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其预防对策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8758160 上传时间:2018-11-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其预防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其预防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其预防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其预防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其预防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其预防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其预防对策(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其预防对策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其预防对策摘要: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是一个系统工程,文章以XX 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为例,分别从人、车、路及环境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降低和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行车安全的相应措施【关键词】交通事故;成因分析;预防措施1 引言道路交通事故是所有国家都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 XX 年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120 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另有大约 5000 万人因交通事故而受伤。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事故预防措施,交通事故致人死伤的人数在今后 20 年中将增长 65%,远远高于艾滋病、疟疾等疾病。世界卫生组织认

2、为,交通事故的“罪魁”是酒后驾车,而后依次为超速、不系安全带、路况差、汽车性能不佳、交通违章和缺乏紧急医疗救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道路通车里程逐年增长,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道路交通事故也呈逐年增长趋势。根据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统计,交通事故起数从 1986 年的 29万起上升到 XX 年的 77 万多起,年均增长 6.3。死亡人数由 5 万人上升到 10.9 万人,年均增长 5。XX 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56.77 万起,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 9.92 万人,受伤 45.18 万人,直接经济损失 27.7 亿元。虽然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标比上年有所下降,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上升 1

3、8.3%。XX 年全国特大恶性道路交通事故大幅上升,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 10 人以上群死群伤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55 起,造成 852 人死亡、877 人受伤。与上年相比上升幅度较大,事故起数上升 34.1%,死亡人数上升32.1%,受伤人数上升 54.7%。XX 年至 XX 年,平均每年发生一次死亡 10 人以上的特大事故 40 起左右。我国部分年份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标统计数字如表 1 所示。表 1 我国部分年份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标统计年份XX 年XX 年XX 年XX 年事故次数75.577.366.856.77死亡人数10.610.910.49.92受伤人数30.056.249.445.1

4、8直接经济损失30.933.233.727.7针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面临的严峻形势,笔者认为,应当从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分析入手,研究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有效措施。2 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交通事故是在特定的交通环境影响下,由于人、车、路、环境诸要素配合失调偶然发生的。因此,分析交通事故成因最主要的是分析人、车、路、环境对交通事故形成的影响,可用下式来描述事故的产生:A=f(P,V,R,E)。式中:A 为发生交通事故行为;P 为影响交通安全的人力因素;V 为影响交通安全的车辆因素;R 为影响交通安全的道路因素;E 为影响交通安全的环境因素。2.1 人的因素人是影响交通安全最活跃的因素。在人车路交

5、通环境构成的体系中,车辆由人驾驶,道路由人使用,交通环境要有人的管理。因此,对交通安全的研究应对人以足够的重视。据近年来统计,人的因素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由此造成的交通事故约占总事故的 95.30%,其中机动车驾驶员的过失造成交通事故的占 87.5%,非机动车驾驶员占 4.7%,行人、乘客占 5.19%,其他人员占 2.63%。分析历年交通事故原因可以发现,驾驶员的违章操作和失误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XX 年由于驾驶员的原因造成的伤亡人数见表 2 所示。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XX 年全国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中,机动车驾驶人违法行为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其中超速行驶、占道行驶、无证驾驶、

6、酒后驾驶、违法超车、疲劳驾驶等原因造成的人员死亡比较突出。统计数据同时表明,超速行驶、客货运输、无证低龄驾驶、夜间行驶成为马路四大“杀手” 。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有一半以上系因无证驾驶人、低驾龄驾驶人交通肇事所致。 XX 年交通事故主要原因统计分析如表 3 所示。表 2XX 年交通事故主要原因统计分析事故原因无证驾驶超速行驶疏忽大意措施不当酒后开车疲劳驾驶违章穿行死亡人数(人)20673197411599315234121571205213150受伤人数(人)89572881806933883060716557139788798表 3XX 年交通事故主要原因统计分析事故原因超速行驶客货运输车辆肇事

7、无证驾驶人驾驶机动车肇事3 年以下驾龄驾驶人肇事夜间行驶事故死亡人数1841041306223713398648870占死亡总数17.2%38.6%20.9%31.7%45.6%另外,非机动车骑乘人员和行人缺乏交通安全意识,自我防范意识差,无视交通规则。如在非人行横道横穿公路、与机动车辆抢行、贪图方便而破坏护栏等现象时有发生,乘客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向窗外乱抛废弃物、在非公交站点拦截车辆、与驾驶员争论是非等,从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也为数不少。XX 年因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乘车人及其他人员过错导致的交通事故 35114 起,8920 人死亡,29518 人受伤,分别占总数的 6.8、8.3、6.1。所

8、以,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的改善是提高交通安全水平、减少交通事故的决定性因素。2.2 车辆因素车辆是现代道路交通的主要运行工具。车辆技术性能的好坏,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XX 年在各种形态的交通事故中,单车事故占有一定比例,这类事故的起因通常是由于肇事车辆安全技术状况不良引起。如车辆制动失灵、制动不良、机件失灵、灯光失效和车辆装载超高、超宽、超载、货物绑扎不牢固所致。另外,由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各种机件承受的反复交变载荷,当超过一定数量也会突然发生疲劳而酿成交通事故。对客货运输企业而言,由于单位维修制度不完善、不落实,车辆检验方法落后,致使一些车辆常常因带病行驶而肇事,这也是车辆本身造

9、成事故的原因。据我国交通事故的统计资料中可知,制动系和转向系故障是车辆因素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现有运行车辆中有 50%左右属于机构失调、带病运行,特别是个体车辆和挂靠车辆更为严重。这些都构成了交通事故的机械隐患。2.3 道路因素道路交通的安全取决于交通过程中人、车、路、环境之间是否保持协调,因此,除了前两个因素以外,道路本身的技术等级、设施条件及交通环境作为构成道路交通的基本要素,它们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近几年,由于机动车数量增长迅速,远远超过交通基础设施增长速度,而我国低等级公路还比较多,道路狭窄或破损,大部分道路没设中央分隔带和路边两侧护拦,警告、限制等标志数量不足、标志不清不规

