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学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805775 上传时间:2018-11-01 格式:PPTX 页数:108 大小:96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拿治疗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推拿治疗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推拿治疗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推拿治疗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推拿治疗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拿治疗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拿治疗学(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推 拿 治 疗 学,主讲:陈红银,绪 论,推拿治疗学是推拿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理论,运用推拿手法施术与人体特定部位和穴位,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门临床课。,推拿治疗的追溯,秦汉时期 1.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_推拿的显著作用是止痛 2. 黄帝岐伯按摩十卷为公认的最早的按摩专著。 魏.晋.隋.唐时期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蔺道人著: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专著,第一次系统的将推拿手法运用到骨伤科治疗中,是骨伤推拿疗法的雏形。,推拿治疗的追溯,宋.金.元时期1. 推拿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广泛用于临床。 2.儒门事

2、亲:灸.蒸.薰.洗.熨.烙.针刺.砭射.按摩,凡解表者,皆汗法也。首推金元四大家张从正,将推拿列为汗法之一。明代儿科推拿体系形成和发展的鼎盛时期,提出了小儿推拿特定穴点 . 线 . 面,主张旋推为补 . 直推为泻,缓摩为补 . 急摩为泻,左揉为补 . 右揉为泻。,推拿治疗的追溯,清代 医宗金鉴:将摸 . 接 . 端 . 提 . 按 . 摩 . 推 . 拿列为伤科八法。民国时期明清所奠定的学术基础在明见得到广泛传播,对推拿的普及起到一定的作用。,推拿治疗的追溯,新中国成立后推拿学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目前,国内推拿研究的主要方向有:推拿手法对生物蛋白改变的研究 . 推拿手法生物力学原理研究 .

3、 推拿镇痛的机理研究 . 推拿对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 推拿抗衰老机理的研究 .,第一章 推拿治疗的作用,第一节 推拿治疗的基本作用,第一节 推拿治疗的基本作用,推拿治疗的主要手段是手法,手法在推拿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第一节 推拿治疗的基本作用,一、调整脏腑推拿是通过手法刺激相应的体表穴位、痛点(或疼痛部位),并通过经络的连署与传导作用,对脏腑功能进行调节,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例如:按揉脾俞、胃俞穴可调理脾胃,缓解肠胃痉挛肾阳不足可擦命门穴达到温补肾阳肝阳上亢者可强刺激点按太冲穴以平肝潜阳强刺激内关穴可加快心率,用于治疗心动过缓,第一节 推拿治疗的基本作用,二、疏通经络推拿手法作用于体表的经络

4、穴位上,引起局部经络反应,起到激发和调整经气的作用,并通过经络影响到所连属的脏腑、组织、肢节的活动,是人体恢复正常生理功能。例如:推桥弓可平肝潜阳,降低血压掐按合谷穴可治牙痛按揉角孙穴可治疗偏头痛现在研究证明,长时间柔和的推拿手法可抑制中枢神经、兴奋周围神经,第一节 推拿治疗的基本作用,三、行气活血,第一节 推拿治疗的基本作用,四、理筋整复肌肉、肌腱、韧带部分断裂者可适当运用按揉推擦等理筋手法,将断裂的组织抚顺理直,适当加以固定,可减轻疼痛,利于断端的生长吻合。肌腱滑脱者,可在疼痛部位触摸到条索样隆起,关节活动严重障碍,若治疗不当可转化为肌腱炎、产生粘连,因此,必要时可使用弹拨活推搬手法使其复

5、位。,第一节 推拿治疗的基本作用,四、理筋整复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可运用牵引拔伸、一指禅推法、按法、扳法等消除无菌性炎症,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从而解除或减轻神经根的压迫,已达到治疗目的。脊柱关节紊乱者,可运用扳法、斜扳、脊柱旋转复位等整复其紊乱。,第二节 推拿治疗的作用机理,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机理因手法不同,用力轻重,操作时间长短,施治部位、经穴之不同,都会对神经系统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 例如:轻度用力的手法可是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且产生轻松舒适之感,具有放松肌肉、缓解痉挛、镇静止痛的作用。重度用力的手法可是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兴奋,且产生酸麻胀重之感,可促使精神精神振奋,肌肉紧张,腺体分

6、泌增强等。,第二节 推拿治疗的作用机理,对循环系统的作用推拿治疗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肌供氧,加强心脏功能,从而对人体的体温、脉搏、血管产生一系列调节。,扩张毛细血管,促进血管网重建,恢复血管壁弹性血管,对血管的作用机理,第二节 推拿治疗的作用机理,对循环系统的作用,第二节 推拿治疗的作用机理,对心脏功能的作用,第二节 推拿治疗的作用机理,对运动系统的作用机理,第二节 推拿治疗的作用机理,镇痛的作用机理,第二章 推拿治疗的原则与治法,第一节 推拿治疗原则,第一节 推拿治疗原则,第二节 推拿基本治法,第三章 推拿临床常用检查方法,第一节 头颈部检查,第一节 头颈部检查,一、头面部检查

