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医养生 课件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9005715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4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中医养生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第三章  中医养生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第三章  中医养生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第三章  中医养生 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第三章  中医养生 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 中医养生 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中医养生 课件(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中医养生,第一节 概述,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养生(又称摄生、道生、保生等)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养生即保养生命之义。,养生的重要意义,一、增强体质 二、预防疾病 三、延缓衰老,养生学说是指研究养生的理论、原则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从学术流派来看,又有道家养生、儒家养生、医家养生、释家养生和武术家养生之分,他们的养生之道在静神、动形、

2、固精、调气、食养及药饵等方面各有侧重,各有所长。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养生理论和方法,丰富了养生学的内容。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养生学吸取各学派之精华,提出了一系列养生原则。如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等,使养生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中医养生学涉及到现代科学中预防医学、心理医学、行为科学、医学保健、天文气象学、地理医学、社会医学等多学科领域,实际上它是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是当

3、代生命科学中的实用学科。,中医养生学的特点:一、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养生理论都是以“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为出发点,去认识人体生命活动及其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协调,讲究体内气化升降,以及心理与生理的协调一致。并用阴阳五形学说、脏腑经络理论来阐述人体生老病死的规律。尤其把精、气、神作为人体之三宝,作为养生保健的核心,进而确定了指导养生实践的种种原则,提出养生之道即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使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的移易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二、和谐适度的宗旨养生保健必须整体协调,寓养生于日常生活之中,贯穿在衣、食、住、行、坐、

4、卧之间,事事处处都有讲究。其中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和谐适度。使体内阴阳平衡,守其中正,保其冲和,则可健康长寿。 三、综合、辨证的调摄人类健康长寿并非靠一朝一夕、一功一法的摄养就能实现的,而是要针对人体的各个方面,采取多种调养方法,持之以恒地进行审因施养,才能达到目的。 四、适应范围广泛养生保健实可与每个人的一生相始终。,养生的基本原则,一、顺应自然 二、形神兼养 三、动静结合 四、调养脾胃,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养生的主要方法,一、顺时摄养,二、精神调养,三、惜精养肾,四、饮食调养,五、运动保健,六、药物养生,七、推拿针灸养生,第二节 中医养生之道,我们知道,人体是与天相应相通的,精气神三位一体

5、的、以五脏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以体内脏腑阴阳气血为依据的。脏腑阴阳气血平衡,人体才会健康无病,不易衰老,寿命才能得以延长。 所以,中医的养生观以“天人相应”和“形神合一”的整体观为出发点,以保持生命活动的动静互涵、平衡协调为基本准则。主张“正气为本”,提倡“预防为主”,强调辨证思想。 天人相应的整体养生观, 调理阴阳的养生观, 药食同源的养生观, 全面膳食与审因用膳相结合的养生观。,具体的讲中医养生包括那些调养哪?中医养生应该是调养精神、调养饮食、调养形体、调养寒热、调养七情六欲。 中医养生保健应该包括:1动养:运动养生。 2静养:分为静养身体和静养心神。 静养身体如:气功、瑜

6、伽、儒家养生等。 静养心神如:人体的七情六欲。 3食养:饮食。 4居养:自然环境和居住环境。 5四季养生:,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 :一、协调脏腑 脏腑的生理,以“藏”、“泻”有序为其特点。五脏是以化生和贮藏精、神、气、血、津液为主要生理功能;六腑是以受盛和传化水谷、排泄糟粕为其生理功能。藏、泻得宜,机体才有充足的营养来源,以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二、畅通经络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只有经络通畅,气血才能川流不息地营运于全身。只有经络通畅,才能使脏腑相通、阴阳交贯,内外相通,从而养助腑、生气血、布津液传糟粕、御精神,以确保生命活动顺利进行,新陈代谢旺盛。 畅通经络在养生方法中主要作用形式有二:

