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区统筹城乡信息化工作(稿)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8948720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48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津区统筹城乡信息化工作(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江津区统筹城乡信息化工作(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江津区统筹城乡信息化工作(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江津区统筹城乡信息化工作(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江津区统筹城乡信息化工作(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津区统筹城乡信息化工作(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津区统筹城乡信息化工作(稿)(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江津区统筹城乡信息化 (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2008 年 6 月 目 录 前 言 3 一、 概论. 4 (一)江津区概况 4 (二)江津区城乡信息化现状及需求分析 5 (三)江津区统筹城乡信息化建设总体架构 8 二、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8 (一)指导思想 8 (二)建设原则 9 (三)建设目标 9 (1)总体目标 9 (2)具体目标(一期). 9 三、主要任务“3115”工程 11 (一)建设三项统筹城乡信息化基础工程.11 (1) “三电合一”工程.11 (2) “信息化示范村”工程.11 (3)信息化人才工程.11 (二)整合一批统筹城乡信息资源工程.11 (三)打造一个低成本信息产品基

2、地 13 (四)推进五项信息化应用工程 13 (1)政务综合信息服务工程 13 (2)城乡社会保障信息化工程 14 (3)城乡社会事业信息化工程 14 (4)企业信息化工程 15 (5)城市信息化工程 16 四、主要项目及建设内容和进度. 16 (一)主要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参建单位及项目进度 16 (二)项目的资金预算与筹措渠道 17 (三)近期启动的项目 17 五、组织领导与机构责任. 18 (一)组织领导 18 (二)机构责任 18 六、保障措施. 19 (一)体制和机制保障 19 (二)管理保障 20 (三)人才保障 20 (四)资金保障 20 (五)宣传保障 21 (六)安全保障 2

3、1 附: 表 3 江津区统筹城乡信息化主要建设项目明细表 . 22 前前 言言 统筹城乡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任务,更是党的十七大的基本要求。 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信息化对于彻底改变传统性思维和工作模式、对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和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正在起着越来越大,必将给经济社会带来革命性变化。同时,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统筹城乡信息化有利于提高城市辐射作用,有利于以乡促城提供推动力,有利于提高转移劳动力生活水平,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对于提升

4、一个地区统筹城乡综合能力,以信息化促进城乡协调科学发展,其意义重大。 重庆市江津区地处长江中上游、三峡库区尾端,是聂荣臻元帅的故乡,是重庆市规划建设“一圈两冀”之“一圈”中的面积最大的区(县) 。江津是重庆市重点规划建设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其城乡二元结构与整个重庆地区极其相近,堪称重庆市缩影。因此,在江津区开展重庆市统筹城乡信息化(试点)工作,不仅对于促进江津区本区的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对于促进整个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具有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本方案围绕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统筹城乡信息化工作思路,针对江津区城乡区域特征和城乡信息化现状,提出了江津区统筹城乡信息

5、化建设目标、建设任务( “3115”工程)及其保障措施,以期通过信息化手段,不断增强江津区内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缩小城乡差距,使全区城乡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3一、概论一、概论 (一)江津区概况(一)江津区概况 重庆市江津区(下简称江津)位于长江中上游、三峡库区尾端,以地处长江要津而得 名。江津幅员面积为 3200 平方公里,其中农业用地 2675 平方公里,建设用地 298 平 方公里。在我市战略规划布局的“一圈两冀”中,江津区是“一圈”中面积最大的区 (县) 。江津区拥有铁路里程 135 公里,水路里程 127 公里,是长江上游重要的航运 枢纽和物资集

6、散地。江津主城区距重庆市区 42 公里,是重庆市重点规划建设的六大 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 近年来,江津区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辐射作用和农业对工业的促进作用,在区 域工业布局发展上,已基本形成机械制造、建材、电力能源、涂料化工、冶金、轻纺 等 6 大产业的特色工业,在农业发展上,建起了一批花椒、柑橘、金银花、橄榄、苎 麻等“十大”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江津米花糖、四面山花椒公司、重庆恒河果 业有限公司等 66 家区级以上龙头企业和 820 余家农业企业。特别是花椒、晚熟柑橘、 金银花等三大特色基地种植面积已超过 60 万亩,带动 80 多万农民致富,其产品相继 打入国际市场,成为江津农村特色支

7、柱产业。 江津区行政区划统计如表 1 所示。 截止 2007 年底, 全区有 27 个镇街及管理会 (23 个镇、3 个街道办事处、1 个管委会) ,包括社区 77 个(含 400 个居民小组) 、行政村 189 个(含 1819 个村民小组) ;全区总户籍总户数 53.03 万户(含非农业户数 17.28 万户、农业户数 35.75 万户) ;总人口 147.67 万人,其中城市(非农业)人口 38.85 万人,农业人口 108.82 万人,城乡人口比例为 26.31:73.69;城镇人口(含农业人口) 65.72 万人,城镇化率 52%。全区有卫生机构 218 家,其中城镇有 47 家,村

8、卫生所有 466 个;全区参加工伤、养老、失业、医疗、生育“五大保险”人数为 37.49 万人, 其中城镇参加医疗保险人员 8.27 万人,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农民 92.57 万人,参合率达 85.2%;全区就业人员 78.12 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为 27.65 万人,第二产业 就业人员为 25.44 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为 25.03 万人。2007 年,全区新增输出劳 务 2 万人, 累计输出劳动力 34.8 万人, 比上年增长 6.1%; 农村劳务经济总收入达 20.7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3%。 表表 1 重庆市江津区行政区划统计表(截止重庆市江津区行政区划统计表(截止

