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学第六章 陕西作家的乡土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8952544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土文学第六章 陕西作家的乡土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乡土文学第六章 陕西作家的乡土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乡土文学第六章 陕西作家的乡土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乡土文学第六章 陕西作家的乡土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乡土文学第六章 陕西作家的乡土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土文学第六章 陕西作家的乡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土文学第六章 陕西作家的乡土(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陕西作家的乡土小说,一、柳青的乡土小说 1、作者简介: 柳青(19161978),原名刘蕴华,陕西吴堡人。1935年在西安参加“一二九”运动,1938年赴延安,先后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和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工作,陆续创作了多个短篇小说,于1947年结集为地雷出版。1947年完成长篇小说种谷记。1947年由大连返回陕北参加延安保卫战,并以此为题材,于1951年完成了反映陕北农民英勇支前的长篇小说铜墙铁壁。,1952年5月回陕西任中共长安县委副书记。在此期间,先后出版了散文特写集皇甫村的三年、中篇小说狠透铁、长篇小说创业史第一部。“文化大革命”中,他在皇甫村的家被捣毁,夫人被迫害致

2、死,自己身心遭到严重摧残。粉碎“四人帮”后,他多次表示要重返皇甫村,完成四卷本创业史的创作,但只修订再版了第一部,改定出版了第二部上卷,在延河上连载了下卷前四章,于1978年不幸逝世,最后长眠于皇甫村的神禾塬上。,2、柳青的乡土小说: 1960年出版的创业史第一部,是柳青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文学创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作者说:“这部小说要向读者回答的是: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回答要通过一个村庄的各阶级人物在合作化运动中的行动、思想和心理的变化过程表现出来。这个主题和这个题材范围的统一,构成了这部小说的具体内容。”,创业史仍具有永恒的认识意义和美学

3、价值。首先在于作者是以现实主义精神和方法,从扎根农村基层长达14年之久的生活中提炼主题和选择题材,其人物大多有生活原型,其情节大多有生活依据。现实主义必然突破其思想偏差和历史局限。 其次作品所描写的是1953年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初期的面貌,应该说当时党在农村执行的路线、方针、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初期的具体实践状况也基本上是正常的,何况作者真正讴歌的是以梁生宝为代表的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合理愿望和积极行动。作品真实再现的这段历史,为我们总结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经验和教训,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艺术文本。,创业史中的落后人物梁三老汉、王二直杠、郭振山、郭世富和反面人物姚士杰等塑造

4、得都很出色, 但更为可喜的是作者成功地塑造了“梁生宝为首的几个体现了时代的光辉思想和品质的先进人物的形象”。 柳青说:“我要把梁生宝描写为党的忠实儿子,我认为这是当代英雄最基本、最有普遍性的性格特征。”,首先,作者通过梁生宝的悲惨家世和苦难经历,说明土地改革后他虽然有能力、有条件个人发家致富,但坚定不移地带头走农业合作化道路的根本原因是革命使他获得了解放,土改使他获得了土地,新旧社会对比使他深深懂得不能重蹈个人创业失败的覆辙,而要创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大业。 接着作者通过买稻种、分稻种、进山割竹子、整顿互助组等一系列事件,表现了他目光远大、精明能干、克己奉公、舍己为人的精神。,梁三老汉这个跨越两

5、个时代的老年农民形象,是评论界公认的艺术典型。这个植根于深厚历史和现实土壤中的老农,既有劳动者勤奋善良、耿直忠厚、热爱共产党和新社会的优良品格,又有小生产者保守短视、狭隘自私,只希望个人发家致富的落后意识。他虽在新生活道路上犹豫彷徨,但又经常要求自己“在精神上和王书记、党支部、生宝他们挨近”。,二、陈忠实的乡土小说 1、 生平简介 陈忠实(1942年8月),陕西西安人。党员。1962年毕业于西安市第三十四中学。历任西安郊区毛西公社蒋村小学教师,毛西公社农业中学教师及团支部书记、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及党委副书记,西安郊区文化馆副馆长,西安市灞桥区文化局副局长,桐城县文化馆副馆长,陕西作家协会副主席、