7、一是活动筋骨,以求气血通畅。二是开通任督二脉,营运大小周天。,三、清静养神 清静养神原则的运用归纳起来,大要不外有三。一是以清静为本,无忧无虑,静神而不用,即所谓“恬淡虚无”之态,其气即可绵绵而生;二是少思少虑,用神而有度,不过分劳耗心神,使神不过用,即类修要诀所谓:“少思虑以养其神”;三是常乐观,和喜怒,无邪念妄想,用神而不躁动,专一而不杂、可安神定气,即内经所谓:“以恬愉为务”。,四、节欲葆精类经明确指出:“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 葆精的另一方面含义,还在于保养肾精,也即狭义的“精”。养精的目的,必须抓住两个关

8、键环节。其一为节欲。其二是保精,此指广义的精而言,精禀于先天,养于水谷而藏于五脏,若后天充盛,五脏安和,则精自然得养,故保精即是通过养五脏以不使其过伤,调情志以不使其过极,忌劳伤以不使其过耗,来达到养精保精的目的。,五、调息养气养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保养元气,一是调畅气机。元气充足,则生命有活力,气机通畅,则机体健康。保养正气,首先是顺四时、慎起居,如果人体能顺应四时变化,则可使阳气得到保护,不致耗伤。 保养正气,多以培补后天,固护先天为基点,饮食营养以培补后天脾胃,使水谷精微充盛,以供养气。而节欲固精,避免劳伤,则是固护先天元气的方法措施。至于调畅气机,则多以调息为主。呼吸吐纳,可调理气

9、息,畅通气机,宗气宣发,营卫周流,可促使气血流通。经脉通畅。,六、综合调养 综合调养的内容,不外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脏腑、经络、精神情志、气血等方面,具体说来,大致有:顺四时、慎起居、调饮食、戒色欲、调情志、动形体,以及针灸、推拿按摩、药物养生等诸方面内容。 具体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养宜适度 2、养勿过偏 3、审因施养,七、持之以恒1、养生贯穿一生 2、练功贵在精专 3、养生重在生活化,精神养生,精神养生,就是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济生活等方法,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达到形神高度统一、提高健康水平。 愤怒、悲伤、忧思、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压抑在心

10、中而不能充分疏泄,便对健康有害,甚至会引起疾病。如果情志波动过于持久,过于剧烈,超越了常度,则将引起机体多种功能紊乱而导致疾病。因此情感对人体的损益效果,不单取决于情志本身,而同时取决于人们对感情的态度和使用感情的方式。,影响情志变化的因素:人的情志变化是由内外刺激引起的,即外源性因素、内源性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病理因素,都是导致情志变动的内外因素。 情志对健康的影响 七情之中,有六情属恶性刺激,唯有喜属于良性刺激。情志致病还与其刺激的程度强弱有关。根据情志刺激的程度,可分为暴发性和渐进性刺激两大类。七情之中,喜、怒、惊、恐以刺激量过大、过猛为暴发性致病条件。忧、思、悲的情志刺激以刺激时

11、间长为致病条件,持续不良的心境,积久而成疾。,情志变化的个体差异 人的体质有强弱之异,性格有刚柔之别,年龄有长幼之殊,性别有男女之分。因此,对同样的情志刺激,则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 调神之法概括起来可有:清静养神、立志养德、开朗乐观、调畅情志、心理平衡等方面。 清静养神 清静,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因神气清净而无杂念,可达真气内存,心神平安的目的。此处之“清静”是指思想清静,即心神之静。心神不用不动固然属静,但动而不妄动,用之不过,专而不乱,同样属于“静”。我们提倡的思想清静主要是思想专一,排除杂念,不见异思迁,想入非非,而是要思想安定,专心致志地从事各项工作、学习。,清静养神的方法

