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8733282 上传时间:2018-11-0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埃莉诺奥斯特罗姆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埃莉诺奥斯特罗姆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埃莉诺奥斯特罗姆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埃莉诺奥斯特罗姆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埃莉诺奥斯特罗姆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埃莉诺奥斯特罗姆(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LOGO,LOGO,目录,1,第,部分,这本书是谁写的?,埃莉诺.奥斯特罗姆(1933-2012),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政治经济学家、行政学家和政策分析学家,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公共选择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研究领域:制度分析理论、集体行动理论、可持续发展、公共资源等。,LOGO,1933年-2012年,主要学术成就 奥斯特罗姆一生学术著作颇丰,包括20余部著作和200多篇的学术论文,其中重要的有: 1973年社群组织与警察服务的提供; 1988年美国的地方政府; 1990年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 1994年规则、游戏和公共资源; 2005年亚洲

2、的过度灌溉:应对挑战; 2007年作为一个公共资源的必备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等。,LOGO,1933年-2012年,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是奥斯特罗姆最重要的代表作,是现代政治治理、制度经济学和公共政策研究领域里的重要文献。在1996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政治科学新手册中,这本书名列“二战”后引用率最高的四部政治学著作之一。,LOGO,1933年-2012年,2,第,部分,为什么要写这本书?,怎样才能对由许多个人共用的(自然)资源实行最佳治理?,LOGO,力图理解在搭便车和违背承诺的诱惑大量存在的情形下,人们是如何为集体利益而对他们自身加以组织和治理的。 力图对为什么有些人能够

3、组织起来、去治理和管理公共池塘资源而另一些人则不能的情况,做出一系列合乎理性的推测。 力图搞清楚,在一个很长时期中一直成功地管理着他们自己的公共池塘资源的人们所使用的制度的主要设计原则,以及为什么这些原则能影响参与者的激励机制,使他们在治理和管理他们自己的公共池塘资源方面持续地投入时间和努力。 试图找出可能阻碍或提高个人使用和治理公共池塘资源能力的各种内在的和外在的因素。 希望此书的推测能有助于形成至少一类明确界定的困难情形而言经验上有效的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理论。,LOGO,3,第,部分,这本书讲的是什么?,LOGO,总结了公共事物治理的三种理论模型:公地悲剧、囚犯困境博弈、集体行动的逻辑。,

4、奥斯特罗姆最后在总结前书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制度选择的变量,并建立了分析框架。,奥斯特罗姆通过成功的和失败的案例来分析和总结自主治理的长期存续的制度设计原则及失败、脆弱的制度的主要原因。,一、公共治理的反思奥斯特罗姆总结了公共事物治理的三种有影响力的模型:公地悲剧、囚犯困境博弈、集体行动的逻辑。 公地悲剧模型加特勒.哈丁提出:任何时候,只要许多人共同使用一种稀缺资源,便会发生环境的退化。* 属于所有人的财产就是不属于任何人的财产。所有人都可以得到的财富将得不到任何人珍惜。,LOGO,一、公共治理的反思 囚犯困境博弈囚徒困境博弈存在一个严格 的占优策略均衡,这使得博弈 中尽管存在使双方状况变好的

5、选择,但由于博弈是严格占优 的,因此更好的选择无法实现。,LOGO,一、公共治理的反思 集体行动的逻辑*群体理论认为,具有共同利益的个人会自愿地为促进他们的共同利益而行动。*曼瑟尔奥尔森认为,除非一个群体中人数相当少,或者除非存在着强制或其他某种特别手段,促使个人为他们的共同利益行动,否则理性的、寻求自身利益的个人将不会为实现他们共同的或群体的利益而采取行动。,LOGO,一、公共治理的反思 小结这三个模型指向同一结论:个人的理性行动导致集体的非理性结果。从公地悲剧、囚徒困境和集体行动困境中引出的政策含义,或以利维坦为唯一方案(实行集中控制),或以彻底私有化为唯一方案(实行私有财产权制度)。前者

6、想要成功解决困境需满足以下假设:信息准确、监督能力强、制裁可靠有效、行政费用为零(现实中几乎不存在这种假定的情况);后者需假定(以牧场为例):作为供给牲畜饲料的草场,总是完全同质的(现实中几乎不存在这样的假定情况,且对公共池塘资源等实行私有产权时很难界定)。,LOGO,一、公共治理的反思 小结现有制度要么是私有的要么是公共的,或者不是“市场的”就是“国家的”。许多成功的公共池塘资源制度,冲破了僵化的分类,成为“有私有特征”的制度和“有公有特征”的制度的各种混合。*奥斯特罗姆创造性地提出自筹资金的合约实施博弈,这个博弈具有以下特点:信息准确;自行设计合约;相互监督;雇佣外部仲裁人。,LOGO,奥

7、斯特罗姆将现有的制度归纳为三类,即失败的制度、 脆弱的制度以及可长期续存的制度。第一, 失败的制度。 斯里兰卡灌溉系统的管理制度是失败制度的典型案例。 在斯里兰卡, 灌溉系统的管理决定着该国经济支柱 农业的命运。为此,斯里兰卡政府和捐助国投入了大量资金和技术建造了灌溉系统, 并制定了多种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却难以实施,也无人遵守。主要原因在于,政府有关部门缺乏对当地具体情况的充分了解, 农民则缺乏制定制度的途径和愿望。 这种情形归结到一点,就是制度供给的主体被排斥在制度供给之外,使他们丧失了自主供给制度的权利和机会。,LOGO,第二, 脆弱的制度。 “脆弱的制度” 是指那些缺乏稳定性、 可存续

