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资料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9002671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一八事变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一八事变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一八事变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九一八事变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九一八事变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一八事变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一八事变资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一八事变资料九一八事变资料 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 袭击沈阳,以武力攻击东北。 9 月 18 日,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 ,发动了对中国东 北的战争。 当晚 10 时许,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 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 800 米的柳条湖附近, 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称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日军 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 次日晨 4 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从铁岭到达北大 营加入战斗。5 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 军占领北大营。战斗中东北军伤亡 300 余人,日军伤亡 24 人。这就是震

2、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进攻采取不抵抗政策。事变发生 前,蒋介石于 8 月 16 日致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 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当时,日 本关东军 30 万人,军备优良,中国东北军驻在东北的有万 人。东北军部队多次接受不准抵抗的训令,在日军突然袭 击面前,除小部分违反蒋介石的命令负隅顽抗外,其余均 不战而退。 9 月 19 日上午 8 时,日军几乎未受到抵抗便将沈阳全 城占领。东北军撤向锦州。此后,东北各地的中国军队继 续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使日军得以迅速占领辽宁、 吉林、黑龙江 3 省。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扩张政 策

3、的必然结果,也是它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 采取的严重步骤。此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顶峰, 使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动。 1921 年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开始大规模裁军。1921 年 日本的军费为七亿三千万日元,1930 年则裁减到五亿日元 以下,裁减额达 40%。可是大规模裁军却引起了军人们的强 烈不满。自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奉行军事优先的原 则,培养了大批职业军人。对于职业军人来说,除了军事 以外他们没有其他特长,裁军等于砸他们的饭碗。此外, 裁军以前职业军人是社会上最受尊敬的人,军队是最光荣 的职业。但裁军开始后,职业军人一下变成社会上多余的 人,最好的学生不再报考军事

4、院校,一些饭店甚至拒绝穿 军服者进入。裁军给职业军人们带来的失落感和焦躁感是 可想而知的。 不满的军人开始秘密集会,天剑党、樱会、一夕会等 军人秘密组织纷纷成立,后来广为中国人所熟悉的东条英 机、冈村宁次等人,都是一夕会的成员。不过当时最有名 的还是石原莞尔,是他提出“满蒙生命线”的理论。石原 也是后来 918 事变的主谋。 田中义一 1927 年 6 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 “东方会议” ,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 一区,置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两年后,世界资本 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到 1931 年,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 境地。日本政府急于发动一场对中国东北的战争,借

5、以转 移国内人民的视线,缓和阶级矛盾,医治经济危机造成的 创伤。 1905 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通过日俄讲和条约, 将中国旅顺、大连等地的租借权和长春-旅顺的铁路及附属 设施的财产权利占为己有。此后,日本创立“南满洲铁道 株式会社” ,并有关东军负责铁路沿线的警备。 1927 年 6 月,日本召开“东方会议” ,并制定了对华 政策纲要(即田中奏折)。在田中奏折中曾经提到:“惟 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惟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 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其他如小中细亚及印度、 南洋等异服之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 ”这份奏折在 1929 年被曝光,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以及日后的中国政府均

6、认 为是日本奉行对付中国政策的证明。 田中奏折的真实性受到包括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日本 研究所所长蒋立峰在内的学者质疑,当前的主流说法多认 为其应为国民政府所伪造然而时至今日查考史料及历史脉 络,当时日本计划对华战争已久确为事实。 当初,日军与东北军阀张作霖维持了合作关系,但渐 渐的,日本开始将张作霖视为障碍。1928 年,关东军将张 作霖乘坐的列车炸毁,张作霖重伤不治身亡,史称皇姑屯 事件。日本关东军希望籍此事件造成东北出现群龙无首的 局面。 张学良皇姑屯事件并未引起日军所期待的东北混乱, 相反,1928 年 12 月 29 日,张作霖的继承人张学良突然宣 布全东北易帜,接受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

