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的日本教育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9003991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PPTX 页数:40 大小:2.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世纪的日本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19世纪的日本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19世纪的日本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19世纪的日本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19世纪的日本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9世纪的日本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世纪的日本教育(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世纪的日本教育,倒幕运动与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教育 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教育 福泽谕吉的教育思想,主要内容,倒幕运动与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教育,倒幕运动,倒幕运动是19世纪中期,由日本的中下级武士、高利贷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和西南诸藩的大名组成倒幕派,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武装推翻封建幕府统治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幕府:日本古代有着长期军人干政的历史,幕府政治即为日本封建武士通过幕府实行的政治统治,又名武家政治。幕府是古时日本一种权力曾一度凌驾于天皇之上的中央政府机构。其最高权力者为征夷大将军,亦称幕府将军。大部分的幕府将军,形式上取得天皇授权,实为以军事统治进行封建采邑,凌驾正规的文人中央集

2、权政府机构。也可以说是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统治国家。三个阶段:尊王攘夷运动武装倒幕运动戊辰战争,一、尊王攘夷运动,1853 黑船事件 1854 日美亲善条约 1859 安政大狱 1860 樱田门外之变 1863年6月6日 幕府被迫答应天皇,定于6月25日开始实行攘夷。9月30日 幕府势力在京都发动政变,迫害尊王攘夷派。 1864年末 长州藩在内外夹攻下对幕府屈服,保守势力重新掌握藩政,高杉 晋作等被迫逃亡。斗争的失利使尊王攘夷派重新考虑战略。 1865年春 高杉晋作再度举兵,主张开港讨幕,不再提攘夷。至此,尊王攘夷运动向武装倒幕转化,并成为日后明治维新的动力。,井伊直弼,高杉晋作,参与者

3、:中下级武士、部分大名、富农、工场主和商人 内容:内刺卖国贼,外袭外国人 局限:盲目攘夷;没有明确提出倒幕 结果:幕府发动政变,运动失败,结果:“大政奉还”,二.武装倒幕运动,领导人:高杉晋作、木户孝允 (长州藩)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萨摩藩),1867倒幕派在天皇的名义下举兵讨幕,大久保利通 木户孝允 西乡隆盛,大政奉还图,该图现藏于日本东京圣德纪念馆。1867年,萨摩、长州等藩组成讨幕联盟,策划武力讨幕;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席卷包括京都等大城市在内的幕府管辖区。幕府统治摇摇欲坠。在此情况下,德川庆喜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1867年10月24日他假意向朝廷提出辞职,将政权交还天皇,称为

4、大政奉还。,三.戊辰战争 1868年,1、原因:,大政奉还后幕府实际上还控制着国家政权,为了真正取得国家领导权,必须推翻幕府。 根本原因 倒幕派强迫幕府“辞官纳地” 直接原因,2、经过:,3、结果:,彻底打败幕府,日本进入明治时期,迁都东京。,1868.进攻京都。鸟羽、伏见战役1868.4进攻江户,幕府不战而降,东京 (江户),迁都,1869年,京都,尊王攘夷,倒幕运动,1868年戊辰战争,失败,内忧外患,大政奉还,形式上结束了幕府统治,彻底结束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政府,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教育,教育管理体制:未建立 教育管理权在皇室、幕府及 各地藩国之中 初等教育:地点 镰仓和战国时期的寺院江户

5、时期的寺子屋及乡学人群 有志于成为僧侣的少年及一般世俗子弟内容 初级读写算评价 设施简陋 教学质量不高 中等教育:机构 藩校和私塾内容 兰学 数学 外国语,19世纪的日本教育 明治维新时期之后的的教育,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

6、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这些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日本近代化的发展,并导致日本近代化发展的意义日渐彰显。,一、教育管理体制的演进,目的:为实现“破从来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的改革目标 1871年,明治政府在中央设立文部省,统一管理全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并监管宗教事务。 文部省所颁布的教育法令对全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强制性的指导作用与规范作用。 3. 1872年颁布学制令进一步确立了日本的教育领导体制中央集权式的大学区制 4. 大学区制的教育管理体制曾因实施1879年颁布的教育令而有所削弱,但在1880年新修改后,得以修复,一直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比较学制令和

