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劳动经济学(第三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913737 上传时间:2018-11-02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30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劳动经济学(第三章)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5劳动经济学(第三章)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5劳动经济学(第三章)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5劳动经济学(第三章)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5劳动经济学(第三章)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劳动经济学(第三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劳动经济学(第三章)(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劳动供给分析,引 言,公务员热 女性就业问题(全职太太) “啃老族”问题 “民工荒”问题兼职问题,“啃老族”,1、大学毕业生,占20%; 2、工作太累,自动离职离岗,占10%; 3、“创业幻想型”青年,占20%; 4、频繁跳槽,最后找不到工作,占10%; 5、下岗的年轻人,占10%; 6、文化低、技能差,只能在中低端市场中找到工作的,占30%。,劳动供给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劳动者个人)在一定的劳动条件和报酬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主体之中的劳动力的使用权的出让。该定义体现的要点: 1、劳动力供给是一种个体决策。 2、劳动力供给受到个体意愿的影响。 3、劳动力供给受时间因素的影响。,在劳动经济

2、学中,劳动供给被定义为劳动者提供的劳动的数量,测量的指标是“人小时数”,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数量的劳动者为市场提供的劳动时数。劳动的总时数=总人口数劳动力率劳动参与率劳动时间,劳动力资源、经济活动人口、劳动参与率,劳动力资源:指处于劳动年龄阶段且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在劳动年龄上,大多数国家都规定劳动年龄的下限是16岁,一般不规定年龄的上限。 经济活动人口:又称劳动力人口,包括正在从事社会劳动的就业人口和尚未从事社会劳动但正在寻找工作的失业人口。 经济活动人口占劳动力资源的比例,在经济学上被称为劳动力参与率或劳动参与率。,第一节 劳动力范畴分类和劳动力参与率,一、劳动力的概念 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

3、,即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经济学所研究的劳动力(劳动力资源)又特指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酬的市场性的全部人口。,劳动力概念的要点: 1、劳动力具有年龄范围。 2、劳动力参与的是付酬的市场性劳动。 3、劳动力是指具有劳动能力,同时有劳动要求和劳动意愿的人。 4、劳动力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二、劳动力范畴分类,16岁以上人口,劳动力人口,非劳动力人口,在业人口,失业人口,(88718),(70844),(17874),(69350),(1494),1995年中国成年人口的劳动就业状况(单位:万人),三、劳动参与率 1、含义:劳动参与率是研究劳动

4、就业状态的重要统计指标,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 2、公式:,(1)总人口劳动参与率=,劳动力人口,总人口,100%,(2)法定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参与率,劳动力人口,法定劳动年龄人口,100%,=,(3)年龄别(性别)劳动参与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人口,与分子同范围人,100%,(4)女性劳动参与率=,女性劳动力人口,16岁以上女性总人口,100%,(5)男性劳动参与率=,男性劳动力人口,16岁以上女性总人口,100%,3、劳动参与率的变化特点,劳动参与率,(%),0,20,40,60,80,100,15,25,35,45,55,65,年龄(岁),A、男性,劳动参与率的周期

5、变化,劳动参与率,(%),0,20,40,60,80,100,15,25,35,45,55,65,年龄(岁),B、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周期变化,劳动参与率,(%),0,20,40,60,80,100,15,25,35,45,55,65,年龄(岁),C、男性,中国的不同年龄段男性劳动参与率(1990年),劳动参与率,(%),0,20,40,60,80,100,15,25,35,45,55,65,年龄(岁),D、女性,中国的不同年龄段女性劳动参与率(1990年),4、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因素: 工资水平 社会保障制度 教育发展水平 人口年龄结构,5、劳动参与率的作用 研究确定一个国家人力资源规模和构成因

6、素, 以及预测未来劳动力供给是具有重要的作用; 可用于就业政策并确定培训需要; 计算男、女人口的预期工作寿命和进入和退出经济活动比率提供了基本数据; 了解不同类别的人口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行为。,6、中国的劳动参与率(2000年-2004年)单位:万人,%,四、劳动供给的分层,个人劳动供给 家庭劳动供给 市场劳动供给,个人劳动供给:指劳动者个人一生中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总量,它是一生中各个阶段劳动供给的总和。,家庭劳动供给:指从家庭成立(结婚)到家庭解体(丧偶或离异),家庭全体成员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总和。,社会劳动供给:指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为社会提供的劳动总量,也就是一个社会的经济活动所能够利用的

7、劳动力的总量。,个人劳动供给 家庭劳动供给 社会劳动供给,第二节 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一、自然因素 二、经济因素 三、社会因素,一、自然因素,(一) 人口规模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二) 人口的自然结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三)劳动者个人的身体条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二、经济因素,(一) 劳动者的工作偏好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二) 经济周期波动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三、社会因素,(一) 劳动制度 (二) 工资制度,第三节 劳动力供给曲线,一、劳动力供给函数:S=f(x1,x2,x3,,xi)(i=1,2,3,,n) 注:如果只考虑劳动力供给与市场工资率之间的关系,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市场的工资率作为影响劳动力

8、供给的唯一因素,劳动力供给函数表示为:S=f(W),劳动力供给表,劳动力供给曲线,L (劳动力供给),W (工资率),O,4,8,12,16,200,400,600,800,a,b,c,d,e,f,S,劳动供给量的变动-价格因素导致变动-供给曲线上不同的点 劳动供给的变动-非价格因素导致变动-供给曲线的移动,二、劳动力供给弹性 1、含义: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 2、公式:,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Es =,S/S,W/W,3、劳动力供给弹性的类型: 供给无弹性(A) , Es =0. 供给有

