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虫概论、阿米巴-2014-02-25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9004538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8.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虫概论、阿米巴-2014-02-25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原虫概论、阿米巴-2014-02-25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原虫概论、阿米巴-2014-02-25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原虫概论、阿米巴-2014-02-25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原虫概论、阿米巴-2014-02-25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虫概论、阿米巴-2014-02-2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虫概论、阿米巴-2014-02-25(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原虫,(Medical Protozoa),授课人:周 蕊 ,概 论 introduction,医学原虫概论,1掌握内容 1)原虫、医学原虫、原虫滋养体、原虫包囊的概念 2)医学原虫形态结构及生活史的基本特征 3)医学原虫的致病特点 2熟悉内容 医学原虫的生殖方式 3. 了解内容 医学原虫的分类,一.定义,能够独立完成如摄食、代谢、呼吸、排泄、运动及生殖等生命活动全部功能的单细胞真核动物。,原虫概论,单细胞生物:动物界 原生动物亚界适应性强共6.5万余种,其中1万余种为寄生虫人体中寄生的:49种,其中危害最严重为13种医学原虫是指寄生在人体内的原虫,包括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的原虫,医学原虫分属

2、于原生动物亚界的三个门肉足鞭毛门(Sarcomastigophora) 动鞭纲(Zoomastigophorea): 鞭毛虫 叶足纲(Loposea): 阿米巴原虫顶复门(Apicomplexa): 孢子虫纤毛门(Ciliophora): 纤毛虫,原虫的种类,二、形态学特征,外形:多样,有球形、卵圆形/不规则形等。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 胞 膜(胞 膜),胞膜的结构:多为一层的单位膜。胞膜的特点:胞膜不断更新,膜上分子是自由流动的 具可塑性、流动性和不对称性胞膜的组成:胞膜的功能:参与营养、排泄、运动、感觉、侵 袭宿主、逃避宿主免疫效应等功能,胞膜的组成,细胞质,基 质细胞器内含物

3、,伪足、鞭毛、纤毛,膜质细胞器:,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运动细胞器:,营养细胞器:,胞口、胞咽、胞肛,营养贮存小体、代谢产物、共生物,成分:主要为蛋白质,功能:支持细胞形状,运动等,组成:有的原虫有内、外质之分,胞质中内含:食物泡、营养贮存小体、代谢物、共生物等可作虫种鉴别依据,细 胞 核,维持原虫生命和繁殖的重要结构核膜、核质、核仁核型:,染色后核的特征,可作为病原学诊断的重要依据,内含物(食物泡),基质(外质),基质(内质),医学原虫的组成,营养细胞器,运动细胞器,三、生活史类型,不是所有原虫都同时具有这两个阶段,原虫的生活史类型,人际传播型 人 人 不需要中间宿主参与循环传播型 完

4、成生活史需要一种以上的脊椎动物参与 有世代交替现象虫媒传播型 吸血节肢动物是寄生虫传播的关键:人 媒介节肢动物 人 也具有世代交替,四、生理,运动:取决于运动细胞器类型 营养和代谢:,根据营养物质分子大小,可有以下吸收方式。小分子养料:经胞膜渗透和扩散吸收。大分子物质:经胞饮(如阿米巴原虫)、胞口或微胞口吞噬(如疟原虫和纤毛虫的滋养体)。被摄入的食物先通过胞膜内陷,形成食物泡,再与溶酶体结合后进行消化、分解和吸收,原虫一般是利用葡萄糖获取能量,无氧糖代谢是原虫能量代谢的主要途径。大多数原虫呈兼性厌氧代谢,尤其是肠道内寄生原虫。腔道内的寄生原虫主要靠糖原酵解获取能量,寄生在血液内的原虫可利用氧分

5、解葡萄糖。,4. 生殖,无性生殖(1)二分裂:一分为二,寄生原虫最常见的增殖方式(2)多分裂:一分为多(3)出芽生殖:不均等细胞分裂。分为外出芽和内出芽 有性生殖(1)接合生殖:如结肠小袋纤毛虫(2)配子生殖:如疟原虫在蚊子体内 世代交替:在生物的生活史中,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五、致病特点,增殖作用,2. 播散致病,寄生原虫的致病作用与被感染的原虫的虫种、株系、寄生部位及宿主的抵抗力相关;,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阿米巴病(amoebiasis),1. 掌握内容 1)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和滋养体的形态特征,与结肠内阿米巴相鉴别 2)