7、教育令,主要区别:(1)废除学制的统一性和强制性、把教育管理权下放给地方; (2)教育令规定以六岁到十四岁为学令期,儿童在此期间至少要受十 六个月的普通教育,这十六个月的普通教育,连续地一次进行或者在四 年内每年受四个月教育都可以。如果不能入正规的学校,还可通过其他 途径受普通初等教育。 (3)关于学校的设置、设备、管理和课程内容等,教育令与“学制” 中的规定比较,教育令中的规定富有更大的灵活性。,二、初等教育,目的:为培养忠顺、爱国、守法的国民,极为重视初等教育 学制:年限为8年,分两个阶段实施,前四年为寻常小学阶段,实施义务教育,后四年为高等小学阶段,实施收费制。 3. 学制令规定:六岁以

8、上儿童军靴读完小学,女子与男子有同样的受教育权利。,3. 课程设置:小学开设修身、国语、作文、算术、几何、物理初步、化学、史地知识、体操、图画及唱歌等。 高等小学增设一至两门外国语课程。 4. 教学内容:仿效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5. 总之日本政府注重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灌输忠孝意识、军国主义思想及神道观念。,三、中等教育,目的:中学承担实业教育及为学生升入高等学校做准备的基础教育两大任务。 学校类型: 寻常中学:修业五年,由地方设置管理,每府县设立一所,属普通教育学校。 高等中学:修业两年,每学区设一所,属大学预科性质,直接接受文部大臣的领导。,3.课程设置: 注重实业教

9、育的发展,开设实业学校。 寻常中学:修身、国语、数学、物理、化学、矿物、农业知识、第一外国语(英语)、第二外国语(德语或法语)、图画、唱歌等 高等中学:分科教育,常设文、法、理、医、农五科。 4. 到19世纪末,日本中等教育结构已构筑完成,主要包括中学、中等技术学校与女子中学。,四、高等教育,目的:为了能迅速培养出一批高级的管理人才和科学技术人才 代表大学:东京大学(1877年),安田讲堂(重要学术象征),东京大学赤门 (东京大学代表性象征 ),综合博物馆 小石川分馆,1886年根据帝国大学令改称为东京帝国大学,分为大学院和分科大学两部分。大学院主要侧重于进行学术和科学研究;分科大学以传授专门

10、知识为主,培养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人才。 自1872年学制颁布以后,便取消了高等学校录取学生的身份限制,无论士农工商,只要有真才实干,平民百姓出身的也能进入高等学府。 学制还规定:对学习努力,才能行正,将来能完成学业,但家境贫寒者,检查其学业合格后,可贷给学资,但工作后须偿还。这个规定就为一部分优秀而家境清寒的平民子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政府和学校还选派大批高才生出国留学。,五、师范教育,目的:拥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教师队伍。 明治政府颁布了师范教育令,确立了两级师范体制。 寻常师范学校:由地方设立,培养公立小学的教师和校长。 高等师范学校:由国家设立,培养的是中等师范教育人员。 3. 师

11、范教育令要求师范学校必须以“培养教员应有的品德和学识”,使教员具有“顺良、信爱、威重的气质”为己任。,总的来说,19世纪的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通过实施包括学制令的一系列教育改革,成功实现了对封建教育的改革,摆脱了慕府时代的封建教育的束缚,确立了日本教育的学制,发展了各级各类的教育,促进了实业教育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日本向新型的资本主义国家跨越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及人才的支持,但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的色彩。,福泽谕吉的教育思想,个人简介,福泽谕吉(1835-1901),日本明治时代杰出的启蒙教育家、思想家。日本著名私立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的创立者。 他毕生从事著述和教育活动,形成了富有启蒙意义的教育

