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电是什么》课件(沪科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996487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1-《电是什么》课件(沪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14.1-《电是什么》课件(沪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14.1-《电是什么》课件(沪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14.1-《电是什么》课件(沪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14.1-《电是什么》课件(沪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1-《电是什么》课件(沪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1-《电是什么》课件(沪科版)(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离不开电。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空间科技,生物工程,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正把人类带进一个崭新的高科技时代,这些高科技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电。,电与我们的生活,离开电,我们的生活将是什么样呢?,所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既然“电”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如此紧密,那么我们就更应该好好研究它了,那你知道电是什么吗?,第十四章 了解电路 第一节 电是什么,学习目标,1.领会物体带电的含义,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2.知道电荷种类的规定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 4.认识验电器的原理与使用。,课堂小实验:,用塑料直尺摩擦头发后靠近

2、碎纸屑,观察会有什么现象。,碎纸屑粘到了塑料直尺上!,一、摩擦起电,结论:摩擦后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的物体,如图所示实验: 将摩檫过的梳子(塑料棒或尺子)靠近自来水细水流附近,水流将会 。,被吸引,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就说这些摩擦后的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方式叫摩擦起电。,摩擦起电,、带电体: 带了电的物体就称为带电体。,、带电体的性质: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 (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把物体靠近轻小物体,若吸引,则物体带电; 若不吸引,物体不带电。,、摩擦起电中能的转化:,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注意:(1)轻小物体是指质量和体

3、积都很小的物体。如头发、灰尘、纸屑、通草球等等,(2)物体不通过摩擦也能带上电,如工作的电视机或刚关闭的电视机屏幕能吸引灰尘、气球等物体,这是因为屏幕带了静电,但它上面带的电不是通过摩擦带上的。另外用接触的方法、感应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1.擦拭镜面的时候,为什么玻璃面上会有一层绒毛?,2.为什么电风扇用的时间久了,扇叶上会有灰尘?,抹布与镜面摩擦,使镜面带了电,能够吸引轻小的绒毛。,电风扇工作时与空气摩擦带电,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所以扇叶上会有灰尘。,学以致用:,二、探究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演示1,(1)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它们发生相互 的现象。,排斥,演示2,

4、(2)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发生相互 的现象,排斥,演示3,(3)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 的现象,吸引,这是为什么?,1、摩擦起电的电荷有 种。,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叫做正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做负电荷。,两,同种电荷相互 , 异种电荷相互 。,排斥,吸引,2、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把物体靠近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若相互排斥,物体带电,若吸引,再把物体靠近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若排斥则物体带电,若仍吸引,物体不带电。,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公元前600年左右

5、,希腊哲学家泰利斯无意中发现,用布摩擦过的琥珀,居然能把羽毛吸起来。到了16世纪后期,英国物理学家吉尔伯特证实:琥珀经摩擦之后,会产生静电,玻璃等其他物体也可以摩擦起电。 美国的富兰克林把摩擦后的琥珀所带的电称为负电,摩擦后的玻璃所带的电称为正电。后来,法国物理学家库仑总结出“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的规律。,人们对电的最初认识,加油站:,电荷量(),、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国际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原子的核式结构: 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绕核高速运转的电子所组成 。,三、摩擦起电的原因,钠,、.物体不带电的原因,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内的正电荷跟核外电子所带的

6、负电荷的总量相等,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是中性的。,+4,-1,-1,-1,-1,本来是中性的原子,当它失去一个或几个电子时,核外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比原子核的正电荷少,它就显示带正电。,+4,-1,-1,-1,-1,.物体带正电的原因,+4,-1,.物体带负电的原因,本来是中性的原子,当她跟多余的电子结合在一起时,核外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比原子核的正电荷多,它就显示带负电。,-1,-1,-1,-1,-1,+,-,+,-,+,-,+,-,+,-,+,-,+,-,+,-,+,-,+,-,+,-,+,-,+,-,+,-,-,-,-,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是不同的。,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

7、,一个物体的电子可能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开始,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实际上不是产生了电,而是电子在物体之间的转移。 不同材料制作的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都会带电。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相同材料的两物体摩擦不会带电。 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分别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 金属要用绝缘体包住摩擦才能带住电,否则电荷会经人体传到大地。,火花放电现象:大量的异种电荷相互靠近时会产生火花并伴有声音。(脱毛衣时会发生“啪啪”的响声;雷电现象。解释:油罐车后拖条铁链子;不能用塑料桶装运汽油;实验室地毯中有铁丝。) 电中和现象: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

