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有效性思考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8913705 上传时间:2018-11-02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5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有效性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课堂有效性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课堂有效性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课堂有效性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课堂有效性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有效性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有效性思考(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张春莉,教学目标达成的失败; 课堂上毫无生气; 学生们一知半解; 知识出现科学性错误;,一、无效教学的各种表现,值得反思的若干问题,教学目标不得当或与教学过程脱节,对课堂生成的忽视,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误区,对课堂的把握情况的误区,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问题,教学目标不得当或与教学过程脱节,对教学目标的描述大而空泛,不具体,教师仍是就知识讲知识,缺乏对学生思维策略、学习方法的提升与点拨。,对课堂生成的忽视,预设性,思维局限性,整堂课差不多都是提问式,课堂上预设太多,致使学生没有讨论、争辩、探究等自主活动的时空。,不善于抓住学生思维的关键点进行追问,失去了

2、课堂生成的精彩。,提问无效性,一节课提问大多为一问一答,没有引发学生思考 (如回忆、复述 ),只能引发学生低层次思维 。 此外,学生齐声回答次数偏多。,课堂中的“教案剧”模式仍然是目前较为普遍的教师授课现象,即教师无法跨越“预设”走向“生成”,而只停留于“教案”的传递:课堂上,教师为完成教案而教。这样,学生往往成了用以帮助教师完成教学计划的“工具”:在课堂上,教师依照现成教材、现成教案一讲到底;或遇到课堂提问时,期望学生的回答与预定答案相同,只要跳入了预设的“圈”,教学目标就实现了。这种高控制、强秩序的课堂模式,导致了“学”的退化、弱化和边缘化。,例如,感知圆的周长时,教师请了三名学生来指明圆

3、的周长。三个学生都从不同的起点围绕圆一周,指出了圆的周长。老师仅仅是问大家对不对 。,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误区,有些问题情境形式化,探索活动没有必要性,不利于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课堂气氛表面的平静并不意味着内部思维活动的缺乏,而表面的热闹也不代表内心思维的活跃。,是活动,还是探索?,1、教师谈话,提出“用把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的方法探索圆面积公 式”的要求,并板书课题。 2、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老师准备的圆形纸片把其分别平均分成16份和32份,再拼成近似的长方形。 3、交流、展示学生拼出的近似长方形。然后,教师用课件演示剪拼的过程,并标出长方形的长(1/2 C)和宽(r)。 4、让学

4、生观察拼出的两个近似长方形,说一说发现了什么。最后,形成共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出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 5、提出:拼出的长方形和圆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清楚后,鼓励学生试着总结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6、交流学生总结的公式,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然后教师讲解并推导出S=r2。,六年级新授课探索圆面积计算公式,有这样一个案例:,课堂上,一学生正在声情并茂地作着精彩的回答,可这样的精彩对部分学生来说似乎不具任何吸引力。也许他们没有做小动作,可他们的神情告诉周围人,别人的回答与他们毫不相关,他们的思想早已游离到课堂之外。有时,一学生正在做着精彩回答,可下面依然小手如林,耳旁对老师的呼喊声此起彼伏。他们

5、不懂得关注别人的回答,只想着将自己想到的答案尽快公布于众。,对课堂的把握情况的误区,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分析学情,读懂学生,对该课的认识脱离学生认知或特点。应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部分教师在学科专业知 识上存在多多少少的不足之处: 对知识本身的理解不到位 思维不够严谨,犯逻辑错误,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问题,师: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或者是可能发生,或者是不可能发生,再或者是一定发生。下面我们一起来判断一下。(其中一题如下) 吃饭时左手拿筷子。 生1:不确定。 生2:可能,左撇子就用左手拿筷子。 生3:现在不可能,但将来可能。因为左脑以后被开发,潜力很大。(老师举例,就像古代说飞

6、天是不可能的,但是现在就可能发生。),三年级新授课可能性,二、有效的课堂教学的特征,(一) 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理论依据,在日常教学评课中,往往把焦点集中在教师的课讲得如何。用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因此,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保证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这一主动建构的过程。,一节科学课的启示,大石头中长

7、出大树的照片 石缝中长出小草的照片先有缝,还是先有草?产生了石头、岩石为什么会产生裂缝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又比如,日本教师讲授的一节圆的认识,从生活中引入,充分利用学生的先前知识大量的动手操作,发现圆的性质再次回到生活中去,认识了圆在生活中的应用,二、有效的课堂教学的特征,(二) 有效的教学是师生、生生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理论依据,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那么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单向的。教师们应该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还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所建构的对外界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也存在着局限性,通过意义的共享和协调,才能使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因此,在

8、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就应该是多向的,教学过程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就是说,知识是合作掌握的,学习是学习者、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合作的,而不是权威型的命令或控制。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角色,促进者:教师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但不是包办代替,不是控制学生讨论的结果。 指导者:教师应抓住学生学习中形成矛盾的地方,设计出相应的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线索和反馈,发展学生判断、交流、反思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通过示范、讲解,尤

