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有机化学基础》教材分析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8902045 上传时间:2018-11-02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2.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 《有机化学基础》教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人教版 《有机化学基础》教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人教版 《有机化学基础》教材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人教版 《有机化学基础》教材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人教版 《有机化学基础》教材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 《有机化学基础》教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有机化学基础》教材分析(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机化学基础,教材分析,初中化学中有机化学知识,(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煤和石油 天然气 乙醇(下册)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蛋白质,糖类,油脂 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化学2 中有机化学知识,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立体结构,氧化燃烧、取代反应,烷烃及其普通命名法,同分异构现象丁烷的碳链异构) 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苯(乙烯氧化、加成;苯燃烧、取代、加成) 生活中两种常见有机物乙醇,乙酸(乙醇羟基、钠、氧化;乙酸羧基、酸性、酯化),基本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的简单性质)第四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煤的干馏;石油分馏、裂化、裂

2、解、重整,聚合反应),与初中必修2 内容的衔接,必修模块化学2中的有机化学内容,是以典型有机物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时要求,必修模块中的有机化学内容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本身内在逻辑体系,主要是选取典型代表物,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学习最核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有机化学基础模块提供基础。,有机化学基础选修模块将通过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和应用,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等内容,引导学生探

3、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等方面的知识规律,了解有机化合物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有机化学对现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贡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1.初步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认识实验在有机化合物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有关实验的基本技能; 3.认识有机化合物在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有机化学基础模块教材组织策略包括:考虑学科结构的同时也注重知识的发散;将有机化学学科与生命科学高分子科学等相关学科进行适当统整。教材内容组织的收敛与发散,如图所示。,教材编写的设计思想,有机化学的学科知识,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知识,研究对象方

4、法,有机化学基本理论,有机化学实验等,图:教材内容组织的收敛与发散,有机物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机化学新产品信工艺,有机物与工业生产,生命中的有机化合物等,有机化学的应用知识,图:教材内容组织的收敛与发散,教材编写线索,人教版分为五章,按照人类对于有机化合物的认识顺序和发展来进行分类,从烃及其衍生物到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最后进入现代有机化学的前沿领域即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体现了有机化学在生活、社会中的重要性,突出了有机化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将理论性知识与事实性知识独立开来。,一般的有机化合物(如烃及其衍生物)到生命中的有 机化学物质,从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到有机高分子化 合物,体现有机化学的发

5、展进程。突出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及教材编制以物质为主 线的特点,用两章的篇幅对于生命中的有机物质和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进行描述,体现了教材从生活实 践出发,突出有机化学时代性、生活性的特点。,教材编写特点,文字是一种是一种极其精致的表征符号,但比较抽象,适合表达概念,术语等信息;图像传递的信息具体生动活泼,但有时不够外显和准确。有机化学基础教科书信息呈现采用多元化的技术,除了用文字外,充分利用图像,表格的优点,将各种呈现方式组合,优化,使知识信息准确深入浅出地传达。,1 呈现技术的多元化,图:教材的插图统计与分类,图:教材的表格统计与分类,有机化学基础教科书内容呈现不仅考虑信息加工理论,而且考虑情

6、景认知理论。教科书创设的学习情景与学生已有的经验或社会事实紧密联系,这些学习情景使学生学习有机知识更主动更有效。,2 情景创设的丰富性,有机化学基础教科书遵循栏目的导学功能。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和指导更为详尽。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要求清晰,知道该做什么,怎样去做,结论如何。,提问启思栏目,学与问,思考与交流,3 栏目功能的导向性,导学助教栏目,活动探究,知识建构栏目,整理与归纳,科学视野,资料卡片,信息搜索,科学探究,实践活动,图:教材栏目设置和呈现频次,4 课程功能的统一性,(1)学科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有机化学基础教材将化学知识与社会应用相联系。具体而言,就是教材一方面组织基本的有机化学知识系统

7、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结构式的书写同分异构的识别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步骤和方法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机合成等,另一方面又将这些知识与生活或化学工业等社会领域中的有机化学的事实联系,如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生物柴油鱼油等;,(2)基础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有机化学基础教科书知识选取时不仅考虑到知识的基础性,即把基本的有机化学知识纳入教学内容体系,同时也注重知识的时代性,即把有机化学较新的研究成果作为内容体系的一部分。教材介绍的质谱法(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逆合成分析法卡托普利合成路线的产率计算鱼油分子的手性增塑剂的毒性等都是较新的知识。,一、认识有机化合物,二、烃和卤代烃,三、 烃的含氧衍生

8、物,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脂肪烃 芳香烃卤代烃,醇 酚 醛 羧酸 有机合成,油脂 糖类 蛋白质和核酸,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合成方法 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 功能高分子材料,四、生命中的基础 有机化学物质,五、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 化合物的时代,本模块课时建议,第一章 认识有机化合物 7课时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6课时 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 9课时 第四章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8课时 第五章 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 6课时共36课时注:本课时建议包括章复习, 不包括总复习,第一章教材分析,本章是学生经过初中和必修2的学习之后,

