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近代中国对民主理论探索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8740638 上传时间:2018-11-01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近代中国对民主理论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三近代中国对民主理论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三近代中国对民主理论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三近代中国对民主理论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三近代中国对民主理论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近代中国对民主理论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近代中国对民主理论探索(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节 近代中国对民主理论的探索,简述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比较其观点的异同。,课程标准,中国近代对民主的理论探索,背景:对君主专制的反思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表现,萌芽:民权思想的启蒙 (资产阶级维新派),成熟:孙中山的民权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 ),一、对君主专制的反思对民主朦胧的渴望,思考:2位思想家有哪些共同的生活背景?,黄宗羲梨洲先生,顾炎武亭林先生,黄宗羲梨洲先生,材料一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明夷待访录原君 概括黄宗羲观点,“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批判君主专制,一、黄

2、宗羲的思想,“天下为主,君为客”,(1)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2 )限制君主的权利 “法治” 提出“有法治而后有治人”思想;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2、影响:,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黄宗羲的思想,1.主要思想,一、对君主专制的反思,材料一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结合材料,如何理解亡国与亡天下?,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 亡天下:民族、

3、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顾炎武亭林先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强烈地批判君主专制,批判“家天下”的天下观 (2)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 (3)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具有民主因素 在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运动中起到了重大影响,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明清之际引起一些仁人志士对君主专制进行深刻反思的原因?影响如何?,【深化探究】,材料1:自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来,经过历朝的完善、加强,明清时期极大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大大阻碍了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束缚了思想文化的发展,阻碍了社会进步,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表现和原因之一。 材料2:明朝中后期,伴随着耶稣会

4、士来华,西方进步的科技知识开始传入我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从经学转向科学,高举起“求实”、“明理”的旗帜,掀起了振兴科学的启蒙运动。 材料3:明清两朝,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的产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不断缓慢发展。这些变化首先反映在了思想界里。于是,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形成了思想活跃的局面。,政治: 专制统治的强化 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 经济: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发展 思想: “西学东渐” 程朱理学 、八股取士,限制了思想的自由,促进了政

5、治思想从传统向近代转换,对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探索中国民主思想,读一读:(先进的士大夫) 材料一: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二:1842年5月,道光帝向疆吏大臣打听:“究竟该国(英国)地方周围几许?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新疆天山以南地区)有无旱路可通?” 材料三:魏源说:“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想一想: 1、材料三与材料一材料二有什么不同,在观点上出现了什么变化?这种观点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由鄙夷到师夷;冲破中华民族的传统观点,有利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思想观念等。,读一读:(

6、地主阶级洋务派) 材料一: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而不以中学固其根底、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张之洞 材料二:故知君臣之纲,则民权之说不可行行也;知父子之纲,则父子同罪、免丧废祀之说不可行也;知夫妇之纲,则男女平权之说不可行也。张之洞,读一读: 材料三: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曾国藩 想一想: 2、根据上述材料: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读一读: 材料三:今日和议

7、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曾国藩 想一想: 2、根据上述材料: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参考意见:(洋务派) 含义:在维护中国固有制度和论理纲常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科技,从而达到自强、求富。 目的:维护中国的论理纲常,加强对本国人民的统治,抵御外敌的入侵。 局限:局限于学习西方的器物层面,没有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文化观念。 意义: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有利于西方的民主制度与思想进一步传入。,读一读:(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

8、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郑观应盛世危言 想一想: 郑观应的观点和洋务派的观点有何不同?在器物层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西方的政治民主制度,民主思想正式诞生。,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刺激,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的加深;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资产阶级学说的传播。 早期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1.民权思想启蒙的背景,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二、民权思想的启蒙,认为人人“有自主之权”,人人“有自立之权”,还认为“人人平等”。认为专制君主是“收人人自主之权,而归诸一人,以一人而夺众人之权。” “废君权,

9、倡民权,变不平等为平等” 君民关系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契约关系,.思想主张,上述四段各出自于哪一思想家?,“变者天道也,传曰:逝者如斯,故孔子系易,以变易为义。”“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代表人物,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 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陈旭麓,康有为( 18581927),中国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艺术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曾先后七次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变法维新,以挽救日益加剧的民族危机。领导了“公车上书”、“

