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生产与运作管理试题库(一)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9004819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生产与运作管理试题库(一)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生产与运作管理试题库(一)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生产与运作管理试题库(一)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生产与运作管理试题库(一)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生产与运作管理试题库(一)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生产与运作管理试题库(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生产与运作管理试题库(一)(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产与运作管理试题库 一、填空题 1. 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要求有 连续性 , 平行性 , 比例性 , 均衡性 , 柔性 。 2. 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主要包括厂址的选择、 工厂总平面的布置 和车间内部专业化形式。 3. 企业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有_品种 _、_产量_、_质量_、和_产值_。 4. 按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划分工作地的生产类型常用的指标有工作地上担负的工序数目的多少和 工 序大量系数 。 5. 若某一个工作地上大量系数 0.75,则该工作地属于 大量生产 类型。 6. 有 7 件 A 产品采取顺序移动,若某一个工序的单件加工时间减少 2 分钟,则加工周期应(增加或减少)14 分钟。 7.

2、 某车间的投入提前期 该车间的出产提前期 该车间的生产周期 8.当前后车间的生产批量相等的时候,某一个车间出产提前期= 后车间的投入提前期 +保险期。 9. 某机械厂,装配车间计划月份内某种产品的产量应达到累计 120 号,平均每日产量是 2 台,如果装配 车间投入提前期为 5 天;机加工车间出产提前期为 7 天、投入提前期为 14 天;则装配车间投入累计号数 为_130_;机加工车间出产累计号数为_134_;机加工车间投入累计号数为 _148_。 10.用提前期的累计编号法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时, 某车间的出产量 成品出产的累计编号+该车间的出产提前期*最后车间(成品)的平均日产量 。 11.

3、若某成批生产企业生产周期为 10 天,生产间隔期为 12 天,则该企业生产过程中生产产品的批数可能 为 一 批或 零 批。 12.生产现场管理的方法有 5S 管理 、定置管理和目视管理。 13.设备管理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事后维修阶段、_预防维修阶段_、_生产维修阶段_。 14.设备故障规律可分为初始故障期、偶发故障化劣故障期三个阶段。 15.设备劣化类型有 技术 劣化 和 经济 劣化 。 16. 流水线内部在制品包括 _工艺在制品_ ,_运输在制品_, _工序间在制品 _, _保险在制品_,其中间断流水线不计 _ 在制品, 连续流水线不计 _。 二、单选题 1.以产品多样化来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

4、最为理想的生产型式是( D ) A.大量生产 B.成批生产 C.单件生产 D.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2.企业的动力供应,工具制造等部门工作属于 ( B )A生产准备过程 B辅助生产过程 C生产服务过程 D.基本生产过程 3.企业生产过程一般包括如下几部分组成( C )。A.设计过程,实验过程,基本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和服务过程;B.工艺过程、检验过程,运输过程,自然过程,储存等待过程,附属生产过程;C.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附属生产过程。 4.一批制品在各工序的单件加工时间不相同,为使加工过程设备工作不间断,而加工周期尽可能短,问该 批制品应采用那种移动方式(

5、C )。A.平行移动方式; B.顺序移动方式; C.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5.在对象专业化工段里( C )A.集中了同类型的设备,同工种工人,可以对不同类对象进行不同工艺的加工。B.集中了同类型的设备,不同工种工人,可以对不同类对象进行相同工艺的加工。C.集中了不同类型设备,不同工种工人,可以对同类对象进行所有工艺的加工。 6.( B )是指企业及其各个生产环节的工作都能按照计划进度的要求有节奏地进行,不发生忽高忽低、 前松后紧的现象。 A.平行性 B.均衡性 C.一体化 D.比例性 7.某拖拉机轴承车间,设有制造轴承所需的各种设备及操作工人,这个车间的组织形式是( C )专业 化。 A.工艺

6、B.对象 C.混合 D.技术 8工艺专业化在优点之一是( C )A运输路线短,运输成本低 B有利于减少在制品数量和流动资金占用量 C产品品种更换有较强的适应性 9.对于大量生产方式而言,其生产单位布置应采用( B )原则。 A.工艺专业化 B.对象专业化 C.混合专业化 D.定位布置 10.按对象专业化原则建立生产单位,适用于(C) A.单件生产 B.小批生产 C.大批生产 D.工程项目11.对于体积小、单件加工时间短、批量小的零件,可选择( B )。 A. 顺序移动方式 B. 平行移动方式 C.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D. 三者均可 12.在装配式生产中,若是成批生产,一批零件的移动方式有三种,

