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中规院:苏州新城(苏州工业园区)发展战略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9012352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2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浪)中规院:苏州新城(苏州工业园区)发展战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浪)中规院:苏州新城(苏州工业园区)发展战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浪)中规院:苏州新城(苏州工业园区)发展战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浪)中规院:苏州新城(苏州工业园区)发展战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浪)中规院:苏州新城(苏州工业园区)发展战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浪)中规院:苏州新城(苏州工业园区)发展战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浪)中规院:苏州新城(苏州工业园区)发展战略(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州新城(苏州工业园区)发展战略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6.1,STRATEGIC PLANNING OF SUZHOU INDUSTRIAL PARK,汇报内容,1.前言 2.认识篇 3.解析篇 4.定位篇 5.空间篇 6.结论,1.前言 2.认识篇 3.模式篇 4.解析篇 5.空间篇 6.结论,1.1研究范围 长三角核心地区 :沪宁高速走廊沿线地区与以上海为中心半径200公里范围内。,苏州东部地区:东至沪西、西至苏州市东环路、南至湖荡地区、北至阳澄湖的广阔地区。,苏州新城:以园区辖区为核心,所涉及的行政辖区包括:园区辖区、郭巷街道、甪直镇。总面积约450km。,1.2规划范围,

2、依据规划要求,将“苏州新城”划分为“苏州新城城区”(266km)和“苏州新城吴淞江地区”(184km)。,苏州新城城区,依据规划要求,划分为:苏州新城中心区 即苏州工业园中新合作区,分为三期,总面积72km。苏州新城城区三片,包括: 城北片(唯亭镇),面积103km; 城东片(胜浦镇),面积23km; 城南片(娄葑镇,扣除原车坊镇新城路以南地区),面积194km。,苏州新城吴淞江地区,依据规划要求,划分为:郭车片区 包括郭巷街道的绕城高速以北地区和原车坊镇新城路以南、吴淞江以北地区,面积49km。 郭南片区 包括郭巷街道的绕城高速以南地区(其中包括原车坊镇吴淞江以南地区),面积57km。 甪直

3、片区 即甪直镇镇域,面积78km。,1.4工作阶段 苏州工业园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主要任务:确定园区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重点产业、人口与用地规模、空间结构等。 工作进程: 现场调研、踏勘(6.76.10,8.38.10) 初步思路与空间结构方案汇报(8.26) 发展战略成果前汇报(10.15) 发展战略成果汇报(1.15)苏州工业园区分区规划(20052020) 主要任务:以发展战略规划的成果为依据,编制分区深度的空间布局规划。 工作进程: 补充调研 初步空间布局方案汇报 最终成果汇报,1.前言 2.认识篇 3.模式篇 4.定位篇 5.空间篇 6.结论,园区发展成就回顾园区对全国的贡献 苏州

4、工业园区在短短11年内实现了经济起步和腾飞,同时在社会、环境等各方面保持了健康发展,是国内开发区建设的典范,有效带动了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和发展。园区对苏州市的贡献 主要经济指标基本达到1993年苏州市域水平。 以全市土地的3%、人口的3.5%、工业用电量的5%创造了工业总产值的16%、实际利用外资的28%、进出口总额的17%。 每万元GDP耗水5.9吨、耗能0.22吨标准煤,每度电产生GDP25元、工业产值 90元,资源使用效率达到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 累计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8万个。 5万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换为具有就业创业技能的新型市民,70%农户迁入现代化居住小区。 (2003年

5、末统计数据),地区生产总值(亿元),2004年经济发展状况及纵向比较11年来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 45%左右。实现GDP503亿元,年增长38,其中第二产业345亿元; 工业总产值1404.5亿元,年增长56; 进出口总额281亿美元,年增长96。,工业总产值(亿元),进出口总额(单位:亿美元),2004年社会发展状况及纵向比较农村人均收入9566元 城镇职工人均收入25843元 参加公积金人数累计16.3万人,参加公积金人数,城镇职工人均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2003年经济指标横向比较,地区生产总值(万元),工业总产值(万元) 资料来源:中国开发区统计年鉴(2004),横向比较以2003年