7、领导。张学良进 一步对日本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并开始在南满洲铁路附近 建设新的铁路设施,通过低廉的价格与之竞争,导致南满 洲铁路陷入了经营危机。感到危机感的关东军不断提出抗 议,但张学良并不愿意妥协。因此日军石原莞尔、板垣征 四郎等人决定发动战争来夺得主导权。 1931 年,中国人郝永德,未经政府批准,骗取万宝山 村附近 12 户农民的土地,并违法转租给 188 名朝鲜人耕种 水稻。这些朝鲜人开掘水渠,截流筑坝。这一工程侵害了 当地农户的利益,马家哨口 200 余农民上告。吉林省政府 批示:“令朝侨出境” 。然而日本驻长春领事田代重德,派 遣日本警察制止朝鲜人撤走,且限令于 7 月 5 日前完成

8、筑 渠。7 月 1 日,中国农民 400 余人,联合起来平沟拆坝。7 月 2 日,日本警察镇压平沟的中国农民,双方对峙,后日 本增武装警察,在日本军警保护下,工程于 7 月 5 日完成。 同时,朝鲜日报记者金利三,说朝鲜人在万宝山被杀,掀 起朝鲜半岛大规模的排华活动,当地华侨死伤数百人。日 本却以此次事件诬陷中国伤害朝鲜侨民。 1931 年 6 月,日本关东军中村震太郎大尉和井杉延太 郎在兴安岭索伦一带作军事调查,被中国东北军兴安屯垦 公署第三团团副董昆吾发现并扣留,在证据确凿情况下, 团长关玉衡下令秘密处决中村震太郎。日本藉机宣称东北 军士兵因谋财害命而杀死中村,威逼中国交出关玉衡,并 在日

9、本民众中煽风点火,用“中村事件”和“万宝山事件” 诬陷中国“损害日韩移民” 。 1931 年 9 月 18 日傍晚,日本关东军虎石立守备队 第 2 营第 3 连离开原驻地虎石台兵营,沿南满铁路向南行 进。夜 22 时 20 分左右,日本关东军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 遣队队长河本末守中尉为首一个小分队以巡视铁路为名, 在奉天(现沈阳)北面约公里处,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 800 米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药,炸毁了小段铁 路。并将 3 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 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诬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袭 击日守备队。 爆炸同时,呆在铁路爆破点以北约四公里的文官屯的 川岛

10、中队长,立即率兵南下,开始袭击北大营。 爆炸后,驻扎中方北大营和沈阳城的日军兵分南北两 路,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进攻。南军为平田幸弘指挥关 东军第 2 师步兵第 2 旅第 29 团,北军为岛本正一指挥的铁 路守备队第 2 营。 当时,北大营驻守的东北军第七旅毫无防备,被打得 措手不及。而事前张学良曾训令东北军不得抵抗,驻守部 队并未做出激烈反击。第七旅三个团中有两个团按指示撤 走,只有王铁汉的 620 团未及时接到撤退命令,被迫自卫 抵抗,最后突围撤走。由于执行不抵抗命令(.蒋介石曾密 电张学良:“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 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后中央处理可也。 ”)

11、, 北大营逾万名守军被只有 500 多人的日军击溃。 日军在沈阳当独立守备队向北大营进攻的同时,关东 军第 2 师第 3 旅第 29 团向奉天城攻击。9 月 19 日凌晨,关 东军司令本庄繁下令:辽阳的第 2 师主力增援对奉天的进 攻;独立守备队第 3 营进攻营口、第 4 营进攻凤凰城、安东 (今丹东);第 2 师第 3 旅主力、骑兵第 2 团、独立守备第 1 营分别进攻长春宽城区、二道沟、南岭等地。至 9 月 19 日 10 时,日军先后攻占奉天、四平、营口、凤凰城、安东等 南满铁路、安奉铁路沿线 18 座城镇。长春地区的东北军自 发反击,战至次日,长春陷落。9 月 21 日,东北边防军驻

