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报告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8996683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报告(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报告中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报告当前的家庭教育对养成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如今家长在言教、身教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矛盾化的教育,极容易搅乱孩子们幼嫩的心智。一是在做人上,现在的孩子处在“言教”与“身教”的矛盾中。许多家长一边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 ,一边却随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边给孩子讲“孔融让梨” ,一边却争先恐后地挤车抢坐;一边给孩子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大道理,一边却一年也不摸书本,甚至沉溺于扑克麻将桌上;一边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 ,一边却又帮助孩子打扫教室卫生,收拾整理书包,恨不得连劳动课都要替孩子上诸如此类矛盾行为,比比皆是。因此,人们很形象地总结出

2、“5+2=0”的公式,即学校苦口婆心的 5 天教育,被家庭、社会一个双休日两天的教育所抵消。二是在生活上,今天的孩子处在“穷教”与“富教”的矛盾中。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口号率先在每个家庭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家里水果、点心之类的东西,应有尽有,家长在千方百计地逼着儿女多吃各种营养品、补品的同时,又要求子女要生活节俭,不要光顾吃而不学习,埋怨子女好吃懒做,太好吃零食;一年四季衣服花样翻新,另一方面却又希望子女要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常常拿伟人的俭朴生活来教育她们。三是在思想上,今天的孩子处在“吃苦”与“享乐”的矛盾中。我们的家长,一方面对子女进行忆苦思甜的教育,告诉他们要生活

3、节俭,要吃苦,学习要刻苦努力,不怕困难;另一方面又时时处处害怕他们吃不好,睡不好,极尽努力为其尽情享受现代生活提供一切。一方面家长怨孩子什么事只顾自己;另一方面,家长却又总把最好吃的让给孩子先吃。四是在教育内容上,现在的孩子处在“重智”与“轻德”的矛盾中。家长到学校来,首先看的是学生考试成绩,问的是子女在班上的成绩排名;子女放学回家,家长首先检查的是学生的作业,辅导的是学生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做的是大量习题;在外,与他人谈及的也只是孩子的学习情况。人们很少,甚至根本不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因为在他们看来,品德问题似乎没有什么问题,或者不需要像学习那样值得重视。 “唯上大学才是人才”的人才观,

4、“重智轻德”的教育观,让年幼无知的孩子失去了最佳的人格教育期。五是在教育方式上,现代的孩子处在“放纵”与“专横”的矛盾中。有的家长在孩子破坏公物、在公共场合撒野、无故凌辱同学等不良行为发生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有的甚至为孩子占了上风,抢了便宜而自鸣得意;有的家长为了弥补孩子的“胆小”个性,竟毫不掩饰地要求孩子对其他同学要“以牙还牙” , “该出手时就出手”;有的家长干脆以工作忙为理由,完全放弃对孩子的教育。重分数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还严重存在。人们普遍的开始重视知识更新,技术更新和智力因素发展之后,越来越被一个严重的问题所困扰,那就是道德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问题,而道德和非智力因素是

5、不能单靠认知所能解决的。实践证明,道德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较智力因素的发展更复杂。同时,道德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也存在着促进和延缓智力因素发展的制约功能和作用,存在着不可补救或难以补救的“不可逆性”的教育内容。因此,重分数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还严重存在。学校的养成教育操作实践先行,理论指导滞后的状况非常明显,没有长远打算和有效措施,不肯下大力气,花大功夫,时紧时松,随意性很大,有的甚至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所以总抓总不见效,越抓越没劲。现在学校教育的最大失误就在于:只一味注重书本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长期性、艰巨性。教育活动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新课程的要求。 基础教育

6、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这里就具体地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作了系统的要求。为认真贯彻执行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在中央政治工作会议

7、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以及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牢牢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进一步强化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在校内校外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具体落实规范的各项要求,切实增强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特提出“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1、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以养为主,养教结合。指导学生自觉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培养文明、健康、向上的心理,通过具体的行为指导,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2、坚持以自我教育为主,加强“小学生行为规范养

8、成教育研究” ,以评价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评价中主动受教育,在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各方面教育作用的相互影响下,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活动。3、加强对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养成教育研究,营造齐抓共管、习惯共同培养的教育环境。把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思想觉悟,成为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才。(一)实验所遵循的原则在进行该课题研究实验中,我们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方向性原则。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念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的思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健康的、高素

