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脱贫PPT演示课件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58763188 上传时间:2018-11-01 格式:PPTX 页数:64 大小:24.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准脱贫PPT演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精准脱贫PPT演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精准脱贫PPT演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精准脱贫PPT演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精准脱贫PPT演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准脱贫PPT演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准脱贫PPT演示课件(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3,4,5,6,7,8,扶贫工作概述 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 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两山”扶贫、克木人专项扶贫等大规模扶贫开发 我州12万人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巨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 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大力实施精准扶贫 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不断开创扶贫开发事业新局面。,扶贫工作概述,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我国国际形象,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意义,是促进全体人民改革发展成果,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社会正确性的重要标志,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

2、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思想 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目标 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原则,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实施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思想,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 坚持精准帮扶与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紧密结合 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 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目标,到2020

3、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勐海县、勐腊县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 夯实组织基础,坚持精准扶贫 提高扶贫成效,坚持群众主体 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政府主导 增强社会合力,坚持保护生态 实现绿色发展,坚持因地制宜 创新体制机制,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发展特色产业脱贫 实施易地搬迁脱贫 着力加强教育脱贫,引导劳务输出脱贫 结合生态保护脱贫 开展医疗保险医疗救助脱贫 实行

4、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扶贫对象精准:“贫困对象动态识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第一个纽扣”。2014年,正式启动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全州共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0748人,贫困发生率为9.3%;2015年初,全州贫困人口减少至49467人,贫困发生率降为7.45%;至2016年初,全州贫困人口减少至10024户38504人,贫困发生率降为5.8%。2017年初全州贫困人口预计减少至25272人,贫困发生率降为3.8%,其中:少数民族贫困人口23840人,占贫困人口的94.3%。贫困人口在全省16个州市中排第16位,贫困发生率在全省16个州市

5、中排第15位。,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截至2017年6月底,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业务管理子系统中,全州贫困人口6605户25272人,其中:景洪市1340户5358人,勐海县2387户8986人,勐腊县2878户10928人。贫困人口致贫原因:一是因缺资金致贫,共有2058户;二是因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致贫,共有1019户;三是因缺土地致贫,共有722户;四是因缺劳动力致贫,共有549户;五是因交通条件落后致贫,共有462户;六是因病致贫,共有258户;七是因学致贫,共有184户;八是因残致贫,共有176户;九是其他原因致贫,共有1177户。,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在贫困对象动态识别存在的问题:

6、第一突出问题是,全国范围之内都在进行精准脱贫,唯有云南省直到2017年还向中央提出需要解决贫困对象动态识别这个严重滞后的问题。第二个突出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云南全省的扶贫工作表示出了巨大的担忧,用永富主任的话说“云南全省如果继续像这样混下去,我真为云南的扶贫工作感到担忧”。第三个突出问题是,永富主任明确的要求云南省委在扶贫开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过程中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无论是哪一级的干部都要警醒起来,都要把政治站位切实地提高起来、把作风切实地转变过来,各级组长、副组长,各级脱贫攻坚、扶贫攻坚的干部继续“打呼噜”,总有一天会触着高压线。这就是非常明显的感觉到的三个突出的信号。,健全精准扶贫

7、工作机制,目前,我们对标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所制定的“一方案”“一通知”“一手册”。,即:西双版纳州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方案,在全州开展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实现贫困对象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应扶尽扶。,即:关于做好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倒排工作时间、任务,明确责任,完善相关配套参考资料,严格标准和程序,切实做到不走样、不走偏。,即:西双版纳州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操作手册,一是对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甄别,对违规纳入、识别不精准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坚决剔除,做到应退尽退,确保无错评人口。二是将非建档立卡农业户籍农村常住人口中,符合国家扶贫标准的纳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管理,做到应纳尽纳

8、,确保无漏评人口。三是对2014至2016年认定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再行核实,凡未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标注为脱贫返贫人口,做到应扶尽扶,确保无错退人口。,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目前,我们州还有这么几个较为突出的问题:,1 要在查缺补漏上找问题 2 要在数据筛查上找问题 3 要在易地搬迁上找问题,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第一是要查缺补漏,对标方案和通知,把贫情分析、入户调查、数据筛查比对、初步方案形成这几个阶段的相关工作认真对标对表、查缺补漏,把相关的工作全面压实。第二是要全面抓实数据筛查、比对、复核工作。数据筛查、比对的核心内容是生产生活条件,生产生活条件主要是指贫困户的农业用地、林业用

