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制定与表述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9014480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4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目标制定与表述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教学目标制定与表述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教学目标制定与表述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教学目标制定与表述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教学目标制定与表述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目标制定与表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目标制定与表述(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表述,2015年继续教育,宁夏教育厅教研室 徐建国 邮箱: ,为什么要强调教学目标,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们倾心于课程理念的实践,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但比较忽视对教学目标的研究和探讨,然而,课时教学目标的设置正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课时教学目标是对每一个课时的教学活动所欲促成的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等方面变化的程度和结果的具体预设。能够规范的制定与表述课时教学目标既是教师教学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又是保证课堂优质高效的前提。,教学目标的内涵,教学目标是教与学活动后,学生行为特征的预期变化。,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行为、态度、情感等方面。,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与归宿表现为

2、对学生学习成果及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教学目标实质上是学习目标,也称行为目标,这种行为变化以教学完成时,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水平为标志,具有可测性。,“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师所期望的学生的变化,便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具体而言,就是用某种特殊方式,描述在教与学双边活动实践后,学生应当能做些什么,或学生应具备哪些特征。”,教学目标的功能,现代教学论认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三大支柱,而教学目标占据首要位置,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基本前提。,是“一切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得以形成的最高基准点”。,教学目标有以下三大功能:,不是随心所欲的编造物,更不是装

3、点门面的点缀,1.导向功能明确的教学目标,使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问题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以至整个教学工作的开展,都沿着确定的方向进行,有效调控教学,防止教师教、学生学的盲目性、随意性。,2.激励功能:激励学生向这种教学目标的达成而努力。,3.标准功能:要评判教学活动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教学要求,我们要根据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的符合度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判。因此,教学目标应尽可能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测量、可评价。同时,保证教学内容达标的及时性和针对性。,山东威海荣成第36中学 张红云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会查比热容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

4、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1能结合生活实例,说明比热容是反映物质吸(放)热本领的物理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会查比热表并正确说出三中常见物质的比热容。 2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探究,能用实验现象(数据),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 3认真进行实验操作,真实记录实验现象(数据),归纳结论;小组合作讨论控制变量、转换测量方法在本实验中的运用,感受科学方法的魅力。,教学目的教师制定的自己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针

5、对的是教师的工作。,小贴士: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区别,教学目标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的标准,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核心定位在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学目的概括性的指向和要求,往往比较笼统,主要依赖教师的经验来把握教学的尺度。,教学目标带有策略性和条件性的,是明确的、具体的,可操作、可观察、可评价的。,教学目的编制时往往只关注教师自己怎么做,怎么教。,教学目标编制时重点考虑学生做什么、怎么做,通过学习有什么变化、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教学目标具有层次性,课时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的有效达成,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教学任务。,课程目标受国家为基础教育规定的教育目的制约,是总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体

6、现。,小贴士:课时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的区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物理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整个课程实施后所要达到的目标,即课程目标的实现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课时目标在很具体的某一点或几点上达到预期的结果。,为了实现课程目标、直至实现培养目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本学科、本学段的课程目标分解成单元或章的目标,并要进一步分解和制定节的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因此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相对于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是下位概念。,制定课时目标的依据,“课标”的内容标准是课程目标的细化,但它不是详细而有针对性的课时教学目标,因此,不能以具体内容标准来直接代替相应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

7、有以下三个依据:,目前制定教学目标普遍是课标内容或教参内容的复制、照搬。,课程标准确定初中物理课时教学目标的根本依据。,纲领性文件,要把课程目标具体化,教科书确定初中物理课时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要“吃透”并“利用”现有的教材;把握教材体系,理解编排意图、价值取向和特点,把握学情确定初中物理课时教学目标的必要依据。,适合学生的教学,才可能成为最好的教学。即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制订教学目标时不仅要考虑课程标准和教材,还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现状,包括学生的心理、生理状况和知、能基础。否则,教学目标不是太高,就是太低,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教学目标编制的常见问题,常见问题一:

8、课标内容复制、粘贴或教参搬家,表现:教师备课时,应付检查,漫不经心,没有依据课标要求、结合学情和教材认真编制教学目标,直接从网上或参考资料上复制、粘贴或摘抄现成的教学目标;在具体实施教学中,又离开或脱离所抄写的目标,进行教学。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备课时,写的与想的不一样,上课时,讲的与抄的不一样。后果:直接导致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脱节,教学的随意性过大,缺乏教学目标的达成意识。,教学目标编制的常见问题,案例: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设置为: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养成

9、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评析:表面上看很华美,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这仅是对课程标准的简单照搬,所谓的教学目标根本无法在一节课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得以落实,使得教学目标空泛不实。另一位教师将这节课的情感教学目标确定为:能认真、仔细观察凸透镜成像实验现象,真实记录实验数据;能依据实验现象、数据等归纳概括实验结论;能听取、接纳他人合理化建议,客观地评价实验过程、实验方法的优劣。很显然,这位教师关于本节课的情感目标就相对明确具体,易于检测落实。,常见问题2:行为主体错位。,教学目标编制的常见问题,即教师习惯于把教的过程或教授的内容作为教学目标,把教学目标陈述的主体当作教师或讲授的内容,而不是学生