9、质的人才。2、实践性原则。组织多种实践活动,创设各种育人环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自体验,自觉感悟、主动修身,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正面教育的原则。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家庭、社会多方面的支持、配合,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区、校外德育基地的育人作用。4、知行统一的原则。认知和行为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在教育活动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并达到知行统一之目的。5、创造性原则。本课题的研究要在先进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实验,要多鼓励实验教师进行创造性的研究、探索,并有自己的研究特色。(二)实

10、验所采用的方法:我们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辅之以定性分析法。通过抽样和现场检查、考核、座谈等方式,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理论思考,撰写理论文章;在实际操作中,在专家的指导下,以校为本,创造性地运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行为,并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行为,解决养成教育的实际问题,从而获得自身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同步提高;对研究情况及时进行总结,相互交流典型经验,完善研究设计,推广研究成果,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加强研究指导、检查,定性分析研究工作。(三)实验步骤及具体措施:本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酝酿

11、准备期(XX 年 11 月XX 年 5 月):课题启动,成立课题组。明确各人的分工和职责,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加强理论学习,充实教育理论和教科研知识,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为开展“小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探讨尝试期(XX 年 5 月XX 年 11 月):按照实验构想,分步进行实施。实验总结期(XX 年 11 月XX 年 11 月):后期成果处理,形成结题研究报告,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结题活动,并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研究成果给予鉴定。总结实验得失,物化实验成果。1、确保三个“到位” 。一是专项资金到位。学校拨出专款,用以购买实验资料(理论书集和活动器材等)、组织教师

12、外出学习及参加省内外的专项研究活动,并拿出专项资金奖励课题研究先进个人。保证课题研究资金专款专用。二是研究人员到位。学校安排校长周少刚、副校长谭晓霞牵头,副校长谭瑛负总责,全体教师参加实验,并成立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三是时间到位。为了确保研究有保障,学校规定将每月的第三周星期三下午定为课题研究集体研究时间,研究做到有中心发言人,有专题研究内容,任何人都不得挪作他用。另外,学校定期在期中、期末召开经验交流会,让实验教师汇报研究成果,交流经验。2、注重两个“加强” 。一是加强管理,及时调控,建立好实验管理制度,保证课题实验的落实。如学校制定的“实验研究管理制度” 、“实验资料管理制度” 、 “实验

13、教师、学生管理办法” 、 “实验成果奖励办法”等。强化过程管理,要求努力挖掘各学科中的德育渗透点,注重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定期组织德育案例、德育论文的征集与评比。同时要求实验教师整理好实验档案资料,为实验的开展和评估提供真实可靠、准确详细的资料。二是加强学习与培训,牢固树立德育为首,主动发展的教育观念。为了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秀的育人经验,学校在聘请湖北大学吕渭源教授、 人民教育杂志社三编室主任柏家栋来校为教师进行理论讲座的同时,还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观看了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全国特级劳动模范魏书生老师的班级管理专题讲座录像片。另外,学校还为教师购买了自主发展创新 、 教育科研实验方法等教育科研参

14、考材料,组织教师参加新教材、新课程的培训和相关理论的学习。并且不顾资金紧张,组织教师集体外出学习 13 次,40 余人次教师参加专题研讨会。谭瑛、王勇等同志还赴北京、上海等地参加了专题研讨会。诸多讲座与学习,为教师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增强了广大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何为养成教育?理论界对它的定义有三:定义一:养成教育一般是指儿童少年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教育。从广义上说,养成教育是指人的基本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包括思维方式、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健康体魄和生存能力的培养和教育。狭义的养成教育单指人的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特别是指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15、定义二:所谓“养成教育” ,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既包括行为习惯培养,也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定义三:“养成教育”是一种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教育,或使人(少年儿童)具备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基本技能的教育。结合学校教育实际与实践,综合理论界定义,我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为: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的日常行为习惯规范化的教育过程。基于此种认识,我校全体实验教师以学校素质教育实施方案的目标为总目标,以“主体性德育研究”的实验为主线,紧紧围绕“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实验的实施方案展开研究与

16、实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健康地发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严格的、持之以恒的规范训练才能形成。建立一套完整的养成教育工作制度和成立相应的监督机构是持之以恒抓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保证。为此,我校除了将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行动准绳,在校园最醒目的地方用瓷砖贴上永久性条文,努力营造学习规范的浓厚氛围外,还根据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精神,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制订并实施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方面的一系列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如学生学习、生活规则 、 学生礼仪常规 、公物保护制度等,从校内到校外规定了学生言行所必须遵守的内容,并把它们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要求,去引导和规范着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值周值日制度:值周值日人员由领导、教师、学生干部组成,负责检查每天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矫正,并将情况及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