6、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 3)阿米巴病的实验诊断方法及注意事项 4)溶组织内阿米巴致病机理和阿米巴病的临床表现 5)阿米巴病的治疗原则 2. 熟悉内容 1)结肠内阿米巴形态 2)阿米巴病的流行和预防 3.了解内容 其它非致病阿米巴,溶组织内阿米巴,一.重要性,引起痢疾的重要病原之一WHO:全球5亿人感染,近5千万人发病,死亡人数411万/年当前在医学上的重要性仅次于疟疾和血吸虫病。,二、形 态,滋养体 (trophozoite)包囊 (cyst),溶组织内阿米巴,1. 滋养体(trophozite),大滋养体(组织型滋养体,致病期)直径2060 m,内外质分明。铁苏木素染色后虫体被染成蓝黑色,可见

7、圆形细胞核一个,空泡状,染色质颗粒蓝黑色,大小均匀,整齐地排列于核膜内缘;核仁细小居中或稍偏位。胞质中有被染成黑色红细胞。,小滋养体(成囊型滋养体)直径1230 m,内外质分界不清,胞质中食物泡和空泡,但无红细胞。,2. 包囊(cyst),核,拟染色体,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碘液染色,三、生 活 史,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四核包囊,肠腔型小滋养体,肠腔型小滋养体,组织型大滋养体,组织型大滋养体,包囊,随粪便排出体外(发育),经口感染,在小肠下段脱囊,(结肠下段),侵入组织,二分裂增殖,二分裂增殖,成熟包囊,滋养体,包囊前期,侵入组织 血流播散,组织型滋养体(致病阶段),侵入肠

8、壁,落入肠腔,(八个)小滋养体,四核包囊,包囊,经口,(基本生活阶段),(感染阶段),(传播与保种阶段),生活史特点,非常简单,包囊 滋养体 包囊小滋养体多寄生在结肠,大滋养体侵袭肠壁并可迁移到其它器官感染阶段: 四核包囊感染途径:经口吃进成熟包囊而感染生殖方式:二分裂增殖仅有小滋养体可产生包囊,在结肠下段成囊并随粪便排出,四、致病,1. 致病三要点,分子水平的致病因子(目前发现的),260kDa半乳糖/乙酰氨基半乳糖凝集素介导的对宿主细胞的吸附阿米巴穿孔素(amoeba pores)对宿主细胞形成的孔状破坏半胱氨酸蛋白酶对宿主组织的溶解,影响致病的因素,虫株毒力共生菌协同作用宿主抵抗力,2.

9、 病理与临床,病 理,(1) 发病部位:多发于盲肠,易累及结肠/回肠(2) 病理变化:早期:黏膜层充血小灶,中央有针尖样溃破口急性:急性结肠炎弥漫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烧瓶样溃疡,临床表现,1、无症状的带虫者:90%,潜伏期2周(2-26天)2、肠阿米巴病(intestinal amoebiasis)(1)普通型起病慢;大便次数10次/天血水样、奇臭、里急后重体温,白细胞数正常右下腹压痛明显、有肠穿孔(3)慢性型 普通型反复发作,可以持续1-5年,3、肠外阿米巴病(extraintestinal amoebiasis),阿米巴性肝脓肿,多发性肺阿米巴病:死亡率1530%,最常见:10% 年轻患者居多

10、 右上腹痛,向右肩放射,发热,寒战,盗汗,厌食,体重下降,阿米巴性脑脓肿,阿米巴性皮肤脓肿,诊断原则: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进行诊断 临床特点:起病缓慢,中毒症状轻,腹痛、腹泻,果酱样便有反复发作倾向,经抗生素治疗无效 病原学检查: 粪便检查 生理盐水涂片查滋养体 碘液染色查包囊(直接涂片法、浓集法) 需与非致病阿米巴和脓血便内白细胞相鉴别 结肠镜检和影像诊断 免疫学检查(结果应结合临床) ELISA,IFAT,IHA, 分子生物学检测,五、实验诊断,六、流 行,估计全球约有4.8亿人感染病原,三千到五千万人发生侵袭性阿米巴病,主要是阿米巴痢疾和阿米巴肝脓肿。每年因侵袭性阿米巴

11、病死亡的人数高达10万人。本病呈世界性分布,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多见 与文化水平,卫生状况差密切相关 发达国家高发人群主要为男同性恋,旅游者和移民 我国南方高于北方、农村高于城市,传染源:粪便中持续排包囊者,传播途径:经口感染(经包囊污染的饮水、食品、餐具);口肛接触;蝇及蟑螂携带包囊加重传播,易感人群:高危人群包括免疫力低下者(爱滋病、肿瘤、长期使用激素者)、营养不良者、旅游者、弱智人群、同性恋者、新生儿、孕妇、哺乳期妇女等,七、防 治,把住“病从口入”关 管好粪、水 切戒不洁行为 治疗病人及包囊携带者,首选甲硝唑(metronidazole),查治患者及带虫者。 加强水源及粪便管理。 消灭苍