7、(一)望诊,第一节 头颈部检查,一、头面部检查(二)触诊下颌关节脱位时,关节窝空虚,其前方可触及隆起的髁状突。,第一节 头颈部检查,二、颈部检查(一)望诊,第一节 头颈部检查,一、头面部检查(二)触诊方法:嘱患者颈部前倾约30检查者一手扶住前额固定头部,一手自枕骨粗隆向下逐个棘突依次触摸,包括棘突、棘间隙及两侧肌肉。内容:棘突是否偏歪、压痛部位,若棘间韧带或项肌压痛则多为扭伤或落枕,若棘突连线上触及硬结或条索状物,则多为项韧带钙化。,第一节 头颈部检查,一、头面部检查(三)动诊_重在观察运动是否自如有无运动障碍。,第一节 头颈部检查,一、头面部检查(四)特殊检查,第二节 胸腹部检查,第三节 腰

8、背、骨盆部检查,一、腰背部检查(一)望诊,第三节 腰背、骨盆部检查,一、腰背部检查(二)动诊,第三节 腰背、骨盆部检查,一、腰背部检查(三)触诊,第三节 腰背、骨盆部检查,一、腰背部检查(四)特殊检查,第四节 上肢部检查,一、肩部检查(一)望诊,第四节 上肢部检查,一、肩部检查(二)动诊 患者取站立位,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一侧l前屈运动:正常可达902后伸运动:正常可达453外展运动:正常可达904内收运动:正常可达455外旋运动:正常可达306内旋运动:正常可达807上臂上举 8环转运动,第四节 上肢部检查,一.肩部检查 (三)触诊,第四节 上肢部检查,一 肩部检查(四)特殊检查1搭肩试验2直

9、尺试验3肱二头肌抗阻力试验4落臂试验5疼痛弧试验6冈上肌腱断裂试验,第四节 上肢部检查,二.肘部检查(一)望诊肘部望诊需将两髁暴露,两侧对比检查,首先观察肘关节的轮廓有无肿胀和变形。1.肘部肿胀2.肘部畸形:包括肘外翻,肘内翻,肘反张,靴形肘,矿工肘,第四节 上肢部检查,二 肘部检查(二)动诊1屈肘运动:肘关节正常屈曲可达到1402伸肘运动:肘关节正常伸直为053旋转运动:正常前臂旋后可达8090 正常前臂旋前可达90,第四节 上肢部检查,肘后三角触诊及临床意义当肘关节伸直时,则三点在一条直线上。临床通过检查三点关系的变化判断肘部骨折或脱位,肘部常见压痛及临床意义肱骨外上髁为前臂伸肌群的起点,

10、容易造成牵拉性损伤(或劳损)而形成肱骨外上髁炎。,二 肘部检查( 三 )触诊,第四节 上肢部检查,二 肩部检查 ( 四)特殊检查l网球肘(Mill)试验 2伸、屈肌紧张(抗阻力)试验 3前臂收展试验 4松动试验,第四节 上肢部检查,三 腕和手部检查 (一)望诊腕和手部肿胀 手指震颤 腕和手部畸形,包括餐叉样畸形。爪形手。猿手 腕下垂。锤状指。尺骨小头变位。,第四节 上肢部检查,三 腕和手部检查 (二)动诊 1伸腕运动:正常伸腕可达70 2屈腕运动:正常可屈腕80 3腕桡偏运动:正常时可达30 4腕尺偏运动:正常时可达到45 5伸指运动:主要由伸指肌完成 6屈指运动:正常时可屈曲90 7手指外展

11、:正常时均可超过20。 8手指内收:主要由骨间掌侧肌完成 9拇指背伸:拇指在伸直位做掌腕关节运动。 10拇指屈曲:正常时可达60 11拇指外展:正常约50 12拇指内收:约45左右。 13拇指对掌:正常时可触到其它指尖和第五掌骨头。,第四节 上肢部检查,三 腕和手部检查(三)触诊,腕和手 部肿块,腕和手 部压痛,触 诊,第四节 上肢部检查,三 腕和手部检查(四)特殊检查,腕三角 软骨 挤压 试验,握拳试验,屈腕试验,霍夫曼氏征,第五节 下肢部检查,一 髋部检查望诊 检查时要求患者只穿三角短裤,前面观察:两侧髂前 上棘是否在同一水平 线上,即骨盆是否倾 斜。腹股沟区是否对 称,有无高凸饱满或 空

12、虚,侧面观察:如有腰生 理前凸加大,臀部明 显后凸,髋部呈现屈 曲位,则是髋关节后 脱位;或系小儿先天 性髋脱位和髋关节屈 曲性强直,后面观察:应注意有 无臀大肌萎缩。对比 观察两侧臀横纹是否 对称,,第五节 下肢部检查,一 髋部检查动诊 1前屈运动:正常可达140 2后伸运动:正常可达30 3外展运动:正常可达到45 4内收运动:正常可达30 5外旋运动:正常时下肢伸直位外旋可达45,屈膝90位可达80 6内旋运动:正常可达3545,第五节 下肢部检查,一 髋部检查触诊,从前面 检查, 以两侧 髂前上 棘为骨 性标志,触摸腹股 沟部时, 注意淋巴 结是否有 肿大,局 部有无饱 满肿胀、 压痛

