比。(列表,变更情况) 处理设施建设情况及设计参数(对照、照片)、风机风量等,污染物排放及受纳环境,排放源基本情况污染物的种类和排放速率(估计值),还应重点调查排放源的排出口形状、尺寸、高度及其处于建筑物的具体位置等,应有排放口及其所在建筑物的(照片)。 受纳环境空气环境类别、噪声环境类别、水环境类别等。,区域气象资料,按月统计的主导风向和风向频率 按月统计的平均风速和最大、最小风速 按月统计的平均气温和气温变化情况等 按月统计的逆温和大气稳定度等变化规律。,验收监测技术工作程序,监测目的和范围,监测方

3、法与仪器,质量保证与控制要求,验收监测之 方案编制,监测内容,验收评价标准与依据,监测目的和范围,监测目的为环保验收及验收后监督提供技术支撑;为企业管理、节能降耗、清洁生产提供基础数据 监测范围按照报告资料、批复文件资料核查项目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尤其要注意项目“以新带老、总量控制”、“淘汰落后生产设备、等量替换”需要落实的环保工程或措施,以此确定验收监测工作范围及内容。,设施 效果,污染源,无组织,敏感点,总量 指标,监测内容,监测点位,有组织排放点位:排气筒。目的:排放浓度、排放量达标情况考核 无组织排放点位:厂界或污染源周界(根据标准、规范确定)。目的:监控点浓度达标考核 处理设施效率点

4、位:处理设施前、后。目的:设施处理效果考核 敏感点环境质量点位:居民区、学校、作物等受大气污染影响的受体。目的:环境空气质量考核,监测项目,又称监测因子行业特点 生产工艺,主要原辅材料、产品、副产品、副产物。(产污环节图) 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e.g.:水泥) 注意:排放浓度、排放速率(与废水不同),监测频次,23个周期, 3 5次/周期 (不少于执行标准 中的次数),不少于2天, 每天采3个样,可随机抽样。 随机抽测比例 不小于同样设施 总数的50% 。,周期明显 排放稳定,周期不明显 排放稳定,型号、功能 相同多设施,监测方法,选用原则应首先采用现行国家标准采样和分析方法;对尚未建立国家

5、标准采样和分析方法的项目应采用现行行业标准采样和分析方法或执行标准中推荐的方法;对国内尚未建立标准方法的,可采用国际现行的标准测试方法和国外现行的标准测试方法;对目前尚未建立标准方法的污染物的测试,可参考国内外已成熟但未上升为标准的测试技术,但应附加必要说明。,分析方法,监测方法,采样方法,优先选用排放标准中配套的标准分析方法,颗粒物:移动采样、定点采样、间断采样,气体污染物:化学法、仪器直读法、CEMS,验收评价标准与依据,排放标准,其它指标,环评指标 初步设计指标,总量指标,烟尘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工业粉尘 特征污染物,综合、行业标准(优先行业) 国家、地方标准(优先地方),验收监测技术

6、工作程序,工况监控,环保设施监测,环境质量监测,现场监测、检查,污染物排放监测,数据分析及结果评价,工况要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办法规定:应在设计生产能力的75%以上负荷进行监测,标准、规范等中有明确规定除外。 以日产量统计。 特殊情况:水泥行业80%。在用锅炉颗粒物排放浓度的测试,必须在锅炉设计出力70%以上的情况下进行,并按锅炉运行3年内和3年以上两种情况出力影响系数K 。,工况监控,规定: 与设计指标比对 核算生产设备 实际运行负荷 和负荷率,不能满足工况要求, 立即停止监测,主要产品产量,设备参数,主要原材料量,所有产污工艺,运行台账,燃料、水量消耗,污染物排放监测,采集

7、代表性样品,污染物排放监测,现场 监测,采样布点,日期、时段选择,采样方法,采样时间、频次,准备工作,工况要求,日期、时段选择,有组织工况符合要求,净化设施运转正常 无组织生产负荷尽可能高,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稀释;主导风向有利于监控点的设置;冬季微风,避开阳光辐射强烈的中午,最好包括上午5-7点,下午6-8点,最不利于扩散稀释的时段。 敏感点位于污染源下风向。,日期、时段选择,气象条件对无组织监测的影响,返回,采样布点原则,代表性,即选择有代表性的采样点。 可接近性,即选择易于到达的采样位置。 可操作性,即选择能实施采样的地点。 安全性,即选择安全可靠的采样位置。 符合性,即与有关标准、技术规范

8、布点要求的符合性,当已设点位不符合又无法更改时,应考虑增加测点数量。,有组织布点,代表性点位,一般性原则,采样孔,采样点,一般原则,烟(粉)尘 同一断面多点采样; 跟踪流量,等速采样。 气态污染物 不需要多点采样,可在靠近烟道中心位置设1点采样; 不需要等速采样; 避开漏风、涡流区,以免空气泄漏等造成浓度分布不均; 采样时采样管入口可与气流方向垂直,或背向气流; 当气体中含有固态有害物质或雾滴时,则应等速采样 (如:氟化物、铅尘)。,采样位置,颗粒物优先选择在垂直管段,应避开烟道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距弯头、阀门、变径管下游方向不小于6 倍直径,和距上述部件上游方向不小于3 倍直径处。 气

9、态污染物由于混合比较均匀,其采样位置可不受上述规定限制,但应避开涡流区。如果同时测定排气流量,采样位置仍按前述原则选取。,采样孔,颗粒物内径应不小于80mm,采样孔管长应不大于50mm。 气态污染物内径应不小于40mm。,采样孔,圆形烟道采样孔应设在包括各测点在内的互相垂直的直径线上 矩形或方形烟道采样孔应设在包括各测点在内的延长线上,采样孔,采样点,矩形或方形烟道将烟道断面分成适当数量的等面积小块,各块中心即为测点。,圆形烟道将烟道分成适当数量的等面积同心环,各测点选在各环等面积中心线与呈垂直相交的两条直径线的交点上,其中一条直径线应在预期浓度变化最大的平面内。,采样点数,采样点数原则上不超

