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审美感知力及教学方式探究_六年级其它课程_其它课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8867898 上传时间:2018-11-02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审美感知力及教学方式探究_六年级其它课程_其它课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培养审美感知力及教学方式探究_六年级其它课程_其它课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培养审美感知力及教学方式探究_六年级其它课程_其它课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培养审美感知力及教学方式探究_六年级其它课程_其它课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培养审美感知力及教学方式探究_六年级其它课程_其它课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审美感知力及教学方式探究_六年级其它课程_其它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审美感知力及教学方式探究_六年级其它课程_其它课(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审美感知力及教学方式探究,北京市平谷区第五小学:刘春燕,目 录,一、审美感知力的深层内涵,宗白华说,美感乃人生对于世界之一种态度。针对审美提出了诸如静观论、同感论、实验说、幻想论、批评论等方法,无疑对于审美感知力之培养与形成有极大的助益。,审美艺术范畴,在朱光潜美学文集中,大师探讨了诸多关于美的问题,在他对“审美”所做的注解如下审美(Aesthetic),这个词虽源于希腊文的Aesthetikos,但原意只是“感觉”。可见审美由感觉而来,由感觉而成为人的思想情感和认知的一部分。 小结:审美,是一个社会性的人对美的感知能力与鉴赏能力,它往往需要人从先天的感觉入手,加上后天的教育培养,形成正确

2、的审美心理与审美观和审美尺度,从而具有独特的对一切美或不美的自然、事物或艺术进行批判能力,它既有时代性,亦有个人性。,审美感知的来源,在审美心理学中把审美感觉和审美知觉合在一起,统称为审美感知。这是审美感受的基本心理形式。感觉,按心理学的分析,是对事物个别特性的反映,如对事物的色彩、线条、声音、质地的感官印象。它是通过感官与对象的直接接触而获得的。人的耳、眼、鼻、舌、身和大脑神经系统专门组成了听、视、嗅、味、触的感官分析器官,接受和传达外界各种信息。,审美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是在社会条件的直接作用下形成的,而作为审美主体的生活经验、文化修养及不同条件下的心境都直接影响着知觉的内容

3、。 客观事物丰富多彩、审美主体总要选择对知觉格外清晰的对象。这种心理现象在儿童画中表现最为明显。,审美感知的内涵,审美感知是对事物形式特征的整体把握,是将杂乱无章的对象形式改造成一定的形式,一定的结构完形。这当然同时也是它的主动性、选择性。它关注、选择对象的形式特征及其所暗示的东西,从完形中获得某种本质性的领悟。 审美感知力则是获取美的规律的一种内在能动力,敏锐洞察力与应和审美对象所激发的审美情感的能力。,审美感知力在美术新课标中的基础地位,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

4、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小结:审美感知力是实现以上课程目标的基础。,小学美术教材共十二册,学习内容包括中国画(水墨、白描)、线描、儿童画(油画棒画、彩笔画)、水粉画、版画(纸版画、木版画、吹塑纸版画、石膏版画)、藏书票、剪纸(剪纸点彩)、折纸、染纸、灯笼制作、刮画、泥塑(陶艺泥塑、彩泥塑、软陶塑、面塑)等众多艺术形式,归结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探索发现”四大学习领域。,审美感知内容在四大模块中的地位,“造型表现”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 “设计应用”包括设计和工艺学习内容,既强调

5、形成意识,又关注活动的功能和目的。“欣赏评述”则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形成审美心理结构的必要形式。“综合探索”提供了上述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审美感知是一切艺术学习与创作活动的源泉。 教师可课前布置学生作业,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审美知识的内容(如欣赏课中搜集画家的风格、流派、特征、创作方法等信息),搜集相关作品,选择自己喜欢的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提升审美表达能力。,教师“用美的语言为学生描述画面美感(语言层面)讲解画面美感的绘画形式(美的形式层面)画面审美要素分析(审美理论层面)画面的情感表达(精神哲学层面)”这一审美鉴赏方法,让学生会

