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装帧设计_书籍概述,历史,现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8921818 上传时间:2018-11-02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籍装帧设计_书籍概述,历史,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书籍装帧设计_书籍概述,历史,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书籍装帧设计_书籍概述,历史,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书籍装帧设计_书籍概述,历史,现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书籍装帧设计_书籍概述,历史,现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书籍装帧设计_书籍概述,历史,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籍装帧设计_书籍概述,历史,现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籍装帧设计,主讲:龙湘平,第一讲 书籍的概述,历史, 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目录,第一节 书籍设计的概念与任务一、书籍设计的概念二、书籍设计的任务,第二节 书籍设计简史 一、书的起源二、书籍装帧的形式,第三节 我国书籍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一、发展现状二、发展趋势,第一节 书籍设计的概念与任务,一、书籍设计的概念,书籍生产过程中的装潢设计工作,又称书籍艺术。 一般包括选择纸张、封面材料、确定开本、字体、字号,设计版式,决定装订方法以及印刷和制作方法等。 书籍装帧是在书籍生产过程中将材料和工艺、思想和艺术、外观和内容、局部和整体等组成和谐、美观的整体艺术。 其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开本、护封、封面、书

2、脊、环衬、扉页、序言、正文、插图、版权页、跋语、后记等设计。 正文版式设计是书籍装帧的重点,,一、书籍设计的概念,二、书籍设计的任务 恰当而有效地表现书籍内容与精神面貌。 考虑到读者对象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民族地区的不同需要和使用方便,照顾他们的审美水平和欣赏习惯。 装饰美化书籍,便于推销给读者。,二、书籍设计的任务,第二节 书籍设计简史 一、书的起源,一、书的起源,(1)甲骨河南“殷墟”出土的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作为文字载体的材质,一、书的起源,(2)玉版 周代已经使用玉版这种高档的材质书写或刻文字了,由于其材质名贵,用量并不是很多。,(3)简 策 中国的书籍形

3、式,是从简策开始的。简策始于商代(公元前14世纪),一直延续到后汉(公元2世纪),沿用时间很长。 用竹做的书,古人称作“简策” 用木做的,古人称为“版牍” 大竹竿截断劈成细竹签,在竹签上写字,这根竹签叫做“简”,把许多简编连起来叫做“策” 把树木锯成段,剖成薄板,括平,写上字就为“牍”。,版牍:用木做的书,一、书的起源,新竹容易腐朽或受到虫害,必须先在火上烘干,去掉水分。简的长度,一般有三尺、尺半、和一尺三种。 编简成册的方法是用绳将简依次编连,上下各一道,再用绳子的一端,将简扎成一束,就成为一册书 汉代时的简,书写已经十分规范,先有两根空白的简,称为赘简,目的是保护里面的简,相当于现在的护页

4、,然后是篇名、作者、正文。 一部书若有许多策,常用布或帛包起,叫做或用口袋装盛,叫做“囊”,相当于现在的书盒。 但是,由于简策有分量重,占地方,使用不便等很多缺点,就逐渐被一种更轻便的帛所替代。,竹书、汉简,一、书的起源,(3)简 策,简策:用竹做的书 在竹签上写字,这根竹签叫做“简”,把许多简编连起来叫做“策”,一、书的起源,(3)简 策,(4)帛书 在帛上书写文字,帛 书: 缣帛常作为书写材料,与简牍同期使用,自简牍和缣帛作为书写材料起,这种形式被书史学家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书籍。,一、书的起源,第二节 书籍设计简史 二、书籍装帧的形式,二、书籍装帧的形式,(1)简策装:把写上字的竹木用绳子

