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妇课件--经间期出血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8845071 上传时间:2018-11-01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5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妇课件--经间期出血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中妇课件--经间期出血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中妇课件--经间期出血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中妇课件--经间期出血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中妇课件--经间期出血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妇课件--经间期出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妇课件--经间期出血(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间期出血,南阳医专二附院 妇科一病区 汤传梅,病 例,杨某,女,27岁,未婚; 自诉每于月经过后10天左右,阴道即见有少量流血,色鲜红,质稠,伴有透明粘液样白带流出,持续4-5天血止;伴头晕耳鸣,腰酸乏力,眠食俱差,舌红,苔少,脉细数。 该患既往月经规律,近两年来经期偶有提前2-3天; 妇科检查:无器质性病变。,思考问题,?该病例应如何诊断?本病当与何病相鉴别?如何理解经间期阴阳转化关系,诊断:经间期出血肾阴虚型 治法:滋肾益阴,固冲止血方药:加减一阴煎景岳全书,病 例 诊 断,加减一阴煎:生地,芍药,麦冬,熟地,知母,地骨皮,甘草。 功效:滋阴养血清热。 主治用于阴血不足之虚热,如产后血虚

2、发热。症见午后热甚,口干,大便干燥,舌质红,脉细数者。 阴虚火旺,吐血、咯血、衄血,怔忡惊悸,上消;热病后伤阴水亏,烦渴不止,潮热不退;妇女阴虚血热,月经后期,色紫红,时作潮热,口中干燥,五心发热者。,上消,水亏于下,火炎于上,有不得不清者;肾水真阴虚损,脉证多阳,虚火发热,及阴虚动血,或疟疾、伤寒屡散之后,取汗既多,伤阴水亏而脉虚气弱,烦渴不止,潮热不退,火之甚者。虚劳,阴虚而兼微火者。肝经怒火上冲,产后乳胀而溢;产后阴虚火盛而大热。水亏火盛,烦躁热渴而为怔忡、惊悸者。阴虚血亏,虚火易动,头痛,遇热痛甚,烦热内热;耳聋。阴虚血热,月经后期,经量正常,色紫红,腹不胀痛,时作潮热,口干燥,手足心

3、发热,脉虚数。,现代医学病理:由于成熟的卵泡破裂排卵后,雌激素水平急骤下降明显,不能维持子宫内膜生长,引起子宫内膜表层局部溃破、脱落,从而发生突破性少量出血,随着卵巢黄体的形成,分泌出足量的雌、孕激素,使溃破的子宫内膜表层迅速修复而出血停止,或者可能当排卵期,成熟的卵泡分泌较多的雌激素,导致子宫内膜充血引起红细胞漏出;,也可能于输卵管伞部摄卵时,将含血的卵泡液经输卵管逆蠕动送至子宫腔再由子宫颈经阴道流出。有人报道,对有排卵的妇女于月经中期检查宫颈管粘液时,发现约有60%在显微镜观察下见到有红细胞,而没有肉眼可能见到的出血,这不属病理现象;但有排卵期出血的妇女,必须排除生殖道的其它疾病,如月经不

4、调、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粘膜下肌瘤、等妇科疾病。,鉴 别 诊 断,与月经先期的鉴别 鉴别要点:、症状:量的多少、发生时间不同与赤带相鉴别 鉴别要点:、病史:有无接触性出血史、症状:周期性与反复性,通过诊断与鉴别诊断我们明确经间期出血的概念: 概念: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在两次月经之间,絪缊之时,发生周期性出血者,称为:“” 絪缊期:月经中期,冲任阴精充实,阳气渐长,由阴盛向阳盛转化的生理阶段。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排卵期出血,证治准绳女科云“天地生物,必有絪缊之时,万物化生,必有乐育之时,此天然之节候,生化之真机也,凡妇人一月经行一度,必有一日絪缊之候, ,此的候也, ,顺而施之,则

5、成胎矣。”此期为由阴转阳,由虚至盛的时期,表现在冲任气血由经后血海空虚,阴精不足,至阴血渐增,精血充盛,此时精化为气,阴转为阳,絪缊之状萌发的“的候”到来。,月经周期阴阳消长变化图示,经前期(阳长),月经期(阴血下泻),经后期(阴长),经间期(阴转阳),病因病机,阴虚内热 热伏冲任 脾气虚弱 冲任不固 湿热互结 蕴于冲任 瘀血内停 瘀阻冲任,出血停止下个周期又复发,冲任暂宁,絪缊之时阳气内动,阳气乘阴迫血妄行,阳气不足 血失统摄,引动湿热 迫血妄行,引动瘀血 血不循经,邪随血泄,阴阳平衡,诊 断 要 点,病史:素禀不足,劳力过度,或盆腔炎病史。 症状:子宫出血有规律地发生在絪缊期间,一般出血少