10、或学习结果。比如:“使学生树立观点”“培养学生动手动能力”“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读懂课文”.这样的表述,行为主体是老师,而不是学生。教学目标是一种指向学生的行为目标,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即学生怎么做和做到什么程度。如“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虽然省略了主体,但教学目标指向的对象是学生这一点是明确的。,教学目标编制的常见问题,案例:(取材于听课记录)这是一个关于过程与方法的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知道影响响度的因素,并掌握振幅与响度的具体关系。 目标分析:“让学生”反映了目标的实施主体不是学生而是教师,没有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编制目标。 改编建议:通过手拨钢尺等实验的探究,学生能说出振幅是

11、影响响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教学目标编制的常见问题,即只列出了教材的主题、原理或概念,看不出是教学目标,疑似教学重点或知识点,这样的教学目标没有明确学生学习后达到什么样的行为变化。,常见问题3:行为动词缺失。,案例: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教师只列出了“知识与技能”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缺失行为动词。改编建议:通过观察音叉敲击和鼓面振动等具体的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通过观察真空铃声实验,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一定的介质(条件),真空不能 传声,并初步认识到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教学目标编制的常见问题,

12、例如:“了解现象”、 “理解原理” 、“领会物理方法”“提高”、“体会”、“灵活运用.方法”等等。,常见问题4:行为动词抽象模糊。,由于“了解”、“领悟”、“理解”、“掌握”这些行为动词指的是某种抽象的内在感觉,不具备可观察、可测量的性质,无论是教师本人还是学生都无法从中获取测量、评价本节课教学的具体信息,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有效实施。,根据行为学的定义,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后的行为变化或学习水平的结果。目标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测和测量,应尽量避免用模糊、抽象的语言陈述目标。应尽可能选用如“解释”、“说出”、“给下定义”、“比较”、“叙述”、“分析”等意义明确、易于观察的行为动词 。比如,对

13、于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这一目标陈述,可以修改如下: “能用自己的语言说明杠杆的平衡条件,能举出三种生活中采用杠杆原理的实例,能写出杠杆实例中的力臂和力的关系式”等行为目标,以证明学生确实已“理解”杠杆的原理。,常见问题5:行为条件的缺失完成学习行为所需要的条件(情境)缺乏明确的表述。,案例1:物态变化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区分不同的物态变化。,补充行为条件:根据提供的一些生活中常见物态变化实例(行为条件),(行为主体)区分(行为动词)不同实例中的物态变化。,教学目标编制的常见问题,案例3: 汽化和液化 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补充行

14、为条件:在5分钟内(行为条件),90%学生能够完成托盘天平横梁平衡的调节,并正确的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案例2:质量课标要求: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知识与技能目标:会使用天平,补充行为条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水的沸腾实验探究,能够完整的记录水沸腾过程中发生的物理现象。,教学目标编制的常见问题,常见问题6:表现程度的疏漏又称行为标准疏漏,学生通过学习后所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通俗的表达为“能做到什么程度 ”。,通常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用完成行为的时间来衡量行为的质量,例如“三分钟内完成”; 用完成行为的准确率来衡量行为的质量,例如“准确无误”

15、; 用完成行为的成功特征来衡量行为的质量,例如“90的学生”。,案例1:知识与技能 :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没有行为条件,也没有行为标准的描述。,改编建议:根据纸条、气球、硬币三个流体实验,能解释生活中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完成课后习题5的正确率达90%(学习水平或表现程度)。,案例2在探究前(行为条件),90%学生(行为主体)都能够(表现程度)拟订(行为动词)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该目标清楚地陈述了条件、行为、行为发生的条件及行为变化的程度,像这样编制目标不仅方便教师检测、也方便了学生判断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常见问题7:三维教学目标人为割裂。,教学目标编制的常见问题,首先

16、,若每堂课都要写三维目标,会有些牵强附会;其次,知识、技能是基本目标,其获得离不开过程与方法,反过来,过程与方法的习得也必然依赖于知识的学习。同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也必须以相应的知识、过程方法为依托,三者相互渗透、整合统一。所以,设计课时教学目标,无须一定按三个维度分列陈述。,案例: “现代顺风耳电话”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 知识与技能:了解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了解电话交换机的用处;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根本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老师的演示、实物剖析,了解电话是如何传递信息的;通过学生讨论,说明电话交换机的作用;通过学生活动,展示什么是数字通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的精神,了解技术改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通过学生讨论和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合作的意识。 按照三维目标分列的形式设置如此丰盛的目标,应该说其愿望是好的,并且从表面上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但细细分析又觉得琐碎繁杂,主次不分,面面俱到(当然在表述上还存在着不规范及行为主体错位等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