5、连结起来的一种形式,1、古代书籍装帧形式,(2)卷轴装 春秋时期,私人著作逐渐增多,对书便于携带的要求加强,于是出现了在丝织品上写的书。丝织品当时有帛、缣、素等。帛柔软轻便,携带和保藏都很方便,帛书的左端包一根细木棒做轴,从左向右卷起,成为一束,便为卷轴。卷口用签条标上书名,但帛造价昂贵,不利于广泛使用。,卷轴装,二、书籍装帧的形式,东汉以后,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文明掀开了新的篇章。文字依附的材料,渐为纸张所代替。 纸书的最初形式是沿袭帛书的,依旧采用卷轴装。轴通常是一根有漆的细木棒,也有的帝王贵族采用珍贵的材料来做轴,如琉璃、象牙、珊瑚、紫檀等。卷子的左端卷入轴内,右端露在卷外,为保护它另用

6、一段纸或丝织品糊在前面,叫做镖。镖头再系上各色丝带,用作缚扎。 从装帧形式上看,卷轴装主要从卷、轴、镖、带四个部分进行装饰。“玉轴牙签,绢锦飘带”是对当时卷轴书籍的生动描绘。 卷轴装的纸书,从东汉(公元2世纪)一直沿用到宋初(公元10世纪)。,二、书籍装帧的形式,(3)经折装和旋风装经折装 经折装和旋风装产生于唐后期(公元9世纪),是从卷轴装到册页装的过渡形式。卷轴装的书,如果要查阅中间某一段,必须从头打开,舒卷、查阅都十分不便。这时,雕版印刷术已经发明,需要根据版的尺寸来确定页面的大小。于是,原来卷轴装中的长卷纸就被反复折叠,首尾粘在厚纸板上,有时再裱上织物或色纸,作为封面,这种形式就叫做经

7、折装,经折装,二、书籍装帧的形式,(3)经折装和旋风装旋风装 旋风装实际上是经折装的变形产物。它是用一张大纸对折起来,一半粘在书的最前面,另一半从书的右边包到背面,粘在末页。如果从第一页翻起,一直翻到最后,仍可接连翻到第一页,回环往复,不会间断,因此得名。,旋风装,二、书籍装帧的形式,(4) 蝴蝶装和线装蝴蝶装 印刷术的发明,给书籍形式带来很大的变化,书籍从卷轴形式转变到册页形式。册页是现代书籍的主要形式。 蝴蝶装就是册页的最初形式。蝴蝶装就是将印有文字的纸面朝里对折,再以中缝为准,把所有页码对齐,用糨糊粘贴在另一包背纸上,然后裁齐成书。蝴蝶装的书籍翻阅起来就像蝴蝶飞舞的翅膀,故称“蝴蝶装”。

8、蝴蝶装只用糨糊粘贴,不用线,却很牢固。此种装帧方法避免了经折装和旋风装书页折痕处容易断裂的现象,得到较大推广。蝴蝶装起始于五代(公元10世纪),盛行于宋代,至元代(公元13世纪)逐渐衰落。,二、书籍装帧的形式,(4) 蝴蝶装和线装线装 线装始于明代中叶(公元14世纪),盛行于清代。它不用整纸裹书,而是将前后分开为封面和封地,不包书脊,用刀将上下及书脊切齐,打孔穿线,订成一册(见图)。一般用四眼订法,也有用六针眼和八针眼的,讲究的还在上下角用丝织品包角。 线装书的结构为:书衣(封面)、护页、书名页、序、凡例、目录、正文、附录、跋或后记。与现代书籍次序大致相同。 由于蝴蝶装和线装的封面都是软面的,

9、只能平放,不能直立,插架和携带都不方便,所以有的书由在外面加函套来装盛书籍,材料用硬纸板或木材,有纸盒、夹板、木盒等形式。,线装书,二、书籍装帧的形式,二、书籍装帧的形式,(书籍新时代)五四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以及先进技术的引进,装帧艺术逐渐脱离了古代的形式结构,开始向现代书籍的生产方式与设计形态转变。 代表人物:鲁迅,为我国装帧艺术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出版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提高和发展了书籍艺术。出现了专门从事书籍设计的专家与机构 从1959年至今开始举办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会,1、近现代书籍装帧形式,(1)简装也称“平装”,是铅字印刷以后近现代书籍普遍采用的一种装