9、其是提炼和概括,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合作者:教师把自己当作学习者,与学生一起去学习,敢于承认自己不如学生的地方;同时也愿意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和专业人员合作,敢于冒风险去开拓自己专业以外的领域。,又比如,角的认识,教师很注意在不同的角色中转变引导体验进行示范促进认知冲突,不会教书的老师:学生闲着,自己忙;会教书的老师:学生忙着,自己也有事做。,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间的互动你关注了吗?,谁能和他说的一样?谁听懂了,你还有不同的想法吗?谁听懂了,你还有更好的想法吗?,二、有效的课堂教学的特征,(三) 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反对过于简单化地

10、处理学习内容,希望把学习置于真实的、复杂的情境之中,从而使学习能适应不同的问题情境,在实际生活能有更广泛的迁移。同时,建构主义强调在学习中应让学习者试着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问题。他们认为虽然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考的对象不可能达到科学家那样高深,但在学习中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却是一样的。因此,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应更多地取材于现实生活,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与问题解决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存在,并学会利用材料中提供的各种原始数据去进行分析、思考,展开探索,提出假设,进而检验假设,得出结论。,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实践。学生的实践,要求学生“事必躬亲”,教师是“讲”不出学生的能力来的。 为此,教师要变“讲授型

11、”课堂为“探究型”课堂,变“知识型”课堂为“能力型”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到: (1)让学生先尝试、先表达、先展示; (2)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展示; (3)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修正、延伸、拓展。 这就是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科素养的课堂全过程。,体验领悟表达的时间,北师大版教材钓鱼的启示 两节课连堂,整合了阅读朗读写作的教学: (1)找表示心情的关键词 (2)画主人公的心情曲线图 (3)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出主人公的心情,又要怎么朗读才能表现出来。 (4)自己先读,换角色读,全班配乐朗读 (5)结合生活的经历,进行一个微写作,并找出优秀作品当堂读出来大家欣赏。,不仅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更

12、要让学生学会举三反一.,案例: 位置与数对 位置与坐标 生活中的位置定位,,Company Logo,二、有效的课堂教学的特征,(四) 有效的教学旨在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脆弱知识综合症,哈佛大学教育学院David Perkins博士,对学生知识掌握不到位、理解不通透的情况做了一个比喻:“脆弱知识综合症”。意思是学生在学校期间所获得的知识是脆弱的,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他们只是肤浅地掌握了这些知识。,大量的误解,在对美国学生科学和数学知识的调查中,他们发现大量的不理解普遍贯穿在学生的学习历程。科学知识方面的误解,从小学生认为地球是平的还是圆的,到大学生对牛顿定律的理解都存在

13、着。数学知识方面的误解主要是一些数学法则的错误套用、比率和比例的错误使用和代数方程真正意义的误解等等。,了解(knowing)和理解(understanding) 天壤之别,例如:问题:6个宇航员在太空打雪仗,让学生预测会发生什么事情。只知道“作用、反作用力”,却不能说出“雪球被丢出时宇航员将会后退”、“用力投掷雪球的宇航员将会旋转”等合理的预测。为理解而教 (teaching for understanding,TFU),学生是否形成了深层次的理解大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能否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所学的知识。 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 能

14、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 能否综合几方面的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积极的认知干预”,学生在课堂中完成一项任务时,教师应从质量的角度予以评价,对完成的方法和技巧予以指点,而不是打个勾或表示一下就了事。 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应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应该要求学生用有意义的方式来思考和选用学习材料。 教师应多提出一些值得争论的问题,这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给学生提问的机会,让学生从各种角度提出问题和作出解答,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讨论。,483=16的竖式计算 163 48318 180,这个

15、减号要不要写?,二、有效的课堂教学的特征,(五) 有效的教学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强调,学习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习者要不断监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判断自己的进展与目标的差距,采取各种增进和帮助思考的策略,而且学习者还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是否和他人有什么不同等等。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反思的习惯,即反省认知的意识,引导学生思考:“我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我的理解是否最佳?”“是否还有更好的表述形式?”、“今天学的这些知识(或研究的这些问题)之间有

16、何联系?”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有人甚至将一个人是否具有反思习惯作为一个人聪慧的指标。,对错误的反思 “你是怎么想的?”对规律的总结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对方法的提升 研究的方法、解题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等等,示之以曲下水作文,二、有效的课堂教学的特征,(六) 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理论依据,学生在学习某门学科时,总是带有一定的情感的。这种情感的投入与学生学习该学科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密切相关。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学习中获得兴奋和快乐。而积极的体验是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之上,建立在不断的成功与进步之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应该得到允许和理解,而不是排斥和打击,学生的创造性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而不是忽略和抹杀。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特别强调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一次的成功与进步的评价在促进学生获得对学科积极体验的重要性和引导作用。因而这种评价不能简单地形式化为一种肤浅的表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