6、主席,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中共第十三、十四大代表,中共陕西省委第七、八届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副主席。1965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长篇小说白鹿原。陈忠实小说自选集(3卷),陈忠实文集(5卷),散文集告别白鸽、家之脉、走出白鹿原等。 短篇小说信任获1979年全国优秀作品奖、中篇小说康家小院获上海首届小说界文学奖、初夏获1984年当代文学奖、十八岁的哥哥获1985年长城文学奖,报告文学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获全国1990年-1991年报告文学奖,长篇小说白鹿原获199

7、3年陕西双五文学奖、199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炎黄杯文学奖、第四届茅盾文学奖。,2、陈忠实的乡土小说: 中篇小说四妹子是一部乡土色彩十分浓郁的乡土小说。 作品的主人公四妹子是一个为了能维持起码的生存,不得不从贫穷的陕北黄土高原嫁到关中农村的女子。 她在陕北,从小养就了大胆、泼辣、开通、敢想敢干的性格,,她便在学做生意中自觉地增长自己的见识,抓时机、看需求、学技术、搞服务,既丰富、充实、提高自己,又帮助、关心他人,完全是不同于以往所谓的“和睦家庭”的生活方式。 四妹子的人生经历给人们的启示,更多的是作为主体的人,是否有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的自觉意识,与其他相比,这一点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蓝袍先生是

8、一部文化意蕴很浓的乡土小说,蓝袍先生徐慎行18岁就担任杨徐村私塾的老师,继承了他父亲的职位,而这个职位是他祖父徐敬儒是清末秀才,因废除科举而不能中举人,就在杨徐村坐馆执教,从此在这个村真正做到了“读耕传家”。但“我”徐慎行碰上了新社会,进了师范速成班,从一个小老夫子,逐渐成长为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师,也演绎了一场爱情悲剧。其中的很多情节,有很深的文化意蕴,也较好地体现了乡土色彩,这部小说为他创作白鹿原打下了基础。,陈忠实的乡土小说有浑厚、沉雄的特点,他遵循现实主义的传统,建构典型事件,塑造典型人物,真是地反映了现实的生活。但是,他的乡土小说又有比较浓郁的神性色彩,白鹿原中的白鹿现身,就有很强的神秘

9、色彩;作品所展示的“三画”,写出了陕西黄土高坡独特的风景和风俗人情;“鏊子”的比喻十分真切。因此白鹿原可以说是一部典型的乡土小说。,三、路遥的乡土小说 1、生平简介: 路遥(19491992),陕西清涧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七岁时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伯,1969年从延川县立中学訾半后返乡务农,教过小学,做过临时工。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1976年毕业后到延河当编辑,1982年成为专业作家。,他于1973年发表短篇小说优胜红旗起,先后创作。了短篇小说风雪腊梅、姐姐,中篇小说在困难的日子里、惊心动魄的一幕、人生等,并分别于1986、1988和1989年出版了三卷集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

10、路遥的文学创作深受老一辈陕西作家柳青的影响,坚持深入生活,把握时代脉搏,大多在表现农村生活的同时,把笔触伸进城镇的一些角落,反映光亮和阴影复杂的相互折射。他为创造史诗性作品呕心沥血,耗竭生命,以致英年早逝。,2、路遥乡土小说简析: 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的人生,并非一般地表现一个新的“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主要是通过生活在农村和城市“交叉地带”的青年的爱情悲剧,表现了历史转折时期,城市生活对农村生活的强烈冲击,现代生活方式同古老生活方式的深刻矛盾,现代意识和传统观念的尖锐冲突,城市文明和农村落后的明显反差。以此指明,在当代青年面前,生活既为之创造了有利条件和光明前景,又存在困难因素和历

11、史局限;还指明,当代青年既应该具有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又应该面对现实为改变历史遗留下来的城乡差别而扎实工作。,高加林是人生刻画的一个思想性格较为复杂、人生道路较为曲折的当代知识青年形象。他生活在农村和城市的“交叉地带”,生长在新旧交替的历史转折时期,其思想性格和人生道路必然受这个环境的制约,也必然折射这个社会环境的特征。 他的曲折人生道路还说明社会对于高加林这样希望有所作为的青年,应当为之施展聪明才智提供充分而必备的条件。,人生是一部严格的现实主义作品,毫不掩饰地忠实于生活的本来面目,忠实于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性格逻辑,只把爱恨褒贬之情蕴藏在错综复杂的生活矛盾和丰富多彩的人物冲突的真实描