6、统计资料为准,在全国4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5个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的国家级工业园区中选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GDP前7位和国家级工业园区的GDP前3位,并增加宁波、杭州、北京,做各项经济指标比较。,在国家级开发区中,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均居第三位。,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经济发展和管理”、“公共行政管理”三个层次上借鉴新加坡的经验。 1994年版园区规划中,新方运用了新城(镇)规划理念,取得了良好效果。,规划、管理和成效具有示范意义,1.前言 2.认识篇 3.解析篇 4.定位篇 5.空间篇 6.结论,3.解析篇模式问题定位问题,发展模式问题苏州市域 1苏州市域土地资

7、源几近耗竭,过分依赖土地等要素投入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2苏州生态安全性和环境品质的降低,导致城市对外来资金和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下降,对经济的持续发展不利 3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出效益滞后,城市综合功能弱 4市强民不富 5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压力日益加重 6苏州人间天堂的失落和人文精神的消逝,城市综合竞争力下降依据目前的土地消耗速度,苏州市域的土地存量将在58年内消耗殆尽。,园区发展模式问题资源瓶颈,依据近年的土地出让速度,园区的土地存量仅够维持34年。2004年园区已经有建设的工业用地为46.5 km,已批未建工业用地为12.9km ,已平未批土地为21.9km(含“白地”),未来可新增的

8、工业用地有限。问题:如何利用有限的用地余量促进产业持续、快速的增长?,2004年园区工业用地现状,园区历年批出土地面积,目前园区虽然引进了大量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了半导体、光电、机电一体化等支柱产业,但引进产业的生产环节仍主要集中在附加值少、技术含量低的装配阶段。随着区域交通条件的改善,外部竞争压力愈来愈大,这就要求园区尽快实现产业提升和转型。,园区发展模式问题产业提升与转型,解决途径盘活存量提高土地开发强度集群产业“加粗”和“拉长”产业链综合功能三产与二产并举,盘活存量 现状土地开发强度分析,在过去几年批出的工业用地中,尚有约3/4的土地未得到充分利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尚未体现。 园区合作区一

9、期及蒌葑镇工业用地(代表发展成熟的工业用地)平均建筑面积密度为0.65万平米/公顷,而其它地区则为0.15万平米/公顷。,盘活存量未来需求测算 依据计划2014年园区GDP将在现有的基础上翻两番,根据产业发展规律,工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会有所下降,假设从现有68.7下降到55,则工业创造的GDP应在2014年增长到目前的3.2倍。如保持现状生产效率和土地利用率,则总共需要148.8 km工业用地,扣除已批未建和已平未批用地,缺67.5km工业用地。 如保持现状生产效率,将园区工业用地整体平均建筑面积密度提升至目前合作区一期的水平(0.65),则可基本实现供需平衡。 如保持现状生产效率,将园区工

10、业用地整体平均建筑面积密度提升至1,则只需要约53 km土地即可实现经济目标。 如在此基础上将目前生产效率提高至1.5倍,则只需要35km工业用地。 在2014年以后的工业产值增长,主要依靠劳动效率的提高实现,工业用地面积不再增长。,盘活存量未来需求测算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和产出效率可以大大降低土地需求,尤其是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对节省用地的贡献极大。园区未来可通过征收土地税、提高土地开发强度、完善土地退出机制等手段,实现从“推出增量土地”转向“盘活存量土地”的土地发展策略转变。,产业集群 “加粗”产业链通过同类产业的集聚,实现资源共享,降低生产服务业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建议:吸纳能带动下游企业进驻

11、的高端技术产业(如和舰科技),有利于“加粗”产业链。,和舰科技,目前园区投资项目产业结构,产业集群 “拉长”产业链随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日臻成熟和定位的提升,园区的产业发展重点应当向两端“研发”和“行销”拓展。高新技术产业存在“研发制造行销”的产业链,产业利润、单位土地的使用效率、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都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状况。,功能综合随着园区定性的提升和产业进入门槛的提高,园区的第三产业应逐步替代第二产业成为带动园区经济新一轮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体现在产业结构上,是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大。 体现在产业策略上,是重点扶持服务园区、辐射区域的生产服务业和服务东部新城消费服务业。 体