8、性的制度。 第三,长期续存的制度。长期续存的制度是合理而稳定的制度。 奥斯特罗姆在做了大量案例研究后指出:“公共资源以及治理这些资源的、 长期存续的制度的案例,证明由资源占用者提供的制度安排至少能够达成最低限度的解决方案。”相反,将公共资源占用者排斥在制度供给之外,制度供给失败的概率则必然增大。,LOGO,长 期 存 续 的 公 共 资 源 管 理 制 度 中 所 阐 述 的 设 计 原 则,LOGO,小结:奥斯特罗姆在做了大量案例研究后指出:“给出这些具有有效的、 失败的和脆弱的制度安排的案例, 是为了找出它们的共同点。”这些共同点就是:第一,制度供给的成功与失败决定于制度供给的主体。就公共

9、资源管理来说, 如果制度供给的主体是政府或企业,所供给的制度必定是脆弱的,甚至是失败的;如果制度供给的主体是公共资源的使用者, 制度供给则可能是成功的。第二,制度供给成功与失败的概率取决于制度供给主体的参与度。“公共资源以及治理这些资源的、 长期存续的制度的案例,证明由资源占用者提供的制度安排至少能够达成最低限度的解决方案。”相反,将公共资源占用者排斥在制度供给之外,制度供给失败的概率则必然增大。,LOGO,结论:制度供给的主体应当是 “一组当事人”,是公共资源的占有者、使用者。“一组当事人” 自主供给的制度才可能是有效的、可以长期存续的制度。,LOGO,本书将要建立的是一个可以用来概括公共池

10、塘资源占用者在改变他们制度的、成功的和不成功的努力中所得出的经验和教训的框架。,LOGO,制度选择的分析框架,LOGO,4,第,部分,这本书为什么值得看?,LOGO,奥斯特罗姆在自主治理理论基础上延伸的多中心理论以及经验支撑的理论框架的构架,可帮助解答什么制度才能促进公共治理更加有效,并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她的研究理论与方法都有极大的借鉴意义。,LOGO,一、理论方面第一,发挥公共资源使用者自主供给制度的主体作用,是公共资源配置最优化的关键。 奥斯特罗姆所分析的世界各地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都证明, “由资源占用者提供的制度安排至少能够达成最低限度的解决方案” , 并对这些方案作出可信承诺,

11、使这些方案得以长期存续。因此, 确认公共资源使用者在制度供给中的主体地位,是我国公共资源管理者和政府必须思考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LOGO,一、理论方面第二,应该合理界定政府在制度供给中的地位和作用。 奥斯特罗姆将政府视为制度供给的 “外部变量” , 将预期收益、 预期成本、 内在规范等视为 “内部变量” , 这一点显然不适合我国, 但她强调 “外部变量” 与 “内部变量” 相互作用的观点是有其合理性的。在我国现有的制度框架内,公共资源使用的制度供给既不能排斥政府, 也不能排斥 “一组当事人” , 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 既考虑 “外部变量”对 “内部变量” 的影响, 又考虑 “内部变量”

12、 的决定性作用,才能对政府在制度供给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合理定位。,LOGO,一、理论方面第三,解决公共资源治理的制度供给问题不能依赖简单的模型,而要建立一种包括多变量的制度供给理论。奥斯特罗姆的研究告诉我们,任何模型都是建立在几个固定变量基础上的, 很难适应复杂多样的场景。因此, 研究制度的变迁,并为制度供给提供理论分析的框架比建立模型更重要、 更有意义。 在讨论制度供给问题时, 不能以几个简单的模型为依据, 建立包含多种变量的理论分析框架也许更有价值。,LOGO,一、理论方面第四,为公共管理中的制度选择的正确性提供了思考路径。 在公共管理的各项事务中,我们都需要建立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制度,以

13、及在原有的管理制度当中进行制度的创新、变革,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都会面临到制度的选择问题。通过本书的作者对制度选择的详细分析,将极大有利于确保在公共管理中的制度选择。比如在制度变革中,是否应该对原有制度进行变革,需要对原有的制度做评估,对变革制度成本,对变革后制度的收益进行深入的评估,在收益高于成本的基础下再进行制度的变革等等。,LOGO,小结:奥斯特罗姆的理论可以为中国改革和社会发展提供较强的指导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需要在自上而下的治理模式中嵌入自下而上的社区自主治理模式,这有利于处理好中央和地方集权和分权的关系,形成政府和社区协同治理框架。在中国改革和社会发展进程中,重塑政府权能以转向服务型政府,引导社区发挥自治,推进服务型政府改革,通过政府放权给社会,建立政府、市场和社区有机协调配合的多元治理结构,从而形成竞争、命令与合租的治理模式。,LOGO,二、方法论方面实证研究方法是本书的一个亮点。本书结构清晰,大致逻辑线路为“反思旧模式理论创新正反案例研究构思新模型”,从方法论上讲也就是“理论假设案例验证”的实证研究路径。因此,虽然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中的集体选择框架可能有不适合我国国情之处,但其实证主义的研究框架对国内公共行政的研究大有裨益。,谢谢您的观看与聆听,LOG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