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7 二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58914218 上传时间:2018-11-02 格式:PPT 页数:127 大小:15.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717  二年级数学教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0717  二年级数学教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0717  二年级数学教材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0717  二年级数学教材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0717  二年级数学教材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717 二年级数学教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717 二年级数学教材分析(1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孙家芳 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QQ:604172088 13621301344 ,一、整体结构对比,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学段目标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第一学段(1-3年级) 一、数与代数 二、图形与几何 三、统计与概率 四、综合与实践 第二学段(4-6年级) 一、数与代数 二、图形与几何 三、统计与概率 四、综合与实践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 附录1、附录2,第一部分 前言 一、基本理念

2、 二、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二、学段目标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第一学段(1-3年级) 一、数与代数 二、空间与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四、实践活动 第二学段(4-6年级) 一、数与代数 二、空间与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四、综合运用 第四部分 课程实施建议 第一学段(1-3年级、4-6年级)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第五部分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附录 附录1,二、具体内容对比,第一部分 前言重新撰写,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

3、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的意义,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的作用,一、课程性质新增,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

4、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1.数学课程 2.课程内容 3.教学活动 4.学习评价 5.信息技术,1.数学课程 2.课程内容 3.数学学习 4.数学教学 5.学习评价 6.信息技术,六条变五条,二、课程基本理念基础教育改革方向,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5、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三句变两句,三、课程设计思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考;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实质;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二) 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三) 课程内容 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

6、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数学课程10个核心概念,核心概念的分析,新增: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几何直观、创新意识; 名称或内涵发生较大变化的:数感、符号意识(符号感)、数据分析观念(统计观念); 保持了原有名称,基本保持了原有内涵:空

7、间观念、推理能力、应用意识。,核心概念的层次划分,第一层,主要体现在某一内容领域的核心概念。 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主要体现在数与代数领域, 空间观念主要体现在图形与几何领域, 数据分析观念主要体现在统计与概率领域,第二层,体现在不同内容领域的核心概念,包括几何直观、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第三层,超越课程内容,整个小学数学课程都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

8、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总目标,(1)明确提出“四基”两基变四基 (2)明确提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两能变四能 (3)完善了一些具体目标的描述 如学习习惯: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关于基本思想,通常认为的 数形结合、分类、方程、函数、递归、转换、极限 课标强调的 (1)数学产生与发展所依赖的思想 (2)学习数学以后具有的思维能力,提出三个基本思想:抽象、推理、模型 抽象:通过抽象,从客观世界中得到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建立了数学学科把与数学有关的知识

9、引入数学内部; 推理:通过推理,进一步得到更多的结论,促进数学内部的发展; 模型:通过建模,把数学应用到客观世界中,沟通了数学与外部世界的桥梁。,关于数学思想层次的划分,最高层面:基本思想抽象、推理、模型 处于下一层次的还有与具体内容紧密结合的具体思想,如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分类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等。 在数学思想之下统领的还有一些具体的方法。,经验的价值 培养学科直观,结果是看出来的(史宁中) 经验是量的积累,会带来质的飞跃基础,厚积薄发(辩证唯物) 经验更利于认同、理解与记忆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波利

10、亚,关于基本活动经验,第一,基本活动经验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 第二,是在特定数学活动中积累的。 第三,其核心是如何思考的经验。 第四,最终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数学现实和数学学习的直觉,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共同观点,第一,积累好的案例。 第二,认真地研究学生。学生在面对一个问题时他们是如何思考的,其中是否存在着经验。 第三,探索经验形成的途径。一般说来,要经历:“经历、内化、概括、迁移”的过程。,几件可以做的事情,关于四能:发现和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也体现了“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理念。 启发学生思考的最好的办法是教师与学生一起思考,一起发现和提出问题,一起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师

11、要能暴露自己的思考路径,教学中为什么要提出这些问题供大家思考,遇到情境可以从哪些方面提出问题,遇到这些问题后应该从哪些角度来分析,解决了这个问题又可以提出哪些新的问题。,学生只做别人给准备好的问题是不够的,需要知道问题的来龙去脉。我们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 让孩子学会重头想问题,真正符合实际地思考问题,这些都是积累活动经验,积累思维的活动经验,逐步感悟数学是怎么思考的。,“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第一学段具体内容的修改,第一学段内容总体上修改不大,增删内容大致相当,数与代数内容略有增加,统计与概率内容有明显的减少。,数与代数 无删除内容 图形与几何 1.测量: 能用自选单位

12、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认识“千米、公顷”。 2.图形与变换(图形的运动)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图形与位置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第一学段删除的内容,统计与概率 1.数据统计活动初步 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 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2.不确定现象 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

13、的结果。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第一学段新增及部分修改内容,数与代数 1.数的认识: 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 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2.数的运算: 能口算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 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图形与几何 1.测量: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分米、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

14、用建议,附录,附录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附录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小结整体结构变化,增加了“数学课程的性质” “空间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 将“实践活动、综合应用”统一为“实践与活动” 整合三个学段的“实施建议” 将“行为动词”和“案例”等统一放入附录,小结具体内容主要变化,两句变三句 六条变五条 10个核心概念 两基变四基 两能变四能 解决问题变问题解决,引 言,真正决定数学课程的不是写在书上的各种观念与规定,而是天天和学生接触的教师。尽管,专家们花了大量的精力,认真准备了课程标准和教材,但是一到学校,数学教师一个人便决定了一切。 数学教师是学生能直接观察到的数学形象。,懂,

15、会调用旧知,不会调用旧知,会写,不会写,不懂,一项教育心理学研究显示 不同教学方式产生不同教学效果,教学方式 记住率 教师讲授 学生阅读 10 视听并用 20 教师演示 30 学生讨论 50 学生实践 70 学生教别人 95,“鸡吃米”的故事,研读教材,编者角度 学生角度 教师角度,从目录出发,一、统揽全册,做到心中有数,二、单元剖析,把握目标和路径,三、纵向梳理,明晰顺序和结构,从目录出发,一、统揽全册,做到心中有数,4,13,2,13,13,4,3,2,60课时,4,数与代数39,空间与图形10,统计与概率3,二、单元剖析,把握目标和路径,一看:有什么教材中有什么 二想:为什么 1. 不这

16、样行吗,不这样行,干吗非要这样,教材要传递是什么 2. 教材前后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3. 根据教材编排确定的教学策略是什么 4. 如果出考题,考什么,怎么考 三答:是什么不想明白不罢休 四验:再思考看教参、阅读书籍,考题,有2枝铅笔,一枝有3个这样的那么长,另一枝有6个这样的那么长,你知道哪枝铅笔长吗?请把你的想法表达出来让别人看明白。,1. 明白要测什么 2. 经历自选标准、统一标准的过程,感受统一标准的必要性 3. 认识度量工具,建立1厘米的实际观念 4. 会测量,厘米的认识要把握的点是什么,自始至终:度量意识的渗透与理解,怎么把握 一、测量同一个物体 1. 出示测量物,明白测什么。 2. 自主选用工具测量。 3. 交流测量结果。 4. 为什么测量同一个东西,有的结果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