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使用配药用注射器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748042 上传时间:2018-11-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次性使用配药用注射器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一次性使用配药用注射器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一次性使用配药用注射器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一次性使用配药用注射器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一次性使用配药用注射器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次性使用配药用注射器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次性使用配药用注射器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附件 14一次性使用配药用注射器产品注册一次性使用配药用注射器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和规范一次性使用配药用注射器产品的技术审评工作,帮助审评人员理解和掌握该类产品原理/机理、结构、性能、预期用途等内容,把握技术审评工作基本要求和尺度,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作出系统评价。 本指导原则所确定的核心内容是在目前的科技认识水平和现有产品技术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审评人员应注意其适宜性,密切关注适用标准及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考虑产品的更新和变化。本指导原则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不包括行政审批要求。但是,审评人员需密切关注相关法规的变化,以确认申报产品是否符合法规要求。一、

2、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的适用范围为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第二类一次性使用配药用注射器产品首次注册和重新注册时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产品技术审评的参考。本指导原则所适用的一次性使用配药用注射器产品是指临床用于配制药品时所用到的普通型配药用注射器(不包括带有各种过滤器或直接连接粉针瓶与输液软袋的配药装置)。二、二、技术审查要点(一)(一)产产品名称的要求品名称的要求2产品的命名参照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及行业标准 YY/T 0821-2010一次性使用配药用注射器制定。产品通用名称定为“一次性使用配药用注射器”。(二)(二)产产品的品的结结构和构和组组成成一次性使用配药用注射器产品由配药器配药针组成。典型的配药器

3、结构为二件、三件;型式为中头式、偏头式;容量有 10 mL、20 mL、30 mL、50 mL、100 mL 等。一般由标尺、零刻度线、分度容量线、公称容量刻度线、外套卷边、锥头、外套、活塞、芯杆、按手组成。典型的配药针型式为侧孔针、斜面针;规格有0.9、1.2、1.4、1.6、1.8、2.1、2.4 等;一般由针座、针管、护套组成。一次性使用配药用注射器结构如如图 1 所示。图11-按手; 8-活塞; 2-芯杆; 9-零刻度线; 3-外套卷边; 10-锥头; 4-公称容量刻度线; 11-针座; 5-分度容量线; 12-针管; 6-标尺; 13-护套。12345678910111213斜面针管

4、侧孔针管37-外套; 注:本示意图仅说明配药器的结构,并非为标准规定的唯一型式。产品图示举例如图 2(三)(三)产产品的工作原理品的工作原理一次性使用配药用注射器临床使用时系借助外力推(拉)配药器芯杆带动活塞抽吸药液注入输液容器内;或先吸取稀释剂,将稀释剂注射进入粉针瓶中使粉针剂溶解,再将稀释好的药液注入输液容器内,供患者输液用。(四)(四)产产品的作用机理品的作用机理因该产品为非直接治疗类医疗器械,故本指导原则不包含产品作用机理的内容。(五)(五)产产品适用的相关品适用的相关标标准准表 1 相关产品标准GB 15810-2001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配药器 带针配药针(斜面)配药针(侧孔)配药

5、针(带空气过滤)配药针(特殊型)三件式配药器(偏头/中头)4GB 15811-2001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GB 18279-2000医疗器械 环氧乙烷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GB/T 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1962.1-2001注射器、注射针及其他医疗器械用 6%(鲁尔)圆锥接头 第1 部分:通用要求GB/T 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 1 部分:按接受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2829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 C 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GB/T 14233.1-2008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 第 1 部分:化学分析方法

6、GB/T 14233.2-2005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 第 2 部分:生物学试验方法GB/T 16886.1-201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 1 部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GB/T 16886.5-2003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 5 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GB/T 16886.10-2005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 10 部分:刺激与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GB/T 16886.11-201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 11 部分:全身毒性试验GB/T 184572001制造医疗器械用不锈钢针管GB/T 19633-2005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YY/T 01142008医疗输液输血注射

7、器用聚乙烯专用料YY/T 02422007医疗输液输血注射器用聚丙烯专用料YY/T 02432003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用活塞YY/T 02961997一次性使用注射针识别色标YY/T 0313-1998医用高分子制品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YY/T 0316-2008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YY/T 0466.1-2009医疗器械 用于医疗器械标签、标记和提供信息的符号 第1 部分:通用要求YY/T 0821-2010 一次性使用配药用注射器上述标准包括了注册产品标准中经常涉及到的标准。有的企5业还会根据产品的特点引用一些行业外的标准和一些较为特殊的标准。产品适用及引用标准的审查可以

8、分两步来进行。首先对引用标准的齐全性和适宜性进行审查,也就是在编写注册产品标准时是否引用与产品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引用是否准确。可以通过对注册产品标准中“规范性引用文件”是否引用了相关标准,以及所引用的标准是否适宜来进行审查。此时,应注意标准编号、标准名称是否完整规范,年代号是否有效。其次对引用标准的采纳情况进行审查。即所引用的标准中的条款要求,是否在注册产品标准中进行了实质性的条款引用。这种引用通常采用两种方式,文字表述繁多内容复杂的可以直接引用标准及条文号,比较简单的也可以直接引述具体要求。注意“规范性引用文件”和编制说明的区别,通常不宜直接引用或全面引用的标准不纳入规范性引用文

9、件,而仅仅以参考文件在编制说明中出现。如有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发布实施,产品性能指标等要求应执行最新版本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六)(六)产产品的品的预预期用途期用途产品供临床抽取、溶解、配制药液使用。(七)(七)产产品的主要品的主要风险风险1.风险分析方法(1)在对风险的判定及分析中,要考虑合理的可预见的情况,包括:正常使用条件下和非正常使用条件下。(2)风险判定及分析应包括:对于患者的危害、对于操作者的危害、对于环境的危害。(3)风险形成的初始原因应包括:人为因素包括不合理的操6作,产品结构的危害,原材料危害,综合危害,环境条件。(4)风险判定及分析考虑的问题包括:产品原材料生物学