10、范、符号模糊难以辨认,这些都从客观上增加了道路交通伤亡事故的发生率。所以,道路建设和养护质量需进一步提高。从道路的设计与施工来分析。第一,道路的线形设计和线形组合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非常大,常见的设计缺陷有:直线路段过长,驾驶员因沿途景观单调,产生驾驶疲劳;弯道和凸形竖曲线半径过小,驾驶员的行车视距变小,视盲区增大;道路坡度过大;用短直线连接两个同向曲线;道路路面的附着系数过低等。第二,道路施工质量的好坏,对安全行车也有密切关系,如施工时路基压实度不足,会造成路基的不均匀沉降,从而破坏路面,影响交通安全。因道路因素引发的交通安全问题应该引起道路规划、设计、养护、管理等部门的足够重视,从中总结出

11、规律性的东西,尽可能的减少不良道路引发事故的隐患。2.4 环境因素交通环境主要是指天气状况、道路安全设施、噪声污染以及道路交通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等。驾驶员行车的工作状况,不仅受道路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到道路交通环境的影响。第一,交通量的影响。在影响驾驶员行车的诸多交通因素中,交通量的影响起着主导作用。交通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驾驶员的心理紧张程度,也影响着交通事故率的高低。在交通量很小时,车辆的行驶主要取决于车辆本身的性能。这个阶段的交通肇事往往是由于高速行驶、冒险行车、汽车的运行与道路条件不相适应所致。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加,交通条件逐渐成为影响安全行车的主要因素,由于车辆的相互干扰、互成障碍

12、,超车不当,避让不及,常导致交通肇事。因此,在行车中,妥善掌握行车速度是减少交通事故的重要环节。第二,交通混杂程度与行车速度的影响。有人在德国的高速公路上调查发现,在稳定的小客车交通流中,若混入载货汽车,交通事故率将随载货汽车的混杂率的增大而急剧地增大。我国的道路多为双车道混合式交通,由于各种机动车在一条道路上行驶,其动力性不同、行车速度相差很大,特别是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差异更大。我国的混合交通和交通混杂程度严重是交通事故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三,交通信息特征的影响。汽车是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行驶的,行车过程中,驾驶员总是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等从不断变化着的交通环境中获得信息,并通过对他们

13、的识别、分析、判断和选择,做出相应的反应。经过分析调查发现,当道路的安全保证较高,而驾驶员的“信息”又并非十分安全的道路交通环境为最佳,最差的是不具备较好的安全行驶条件而给予驾驶员的“信息”又相当“安全” 。因此,交通管理的任务之一,就是通过改善交通环境,设置合适的交通标志来调节道路的安全保证与驾驶员安全感之间的关系,使其转向有利于交通安全的组合。3 预防交通事故的措施人、车、路、环境四个要素是解决道路交通事故高发问题的关键环节。根据 XX 年全国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分析,这些事故发生的原因存在 5 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发生时间、地点相对集中,春运期间和西南部地区特大事故高发;二是事故形态以单方事

14、故为主;三是肇事车辆安全技术状况不良;四是驾驶人交通违法行为突出,因超速行驶、疲劳驾驶、违法超车三种交通违法行为共导致特大事故 30 起,占特大事故总数的 54.5;五是客车肇事频繁。因此,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降低和防止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保证行车安全,减少伤亡和经济损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好预防工作。3.1 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减少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在道路交通事故预防的诸多因素中,人是处在核心地位的。人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比较淡薄,违章现象比较严重,是造成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因素。国内外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实践证明,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存在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因此,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

15、从根本上讲,要从预防和减少交通违法行为做起。为了提高交通安全,全世界各国都十分注意交通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即:对机动车驾驶员的教育和对全社会人员的安全教育。(1)对驾驶员的教育内容主要分为驾驶员定期学习交通法规;学习机动车的新技术、新操作技能、机械理论,包括对驾驶员定期进行的理论考核、操纵考核和车辆审验都可以归纳到这个范围内。对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教育应长抓不懈且注重实效,坚决杜绝驾驶员超速行驶、占道行驶、无证驾驶、酒后驾驶和疲劳驾驶。从驾驶员来说,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安全意识、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和驾驶技术熟练的驾驶员,即具有良好的思想、心理、技术素质的驾驶员,就可以减少和避免交通事

16、故的发生。(2)对全社会人员的教育内容主要分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一是教育部门要坚持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从孩子抓起,将之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必修课程,并在中考、高考中适当增加这方面的内容;二是利用一切新闻媒介和宣传手段对全社会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和对交通法规的宣传,加强和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制的观念。具有高度安全意识和懂得交通法规的行人和骑自行车者,也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3.2 加强车辆维护,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良好的车辆技术性能是保证安全驾驶的物质基础。目前,除了要建立完善的汽车安全检测制度和基于检测的车辆维修制度外,驾驶员日常应勤于保养、维护车辆,出车前应彻底检查转向系和制动系,认真做好车辆的日常修理工作,及时消除隐患,保证车况良好,杜绝带病车上路行驶,严把车辆技术性能关。近年来,各汽车制造厂陆续推出了各种新型安全装置,如车载防撞系统、打瞌睡或注意力不集中的报警系统、轮胎气压过低警报系统、视觉警报系统等。这些安全装置的应用使车辆进一步实现了智能化,能对驾驶员及乘客提供安全保障。3.3 完善道路安全设施,不断改善道路条件严格按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 公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