6、于正常月经量,少量出血的同时伴有透明粘液样白带流出,常持续27天,出血自行停止。部分患者可伴有一侧少腹部轻微疼痛。 检查:BBT双相,出血大多发生在高、低温相交替时,一般BBT升高后出血停止,也有BBT升高后继续出血者。,证治 要 点,本病以在絪缊期有周期性少量子宫出血为辨证要点,结合BBT更易准确分析治疗以调摄冲任阴阳平衡为大法,选用滋肾阴、补脾气、消瘀血之方药随证治之。,辨 证 分 型,肾阴虚型 脾气虚型湿热型血瘀型分述如下,肾 阴 虚 型,主要证候:经间期出血,量少,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腿痠软,手足心热,夜寐不安,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疗法则: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方药举例:加减一阴

7、煎景岳全书,方 解:生地、熟地、知母滋肾益阴骨皮泻阴火白芍和血敛阴麦冬养阴清心甘草调和诸药 加 减:头晕耳鸣加珍珠母、生牡蛎夜寐不宁加远志、夜交藤出血期加旱莲草、炒地榆、三七,脾 气 虚,主要证候:经间期出血 ,量少,色淡,质稀,神疲体倦,气短懒言,食少腹胀,舌淡,苔薄,脉缓弱 治疗法则:健脾益气、固冲摄血 方药举例:归脾汤,临床应用:心悸怔忡南雅堂医案:用心过度,阴血必受损耗,怔忡健忘,皆心血不足之故,生血者心,统血者脾,当握要以图之。归脾汤。续名医类案:马元仪治一人患心悸症,肢体倦怠,或以阴虚治之不效。诊其脉浮虚无力,盖得之焦劳思虑伤心也。心之下脾位,脾受心病,郁而生涎,精液不生,清阳不布

8、,故四肢无气以动而倦怠也。法宜大补心脾,乃与归脾汤20剂,即以此方作丸,服之痊愈。,归脾汤来自宋代济生方,里面有人参、黄芪、白术、茯苓、龙眼肉、酸枣仁等,具有健脾、益气、养血、养心功能,适合心悸失眠人服用。中医论证认为,归脾丸对心脾两虚型失眠有效,对于轻度失眠具有一定的疗效。在临床上面,采用归脾丸结合进行失眠治疗,对于轻度或是重度失眠均可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临床治疗研究:归脾汤具有改善骨髓微循环,增加骨髓造血组织,促进多能干细胞进多能增殖分化和幼稚中性粒细胞发育成熟,延长中性粒细胞寿命等作用。还有促进白蛋白合成,增加血红蛋白量,补充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作用。中医认为头晕乏力入睡困难。主要是

9、血不足.心主血脉,藏神,脾主运化,为生血之源。思虑过度,劳逸失调,则心脾两伤.,溶血不足,心失所养, 则心悸健忘。,阴不歛阳,神不守舍,则寐而不实。思虑不独耗心血脾血,且伤心气,脾气。由于血少不能上奉于脑,气弱清阳不能上升,则头晕目眩。气血亏虚则肢倦神疲。归脾汤方中人参、黄芪、白术、茯苓、龙眼肉、酸枣仁具有健脾理气,化湿。湿邪可化,因此头晕如蒙可以治愈,如果如果湿邪已除如有入睡不眠去半夏,厚朴,茯苓改为茯神,方中可加五味子,柏子仁,养心安神,也可以根据病情加入龙齿、龙骨、牡蛎、珍珠母以镇静安神。也可以在大队的补气养血中配伍少量肉桂,以温宣阳气,鼓舞气血之生长。心脾虚治疗较慢,湿邪除去较快,逐步

10、根据症状加以调理。,药物组成: 白术1钱,当归1钱,白茯苓1钱,黄耆(炒)1钱,龙眼肉1钱,远志1钱,酸枣仁(炒)1钱,木香5分,甘草(炙)3分,人参1钱。 功效: 养血安神,补心益脾,调经。主治: 思虑伤脾,发热体倦,失眠少食,怔忡惊悸,自汗盗汗,吐血下血,妇女月经不调,赤白带下,以及虚劳、中风、厥逆、癫狂、眩晕等见有心脾血虚者。现代临床常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脑外伤综合征、子宫功能性出血等属于心脾血虚者。,配伍特点:一是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方名归脾,意在于此;二是气血并补,但重在补气,意即气为血之帅,气旺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三是补气养血药中佐以木香理气醒

11、脾,补而不滞。故张璐说:“此方滋养心脾,鼓动少火,妙以木香调畅诸气。世以木香性燥不用,服之多致痞闷,或泄泻,减食者,以其纯阴无阳,不能输化药力故耳。”(古今名医方论) 本方原载宋严用和济生方,但方中无当归、远志,至明薛己补此二味,使养血宁神之效尤彰。本方的适应范围,随着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不断有所扩充,原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之健忘、怔忡。,元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增加治疗脾不统血之吐血、下血。明薛己内科摘要增补了治疗惊悸、盗汗、嗜卧少食、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症。 归脾汤与补中益气汤同用参、芪、术、草以益气补脾。前者以补气药配伍养心安神药,意在心脾双补,复二脏生血、统血之职,主治心脾气血两虚之心悸