10、危害;产品质量是否会导致使用中出现不正常结果;操作信息,包括警示性语言、注意事项以及使用方法的准确性;留置使用可能存在的危害等。2.风险分析清单一次性使用配药用注射器产品的风险管理报告应符合 YY/T 0316-2008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的有关要求,审查要点包括:(1)产品安全性特征判定是否准确(依据 YY/T 0316-2008 附录 C);(2)危害分析是否全面(依据 YY/T 0316-2008 附录 E);(3)风险可接收准则,降低风险的措施及采取措施后风险的可接收程度,是否有新的风险产生。根据 YY/T 0316-2008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附录 E 对

11、“一次性使用配药用注射器”已知或可预见的风险进行判定,产品在进行风险分析时至少应包括以下的主要危害,企业还应根据自身产品特点确定其他危害。针对产品的各项风险,企业应采取应对措施,确保风险降到可接受的程度。表 2 产品主要危害危害的分类可预见的事件序列损害生物学危害生物污染生产环境控制不好 无菌操作不规范 包装破损产品带菌,引起患者用 药感染、细菌栓塞7危害的分类可预见的事件序列损害生物不相容性原、辅料不符合要求 PE 或 PP:抗氧剂、化学助剂 量过大; 硅(橡)胶:硫化剂分解不完全, 加工助剂残留量大导致患者感染 产生毒性或刺激、 溶血、紫外吸光超标 或引起不良反应不正确的配方 (化学成分)

12、未按照工艺要求配料 添加剂或助剂使用比例不正 确有可能引起小分子物质 残留量过大,造成毒性 危害 毒性不正确的配方、不合格的原 材料 加工工艺控制不严格生物相容性不符合要求再感染和/或交叉 感染使用不当、标识不清、被二次 甚至多次使用引起感染、交叉感染储存或运行偏离 预订的环境条件储运条件(如温度、湿度)不 符合要求 包装不能保证产品质量产品老化无法使用或者 危害患者健康 产品有效期缩短 意外的机械破坏储运、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 的机械性破坏产品使用性能无法得到 保证环境危害由于废物和(或) 医疗器械处置的 污染使用后的产品随意丢弃,没 有按照要求集中销毁造成环境污染或者细菌 的交叉感染 意外使

13、用、或扎伤他人化学成分毒性产品中的环氧乙烷残留量不符合要求环氧乙烷进入患者体内,累 积效应导致病变病人致癌不适当的标记标记不清晰、错误 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标记产品辨别错误导致误用不适当的操作说 明如: (1)和医疗器械一 起使用的附件规 范不适当 (2)预先检查规范 不适当 (3)操作说明书过 于复杂允许使用的药品及与药品同 时保存的时间 包装破损无法识别 操作要点不突出不良事件的发生 导致误用 导致操作失误与医疗器械 使用有关的 危害合理可预见的误 用规格型号选用错误无法达到满意的使用效 果 或资源的浪费8危害的分类可预见的事件序列损害对副作用的警告 不充分对操作人员警示不足 将配药用注射器

14、带针用于人 体注射 重复使用 二次灭菌 未明示易吸附的药物种类, 导致药物浓度达不到要求不良事件的发生 患者的不适 患者感染 患者用药不合理对一次性使用医 疗器械很可能再 次使用的危害警 告不适当造成重复使用患者感染 患者用药不当工艺控制不严外套、活塞不光滑; 活塞、芯杆脆弱易断裂; 接触部位不紧密 针尖不符合要求损伤操作者 药液被污染、 药液外漏导致患者用药 量不准或污染 产生落屑 对医疗器械寿命 终止缺少适当的 决定没有标识产品有效期产品超期使用造成细菌 感染 或因材料老化而导致产 品性能不符合要求 不适当的包装(医 疗器械的污染和/ 或变质)没有进行包装确认不能确保产品无菌,从 而导致出

15、现细菌感染功能性失效、 维修和老化 引起的危害再次使用和/或不 适当的再次使用产品标识没有明确导致药物不良反应 出现细菌感染等产品说明书信息 内容不完整造成操作或处理错误不合格产品被误用 重复使用,危害患者健 康。说明书注意事项、 禁忌描述不完整 影响正常使用,甚至危及患者健康 产品被用于正确使用范围之 外,如用于人体注射产生交叉感染或影响使用 造成患者疼痛信息危害标尺印刷不清晰无法判断药液剂量影响治疗效果(八)(八)产产品的主要技品的主要技术术指指标标本条款给出一次性使用配药用注射器产品的基本技术性能指标,但并未给出定量要求,企业可参考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9标准,根据企业自身产品的技术特点制定相应的标准。以下如有不适用条款(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企业在标准的编制说明中必须说明理由。1.物理性能:配药器执行 YY/T 0821-2010 规定,具体项目包括:外观、标尺、标尺的数字、公称容量线的标尺总长、标尺位置、外套、按手间距、活塞、锥头、器身密合性、容量允差、残留容量。配药针执行 YY/T 0821-2010 的规定。具体项目包括:材料、外观、尺寸、侧孔针管的畅通性、微粒污染、穿刺落屑、连接牢固度、耐腐蚀性、针座。2.化学性能:一次性使用配药用注射器参考执行 YY/T 0821-2010 的相关要求,具体项目包括:可萃取金属含量、酸碱度、易氧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