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与教训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8860970 上传时间:2018-11-02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与教训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与教训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与教训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与教训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与教训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与教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人教版)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与教训(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导语解读,一、列宁时代:社会主义初期,探索 1、时间: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1924年 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探索:战士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二、斯大林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就 1、时间:1925年1954年 2、社会主义建设模式: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1、时间:20世纪50年代苏联解体 2、社会主义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概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有成就、有弊端、有挫折、有失误。最后解体,充分反映出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苏联的解体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而并非是社会主义

2、运动的失败,相反,从苏联解体中,社会主义会吸取经验教训,更好的发展。,高考知识点与要求,一、考纲要求: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斯大林模式”: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二、高考规律: 1、主旋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2、命题着眼点: (1)重基础知识点考查,多以非选择题出现,分值很大; (2)知识联系广:

3、与罗斯福新政、与中国改革、与当前“三农问题”联系等等,第1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知识讲解:抓住课题中的关键词:初期、探索。 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非常时期苏维埃政权陷入重重包围 (背景) (1)国际: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和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引起帝国主义的恐惧和仇恨,妄图将新生政权扼杀在摇篮里; (2)国内: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企图恢复旧政权,不断发动叛乱;(教材史实) 2、非常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内容) (1)农业:余粮收集制解决粮食这一最紧迫的难题; (2)工业:所有企业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管理; (3)产品分配: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4

4、)劳动制度: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强制性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 3、性质:特定的战争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很强的非常措施。,4、结果 (1)积极:适应了战时的需要,把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保障了红军的军备供应,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使苏维埃政权受住了考验,站稳了脚跟; (2)存在问题: 实行过程中出现许多弊端和错误,如以极低价格强行征粮等。 在战争基本结束后,由于领导人的错误认识,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手段而未及时取消,引发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背景: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1)产生的原因: 战争;4年的世界大战和3年的国内战争 自然

5、灾害;19201921年的旱灾 错误地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措施,引发工人、农民的不满;(主观) (2)表现:喀琅施塔得水兵起义,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教材后“阅读思考” 反映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能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材料阅读: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是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 列宁:论粮食税 根据材料回答:列宁是如何认识战时共产主

6、义政策的?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着眼点应是什么? 1921年,列宁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 (1)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2)工业:改变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经济核算,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3)商业: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4)分配制度: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2015广东文综22)发生在1920年苏俄的现象有( ) A私营企业纷纷涌现 B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 C政府禁止买卖粮食 D农民积

7、极参加农业集体化运动 答案:C,3、结果: (1)调动了广大人民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有了初步好转; (3)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工农的欢迎,工农联盟得到巩固,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 1924年,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苏联第一部宪法,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4、认识: (1)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总结战时共产主义的经验教训找到一条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是列宁从俄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有益的探索。 理

8、解提示:这里的“正确途径和有益探索”指的是:新经济政策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壮大社会主义经济。这也正是新经济政策“新”的所在。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反映了苏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的探索,这一转变过程说明了探索的曲折性和艰巨性。这一转变的过程本质上也是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的过程,未改变社会主义性质。,(2015海南单科17)1924年,季诺维也夫在俄共(布)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强调“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此后,党的许多领导人也纷纷表示,反对“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这表明当时他们认为

9、,新经济政策( ) A已经完成了恢复经济的任务 B是特殊时期被迫做出的暂时妥协 C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D应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取代 答案:B (2015天津文综9)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 ) A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 B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 C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 D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 答案:A,(2014安徽文综20)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10、 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 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 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 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 答案:B (2014广东文综17)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 ) A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B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C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答案: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比较1,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高度集中,行政管理。,单一的公有制体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比

11、较2,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生活中排斥商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运转,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2、新经济政策:一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是新经济政策“新”之处。二是在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实质上是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归纳: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典题精讲,1、苏俄在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工业企业经营方式有很大不同。根据苏俄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区别,我们可以推出,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

12、 A、集中全国的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扩大经营权 C、国家政权和国外、国内私人资本合作 D、重要工业企业归国家所有和由国家经营 2、有人说美国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中最根本的是 A、只看到政策引起的直接的、表面的变化 B、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 C、没有从发展的辨证角度分析问题 D、没有看到政策仅在一定限度内调整,C,B,(2013广东文综22)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

13、贸易就区分不开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 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B推行农业集体化 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D实行余粮征集制 答案:A (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3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 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B,知识联系与比较: 美国罗斯福新政与苏俄的新经济政策。,1、从新的理论方面来看,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市场理念;罗斯福新政利用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 2、从新特点方面来看:新经济政策

14、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后者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来维护发展资本主义。,第2课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概念理解: 斯大林模式: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它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 知识体系: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农业全盘集体化2、斯大林模式的确立3、如何认识评价斯大林模式,1、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基础,知识讲解,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1、形成背景: (1)斯大林成为主要领导人:1924年1月,列宁逝世。斯大林成为苏联的主要领导人。 (2)苏联的国情:国民经济恢复后,仍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农业国。 (3)国际背景:

15、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帝国主义形成了对苏联的包围与威胁。 2、形成基础: (1)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目的:为了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工业化方针的提出:1925年12月,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正式提出;1926年起,苏联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工业化建设过程:以斯大林为首的党中央在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工业化方针与政策。 1926年1928年:对原有工业企业进行改建扩建,并新建几千家企业; 1928年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新经济政策自1928年起停止) 1933年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工业化。 工业化成就:不再是一个依赖西方的农业国,而是世界工业强国。 工业体系比较齐全; 国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达77.4 工业总产值实现了大跨越:位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结构不合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 思考: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取得成功的原因? 方针政策、苏联人民的强大爱国热情、技术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