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长期能源战略与十三五展望--姜鑫民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8764632 上传时间:2018-11-01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4.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中长期能源战略与十三五展望--姜鑫民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我国中长期能源战略与十三五展望--姜鑫民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我国中长期能源战略与十三五展望--姜鑫民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我国中长期能源战略与十三五展望--姜鑫民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我国中长期能源战略与十三五展望--姜鑫民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中长期能源战略与十三五展望--姜鑫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中长期能源战略与十三五展望--姜鑫民(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中长期能源战略 及十三五能源展望姜鑫民 2014年11月15日,内 容,国内外能源发展形势我国能源中长期战略十三五能源发展展望,世界能源供需格局发生重大变化,IEA预测主要国家(或组织)一次能源需求变化趋势,1.世界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发展中国家成为增长主体,世界能源供需格局发生重大变化,IEA预测的一次能源中各种能源资源所占比例的变化趋势,2.化石能源长期占据世界能源供应主导地位,世界能源供需格局发生重大变化,IEA预测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供应格局变化趋势,3.化石能源开发重心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世界能源供需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世界风电装机增长趋势,4.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在世界能源平衡中发

2、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世界太阳能发电增长趋势,能源金融属性不断增强,年度原油期货价格走势,在金融资本推动下原油期货价格大幅波动,月度原油期货价格走势,应对气候变化对能源安全影响深远,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促进能源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使用,大规模消耗化石能源将面临巨大压力,谋求经济发展、摆脱贫困面临制约。,世界一次能源结构及替代历程,新一轮能源变革正在孕育之中,低碳、智能时代的清洁能源与工业革命展望,新一轮能源变革正在孕育之中,从国际看,围绕能源资源的地缘政治博弈错综复杂,能源国际竞争更趋激烈,利用境外资源不确定性增加,能源通道存在较大隐患,安全保障面临严峻挑战。,国际能源地缘政治格

3、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乌克兰危机,国际能源地缘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海陆能源战略通道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变化与机遇,国际能源地缘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美国“能源独立”影响深远,美国页岩气产量,美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能源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能源结构不断优化,能源供应得到较好保障,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要清醒地看到,能源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已居世界第一,但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未来能源需求增长相比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将会依然强劲,国内能源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资源开发潜力 和产量增长空间是有限度的,我国已大量进口

4、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未来还将进一步依赖进口 能源消费与能源供应保障之间的矛盾愈发突显,国内化石能源供应潜力有限,各能源品种进口不断攀升,我国能源大量消费产生的许多污染物排放 均居世界第一,环境容量迫近或超出极限,我国能源大量消费产生的许多污染物排放均居世界第一,环境容量已极为有限 能源消费过快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愈发突显 大范围、高强度的雾霾天气倒逼能源转型,SO2、NOx、烟尘等排放量均为世界第一,强雾霾天气频发,酸雨面积持续扩大,从国内看,未来我国经济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能源需求将呈刚性增长,煤炭过度开采资源环境难以承载,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新能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能源储备应急

5、体系不健全,重要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依赖进口,体制机制约束问题突出。,当前,我国能源供需总量和结构性矛盾凸显。能源利用方式粗放,2013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8倍,是美国的2.3倍,日本的3.8倍,高于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在人口和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如果延续目前这种粗放的用能方式,我国的能源供应难以支持。,同时,我国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比重偏高,煤炭消费比重高达66%,比世界平均水平高35.8个百分点;发电量中煤电比例为75%,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约28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仅为9.8%,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15%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能源中

6、长期战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国际能源形势,迫切需要超前谋划能源发展战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真正把能源发展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可靠的能源保障。,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6次会议,专门研究我国能源安全战略,强调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审时度势,抓紧制定2030年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着力推进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研究制定“十三五”能源规划。,4月1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明确要求

7、立足当前、深谋远虑、积极有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走出一条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能源发展之路。,4月9日,张高丽副总理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和核电、特高压输电建设等重大问题,要求借鉴国际经验,加强顶层设计,超前谋划、科学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推动能源科学发展。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也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强调加强能源战略规划,促进能源持续健康发展。,坚持“节约、清洁、安全”发展方针,落实“节能优先、立足国内、绿色低碳、创新驱动”四大战略,围绕加快建立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的任务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根本上解决影响我国能源科学发展

8、的长期性、深层次问题。,国家能源战略具体目标,8,10,(亿吨标煤),其中: 石油低于70%; 天然气低于45%,大力推进能源节约,要把节约能源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发展的全过程,集约高效开发能源,科学合理使用能源,大力提高能源效率,严 格控制能源消费过快增长,以较少的能源消费支撑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节能高效的战 略性新兴产业,走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 推行“一挂双控”措施,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挂钩,对高耗能产业和过剩产业实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强约束,其他产业按先进能效标准实行强约束。,抓好重点工程和重点企业节能,大力推进工业