13、,髋关节侧 面触诊主 要是触摸 大转子, 注意两侧 大转子顶 部,观察 是否有大 转于向上 移位,在髋关节后方触 诊时,注意臀大 肌肌张力和臀部 压痛点,梨状肌 下缘是坐骨神经 出口处,此体表 投影部位如有压 痛则多涉及坐骨 神经的病变。,第五节 下肢部检查,一 髋部检查特殊检查 l川德伦伯(Trendelenburg)氏征 2托马斯(Thomas)氏征 3艾利斯(Allis)氏征 4望远镜试验 5髋关节过伸试验 6髂胫束挛缩试验 7蛙式试验 8足跟叩击试验 9股骨大转子位置的测量 (1)髂坐连线(Nelaton 氏线 2)布瑞安(Bryant)氏三角 (3)休梅克(Shoemaker )氏线

14、,第五节 下肢部检查,二 膝部检查 望诊1膝关节肿胀 2膝部周围局限性肿块 3股四头肌萎缩 4膝关节畸形,第五节 下肢部检查,二 膝部检查 动诊 1伸膝运动;正常为0,青少年或女性有510过伸。伸膝运动主要是股四头肌的作用。检查时,患者坐于诊察床边,双小腿下垂,嘱患者主动伸直患腿,观察有否有运动受限。2屈膝运动:正常可达140,屈膝运动主要由腘绳肌作用。检查时,患者俯卧位,两腿并齐,检查者一手按住大腿下部,另一手扶住足部,嘱患者作屈膝动作,观察其运动情况。,第五节 下肢部检查,二 膝部检查 触诊患者仰卧,两腿伸直,膑上滑囊炎时,在膑骨上方能触到囊性肿块,有波动和轻度压痛。膑骨横形骨折时,在膑骨

15、前面能触到裂隙和明显沟状凹陷,压痛敏感。膑骨软化症向下按压膑骨,使膑骨轻轻移动,可出现明显的疼痛反应。胫骨结节骨骺炎,局部能触到高凸坚硬的包块,压痛明显。膑下脂肪垫肥厚,在膑韧带两侧可触到饱满柔韧的硬性包块。膝关节间隙压痛,可能为半月板损伤。如为腘窝中可触到时,多为囊性包块,有时可有触痛。,第五节 下肢部检查,二 膝部检查 特殊检查 1浮膑试验 2侧副韧带损伤试验 3麦氏征(Mcmurry)试验 4研磨提拉试验 5抽屉(Drawer征)试验 6交锁征 7膝伸屈试验 8挺膑试验 9半蹲试验 10膑阵挛,第五节 下肢部检查,三 踝与足部检查望诊 l踝关节肿胀 2足踝部畸形 (1)马蹄足(2)仰趾足

16、(3)内翻足(4)外翻足(5)扁平足(6)高弓足,第五节 下肢部检查,三 踝与足部检查动诊1踝关节背伸:正常时可达35 2踝关节跖屈:正常时可达45 3距下关节(跟距关节)内翻运动:正常可达 45 4距下关节外翻运动:正常可达20,第五节 下肢部检查,三 踝与足部检查触诊 踝关节全关节肿胀多为关节内严重骨折、脱位、结核、肿瘤。当有积液时,可触之有波动感,关节周围压痛。足踝部局限性肿胀,多见于筋伤、关节外骨折;如拇长伸肌腱鞘炎时,在足背部呈长条状肿胀,并有明显触痛;跖骨骨折时,可顺跖骨轴线肿胀,并能触到骨折端及压痛;第二跖骨头无菌性坏死,压痛在第二跖趾关节近端。当内踝发生骨折时则压痛点在内踝前下方,内踝尖端部;舟骨内侧向内凸出,可能是副舟骨畸形或胫后肌止点骨质无菌性坏死,上述二者均有压痛。跟距关节间隙压痛可能为跟距关节炎;在第一跖骨头内侧皮下囊性肿块,而压痛明显,常为外翻形成的滑囊炎;外踝骨折时,局部肿胀明显,压痛在外踝部;外侧副韧带损伤,肿胀和压痛都在外踝前下方;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压痛和肿胀在足外侧第五跖骨近端;足跟触痛伴肿胀多见于跟骨骨折、跟骨结核、跟骨骨髓炎等;无肿胀的跟骨周围痛,若在跟骨结节部,则为跟腱炎;跟骨底部痛,不能行走负重,往往是跟骨脂肪垫肥厚、跟骨刺或跟底滑囊炎;青少年如有跟后部痛,多见于跟骨骨骺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