9、 2007 年底)年底) 地地 区区 幅员面积幅员面积 (平方公里)(平方公里) 居委会 (个)居委会 (个) 村委会(个)村委会(个) 户籍总人口 (人)户籍总人口 (人) 几江街道办事处 61 14 4 136743 德感街道办事处 129 11 6 87830 支坪街道办事处 81 4 2 44023 白沙镇 241 9 17 135757 塘河镇 61 1 3 17410 珞璜镇 148 3 8 81311 四面山管委会 * 1 4 6016 双福镇 71 2 10 46405 吴滩镇 82 1 6 41496 4油溪镇 154 5 9 81240 石门镇 84 1 4 46308 朱

10、杨镇 58 3 1 35734 龙华镇 81 1 8 42149 永兴镇 141 1 8 44766 石蟆镇 208 3 16 100156 蔡家镇 210 1 10 62290 嘉平镇 89 1 7 25471 中山镇 143 1 6 27938 柏林镇 434 1 7 55259 李市镇 180 2 9 88345 慈云镇 51 1 5 29152 先锋镇 127 2 8 65951 贾嗣镇 81 1 6 37332 西湖镇 142 2 6 54218 杜市镇 89 1 10 36408 广兴镇 37 1 4 15692 夏坝镇 37 3 5 20433 合合 计计 3219 77 189

11、 1465833 *柏林镇幅员面积含四面山管委会;2007 年新增人口 1.1 万余人。 江津城乡二元结构与重庆地区比邻区县极其相近。 2007 年统计资料表明: 江津区 农林牧渔总产值 53.56 亿元,工业总产值 215.54 亿元;江津区的GDP为 175.91 亿元, 比上年增加 1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34.94 亿元,增长 10.9%;第二产业增加 值 80.1 亿元,增长 21.6%;第三产业增加值 60.86 亿元,增长 13.1%;全区第一、第 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 19%、43.7%、37.3% 调整为 19.9%、45.5%、3

12、4.6%。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12.5%、59%、 28.5%。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 13914 元,增长 1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为 12089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4535 元;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 39.2%,比上 年增长 1.5 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 54.3%,比上年上升 1.9 个百分点。 (二)江津区城乡信息化现状及需求分析(二)江津区城乡信息化现状及需求分析 1、江津区城乡统筹信息化现状、江津区城乡统筹信息化现状 本方案所指的统筹城乡,是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整体进行统一筹 划、通盘考虑,把城市和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其相互关系

13、综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统筹 解决。既要发挥城市对农村、工业对农业的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又要发挥农村对城 市、农业对工业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其统筹目标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解决“三农”问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平等、和谐、协调发展的城乡关 系,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本方案所指的统筹城乡信息化,是在统筹城乡工作中,通过大量采用信息技术和 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来提高工作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的过程。其基本表现是:信息 技术成为推动城乡经济发展的主导技术; 信息资源成为统筹城乡工作的战略资源和重 要财富。 5近年来,江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城乡信息化总体水平得到 全

14、面提升,城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全区 27 个镇(街)及管委会、江津境内的中 渝企事业单位的广播电视信号均实现光纤传输,光纤线路达 1300 多公里;光纤通讯 总里程达 9111 芯公里;ADSL 数据端口 9000 线;宽带数据通信网络已逐步拓展到农 村,宽带网用户 7.8 万户;建成了 27 个镇(街)电视电话视频会议系统。截止 2007 年底,固定电话用户总数为 24.16 万户,其中城镇电话用户 3.92 万户,农村电话用户 14.94 万户, 公用电话用户 6059 户, 小灵通用户 2.7 万户; 移动电话用户 452.7

15、9 万户; 电话普及率达到 52.4 部/百人。全区有卫星地面接收站 43349 座,电视差转台 2 座, 有线电视用户 16.2 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 99.2%。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已见成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已见成效。初步建立了人口基础信息库、国土资源基础数 据库、花椒综合信息数据咨询服务数据库;完善升级了江津区政府公众信息网;开通 了江津农业信息网、江津科技信息网等公众服务网站,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良好的服 务。 电子政务深入推进。电子政务深入推进。建立了区党政办公信息网,初步实现了区级部门与 26 个镇(街)的互联互通,促进了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并通过应用办公 自动化(O

16、A)系统,大大减少了纸质公文的传输;开发完成了相关政务应用系统(包 括远程教育系统、公安系统信息系统、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社会养老保险系统、医疗 卫生信息系统、计划生育统计系统等) ,并在应用中取得了初步成效。 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 “十五”期间,共有 10 家企业实施了制造业 信息化示范工程,圆满完成了“CAD 系统” 、 “ERP 系统” 、 “产品设计及数据管理系 统”应用系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新增产值 5.2 亿元、新增税金 5700 万元、 新增利润 3500 余万元、节约价值达 4000 余万元;近年来,江津区区域内的许多企业 十分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如重庆长风机器厂实施了 QIS 和 OA(质量管理系统和办 公自动化)系统、江津增压器厂实施了“产品设计及数据管理系统”项目、重庆潍柴 发动机厂实施了“三维 CAD 系统”和“ERP 系统” 、江津区禾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实 施了 “计算机集成流程控制系统 (CIPS)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