9、、交通和建筑节能。 实施绿色交通和绿色建筑行动计划,优化交通运输方”式,推行先进建筑节能标准。五是推动城乡用能方式变革,制订实施“新城镇、新能源、新生活”行动计划。,增强国内油气供应能力,创新勘探体制机制,积极推进油气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探开发,大幅提高油气储采比。 提高陆上原油产量,巩固老油田,开发新油田,加大低品位资源开发利用力度。 组织开展页岩气和海洋油气 勘探开发 “大会战”,重点突破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和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到2020年,页岩气和煤层气产量分别达到300亿立方米。,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煤炭,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清洁高效利用煤炭资源是保障我国能

10、源安全的重要基 石。 持续提高发电用煤比重,实施煤电节能减排升级改造行动计划,新建燃煤机组供电煤耗低于每千瓦时300克标煤,污染物排放接近燃气机组排放水平,现 役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力争5年内供电煤耗降至每千瓦时300克标煤。,按照安全、绿色、集约、高效的原则,加强大型煤炭、煤电基地建设,提高环保和安 全准入标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制定煤炭消费总量中长期控制目标,加快淘汰分散燃煤小锅炉,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煤改电”、“煤改气”替代改造。 积极推进煤炭分级分质梯级利用,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水平。,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到2020年,力争常规水电装

11、机达到3.5亿千瓦左右。 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重、集中送出与就地消纳相结合,在资源丰富地区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基地和光伏基地,在其他地区加快风能分散开发和分布式光伏发电,到2020年,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分别达到2亿和1亿千瓦以上,风电价格与煤电上网电价相当,光伏发电与电网销售电价相当。,积极发展地热能、生物质能和海洋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地热能利用规模达到5000万吨标煤。 加强电源与电网统筹规划,积极发展智能电网,科学安排调峰、 调频、储能配套能力,切实解决弃风、弃水、弃光问题。,安全发展核电,在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稳步推进核电建设,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

12、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达3000万千瓦。 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推进华龙1号、AP1000、CAP1400、高温气冷堆、快堆技术攻关,同时加快国内自主技术工程验证,重点建设好大型先进压水堆、高温气冷堆重大专项示范工程。,加强国内天然铀资源勘查开发,完善核燃料循环体系。 积极推动核电“走出去”,提前布 局、系统谋划。,大力拓展能源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家外交成果,以高访为引领、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重要双多边机制为平台,大力推进能源国际合作。 务实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源合作,延伸合作项目,拓展合作领域,带动装备制造、建造施工、服务贸易产业发展。,巩固和完善西北、

13、东北、西南和海上四大油气战略进口通道,积极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相关能源通道建设。 积极参与国际能源治理及规则制定,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能源治理机制,提升我国在国际能源领域的话语权。,加强石油替代和储备应急能力建设,坚持“清洁高效、量水而行、科学布局、突出示范、自主创新”的原则,稳妥推进煤制油、煤制气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升级示范工程,掌握核心技术,严格控制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形成适度规模的煤基燃料替代能力。 加强先进生物质能技术攻关和示范,重点发展新一代非粮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超前部署微藻制油技术研发和示范。,扩大油气储备规模,加快石油储备基地和天然气储气库建设,提高天然气应急调

14、峰能力。 支持企业在缺煤地区和煤炭集散地建设中转储运设施,完善煤炭应急储备体系。,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油气矿业权准入、退出和流转机制,鼓励各种社会资本进入油气勘探开发领域。 推进电网、油气管网建设运营体制改革,推动供需双方直接交易。,推进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天然气井口价格及销售价格、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由市场形成,输配电价上和油气管输价格由政府定价。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战略规划、政策法规、规范标准的制订和实施,强化能源监管。,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能源重大工程为载体,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力争在页岩气、海洋油气、可燃冰等方面取得突破。

15、 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依托国家综合能源科技研发中心,组织实施国家重大能源科技攻关工程,突破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依托海洋油气、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先进核电、大型液化天然气、煤炭清洁利用等重大能源工程,提升能源装备制造自主化水平。 创新科研体制机制,加强科技人才培养,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十三五发展展望,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48亿吨,电力需求总量8.2万亿千瓦时,风电发展规模达到2亿千瓦,太阳能发电1亿千瓦,水电3.4亿千瓦,生物质能发电3000万千瓦,核电5800万千瓦。 “十三五”将把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作为重要任务,其中煤炭作为控总量的重点,消费比重将从目前的66%降到60%以下。,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强煤炭清洁利用,制定煤炭消费区域差别化政策,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地区实现煤炭消费负增长。对“东中部地区按照气电排放标准严控新增煤电”。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到15%左右。,未来发展展望,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