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在未来的就业中做好准备调查报告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901900 上传时间:2017-09-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如何在未来的就业中做好准备调查报告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学生如何在未来的就业中做好准备调查报告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学生如何在未来的就业中做好准备调查报告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学生如何在未来的就业中做好准备调查报告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学生如何在未来的就业中做好准备调查报告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如何在未来的就业中做好准备调查报告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如何在未来的就业中做好准备调查报告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秀在校生职业准备调研报告电商五班131309038王超凡内容提要:随着近年各大高校扩招,全国总体就业压力严峻。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奋斗目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关键词:大学生,准备,就业.1、大学生对就业形式的认知就业是每个大学生都要面临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有清醒的认识会对自己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的。有绝大多数人对就业这个问题的认识是很清楚的,75%的人认为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75%的人认为形式正常。看来许多人对着问题诶呦偏离现实。就业形式的严峻迫使大学生在大学里努力的学习知识,严峻的形式也是大

2、学生的学习的压力。所以,认清形势将会帮助你更好的就业。2、大学生就业的素质准备“素质”是指“着重表示人在先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远景目标纲要指出;“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致力于提高国民素质,在各个领域培养一批跨世界的优秀人才” ,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该教育面向素质教育转变” 。21 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素质准备既是未来从事职业应有的,也是在求职过程中应具备的。因此,大学生应具备以下一些素质:1、具备“全面素质”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将处于愚昧落后的时代

3、;而仅有科学技术,没有文化素养,人类将失去一种精神。科技与文化是现代社会文明的两大支柱。工科大学生应具有符合现代社会文化的全面素质,即科学技术于人文素养的辩证统一。目前,大多数工科大学生变现出现在高科技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文化的相融合,或是对现代高科技的认识肤浅,幼稚,或是对人文社会科学的认识欠缺、贫乏。在校学习应试化,工作之后也很难将二者相互运用。这样,就难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难以承担起发展我国高新技术锁赋予的重任。钱学森曾说,创造性思维往往在不同学科知识和思维方式的交叉渗透中产生,他自己就广泛猎于哲学、艺术。因此,工作大学生要全面发展,不但要掌握现在科技知识,还要培养自己的文化修养和高

4、贵品质,是自己能适应时代的发展。2、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特征之一。大学生应具有的合理知识结构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具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宽的专业基础知识。一个具有开拓床训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除了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有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 (2)具有管、贸、经、法及其他社会科学的知识。 (3)大量的新知识信息储备。及时了解当今了解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技术、新知识、新理论以及本学科与边缘学科的相关知识。为此,高等工科院校培养工程人才要从社会主意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及未来世界的变化出发,以及人才的全面素质要求为依据,努力培养高级工程科学人才、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及高

5、级工程管理人才。特别是由于许多工程项目都存在内部管理问题,科技向生产力转化不单纯是技术问题,同样是经济和管理问题。毕业生在求职中,懂市场经济和管理是一个很大优势。 3、锻炼较强的科学思维和创造能力思维能力是人才整套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理工类大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最受用的一种能力。恩格斯有句名言:“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是思维着的精神。 ”然而,思维活动是一种艰苦的劳动,它不仅以知识和其他智力因素为基础,还需要非智力因素(兴趣、性格、意志等)的支持,是综合因素的体现,只有强化思维训练,挖掘思维潜能,才能培养起工科大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工科大学生大学习中存在易犯的思维问题有:不完整思维、惯性思维

6、、主观思维和一次性思维。在学习中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经常思考,学会把握本质,适应变化,养成反复深入思维的习惯。采取的具体措施有主动性的进行培养,教师在教学时要进行学习的思维训练,千方百计地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启发思维。提高独立性和批判性能力。努力培养自己的独创意识,不惟熟,不惟上,敢于提出问题,创新除旧。开拓创新能力是人才整体素质的核心。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开拓新能力的基础。创造性能力是指善于发现和创造新事物。一个人富有创造力,就能批判地对待一切,打破旧框框,开辟新天地。工科大学生培养创造力,首先要激发好奇心理,好奇心产生求知欲,在激发出创造力;其次提倡大胆怀疑精神是培养创造力的发展前提;最后标新立异

7、是在继承基础上的飞跃和独创,也是创造性能力的关键。4、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康的体魄是从事工作的基础,充沛的工作精力来源于健康的体魄。新形势下,生活、工作节奏都不断加剧,要能适应这节奏和变化。身体和体能既能紧张工作,又善于调节放松,使身体和体能处于和谐的最佳状态,保持旺盛的精力和体力。3、择业误区和心理准备大学生由于错误的择业心理和方式,再加上缺少择业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尝尝导致他们走向择业误区。1、自以为是,期望值偏高。从近几年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形势看,理科、工科类毕业生就业率相对高一些,文科类相对低一些,工科专业技术领域的毕业生就业状况要比人文社会专业好得多。据统计,工科、理科、文科三类学科毕业

8、生就业率的平均差距大约是八个百分点。许多工科大学生因此认为,工作难找不是针对自己而言的。对一般工作有“三挑选”:一是调地点,到大城市,到经济发达地区;二是挑工作单位,到有住房,工资、奖金、福利高的单位;三是挑选有兴趣的工作。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2、互相攀比。少数工科毕业生对社会对人生产生偏颇看法,由于每个人自身素质、综合能力、社会背景及机遇时机把握程度不同,导致部分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单位。但这些大学生往往不正确对待,怨天尤人,在选择就业单位时,往往是拿自己身边同学的就业选择标准来定位自己,从而导致不同程度攀比心理,在此心理下,即使某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某个方面比同学的就业单位存