10、帧形式。简装书内页纸张双面印,大纸折页后把每个印张于书脊处戳齐,骑马锁线,装上护封后,除书籍以外三边裁齐便可成书。这种方法称为“锁线钉”。由于锁线比较烦琐,成本较高,但牢固,适合较厚或重点书籍,比如词典。现在大多采用先裁齐书脊然后上胶,不锁线的方法,这种方法叫“无线胶钉”。它经济快捷,却不很牢固,适合较薄或普通书籍。在二三十年代到五六十年代前后,很多书籍都是用铁丝双钉的形式。另外,一些更薄的册子,内页和封面折在一起直接在书脊折口穿铁丝,称为“骑马订”。但是,铁丝容易生锈,故不宜长久保存。,二、书籍装帧的形式,1、近现代书籍装帧形式,二、书籍装帧的形式,1、近现代书籍装帧形式,(1)简装,二、书

11、籍装帧的形式,1、近现代书籍装帧形式,(2)精装精装书籍在清代已经出现,是西方的舶来方法。后来西方的许多像圣经、法典等书籍,多为精装。清光绪二十年美华书局出版的新约全书就是精装书。封面镶金字,非常华丽。精装书最大的优点是护封坚固,起保护内页的作用,使书经久耐用。精装书的内页与平装一样,多为锁线钉,书脊处还要粘贴一条布条,以便更牢固的连接和保护。护封用材厚重而坚硬,封面和封底分别与书籍首尾页相粘,护封书脊与书页书脊多不相粘,以便翻阅时不致总是牵动内页,比较灵活。书脊有平脊和圆脊之分,平脊多采用硬纸版做护封的里衬,形状平整。圆脊多用牛皮纸、革等较韧性的材质做书脊的里衬,以便起弧。封面与书脊间还要压

12、槽、起脊,以便打开封面。精装书印制精美,不易折损,便于长久使用和保存,设计要求特别,选材和工艺技术也较复杂,所以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二、书籍装帧的形式,1、近现代书籍装帧形式,(2)精装,二、书籍装帧的形式,(2)精装,第三节 我国书籍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一、我国书籍设计的现状 我国书籍装帧设计的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 书籍装帧艺术更加注重对于文化精神内涵的追求,在形式设计与艺术创意中,更加注重对现代感与民族精神的执着追求。 出版物的大众化与书籍装风格的大众化。 书籍装帧艺术理论建设的进一步加强。 重要特点:中国装帧艺术实践发展,促进了我国装帧艺术理论建设。,一、我国书籍设计的现状,现状:整

13、体设计实现突破 “五四”时期,我国现代装帧艺术的先锋性人物鲁迅,一举将历经编简、卷子装、旋风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装帧形式的我国传统图书装帧方式彻底摒弃,从装订、排版、字体、开本等方面全面向西方学习。此后在模仿中进步的中国图书装帧业一直无法在整体的观念与技术上和西方达到相同水平。 1959年我国举办了首届全国装帧艺术展,对这项艺术门类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此后由于“文革”中断。 1979年恢复举办,主要立足于“破”。“文革”时期的图书是一片“红色海洋”,1979年这届则出现了大批使用黑色、灰色的图书,插图也逐渐恢复一种丰富的状态。 1986年举办的第三届开始创作繁荣, 1991年第四届封面设计取得较大突破,但版式设计仍比较单一。 1998年第五届封面、内文版式、开本等均呈现设计的理念。 2003年第六届全国装帧艺术展,则在整体设计上实现了突破,不少书籍的各个构成部分和局部设计取得了审美的连续性,并与书籍内涵和谐统一。同时开始关注纸材的工艺之美,本土文化审美意识也开始回归。,一、我国书籍设计的现状,二、发展趋势?,二、发展趋势,作业 1、中国书籍装帧设计发展趋势。 2、网上下载200幅不同类型和风格的书籍装帧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