10、过20个,无组织布点,GB16297-1996附录C HJ/T55-2000,GB4915-2004 etal.,单位周界 参照点等,一般性要求,水泥等 特别要求,布设方法,一般性要求,厂界确定依照法定文件确定的边界,若无法定手续则按目前的实际边界。对厂界存在争议的应按环保主管部门的决定确定。 采样时要在排放源上、下风向分别设置参照点和监控点。 (参照点目的了解本底、分析原因、标准评价) 监控点最多可设4个,参照点只设1个。 监控点的浓度值不扣除低矮排气筒所作的贡献值。,GB4915-2004水泥工业,企业厂界外20 m处无明显厂界,以车间外或堆场外20 m处 上风向与下风向同时布设参考点和监

11、控点 采样时间为连续14 h/次,总采样时间为4 h。 颗粒物=监控点-参考点。,GB9078-1996工业炉窑,烟尘及生产性粉尘监测点设在厂房门窗排放口处若炉窑露天设置(或有顶无围墙),监测点设在距烟(粉)尘排放源5 m,最低高度1.5 m处任意点。 连续采集时间为14 h/次,总采样时间为4 h。 以监控点浓度表示,GB28662-2012钢铁烧结、球团 GB28663-2012炼铁 GB28664-2012炼钢 GB28665-2012轧钢,无组织监测点设在厂房门窗、屋顶、气楼等排放处若无组织排放源露天或有顶无围墙,监测点设在距烟(粉)尘排放源5 m,最低高度1.5 m处,并选最大值 以

12、监控点浓度表示,GB16171-2012炼焦,常规机焦炉和热回收炉无组织排放的采样点位于炉顶煤塔与焦炉炉端机侧和焦侧两侧1/3、2/3处各设一个测点;半焦炭化炉在单炉炉顶设一个测点。 采样时间颗粒物、苯并(a)芘:连续4 h/次,每天3次H2S、NH3:连续30min/次,每天3次 以监控点浓度表示。,其它,GB26453-2011平板玻璃监测点执行HJ/T55颗粒物=监控点-参考点 GB27632-2011橡胶制品监测点执行HJ/T55颗粒物=监控点 GB29495-2013 电子玻璃监测点执行HJ/T55颗粒物=监控点-参考点铅、砷及其化合物=监控点,单位周界外布设方法,一般情况下监控点应

13、设置于平均风向轴线的两侧,监控点与无组织排放源所形成的夹角不超出风向变化的S(10个风向读数的标准偏差)范围之内。,单位周界外布设方法,存在局地流场变化建筑物C较高时建筑物C十分低矮时建筑物C处于一定高度时,单位周界外布设方法,无组织排放源紧靠围墙,参照点布设方法,布设原则要以能够代表监控点的污染物本底浓度为原则。,参照点布设方法,可在避开近处污染源影响的前提下,尽可能靠近被测无组织排放源设置,以使参照点可以较好的代表监控点的本底浓度值。,风速影响 (1ms),(含静风) 既要注意避开近处其他源的影响,又要在规定的扇形范围内比较远离被测无组织排放源处设置。,其它情况,气象条件和地形变化都是多种

14、多样的,监测人员很可能遇到本文叙述之外的具体情况,此时应发挥创造性,符合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附录C和其他有关原则规定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解决监控点设置方法。,返回,准备工作,仪器设备,试剂器材,设备检查,现场准备,采样测试仪如 TH150C、350XL 3012H等; 气象参数测试仪,吸收剂 吸附剂 针筒 气袋 滤膜 滤筒,流量校准 标气标定 检漏 电路系统,个人安全防护 测孔位置大小 开孔 监测平台 电源 在线数据 工况变化等,返回,颗粒物,采样方法,气体污染物:,等速、多点采样 移动采样 定点采样 间断采样,化学法 仪器直接测试法 CEMS,颗粒物采样方法,采样原则

15、等速采样多点采样 采样方法移动采样定点采样间断采样,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采样方法确定采样前根据污染物状态确定采样方法和采样装置。 漏气试验 采样操作采样前,旁路采样5min,置换管路内空气采样结束,防止烟道负压将吸收液与空气抽入采样管。采样时间视待测污染物浓度定,但每个一般不少于10min。,采样时间和频次,连续采样1小时 或1小时内以等 时间间隔 采34个样品。,在排放时段内 实行连续采样, 或在排放时段内 等间隔采 2 4 个样品,可多于1小时。 参照点同步进行。,一般情况 或排放1h,间断性排放 1 h,无组织,回主页,环境质量监测(敏感点),监测期间,监测频次,监测日期,除特别规定外,

1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 每天不少于4次 时间可全天均匀分配 但必须包括上午57 h,下午6 8 h,非连续、不稳定排放源采集到对环境污染最重时刻时污染物的浓度。,监测期间以35 d为宜,敏感点处于污染源下风向,监测结果分析与评价,结果可靠性,结果表示与统计,结果评价与建议,数据最小量,数据合理性,数据修约,排放浓度,排放速率,净化装置的性能,排放达标评价,净化效果评价,总量达标评价,环境质量评价,CNEMS评价,原因分析与针对性建议,监测结果可靠性,数据最小量,是否满足频次要求 合理性分析:处理前后、效率;进出口风量等 修约:按GB1.1-81附录C。原始数据有效位数应与方法检出限或最小检出量一致,评价数据比标准值多一位即可满足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