9、无限弹性 (B) , Es . 单位供给弹性(C) , Es =1. 供给富有弹性(D) , Es 1. 供给缺乏弹性(E) , Es 1.,劳动力供给弹性,L,O,W,A,B,C,D,E,L1,L2,W1,第四节 个人劳动力供给,一、劳动和闲暇 二、偏好和无差异曲线 三、工资、收入和预算线 四、均衡的工作时数 五、 工作时数与非劳动收入、工资率之间的关系 六、 劳动供给曲线,一、劳动和闲暇,(一) 假设条件 1、劳动者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 2、劳动供给涉及到劳动者对其拥有的既定的时间资源的分配。 (二)劳动和闲暇二者的关系:此消彼长。增加收入就必须减少休闲,减少闲暇带来的收入增加取决于工资率

10、和非劳动收入。,二、偏好和无差异曲线,(一)偏好的含义:代表了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相对于其他商品的心理愿望的强度。,(二)闲暇收入无差异曲线(图3-6) 1、定义:指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满足程度或效用的所有的闲暇和收入的结合点的轨迹。 2、特点: 具有负的斜率。 曲线凸向原点。 存在一个无差异曲线图。 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不会相交。 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曲线的形状不同。,16,H,Y,闲暇时间,工作时间,收入-闲暇无差异曲线,收入,A,B,C,E,D,U1,U2,U3,8,100,150,6,具有不一致偏好的无差异曲线,X,Z,V,I1,I2,闲暇时数,8,10,11,100,115,110,具

11、有不同偏好的两个消费者,闲暇时数,收入,IA,IB,L2,L1,Yb,Ya,偏好的差异形成的原因:,第一、个人性格方面的差异 第二、人们所做工作的类型 第三、闲暇的相对价值不同,三、收入约束线,(一) 定义:在既定的市场工资率下,单个消费者能够提供的收入和工作时数的各种组合。 注意:收入约束线是个人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下,所能够消费闲暇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合线。,D,A,B,C,E,0,16,128,160,200,收入Y,闲暇,工作时数H,16,0,斜率为-8,斜率为-10,8,收入约束线,(二) 特点: 1、斜率为负。 2、预算线的斜率等于负的工资率。 3、当工资率发生变化时,预算线也将随之

12、发生变化。 4、当存在非劳动收入时,预算线将沿着Y轴平行向上移动。,四、均衡的工作时数 (劳动者效用最大化的收入和闲暇组合点的确定),16,0,0,16,B,128,收入Y,闲暇,工作时数,8,8,X,T,V,Z,I2,I3,均衡的工作时数,I1,五、 工作时数与非劳动收入、工资率之间的关系,非劳动收入的变化与工作时间的关系 (纯粹的收入效应) 工资率的变化与工作时间的关系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16,0,0,16,128,收入Y,闲暇,工作时数,8 8,X,I1,I2,非劳动收入增加对工作时数的影响(纯粹的收入效应),Z,164,C,A,7 9,72,36,随着非劳动收入(36元)的增加,

13、预算线向上平移,均衡点由X点移动至Z点(工作时间由9小时下降至8小时,闲暇由7小时上升到8小时,总的收入水平为88+36=100元),收入效应,由非劳动收入的变化所导致的工作时间的变化引出了劳动供给理论的重要概念收入效应。 收入效应:是指在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非劳动收入的变化所导致的工作时间的变化。 因为闲暇是正常商品,所以收入效应为负效应,既非劳动收入的增加将导致工作时间的减少。,收入效应=,H,Y, 0,工资率的变化引起的工作时间的变化,一、工资率的上升意味着如果劳动者保持以前的工作,将会带来总收入的增加,总收入的增加将产生收入效应,收入效应刺激劳动者增加对闲暇的需求并且降低工作时间。 二

14、、和第一点相反,工资率的上升同时意味着闲暇的机会成本上升,闲暇的价格的上升将会导致人们对其需求的减少,即劳动者增加自己的工作时间,这就是替代效应。,工资率变化与工作时间的变化(替代效应),U1,U2,128,192,8 8,5 11,0 16,16 0,闲暇时间 工作时间,收入,替代效应,替代效应: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尤其是在保持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工资率的改变所导致的工作时间的变化。 替代效应的实质:工资率上升-闲暇的价格上升-劳动者用工作替代昂贵的闲暇。和收入效应相反,替代效应是正效应。,替代效应=,H,W, 0,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关系,收入效应表明:随着收入的提高,劳

15、动者的工作时数是减少的;随着收入的降低,劳动者的工作时数是增加的。(非劳动收入变化和工资率的变化) 替代效应表明:随着工资的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时数是增加的;随着工资的降低,劳动者的工作时数是减少的。(工资率变动),六、 劳动供给曲线,1、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联合作用 2、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3、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1、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联合作用,0 16,5 11,8 8,16 0,N1,N2,U1,U2,128,192,B,C,A,总效应,0 16,8 8,16 0,9 7,128,192,U1,U2,N1,N3,收入效应,B,192,C,U1,U2,N2,N3,0 16,5 11,9 7,16 0,128,替代效应,(a),(b),(c),总结,总体来说,工资率的上升带来的收入效应导致工作时间减少1小时,而这种上升带来的替代效应又导致工作时间增加了4小时,因此,工资率上升所带来的总效应就是工作时间增加3小时,即总效应为正效应。,2、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工作时间,工资率,W1,W2,H1,H2,后弯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工作时间,工资率,W0,3、 市场劳动供给曲线,将所有的单个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水平相加,既得出整个市场的劳动供给曲线。 劳动力需求曲线和劳动力供给曲线总和起来可以决定均衡的工资水平和均衡的劳动数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