8、接触时,物体恢复成不带的状态,叫电中和现象。,(电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开始1,开始2,四、接触带电,当带电物体和不带电的物体接触时,带电物体会将电荷传递到不带电的物体上,使其带上和带电体相同性质的电荷,注意:能移动的是带负电的电子,在这里正电荷不能移动。,实质:电子在物体间的转移。,五、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工具: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构造:,、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方法:把物体与验电器金属球相接触,如果验 电器金属箔张开,则说明物体带电;如果验电 器金属箔不张开,说明物体不带电。,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作用:(1)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直接作用

9、) (2)验电器能粗略比较物体带电多少。 (3)检验物体带何种电荷 (先给验电器带上已知电荷),验电器的结构及作用,间接作用,一般回答直接作用,加油站,、 一个带电的物体与一个不带电导体相接触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会使导体内部的电荷重新分布;异种电荷被吸引到离带电体近的一端,而同种电荷被排斥到远离带电体的一端。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六、静电感应,+,+,+,+,+,+,+,+,+,+,+,+,、感应起电,远同近异,、定义:利用静电感应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感应起电,、实质:电子在导体内部的转移。,七、静电的应用:静电植绒、静电复印、静电喷涂、 静电除尘。,原理: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八、静电的

10、防护:避雷针,原理:物体带电时,尖端易产生放电现象。(尖端放电),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当堂检测,、自然界中存在着两种电荷, 电荷和_电荷。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 _ 2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了负电,这是由于( ) A毛皮束缚电子的能力比较弱 B橡胶棒的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 C摩擦过程中创造了负电荷 D橡胶棒上有了多余的电子 3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粘有灰尘,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幕上带 _ _而具有了_ 的性质。,正,负,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A、D,电(或电荷、静电),吸引轻小物体,4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说明验电器( ) A不带电荷 B带正电荷 C带负电荷

11、D可能带正电荷,也可能带负电荷 5在晴朗的冬日,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会越梳越蓬松,其主要原因是( ) A梳头时,空气进入头发 B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C梳子对头发有力的作用 D梳头时,头发的毛囊会收缩,D,B,6(实践应用题)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现象的是( ) A被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起 B在干燥的冬季脱毛线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劈啪声 C擦黑板时粉笔屑纷纷扬扬,四处飘落 D穿着化纤类织物的裤子走路时,裤腿上常容易吸附灰尘,C,7. (实验分析题)如图13-1-2所示,将一束扯成线状的塑料捆扎绳,用清洁干燥的手自上而下地捋,塑料绳就会向四周散开,而

12、且捋的次数越多下端,散开越大,这是为什么?,答:用清洁干燥的手自上而下地捋塑料捆扎绳,摩擦起电,使塑料绳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塑料绳会向四周散开;捋的次数越多,塑料绳带的同种电荷越多,斥力越大,散开的越大,9. (实践应用题)在加油站,人们可以看到这样一条醒目的标语:“严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请你说出这条标语的道理,答:因汽油与塑料摩擦起电,若塑料桶上积累了大量电荷后会产生火花放电,从而使汽油燃烧,引起火灾,11. (实验分析题)验电器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如何用它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荷?带什么电荷?,答:验电器是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将物体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若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

13、,则带电;先使验电器带上正电,把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若金属箔张角变小或变为零或变为零再张开,物体带负电,若张角变大,物体带正电。,12、三只轻纸球分别用丝线悬挂着,其中任意两只球靠近时都互相吸引,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 A、三球都带电 B有两球带同种电荷,第三球不带电 C只有一球带电 D有两球带异种电荷,第三球不带电,D,13.甲、乙、丙、丁4个带电小球,甲与乙互相吸引,乙与丁互相排斥,丙与甲互相吸引,已知丙带正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带正电 B、 乙带负电 C 丁带正电 D 甲、乙都带正电,C,1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 ) A.高大建筑物上要安装避雷针

14、 B.油罐车尾部常拖一条铁链 C.钢丝钳手柄上装有绝缘套 D.电视机屏幕上会吸附灰尘,C,15. (实践应用题)下面所述的情况和装置中,属于利用静电现象有利方面的是( ) A印染厂的车间内空气保持适当的湿度 B以煤为燃料的电站使用的静电除尘设备 C静电喷漆设备 D静电复印设备,BCD,1.(实验分析题)在“物理教学中STS教育与课外科技活动”学术报告会上,陕西师大的刘教授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站在从宾馆房间带来的一次性塑料拖鞋上,手上捏着一个带绝缘柄的圆形铜拍,同放在椅子上的毛皮摩擦后就立即拍一下自己的胸部,反复几次后,他的花白头发根根竖起,像“怒发冲冠”似的,顿时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请你分析一下刘教授的实验说明了哪些物理现象或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