9、在少许差别,就彷徨放弃,事后却又后悔不已。3、缺乏自信,错失良机。在竞争激烈的求职场上,不分工科大学生或因所在学校不知名,或因自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其他同学,或因求职屡次受挫,缺乏自信心,并进而转化为自卑心理。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往往没有信心和勇气面对求才若渴的用人单位,往往不能适当地用人单位展示自身所长,甚至把自身的长处也变成了短处,从而严重影响了就业与择业。4、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靠父母活动用关系网。有部分工科大学生毕业生,虽然接受了几年的高等教育,但在很多事情上受社会不良观念影响。有人为了留在大城市提出“要诚实不要专业” ,动用自己的关系网。就业择业中对一个单位是否适合自己,往

10、往不是凭自身思考来决断,而是依靠父母师长之意,进行取舍,表现出较强的依赖心理,缺乏一个大学生毕业生应有的分析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为了顺的就业及事业上的成功,工科大学毕业生必须对自己的存在的心理误区进行适调,做好心理准备。首先要认清形势,做到心中有数。其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已经实现用人制度的双向选择,主动“推销”自己,而不能等靠、要。再次,要破除传统就业观念,实现多元化就业。不要把留在大城市、端着“忒饭碗”作为首要选择,也不要只选择外企、合资企业,而要面向基层、西部,自主创业。 “先就业,在择业” 。最后要避免盲目追求,正确认识自我。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逐步转为“大众教育” 。工

11、科大学毕业生只有改变以前的“精英就业”观念,树立“人职匹配”的“大众化”就业观,才有可能实现理想就业。四、思想准备:“以天下为己任”保罗*肯尼迪在他的名作大国的兴衰一书中,提供了 1750-1900 年间中国制造业产量在时间制造总量(100)中的相对份额。1750 年,整个欧洲站 23.2¥,美国站 0.1%,日本站 3.8%,中国竟占 32.8%,但到 1900 年中国仅占 6.2%。中国在近代的落后挨打很大程度上与科学级数落后于西方有关。新中国成立以来,老一辈科技人员为我国经济发展付出了艰辛努力,涌现出“大庆精神” 、 “两弹一星”精神。新的历史时期,工科大学毕业生即将活跃在生产建设的第一

12、线,走向社会,回报祖国更要“以天下为己任” 。1、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司马光:德者,人才帅之;才者德之资也。 “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在他以后参与的一切社会生产,生活活动中起着灵魂、动力和方向作用。工科大学生不单要具有专业技术,更要具有专业技术,跟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爱国主义是思想道德品质的核心。总管历史,我们大学生是具有光荣爱国传统的,而工科院校的传统更具特色。例如:交大人通过长期的实践把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括为:爱国爱民、务实求真、敬业律己,为中华的崛起而现身。2、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价值取向。职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工作部门、工作种类等的向往。如果大学毕业生确立了崇高的职业理想,就能自

13、觉地把自己的命运、前途与整个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联系起来。职业理想既反映了毕业生人生目标,也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指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他还说“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就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学家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也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 。这种崇高的择业观,是值得每一个即将进行职业选择的工科毕业生认真学习的。五、增强竞争意识、告别传统观念在自主择业制度下,平等竞争为每个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自由和广阔的择业环境,市场竞争机制

14、也必然反映到人才市场中来。毕业生选择理想的工作岗位,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竞争诗人才脱颖而出,从而避免人才的埋没,有力的克服拉关系、走后人等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影响。然而,参与竞争本身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既要面对竞争的挑战和压力,又要承受在人才市场和竞争机制尚不完善情况下所遇到种种困难和阻力。因此,即使是学识和能力诸方面都较好的毕业生,也应当准备在竞争中面临挫折。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只要你能增强竞争仪式,并坚持到底,就会不断克服困难,走向成功,因此,每个毕业生都要必须从改革开放和社会既不的角度出发,深化对竞争机制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做好于竞争的思想准备。长期以来,在毕业生“统包统分”制度影响下

15、,不少学生在就业方面缺乏应有的竞争意识,也缺乏练好的就业心理准备,形成一种不良的“安全感” 。一方面,助长了毕业生眼睛向上的社会心理,把城市、机关、大公司三资企业作为理想的择业目标,而一些边远地区和几层单位特别需要人才,也能给毕业生施展才干的机会,却难以引起毕业生的关注。另一方面学生就业的依赖心理和从众心理严重。主要是不能正确认识社会需求,也不能公正、客观地评价自身的素质、特长及其它条件,在就业问题上缺乏自主性。有的学生不敢通过竞争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及追求,消极等待“理想单位”相中自己。有的期盼国家、学校给自己分配一个好的工作岗位,有的则盲目从众,随波逐流。近年来的“特热区” 、 “机关热” 、

16、 “金融热”无疑都有从众心理的影响。至于这种选择是否适合自己,是否有利于自己的成长,毕业生自己到往往无暇顾及。从众心理、依赖心理,从根本上来说都是缺乏竞争意识的表现。在新的毕业生就业体制下,大学生要将过去那种等待分配的就业心理,转到主动选择职业的求职心理上来。当然,提倡积极主动的就业意识,应该避免出现另一种倾向,即把强调竞争意识和就业的自主性,煎蛋地理解为个人奋斗,为自己某个好的出路,把“混文凭、奔商界、挣大钱”或“考托福、去留学、拿绿卡”作为唯一理想的目标,是不可取的。健康的就业心理和竞争意识,是建立在对社会需要的正确认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基础上,基于对自身条件、素质、发展方向的客观评价之后。 ,逐步形成确立的。就业意识是指学生对未来所从事的职业认识,意向及所持的主要观点。大学生通过在校几年的学习,在走向社会之前都已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技能技巧,为即将走向社会,从事某项专业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就业意识和择业方向。不仅在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中形成,而且深受来自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