12、吉林省副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熙洽率部投敌,日军第 2 师 主力占领吉林。 10 月 1 日,东北军黑龙江洮南镇守使张海鹏投敌,且 奉日军命令派出 3 个团进攻齐齐哈尔。10 月 16 日在嫩江桥, 被黑龙江省防军击退。守军炸毁嫩江铁路桥的第 1、第 2、 第 5 号桥,以阻止日伪军的进攻。10 月 26 日,关东军第 2 师第 29 团占领四洮铁路沿线主要城镇。11 月 4 日,关东军 嫩江支队攻击嫩江桥北守军。黑龙江省政府代主席兼代东 北边防军驻江副司令长官马占山指挥 3 个旅,5 个团共万余 人进行负隅顽抗,战至 11 月 18 日,终因实力不济而弃守 省城齐齐哈尔,撤往克山、海伦。11 月

13、 19 日,日军攻陷齐 齐哈尔。 张学良在事件爆发后离开奉天,带领属下转移到锦州。 1931 年 10 月 8 日,关东军派出 12 架轰炸机空袭锦州。对 此,南次郎陆军大臣依然对若槻礼次郎首相声称“由于受 到中国军队的防空炮火攻击,才不得已采取自卫行动” ,此 后关东军发表公开声明,宣称“张学良在锦州集结大量兵 力,如果置之不理,恐将对日本权益造成损害。为了尽快 解决满蒙问题,关东军有必要驱逐锦州政权。 ”此后,币原 主张的国际协调主义外交政策受到了严重的挫折,日本越 来越强大。 日军攻占黑龙江省主要城镇后,开始进攻辽西地区。 12 月 15 日,关东军进攻锦州。12 月 17 日,日本陆军

14、中央 部由日本本土增派混成第 8 旅,并从朝鲜调第 20 师司令部、 混成第 38 旅、重轰炸飞行中队以增援关东军。12 月 28 日, 第 2 师主力渡过辽河进攻锦州;12 月 30 日,混成第 39 旅进 攻打虎山(今大虎山)。1932 年 1 月 3 日,第 20 师司令部率 混成第 38 旅占领锦州。驻锦州的东北军第 12、第 20 旅和 骑兵第 3 旅已奉命撤退至河北滦东地区和热河。1 月 28 日 关东军第 3 旅由长春向哈尔滨进军,同时从辽西地区调第 2 师增援。当时为了转移国际社会对满洲的关注,日本在国 际大城市上海挑起事端,引发了一二八事变。1 月 31 日, 依兰镇守使兼第

15、 24 旅旅长李杜率吉林自卫军进行哈尔滨保 卫战。激战五天,自卫军丢盔弃甲,溃不成军,撤往宾县。 2 月 5 日,日军拿下哈尔滨。 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 整个东北三省 10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日本皇军占领。 由于受到了国际舆论的普遍谴责,关东军不敢悍然武 力占领满洲全境,因此考虑建立傀儡政权。当时担任特务 机关负责人的土肥原贤二大佐游说了已经退位的清朝末代 皇帝溥仪。当时关东军以复兴满清为条件,说服溥仪回到 东北。11 月 10 日,溥仪从天津出发,11 月 13 日到达营口, 最后停留在驻守旅顺的日本军营内。 溥仪 1932 年 3 月 1 日,日本扶植的满洲国正式成立。 溥仪担任国家元首,首都定在新京(现在的长春),年 号定为大同 。上述宣言都在东北行政委员会委员长张景 惠的公馆发表。国际联盟强烈谴责日本政府的行为,并不 承认满洲国政府的合法性。日本表示抗议并且脱离国际联 盟。 3 月 9 日,溥仪登基仪式在新京举行。 1932 年 9 月 15 日,日本与满洲国签订日满议定书 , 满洲国承认日本的既得权益,并允许关东军在满洲国内驻 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