9、在初步了解了某些常见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有机化学选修模块。因此本章有着承上启下,提纲挈领的作用。,一、本章的地位和功能,本章涉及的有机物的分类和命名、碳原子的结构特点、官能团、同分异构体等知识都可以归属到有机化学基础理论的学习上,是学生系统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有机化学的分类思想、同分异构现象、命名方法等,在后续各章还会结合官能团体系的学习不断出现,巩固和深化;而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为学生打通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为学生之后的探究学习活动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二、课程内容标准,三、教材内容结构,第一章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学重点: 从官能团的角度对

10、有机物进行分类。 体会分类思想在认识有机化合物中的意义。教学难点:个别官能团的名称和结构简式的书写。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材重难点,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教学重点: 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同分异构现象。教学难点: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和正确书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重点: 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烯、炔以及苯的同系物的系统命名与烷烃系统 命名之间的差异。教学难点: 系统命名法的几个原则。 烯、炔以及苯的同系物的系统命名与烷烃系统命名之间的差异。 课时安排:2课时,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教学重点: 蒸馏、重结晶等分离提纯有机物的实验操作。 通过具体实例了解某

11、些物理方法如何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结构。 确定有机化合物实验式、相对分子质量、分 子式的有关计算。教学难点:确定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和鉴定有机物分子结构 的物理方法的介绍。课时安排:3课时,第二章教材分析,(1)本章是在学习了第一章有机物的特点、分类、命名、研究方法之后,再按照官能团分类,逐类学习有机化合物,从而完成对有机化学的系统学习。烃是有机化学中的基础物质,卤代烃是有机合成中非常重要的中间体,通过卤代烃的桥梁作用可以实现官能团之间的转换。,一、本章的地位和功能,(2)本章从物质结构、性质、制法、用途到同系列有机物的学习,强化了分类思想的重要性和“结构决定性质”的有机化合物学习

12、方法。通过进一步学习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聚合反应及消去反应等反应类型,为后续各章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二、课程内容标准,三、教材内容结构,第二章 第一节:脂肪烃教学重点: 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加成、加聚反应。 乙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难点:烯烃的顺反异构。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材重难点,第二节:芳香烃教学重点:苯和苯的同系物的结构特点、化学性质。教学难点:苯的同系物结构中苯环和侧链烃基的相互影响。课时安排:1-2课时,第三节:卤代烃教学重点:溴乙烷化学性质的科学探究。教学难点:卤代烃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发生的规律以及 方程式的记忆。课时安排:2课时,第三章教材分析,(1)本章是在前两章学习

13、的基础上,通过对含氧衍生物的学习,进一步建立有机物结构决定其性质,且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观念,从而掌握有机物的学习方法,加深认识加成取代消去和氧化反应。,一、本章的地位和功能,通过学习有机合成掌握逆合成分析法,巩固烃卤代烃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和转化关系,并认识到有机合成在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意义。(2)本章内容即是前面内容的延伸又是后续内容的基础,如本章的的水解反应,银镜反应和酯化反应,是后续两章油脂水解与氢化葡萄糖麦芽糖的性质聚酯合成的基础。,二、课程内容标准,三、教材内容结构,第三章 第一节 醇 酚 教学重点:醇类与酚类的在结构上的区别以及判断方法。认识酚类物质,能够识别酚和醇

14、。 掌握苯酚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 主要用途 ,理解苯环和羟基的相互影响。 教学难点:苯酚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苯环和羟基的相 互影响。 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材重难点,第二节 醛 教学重点:醛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了解醇、醛、羧酸的转化关系 。教学难点:醛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课时安排:1课时,第三节 羧酸 酯 教学重点:乙酸的酸性和乙酸的酯化反应 ,酯的水解。教学难点:乙酸的酯化反应,酯的水解。课时安排:2课时,第四节 有机合成 教学重点:常用的有机合成方法;逆合成分析法。教学难点:合理的有机合成途径和线路的确定。课时安排:1课时,第四章教材分析,在前三章中,有机化合

15、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有机化合物研究的基本方法都已经进行了相应的学习。(1)本章学习有明显的“应用性”,应用前面三章学习过的结构决定性质的思维方式和前面学习的醛羧酸和酯的性质来学习油脂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一、本章的地位和功能,(2)本章是烃的衍生物知识的延续和发展。学生学习的物质逐渐从典型的烃及其衍生物(单官能团)向较复杂的有机物(多官能团),再转向高分子化合物:从天然有机物转向人工合成有机物,为转入下一章高分子化合物的学习做好铺垫。,二、课程内容标准,三、教材内容结构,第四章 第一节 油脂教学重点:油脂的概念结构。教学难点:油脂的化学性质(皂化及氢化反应)。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材重难点,第二节 糖类教学重点: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教学难点: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之间的相互转换以及与 烃的衍生物的关系。课时安排:2课时,第三节 蛋白质和核酸教学重点: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教学难点: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课时安排:2课时,第五章教材分析,本章介绍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用途及发展。是加成反应、酯化反应等反应机理的重要应用。 通过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学习,使有机化学中的概念性知识得到拓展和应用。同时进一步加强深化了几种有机反应类型,了解了合成材料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为将来继续学习和应用有机化学知识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