12、 1、少私寡欲 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嗜欲。 2、养心敛思 养心,即保养心神;敛思,即专心致志,志向专一,排除杂念,驱逐烦恼。 立志养德 正确的精神调养,必须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只有对生活充满信心,有目标、有追求的人,才能很好地进行道德风貌的修养和精神调摄,更好地促进身心健康。,从生理上来讲,道德高尚,光明磊落,性格豁达,心理宁静,有利于神志安定,气血调和,人体生理功能正常而有规律的进行,精神饱满,形体健壮。这说明养德可以养气,养神,使“形与神俱”,健康长寿。 开朗乐观 性格开朗,精神乐观是健身的要素、长寿的法宝 。 性格开朗,活泼乐观,精神健康者,不易患精神病、重病

13、和慢性病,即使患了病也较易治愈,容易康复。 乐观的情绪是调养精神,舒畅情志,防衰抗老的最好的精神营养。精神乐观可使营卫流通,气血和畅,生机旺盛,从而身心健康。,保持心理平衡 当代社会的特点之一是竞争。长期处在高节奏的竞争环境中,容易产生焦虑、心力疲劳、神经质等心理现象。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心理健康。 调摄情绪方法 :归纳起来可分为节制法、疏泄法、转移法和情志制约法。 节制法 遇事戒怒 ,宠辱不惊 疏泄法 直接发泄,疏导宣散 转移法又可称移情法。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改变人的思想焦点,或改变其周围环境,使其与不良刺激因素脱离接触,从而从情感纠葛中解放出来,或转移到另外事物上去。升华超脱 ,移情易性

14、,运动移情,情志制约法又称以情胜情法。它是根据情志及五脏间存在的阴阳五行生克原理,用互相制约、互相克制的情志,来转移和干扰原来对机体有害的情志,藉以达到协调情志的目的。 五脏情志制约法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曾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阴阳情志制约法运用情志之间阴阳属性的对立制约关系,调节情志,协调阴阳,是为阴阳情志制约法。,环境与养生,养生环境,是指空气、水源、阳光、土地、植被、住宅、社会人文等因素综合起来,所形成的有利于人类生活、工作、学习的外部条件。 人类适宜的自然环境,大致应具备以下几点,即洁净而充足的水源,新

15、鲜的空气,充沛的阳光,良好的植被以及幽静秀丽的景观等。这个适宜的自然环境,不仅应满足人类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还要适应人类特殊的心理需求,甚至要与不同的民族、风俗相协调。,起居与养生,起居调摄所包含的内容很多,衣食住行、站立坐卧、苦乐劳逸等的养生措施都属起居调摄范畴。只介绍起居有常、劳逸适度、服装顺时适体和排便保健法四个方面。 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主要是指起卧作息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一定的规律并合乎自然界和人体的生理常度。,合理作息的保健作用 起居作息有规律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能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避免发生疾病,达到延缓衰老、健康长寿的目的。 劳逸适度 劳逸适度的保健作用:调节

16、气血运行 ,益智防衰 1、体力劳动要轻重相宜 2、脑力劳动要与体力活动相结合 3、家务劳动秩序化 4、休息保养多样化 服装顺时适体,睡眠养生,所谓睡眠养生就是根据宇宙与人体阴阳变化的规律,采用合理的睡眠方法和措施,以保证睡眠质量,恢复机体疲劳,养蓄精神,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目的。 睡眠对长寿的意义是任何其他方式难以取代的,它的作用可概括为五个方面: 1、消除疲劳 2、保护大脑 3、增强免疫 4、促进发育 5、利于美容,一般认为,春夏宜晚睡早起(每天大约需睡57个小时),秋季宜早睡早起(每天大约需睡78个小时),冬季宜早睡晚起(每天大约需睡89个小时)。 我国古人把睡眠经验总结为“睡眠十忌”。一忌仰卧;二忌忧虑;三忌睡前恼怒,四忌睡前进食;五忌睡卧言语;六忌睡卧对灯光;七忌睡时张口;八忌夜卧覆首;九忌卧处当风;十忌睡卧对炉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