12、现在用地结构上,是工业用地比例逐渐降低,公共设施用地比例逐渐提高。 体现在空间结构上,是由工业园区走向东部新城。,现代文化产业带动了其它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城市中心区发展生活服务业和文化娱乐业; 在工业区及周边发展生产服务业和商务、科研教育产业; 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和人文底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工业设计产业; 结合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澄湖发展自然景观旅游业和生态旅游业; 结合环澄湖古镇发展人文景观旅游业和传统文化产业; 结合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发展人文房地产业。,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在三产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制造,娱乐,旅游,科研,文化,居住,商务,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海:建立18个创意产业集聚区

13、 北京:Design Resource Cooperation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落户中关村科技园区德胜科技园 新加坡:创意产业被列为战略产业。 伦敦:2000年,创意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9% ,解决了150万个就业岗位,什么叫文化创意产业?又叫创意工业、创造性产业、创意经济等。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创造财富及就业潜力的行业。,国外三产替代二产的案例 加州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娱乐业,加州经济的两大支柱产业:以硅谷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好莱坞为代表的文化产业。 近几年尽管加州硅谷产业经济走势低靡,但是以好莱坞为代表的文化产业仍然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在美国乃至整

14、个世界的电影文化产业中最具影响力,成为加州经济增长的支柱。,硅谷,好莱坞,国外文化创意产业的案例 英国Sheffield文化区(Cultural industry quarter,CIQ),英国的创意工业增长速度比经济增长快两倍,每年带来约600亿英镑的营业额和80亿英镑的出口额。占了世界创意工业贸易额的16%,为英国带来4%的经济贡献,聘用约150万人。 Sheffield文化区(CIQ)的面积不大,但依靠 “群聚效益”(Cluster),形成相互聚合、渗透激活的“引爆效果”。,当代中国优秀建筑文化的示范和孵化场所,集聚的新城公共建筑空间群(30位建筑师,80万平方米)带来功能以外的文化附加

15、值。,东莞松山湖 科技产业园中心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案例,发展模式问题小结,园区应从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物质资源投入型(外延式)经济模式向技术、文化、管理等非物质资源投入型(内涵式)经济模式转变,解决持续发展问题。 实现转变的具体途径是盘活存量、产业集群、功能综合。,3.解析篇模式问题定位问题,从历史到现在、从中方到新方、从政府到市民,对苏州工业园区定位的认识都有所不同。,“新加坡的社会秩序算是好的,他们管得严,我们应当借鉴他们的经验,而且比他们管得更好。”邓小平 南巡讲话,定位问题,中、新双方定位的差异性 中方定位示范性工业区将园区作为中国工业现代化改革的试验场,承载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厚

16、望,体现了我国经济起步期的国家大战略;新方定位“工业新镇”将园区作为海外的盈利性实体,与周边地区相对独立。,过去与现在定位的差异性过去:纯工业区“加快建设苏州工业园区,为发展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积累新经验。”江泽民 1995“把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江泽民 2001现在:工业区居住区未来:综合功能的新城区“把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单一功能的工业园区向综合功能的新城区转变在我国城镇化发展中是普遍现象上世纪90 年代起,我国许多城市通过开发区建设,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产业和人口的集聚,逐渐转变为城市的新市区

17、、城市外围的新市镇或一个新城市。这种模式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也存在土地浪费、基础设施供需失衡、公共设施滞后、与主城衔接不畅等问题。,定位差异带来的问题对园区定位的不同认识,是园区目前所碰到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孤岛”困境在园区建立之初,园区产业“两头在外”,与周边地区相比优势明显,各生产要素的流通不多,因此应当“筑坝”形成“孤岛”,以保证园区尽快发展为成熟的外向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目前的外部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必然趋势,园区如继续阻隔与周边地区的要素流通,将成为时代所遗弃的“孤岛”。功能的机械分割商务区尚处于起步阶段;居住区主要以高档住宅为主,服务对象中主城区、园区和外地居民各占1/3,但工业区就业工人的居住问题则主要通过企业内部、打工楼(集体公寓)或出租农民住宅解决。由此导致实际通勤流与新方规划设想有很大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