12、蝇、蟑螂等媒介昆虫防止传播。 搞好饮食卫生,个人应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不饮生水等。 加强饮食行业人员的检查管理,及时发现感染者,及早治疗,必要时调离饮食行业。,治 疗,病人及带虫者的治疗 甲硝唑(灭滴灵)成人剂量800mg,3次/日,疗程58日,小儿3550mg/kg/日为首选药,可杀灭各期原虫, 孕妇禁用 氯喹、吐根素杀灭肠外组织型滋养体 双碘喹啉杀灭肠腔内包囊 抗生素杀灭肠腔内细菌,间接作用于阿米巴 支持治疗,阿米巴肝脓肿治疗,药物治疗 甲硝唑:具有使用方便、疗效高及毒性小之优点,是目前治疗阿米巴肝脓肿的首选药物 穿刺治疗 手术治疗 内科治疗效果不佳者需行手术治疗 支

13、持治疗,The End,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溶组织内阿米巴,外质:透明凝胶状,具运动、摄食、排泄、呼吸、感觉及保护等生理功能,内质:颗粒溶胶状,有细胞器、 细胞核、内含物,伪足,伪足是外质的暂时突出部分, 呈叶状或指状,见于阿米巴原虫,帮助原虫运动和摄取食物,Pseudopodia,鞭毛,鞭毛细丝状胞质延伸部分,较长,数量较少,按分布部位有前、中、后和腹鞭毛之分 鞭毛可协助原虫作各种各样的运动方式,flagella,纤毛,纤毛在结构上类似鞭毛,但较短细,数量多,覆盖虫体全部或集中在虫体某一部分 部分鞭毛虫或纤毛虫还有特殊的运动器,如波动膜和轴柱等,Cilia,孢

14、子虫多为细胞内寄生虫 无明显的运动细胞器 复合膜下微管可协助运动,孢子虫,溶组织阿米巴大滋养体,弓形虫滋养体,间日疟原虫 大滋养体,结肠内阿米巴包囊,失去食物来源 脱水 盐浓度增加氧分压、pH值、 温度等的改变,成囊过程:食物储存(如:糖原)运动细胞器吸收消失囊壁分泌形成包囊常见有核分裂发生(如: 阿米巴原虫包囊),人际传播型生活史,生活史只需要一个宿主(人),凭借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而在人群中传播,分为两类: 生活史中只有滋养体阶段,以二分裂增殖,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滋养体而传播,如阴道毛滴虫 生活史中有滋养体和包囊两个阶段,滋养体以二分裂增殖,包囊可有或无核分裂,成熟包囊为感染阶段,如肠道阿米

15、巴原虫,循环传播型生活史,完成生活史需要一种以上脊椎动物宿主,在不同宿主体内分别进行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形成世代交替现象 如弓形虫以猫为终宿主,人、鼠、猪等为中间宿主,虫媒传播型生活史,完成生活史需经吸血节肢动物体内发育和繁殖,然后由节肢动物传播给人 如疟原虫和利什曼原虫,二分裂增殖,二分裂增殖是原虫最常见的无性生殖方式 首先细胞内的重要细胞器及细胞核在细胞分裂前复制,然后纵向或横向分裂为两个子代 这种分裂方式产生两个大小相似的子代细胞,多分裂增殖,胞核多次分裂后胞质裂解包绕每个分裂的核,一次分裂为多个子代 如图为疟原虫的裂体增殖,某些阿米巴、鞭毛虫的囊后生殖均属多分裂生殖,弓形虫的内出芽生殖方式,为 体积大小不等的分裂,配子生殖,先分化为雌、雄配子,尔后完全结合形成合子,在进行分裂增殖 如图表示疟原虫雄配子体,阿米巴滋养体侵袭诱因,宿主抵抗力下降,肠腔内环境紊乱,肠粘膜受损 宿主的饮食因素:低糖饮食,高胆固醇饮食 过度劳累,酒精中毒等,烧 瓶 状 溃 疡,阿米巴肝脓肿标本,阿米巴肺脓肿原发性肺脓肿少见 多由肝脓肿经横膈破溃导致 易继发细菌感染 发热, 咳嗽, 喀痰, 胸痛, 呕吐,阿米巴脑脓肿 少见,往往是肝或肺脓肿内的阿米巴滋养体经血循环入脑而引起,皮肤阿米巴病肠道或肝区皮肤形成瘘管(fistula) 肠道内滋养体直接侵袭 会阴部溃疡 外生殖器溃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