9、地和住房条件,这里关联到农业、林业、国土、住建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还有因病致贫原因筛查;还有贫困户收入核算工作。第三是要切实做好西双版纳州的易地搬迁。一定要把65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标识好,目前,从全州扶贫搬迁来看,景洪市、勐海县基本保证实现国家65万人易地搬迁人口。,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全州组建2254支工作队,抽调17309名工作队员,对全州农业户籍农村常住人口进行了全覆盖的精准识别,截至8月15日,汇总情况是:一是全州拟正常退出户(作为2017年重点帮扶对象,年底正式退出)共2101户。二是识别不精准剔除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共485户1233人。三是新识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共632户2

10、178人。四是2014年至2016年脱贫户认定为脱贫返贫户共93户953人。经过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后,全州预计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289户27170人(其中:景洪市1490户5896人;勐海县2729户9976人;勐腊县3070户11298人),比2016年底6605户25272人增加684户1898人。 现全州正进行数据信息录入工作。,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贫困人口退出标准要求,1.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按2016年国家公布的现行标准2952元),达到不愁吃不愁穿。 2.有安全稳固住房:住房遮风避雨,房屋结构体系整体基本安全。 3.适龄青少年就学得到保障:原则上义务

11、教育阶段无辍学;初中毕业后不因贫困影响继续接受普通高中或中等职业教育;高中毕业后不因贫困影响继续接受大学或高等职业教育。 4.基本医疗有保障:家庭成员百分之百参加新农合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符合条件的参加大病统筹。 5.社会养老有保障:符合条件的家庭成员百分之百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或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贫困人口退出标准要求,6.享受扶贫政策、资金、项目帮扶:得到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人畜饮水、产业带动、教育帮扶、资产收益、就业培训、有序转移就业、金融扶持、生态扶持和低保兜底等一个以上资金项目帮扶。,扶贫对象精准,贫困村退出标准要求,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贫困县退出标准要求

12、,发展特色产业脱贫,产业扶贫精准 制定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专项政策,统筹使用涉农资金,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和传统手工业等。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加强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培育,发挥其对贫困人口的组织和带动作用,强化其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加大对贫困地区农产品品牌推介营销支持力度。依托贫困地区特有的自然人文资源,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引导中央企业、民营企业分别设立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采取市场化运作

13、方式,主要用于吸引企业到贫困地区从事资源开发、产业园区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等。2017年上半年,全州在产业发展方面已投入扶持资金5320万元涉及28个项目。,实施易地搬迁脱贫,易地搬迁精准,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加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坚持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搬迁安置方式,合理确定住房建设标准,完善搬迁后续扶持政策,确保搬迁对象有业可就、稳定脱贫,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要紧密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编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依托小城镇、工业园区安置搬迁群众,帮助其尽快实现转移就业,享有与当地群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

14、务。根据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有关文件精神,经相关程序精准核查、整改后,我州需易地扶贫搬迁310户1346人。,着力加强教育脱贫,教育扶贫精准,着力加强教育脱贫,教育扶贫精准,全面实施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工程,促进学前教育加快发展,大力推进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普及,建立并不断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结对帮扶贫困户子女完成学业。截至5月底,教育设施建设已投入资金4428.63万元,新建2所幼儿园和开展校舍维修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财政专项资金244万元保障4157人次贫困家庭子女就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引导劳务输出脱贫,转移就业精准,统筹使用各类培训资源,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企业扶贫

15、与职业教育相结合,鼓励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招收贫困家庭子女,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实现靠技能脱贫。,支持贫困地区建设县乡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引导和支持用人企业在贫困地区建立劳务培训基地,开展好订单定向培训,建立和完善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对在城镇工作生活一年以上的农村贫困人口,输入地政府要承担相应的帮扶责任,并优先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引导劳务输出脱贫,转移就业精准,根据各贫困村实际情况,本着以贫困人员“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教什么”的原则,有的放矢地开展贫困劳动力人员引导性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动力转移

16、培训。2017年开展贫困家庭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项目3个,培训人员2700人。开展茶业加工、家畜饲养、割胶工、餐饮服务等劳动力转移培训2641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2556人。,结合生态保护脱贫,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通过实施生态补偿、增加转移支付等方式,不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创新生态资金使用方式,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合理调整贫困地区基本农田保有指标,加大贫困地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力度。,健全公益林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生态补偿精准,一季度,全州投入生态补偿脱贫资金5.12万元。,开展医疗保险医疗救助脱贫,开展医疗保险医疗救助脱贫,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加大农村低保省级统筹力度,低保标准较低的地区要逐步达到国家扶贫标准。,尽快制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