12、绘之中。小说在人物描写方面,把对比强烈的性格放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反差,使人物性格更为突出。只是由于作者对高加林等人过于钟爱,缺乏更为深沉的思考,因此连带他们身上的一些弱点也给予过分的谅解,就有点失之偏颇了。,四、贾平凹的乡土小说 1、生平简介: 贾平凹(1952一),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75年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到陕西人民出版社和长安任编辑,1983年以后从事专业创作。他从1973年发表处女作一双袜子,到1980年以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满月儿为代表,大多讴歌美好的生活和纯洁的心灵,是一些明丽隽秀的田园牧歌。,“欲以商州这块地方,来体验、研究、分析、解剖中国农村的历史

13、发展、社会变革、生活变化,从一个角度来反映这个大千世界和人对这个大干世界的心声”。(贾平凹: 小月前本在商州山地(代序), 1993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废都又把笔触伸入城市,后来又出版了长篇小说白夜、土门、高老庄、秦腔、高兴等。此外,他还出版了多部散文集和一些诗集、文论集。,2、贾平凹的乡土小说简析: 荣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的腊月正月,是一篇反映农村经济改革初期生活的作品。 王才这个农村自觉的经济改革者,信息灵通、善于经营、有胆识、有谋略,既注意以经济利益吸引并组织人们,又注意从思想文化上影响和提高人们。 腊月正月中刻画的韩玄子,是一个阻碍农村经济改革的新乡绅形象,也是社会主义文

14、学中过去从未出现过的人物。,作者在腊月正月中,敏锐地、准确地描绘出农村经济改革引起人们思想感情、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具体而深刻的变化。同时令人信服地显示出,不是人们的主观愿望左右着生活的波动,而是经济改革的实力形成不可逆转的趋向,强有力地制约和操纵着人们的情感、意志和愿望,为农村改革大潮以及在商品经济中涌现出来的新人唱出了一首赞歌,也为习惯势力和陈腐观念唱了一支挽歌。,小说力求写出人物感情和心理的全部复杂性,既没有将韩玄子故意丑化,也没有把王才故意拔高, 而是将笔触深人到人物内心深处,挖掘那些潜藏很深的、复杂而微妙的东西,显示出人物的多色调和立体感,以揭示现实生活和历史积淀的深刻意蕴

15、。只是小说出场人物太多,事件也较为复杂,显得这个中篇较为壅塞。,长篇小说浮躁发表于1987年,并于1988年获得西方美孚石油公司与我国作家协会联合评选的美孚“飞马”文学奖。贾平凹在小说的序言中说:按照“严格的写实方法”来认真写这部作品”,“以总结我以前的创作”。,这部以中国城乡改革为背景,对历史转折时期的现实生活进行共时性思考的作品,虽然是以19851986年在陕西乃至全国引起很大反响的几个经济案件作为基本事实构成情节框架,但已经抛弃了实体原型的限制,实现了整体性艺术思维的超越。,全书以综览商州地域的宽阔视野,以流贯商州的州河为纽带,以金狗的命运历程为主线,把田、巩两个家族历史的纠葛、现实的对

16、峙和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把稳固滞重的农村、喧嚣嘈杂的城市和城乡之间的差别与联系,以及金狗与小水、英英、石华的爱情、婚姻、肉欲等变迁,相互交叉渗透,构成纵横交错的网络,达到繁复和集中的统一。,最能代表“浮躁”情绪的就是金狗和雷大空这两个多重复杂的矛盾综合体。 雷大空是“浮躁”心态向浅薄、盲目、毁灭的恶性方向发展的代表。 这个卖过鼠药、贩过银元、浪迹社会的州河后代,在农村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时,领悟到金钱的力量,希望用金钱去压倒掌握权力的田、巩两个家族。,终因贩卖霉变松树种子误国害民而锒铛人狱,被巩家为灭口而暗害于狱中。他的悲剧命运说明被农民文化心理中劣根性驱使的以恶抗恶,不过是在城乡商品经济舞台上重复扮演了阿Q式的“革命”与“中兴”。,金狗在祭文中所说“功在生前一农夫令人刮目相看,德在死后令后人作出借鉴”。 金狗是“浮躁”心态向深沉、坚实、完善的良性方向发展的代表。 这个驾过船、扛过枪、立志改革的州河子孙,在城市现代文明和农村落后生活反差中强化了自己的使命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科普读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