10、百日维新”等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改革运动。主张实行西方式的君主立宪制,反对用暴力革命。辛亥革命后,成为保皇党领袖,反对共和制,,(1)内容: 考证古文经是伪造的,否定了古文经的权威性。 (2)目的: 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恪守祖训”的传统。(1)内容: 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 以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来猛烈抨击了封建专制主义,表现了民主自立的思想 (2)目的: 论述维新变法的合理性。,“托古改制”理论,1.著作一:新学伪经考,2.著作二:孔子改制考,康有为思想的特点:把西方政治制度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有力地冲 击了顽固守旧势力;动摇了封建 统治思想。,认为人人“有自主之权”,

11、人人“有自立之权”,还认为“人人平等”只有这样才不违背天赋人权的公理。,梁启超把张扬民权与批判君主专制紧密结合起来中国若再不开放民主,就要亡国灭种,废君权,倡民权,变不平等为平等,吸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的思想传播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论,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表达了资对平等、 自由和民主 的向往,但没有多少可行性,社会影响较为有限,梁启超,梁启超( 18731929 ),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随其师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事败后流亡日本,与孙中山等革命人士来往密切;回国后又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1920年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任教

12、授,并专心著述。,梁启超的民主思想: 兴民权,君主立宪思想; 教育改革。 提出 ,一度倾向革命 梁启超思想的特点:阐述思想更激进,民权思想更突出;维新运动后其思想更进步。,梁启超的民主思想,“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 在开学校,学校之力,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变法通义,维新运动后梁启超思想一度激进 新民说:强调“新民为今日第一急务”,大力鼓吹人们都要摆脱封建奴性,树立独立、自由和爱国家、爱民族的思想,激励人们都要具有“自尊”、“进步”、“利群”以及“进取冒险”等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精神,这篇文章也可以说是他这时初编新民众报的指导思想。“新民”思想 有爱国思想、尚武精神、社

13、会公德、独立人格的新国民,而不是中国传统时代的“臣民”或“良民”。,同:都否定君主专制制度,都主张君主立宪制 异:康有为借用孔子来证明自己变法的合理性; 而梁启超则显得更加激进,把张扬民权和批判封建专制结合起来,揭露君权神授的荒谬性,背景:,三、孙中山的民权思想,民族危机的加深 由戊戌变法的失败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民权主义(民权思想的主要内容)形成完善从兴中会建立到同盟会建立 主要内容暴力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主要目的建立政体;反对帝制;争取人权 三民主义之间关系紧密结合、完整体系,表达了中国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也反映 了广大人民渴望民主自由的愿望。但它缺乏彻底的反封建内容,他把推翻

14、清朝统治当做实现民权 主义的最终目标,2、孙中山思想的特点: 思想更民主,手段更革命; 结合中国国情,参照西方政治不足,思想有创新。,(2)五权分立思想: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3)孙中山的民主思想的发展:新三民主义,、孙中山的民主思想的发展:新三民主义,“新”在反帝,“新”在强调民权 普遍性;,“新”在更 关注农民和工人,影响:在新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国共进行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以北伐战争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局限: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未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同: 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在中国实行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建立资本主义统治方式。

15、 异: 康有为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学思想相结合,主张渐进改革 梁启超认为立宪制是最好的政体,主张先制定宪法和培养新民再实行立宪 孙中山主张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实行五权分立。,【深化探究】,康、梁、孙观点的异同,1.康有为“托古改制”的理论依据是 新学伪经考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孔子改制考 A B C D 2同盟会的纲领中属于“政治革命”的是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3.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C从学习西方科技转向民主共和 D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4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中华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效仿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德国 5.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呼吁中国要学习西方民主制度,实行“变政”,其目标是A.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B.实行君主立宪 C.建立皇族内阁 D.推翻皇帝统治 6.康有为、梁启超的民主思想主要包括“中体西用” 依靠清王朝进行改革 建立君主立宪 实现民权 实行共和制A. B. 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