7、其中加工周期最长的方式为( B )。A.平行移动方式 B.顺序移动方式 C.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D.不确定 13.某加工件的批量 n=4 件,需顺序经过 4 道工序加工,各工序的单件作业时间分别为:t1=10 分,t2=5 分,t3=20 分,t4=15 分,若采用顺序移动方式组织生产,则该批加工件的加工总周期为( A )A. 200 分 B. 110 分 C. 125 分 D. 115 分 14.新产品的样品一般必须经过( A )后,才能投入批量生产和正式上市。 A. 试用 B. 鉴定 C. 专利申请 D. 质检合格 15.( C )是指企业依靠自己的科研和技术力量开发新产品. A.自行开发与

8、技术引进相结合方式 B.技术引进方式 C.独立研制方式 D.联合研制方式 16.长期生产计划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产品决策,生产能力决策以及确立何种竞争优势的决策,是属于 ( C )A.战术层计划 B. 作业层计划 C.战略层计划 17.某加工中心有 2 台设备,每天一班,每班 8 小时,5 月份工作天数为 23 天,设备开动率为 90%,该加工中心 的设备能力为(A )A. 331.2 小时 B. 165.6 小时 C. 184 小时 D. 368 小时 18.在多品种生产的企业中,当产品的结构、工艺和劳动量构成差别较大时,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宜采用 ( C )A具体产品 B代表产品 C 假定产品

9、19. 某一加工过程的加工周期为 13 分钟,要求按照节拍 3 分钟/件进行产出,则最少需要( A )个工作 地。 A.5 个 B.12 个 C.4 个 D. 3 个 20.某产品流水生产,计划日产量为 150 件,两班生产,每班规定有 12 分钟停歇时间,计划废品率为 5%,那么该产品生产的节拍的计算公式应为( C )A. %511502126028 rB. %511506021228 rC. %511502126028 rD. %511506021228 r21.工序间流动在制品是指( B )。 A. 正在各工序加工的在制品 B. 正在各工序加工、检验、装配的在制品 C. 由于各工序生产效

10、率不等而在各工作地期初或期未存放的在制品 D. 正在各工序间运输途中的在制品 22.成批生产类型的期量标准不包括 ( A )A生产节拍 B生产批量 C生产周期 D.生产间隔期 23.对于成批生产,在生产任务确定的情况下,批量与生产间隔期的关系是( B )。 A.反比 B.正比 C.正比或反比 D.无关系 24.下列有关期量标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说法是( C ) 。 A.生产周期是指从原材料投入到成品产出为止的全部日历时间 B.出产提前期是指某一工序制品的出产日期比后一工序投入生产的日期应提前的天数。 C.最后一道工序的出产提前期为零 D.最小批量法是根据允许的设备调整时间损失系数来确定的批量。

11、25.前后相邻两批同种产品投入(出产)的时间间隔是( B ) A.生产周期 B.生产间隔期 C.生产提前期 D.在制品定额 26.已知某产品的批量 n=150 件,计划期的平均日产量 q=50 件/天,那么,该产品的生产间隔期 K 为( C )A. 10 天 B. 5 天 C. 3 天 D. 15 天 27.若计算出 12 道工序之间最大流动在制品为 18 件,则表明( B ) A.期初在制品数 B.期末在制品数 C.库存在制品数 D.运输在制品数 28.采用经济批量法确定的批量,是指( C )。 A. 最大批量 B. 最小批量 C. 总费用最低的批量 D. 上述说法都不准确 29.在多品种成

12、批轮番生产条件下,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方法宜采用( A ) A累计编号法 B在制品定额法 C网络计划技术法 D. 订货点法 30.大量生产类型的企业,编制生产作业计划可采用( A )。 A. 在制品定额法 B. 累计编号法 C. 生产周期图表法 D. 定货点法 31.提前期的计算是按工艺过程( B )的顺序进行的. A.相同 B.相反 C.交叉 D.无关26.下列关于网络技术中关键线路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 各项活动的总时差大于 0 B. 各项活动的总时差小于 0 C. 线路持续时间最短 D. 线路持续时间最长 32.在工期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通过调整( C )上的资源,以达到工期与资源

13、的最佳结合。A.总时差 B.关键路线 C.非关键路线 D.单时差 33.设某企业对某物资的年需求量为 10000 件,该企业每次订货量为 1000 件,一次订货成本为 100 元,则 该企业全年采购该物资所需的订货总成本为( B )A. 10,000 元 B. 1,000 元 C. 100,000 元 D. 100 元 34.进行库存控制目的,就是要( A ) A. 使库存经常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 B. 使库存经常保持在最低水平上 C. 彻底消灭各类物资库存 D. 尽可能限制各类物资进入库存 35.根据 ABC 分类法,对于 B 类物资,应实行( C ) A严格控制 B重点控制 C适当控制 D放宽控制 36. ABC 控制的要点是(A ) 。A.尽可能减少 A 类物资的库存 B. A、B、C 三类物资中,应重点管理 B C.尽可能增加 C 类物资库存 D. A、B、C 三类物资中,应重点管理 C 37.设备从投入使用,到无法运行为止所经历的时间称为(D ) A技术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