12、怔忡、健忘失眠、体倦食少,以及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等。后者是补气药配伍升阳举陷药,意在补气升提,复脾胃升清降浊之能,主治脾胃气虚、气陷之少气懒言、发热及脏器下垂等。,【化裁】 崩漏下血偏寒者,可加艾叶炭、炮姜炭,以温经止血;偏热者,加生地炭、阿胶、棕榈炭,以清热止血。 【附注】 本方是治疗心脾气血两虚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或崩漏,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文献】 方论 汪昂医方集解补养之剂:“此手少阴、足太阴药也。血不归脾则妄行,参、术、黄芪、甘草之甘温,所以补脾;茯神、远志、枣仁、龙眼之甘温酸苦,所以补心,心者,脾之母也。当归滋阴而养血,木香行气而舒脾,既以行血中之

13、滞,又以助参、芪而补气。气壮则能摄血,血自归经,而诸症悉除矣。”,正体类要卷下:“跌仆等症,气血损伤;或思虑伤脾,血虚火动,寤而不寐;或心脾作痛,怠情嗜卧,怔忡惊悸,自汗,大便不调;或血上下妄行。”,湿 热 型,主要证候:经间期出血,血色深红,质稠,平时带下量多色黄,小腹时痛,心烦口渴,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法则:清热了除湿,凉血止血 方药举例:清肝止淋汤傅青主女科去阿胶、红枣加茯苓、炒地榆,方解:黄柏、黑豆、茯苓清热解毒利水除湿香附、丹皮、牛膝理气活血止痛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生地、炒地榆凉血止血 加减: 出血期间去当归、香附、牛膝加茜草根、乌贼骨 带下量多加马齿苋、土茯苓

14、 食欲不振去生地、白芍,加厚朴、麦芽 大便不爽去当归、生地,加薏苡仁,血 瘀 型,主要证候:经间期出血,血色紧黯,挟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情志抑郁,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有力 治疗法则:活血化瘀,理血归经 方药举例:逐瘀止血汤傅青主女科,方 解 :桃仁、大黄、赤芍、丹皮、归尾活血化瘀,引血归经枳壳理气行滞生地、龟板养阴益肾,固冲止血 加 减 :出血期间去赤芍、归尾加三七、炒蒲黄腹痛较剧加元胡、香附挟热加黄柏、知母,逐瘀止血汤:出自傅青主女科,主治 妇人升高坠落,或闪锉受伤,以致恶血下流,有如血崩之状者。 功效:行血祛瘀,活血止痛。 现代加减用于人工流产、药物流产不全后的异常出血,效果优于安宫止血

15、颗粒。,临 床 体 会,经间期出血,若仅见点滴,1-2天即净,且仅见于1-2个周期,可不作疾病论治,但如出血较多,时间较长,伴有明显临床症状者,均需做病理调治。而且治疗的意义并不在于止血,而在于促进阴阳的顺利转化,保证月经周期的健康发展,总结要点如下:血中养阴,结合补阳; 疏导心肝,解郁清火;利湿祛浊,以助转化;活血以促转化,止血以固冲任。,祖国医学的病因学认为:七情失常是内伤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中又以怒伤肝最为多见。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升散。若精神抑郁或暴怒则伤肝,导致肝失疏泄而肝郁气滞。肝与脾有着密切的关系,故肝病最易犯脾,而致脾胃虚弱。或脾胃先虚,肝气来犯,均可导致肝脾不和而同病。内经谓“

16、木郁达之”,故逍遥散以疏肝升散的柴胡为主药。肝藏血,体阴而用阳,故用当归、白芍补血和营养肝,为辅药;茯苓、白术、甘草健脾补中,为佐药。煨姜和中,与当归、白芍同用,并能调和气血;,助薄荷少许,以增强疏肝之力。各药通用,疏肝理脾,和营养血,则肝脾得和,诸证向愈,心旷神怡,逍遥快然,故名逍遥散。为八法中的和法而设,在和解肝脾的方剂中首推此方。为治疗神经官能症的常用方剂。肝郁脾虚易致月经不调,故本方又为调经的常用方剂。 有学者认为:疏肝者只柴胡一味,用量不宜过多,过多则过于升散,既劫伤肝阴又助肝火。纵有薄荷助其疏肝,但药力不大,故疏肝解郁之力仍嫌不够,肝经郁火,临证多见,方中却无清泻肝火之品,,虽说气顺火降,疏肝即能降火,但肝火盛者不易解决,再者,煨姜辛热能助火邪,临证也不宜用。所以本方的应用,贵在临证加减变通。当归、白芍为必用之药,因肝脾不和多有阴血亏虚之证。不论有无头痛、头晕,薄荷一味自当用之,有是证者能清头明目,无是证者取其辛凉宣散,以解肝之郁,助肝气之升。脾胃未至虚寒者,去煨姜以免助其肝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