6、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感受到的画面美感,分析美感形成要素,形成良好审美品位。 教师的描述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的必要准备,让学生了解真正的艺术品所传达的感人内涵,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利用此种解读方法走进艺术品的内核,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的愉悦。,策略一,(1)听与看欣赏大师杰作,感知美的艺术。 “耳濡目染”与“熏陶”是最佳的教育方法。它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长见识,提高审美感知力。“耳濡”是听,是听懂行人讲述艺术真谛;“目染”是看,是在可观的地方见到最真最美的画作。网络自主探究为欣赏大师杰作之美及多种解读带来了可能。,营造艺术情境,形成审美氛围。,教学情境对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有着唤醒与招引的作用,特

7、别有利于形成学生深刻的审美心理体验,自觉的获得艺术熏陶。 课前,教师用图片与音乐相结合的方式,将教室布置成一种具有艺术氛围的环境。当学生走入课堂时,便自然而然的进入到了一种审美氛围,获得一种审美的熏染。“欣赏评述”类的课程多采用此办法。,营造体验情境,促成审美感知。,在奇异的组合一课请学生通过网络搜集的达利画作描述画中情境:“这是时间的延续的物质化,也是时间与空间不能分割的特性。时间是不停滞的,它是舒畅的空间。”画中央闭着眼、留着长睫毛的形体则是达利的自画像。,策略二,(2)想与说分析大师杰作,叙述美感因素。 从“思考”到“表达”是从思想层面将审美感知转换成语言层面的过程。对孩子来说,“思考”

8、就是想,“表达”就是“说”。教师选经典美术片让学生欣赏,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将网络自主搜集的作品进行深度的审美表达,以自己的语言说出来。,赏析经典动画,提升审美敏感度。,笔墨游戏青蛙以网络搜索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提升审美敏感。 观看画面时,引导学生分析水墨与色彩的深浅、浓淡、干湿变化(对墨与颜色的敏感度培养);线条、墨块、点的组合所形成的生动形象(对构成画面最重要的审美要素笔法的分析中锋、侧锋、順锋、逆锋);小蝌蚪、青蛙妈妈的不同姿势与动态(对青蛙形象的水墨表现进行审美认知);对寻找母爱的审美情感体现(对画家情感的传达方式)等等。 网络环境下对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的审美认知,有助于对中国传统水墨

9、画意蕴的深刻理解,提升审美敏感度。,策略三,(3)模与创临模大师杰作,创造自出机杼。如果说“临摹”是对古人智慧的一种致意,“意临”则又包涵了临摹者的创造。让学生通过对大师的模仿,可以学习大师在创作中所采用的构图、色彩、线条、肌理等审美表现的方法,更可以尝试局部创作表现的乐趣。由临摹而创作,是学习绘画必经的过程。来自学生网络自主搜索的作品带着学生自己的偏好成为临摹主体,学生则会充满激情与兴趣。而创作则是此过程的联想与延续。,策略四,(4)写与写创造美,表现美。 写,是写生;写,是写作。写生是面对芜杂世界的审美选择;写作是对审美选择的阐述。写生即是谢赫所说的“传移模写”,是最基础也是包含了最多创造

10、性和可塑性的审美表现方式。写作的目的,是让学生思考,深究美的成因,使学生慢慢掌握美的原理,以培养更高的审美直觉和审美感知力。 对写生方法、写生作品的网络自主学习,可以开阔学生眼界,使写生方法的掌握有所依凭。,途径一:直觉传递 美术是视觉艺术,利用大师杰作的直觉传递,是对学生审美感知力培养最直接的途径。 网络自主学习探究为直觉传递提供了众多的图片,选择最高品质的艺术品图片,也成为学生审美分辨力提升的途径。,途径二:意境熏染,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意境是审美意象的升华,是作品与心灵的审美交流。利用网络制作的幻灯片,依靠音乐的烘托,以诗

11、化的语言描述画面的美,熏染孩子的心灵,形成审美的意境体验。,思考题:,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网络自主探究的前提下,使用“图片加审美叙述”的方法高效激发学生审美情感?建议: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举实例说明。,途径三:风格辨识,审美感知力培养的最终目标,就是创造一个丰富浩翰的外部世界与曲折深邃的内部世界融为一体的独立的审美境界。 风格的形成包括创作的手段、方法、画面的肌理和色彩、画家独特的笔迹、形成的意象、传达的情感等诸多审美要素的相互综合所形成的“我有人无”的审美特征,引导学生在网络自主学习时辨识画家风格,有助于理解画面所传达的意象与意境,有助于对美的体验的深化与升华。,二、教学方式的有效性探究,