12、思想,对传播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对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而被日本称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明治时期教育的伟大功臣”。,(一)教育作用:知识富人,教育立国,福泽谕吉认为,天不生人之上人。也不生人之下人,即众生一律平等。贵人与贱人,主要由于有无知识、学与不学造成的。 学习的不是一般的空洞的学问,而是指能有助于人们出世立身、能达到一定目的、有实际用途的学问。 对于国家来说,实施教育及文明开化政策也是国家得以独立富强的前提和保证。,(一)教育作用:知识富人,教育立国,为此,福泽谕吉主张大力普及学校教育,以最终实现教育立国的主张。 他赞成用强迫的方法,让全国儿童一律就学。 除实施普及性

13、教育外,他还倡导通过倡导教育培养公民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二)智育:修习学问,唯尚实学,学问包括有形学问和无形学问,福泽谕吉所崇尚的是前者,即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地理学、物理学、历史学、经济学、修身学等等。 他认为,在研究学问时必须确立远大的志向,切忌舍难就易,浅尝辄止,研究学问的最终目的在于追求独立不羁和自由自主。因而,他倡议学者们应身体力行,投身于务农、经商、治学、为官、著述、办报、讲法律、学艺术、创办工业等社会百业之中,依靠个人贡献所长,而绝不可袖手旁观。 学者决不可满足于普通的学校教育,要力求通晓科学的本质。福泽谕吉把人的身心活动分为个人本身的活动和社会伙伴之间有关交往的行动,认为学

14、问主旨的确定与人类活动的类型存在紧密联系,学者不能仅专注自身生存,更要致力于大学问,为社会的福利、民众的富足而忘我地努力奋斗。,(三)德育:培养国家观念与独立意识,福泽谕吉认为,道德“就是内心的准则。”这种内心真诚体现在个人拥有的国家观念与天赋民权意识。 在具体实施中,他反对在西洋文明面前顶礼膜拜,着重强调民族自尊心的培养,主张一切落后的国家和人民在西洋文明面前,无灰心绝望的理由。对于西洋文明,他主张择其善者从之,弃其恶者,绝不能盲目从事。,(三)德育:培养国家观念与独立意识,道德教育在个人身上还体现为独立意识的培养。福泽谕吉把独立分为有形的与无形的,即物质方面的独立和精神方面的独立。 物质方

15、面的独立:各有财产,不依靠别人维持生活。 精神方面的独立:内心摆脱物质的奴役和束缚。凡事有主见,不受他人意见左右。思想和行动的一致,理论与实践的一致。,(四)体育:造就健康国民,福泽谕吉主张,只有能体现体育的本能,各国可以根据本国的传统及风格,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 学校作为开展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应把体育课确定为必修课。,比较19世纪欧美和日本教育 发展过程中的异同,19世纪欧美和日本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经历了很多的变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相应的,各国在教育方面也发生了变化,欧美和日本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即表现出相同之处,也表现出不同的地方。,(1)欧美与日本教育发

16、展过程中的相同点,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近代教育体制,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修缮、补充,使其更加系统全面。纵向来看,从初等教育到中等教育,再到高等教育;横向来看,职业教育、普通教育以及师范教育,形成一个全面的体系。欧美国家早已建立起来,而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才逐渐建立起完整的近代教育体制。都以法律促成教育体制的改善。在具体实施上,欧美和日本都用颁布法律的形式来强制性地实施教育方面的改革,用法律的力量来促使教育体制的更加完善,使其实施变得更加方便。,在初到教育上,都开始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从而保障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并颁布具体的义务教育法来督促实行。这对国民素质的提高以及教育的普及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如英

17、国颁布了初等教育法,对5-12岁的儿童实施强迫初等教育;日本明治维新时也大力提倡初等义务教育。 在中等教育上,积极发展师范教育。加强教师方面的教育,提高整个教师群体的素质,保障师范教育的质量,从而也有利于普通教育质量的提高。如日本颁布的师范学校令将师范学校分为寻常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两类,分别为公立小学和寻常师范学校培养教师和校长。 在高等教育上,主张自由的学术研究。提倡大学科学研究的职能,形成了新的办学特色,实行学术自由,“教学自由”与“学习自由”。大学具有办学的自主权;聘请知名学者任教;重视学术研究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如德国柏林大学的兴建,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兴建,这些大学都体现出这些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