12、教学方式是完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综合。而网络自主探究已成为其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效的教学方法,(1)讲述 (2)讨论 (3)示范、演示 (4)合作学习指导方法 (5)网络自主探究 (6)练习和实践的指导 (7)案例学习指导法 (8)兴趣定位与展示 (9)引入相关人员参与教学 (10)实地考察 (11)学业游戏 (12)辩论,1.讲述法:,讲述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来传达信息的教学方法,为了增强讲述的效果,一般还应辅以图像、影像和模型等。 除了用以描述事实,解释概念、原理和法则之外,在其他的教学方法中也用以营造情境、渲染气氛、指派任务、介绍方法等。,讲述法的实

13、施,吸引学生注意; 明确学习目标; 新旧知识关联; 循序渐进; 从共性到个性; 语言精练; 重点重复; 维持注意。,对于讲述法的建议,信息传递是主要目标; 信息要简洁便于使用; 信息必须经过特殊挑选和组织,并对特定组的学习者进行讲述; 增强信息中的趣味性; 不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来对材料进行记忆。,对美术教师实施讲述法的建议,美术教师不能脱离具体的直观形象,在讲述两种美术风格之间的差异时,如能利用网络自主探究,对比两种风格,其效果要比起抽象的讲述更佳。 也可将对画面的描述撰写成优美的文章,让学生在享受视觉美的同时体验审美的心灵共鸣。,2.讨论法,讨论是在一种情境中,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通过语言交流互

14、相启迪,分享信息和思想,探究和解决某个问题的活动。讨论目的: 1.复述和复习信息; 2.反思和测查观点、看法、论点和事件; 3.解决问题; 4.提高口头交流技能。,讨论法的应用,在美术教学中,讨论的方式主要用于美术鉴赏活动,以及表现活动中对主题、程序和方法的讨论。应该选择具有共性的问题作为主题,这样容易引起更多的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讨论的题目的难易程度要适度,教师可给出审美关键词。 在充分自主探究之后,再明确讨论主题和学习重点,时间不宜过长,使审美交流不流于形式。,3.示范与演示,示范是教师或示范者实际地操作工具和材料,显示绘画或制作的过程与方法。 在示范过程中,还需配合语言讲述,将动作与语言紧

15、密结合,适时且适度。不破坏示范所带来的审美享受。,示范与演示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无论是示范还是演示,都是高效直观的教学方法。示范在技法的运用和材料的处理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而美术学习中技能活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介绍美术语言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基本构成因素和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组合原理时,就可以照片、作品和实物等直观的形象加以演示。 示范而得的审美感知会以电影形式留驻于学生的头脑。由学生参与示范与演示能更好地激发表现兴趣。,示范与演示的注意事项,在美术的示范教学中,应该突出方法的要领和方法的程序性,边演示边讲述,对难度高的方法重复示

16、范,以加深学生印象。 演示可选择学生自主搜集的照片、作品和实物等,同时还要注意其清晰性。以使审美得以更好地体现于作品。,4.合作学习指导方法,现代艺术的创作需要人与人之间具有相互合作的能力。 合作学习指学生在小组中一起工作,小组的工作质量取决于每一个成员的表现,以及互相协作的程度。合作成了这种学习活动的关键词,也是教师的指导行为的关注点。 合作学习一定要以一定量的自主学习探究作为铺垫,而不能单纯使用。,合作学习的注意事项,合作人数46,优秀者平均分配,带动合作发展,使各组力量平衡。 组织负责分配任务,但需要协调。互信、友善、鼓励、表扬,而不是互相埋怨,应妥善地解决相互之间的冲突。,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美术“设计应用”领域多采取合作学习方式,譬如拼贴的画,课本剧或调查、访问,合作绘画长卷等。 组织指导合作学习时,应该注意: 合理分配小组。考虑性格差异。明确学习的目的和分配任务。鼓励多沟通、交流,准确传达意图,共同解决困难和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