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室培养》集体备课展示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8733077 上传时间:2018-11-01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3.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实验室培养》集体备课展示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微生物实验室培养》集体备课展示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微生物实验室培养》集体备课展示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微生物实验室培养》集体备课展示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微生物实验室培养》集体备课展示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实验室培养》集体备课展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实验室培养》集体备课展示(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一、课题分析,本专题一共包括3个课题,本课题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是开展其他两个课题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了本课题中所介绍的基本技术,才能完成本专题的其他课题。本课题通过生产中的实例,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保持培养物的纯净的重要性。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培养微生物的要领,就是为所需要的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阻止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学生在必修一模块学习了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由此可引导学生分析培养基的成分,同时根据日常生活学生能知道微生物无处不在,由此指导学生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二、学情分析,三、课题目标,知识与

2、技能1、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2、进行无菌技术的操作。3、进行微生物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过程与方法分析实验流程,对比前面的实验设计,归纳共性,分析差异。,四、教学重难点,课题重点:无菌技术的操作。 课题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五、基础知识分析,(一)培养基知识要点: 1、培养基的用途和种类,指出培养基可分为液体和固体 两大类。 2、不同的微生物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培养基配方。 3、培养基的基本成分都包括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二)无菌技术知识要点 1、无菌技术的概念。 2、消毒与灭菌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 3、常用的消毒与灭菌的方法。,

3、六、考情分析,1、2009年辽宁、宁夏考卷40题,填空15分 2、2010年全国1卷34题填空,12分 3、2011年新课标卷39题,填空,15分,1.何为培养基?,3.不同的培养基有不同的配方,但是其基本成分都相同,都包括哪些营养成分?有何作用?请举例说明。,课前自主学习:,2.按照不同的培养基划分标准,培养基有哪些种类、配制特点及其应用?,七、教学过程,1、何为无菌技术?无菌技术包括哪 些方面? 2、消毒和灭菌的区别? 3、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哪些? 4、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哪些? 5、干热灭菌法和高压蒸汽灭菌法的操作步骤。,课前自主学习:,七、教学过程(课上),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专题2

4、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一、培养基,鉴别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天然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2、种类,用途,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需加入凝固剂,如琼脂,一、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它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 在培养基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配制而成,用以鉴别不同的微生物。,3、培养基成分,一、培养基,水、碳源、氮源、无机盐,4. 配制原则,目的明确:,营养全面、浓度适宜、比例恰当,

5、适宜的pH值:,有机碳源,异养型:,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培养目的选择原料,自养型:,加入缓冲剂,细菌偏碱,真菌偏酸,(CO2碳源),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配方,牛肉膏 5.0g 蛋白胨 10.0g NaCl 5.0g 琼脂 20.0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一、培养基,根据配方你能配制出100ml培养基吗?,配方中的各成分为微生物提供了哪些营养?,固体培养基:菌落,菌落,菌落是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消毒,使用较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灭菌,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二、无菌技

6、术,常用的消毒方法,1、煮沸消毒法:100煮沸5-6min 2、巴氏消毒法:70-75 下煮30min或 80 下煮15min 3、用75%酒精、新洁尔灭等进行皮肤消毒 4、氯气消毒水源 5、紫外线消毒 ,二、无菌技术,1、灼烧灭菌2、干热灭菌:160-170 下加热1-2h。3、高压蒸气灭菌:100kPa、121 下维持15-30min。,常用的灭菌方法,二、无菌技术,A.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或培养皿B.玻棒、试管、烧瓶和吸管C.接种环、接种针D.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灭菌,灭菌,灭菌,消毒,二、无菌技术,三、实验操作,(一)制备培养基,(三)微生物的恒温培养,(二)纯化大肠杆菌,(四)菌种的保存

7、,(一)制备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1. 计算 2称量 3溶化 4灭菌 5倒平板,三、实验操作,器具的灭菌培养基的配制培养基的灭菌,倒平板技术,倒平板,约50,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 培养基,造成污染,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1.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50 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你用什么办法来估计培养基的温度?,问题探讨,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感觉锥形瓶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就可以进行倒平板了。,2.为什么需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通过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3.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4.在倒平板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培养基溅在

8、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这个平板还能用来培养微生物吗?为什么?,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因此最好不要用这个平板培养微生物。,问题探讨,(二)纯化大肠杆菌,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三、实验操作,微生物的接种技术,平板划线法,问题探讨,1.为什么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吗?为什么?,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

9、生物污染培养物;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菌落。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2.在灼烧接种环之后,为什么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3.在作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为什么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

10、菌落。,微生物的接种技术,稀释涂布平板法,问题探讨,涂布平板的所有操作都应在火焰附近进行。结合平板划线与系列稀释的无菌操作要求,想一想,第2步应如何进行无菌操作?,应从操作的各个细节保证“无菌”。例如,酒精灯与培养皿的距离要合适、吸管头不要接触任何其他物体、吸管要在酒精灯火焰周围等等。,(三)、微生物的恒温培养,三、实验操作,37C恒温箱中,培养12-14小时,三、实验操作,(三)、微生物的恒温培养,1、临时保藏:,接种到固体斜面培养基,菌落长成后置于4冰箱保存。,2、长期保存:,甘油冷冻管藏法,(四)菌种的保存,三、实验操作,四、课题成果评价,(一)培养基的制作是否合格如果未接种的培养基在恒

11、温箱中保温12 d后无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的制备是成功的,否则需要重新制备。(二)接种操作是否符合无菌要求如果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的颜色、形状、大小基本一致,并符合大肠杆菌菌落的特点,则说明接种操作是符合要求的;如果培养基上出现了其他菌落,则说明接种过程中,无菌操作还未达到要求,需要分析原因,再次练习。(三)是否进行了及时细致的观察与记录培养12 h与24 h后的大肠杆菌菌落的大小会有明显不同,及时观察记录的同学会发现这一点,并能观察到其他一些细微的变化。这一步的要求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与习惯。,(09辽宁、宁夏卷)40.【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1)在大肠杆菌培养过程中,

12、除考虑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_、_和渗透压等条件。由于该细菌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变异类型容易选择、_、_等优点,因此常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 (2)在微生物培养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_(消毒、灭菌);操作者的双手需要进行清洗和_;静止空气中的细菌可用紫外线杀灭,其原因是紫外线能使蛋白质变性,还能_。 (3)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大肠杆菌活菌的个数,要想使所得估计值更接近实际值,除应严格操作、多次重复外,还应保证待测样品稀释的_。 (4)通常,对获得的纯菌种还可以依据菌落的形状、大小等菌落特征对细菌进行初步的_。 (5)培养大肠杆菌时,在接种前需要检测培养基是否被

13、污染。对于固体培养基应采用的检测方法是_。 (6)若用大肠杆菌进行实验,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其培养物必须经过_处理后才能丢弃,以防止培养物的扩散。,答案: (1)温度 酸碱度 易培养 生活周期短你 (2)灭菌 消毒 损伤DNA的结构 (3)比例合适 (4)鉴定(或分类) (5)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适宜的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6)灭菌,八、习题设置,34(12分)下列是与微生物培养有关的问题,请回答(1)某细菌固体培养基德组成成分是KH2PO4、Na2HPO4、MgSO4、葡萄糖、尿素、琼脂和蒸馏水,其中凝固剂是_,碳源是_,氮源是_。已知只有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在该培养

14、基上生长,故该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按照化学成分分类,该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从同化作用类型看,用该培养基培养的细菌属于_。 (2)将少量细菌接种到一定体积的液体培养基中,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菌体数目,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菌体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可以得到细菌的_曲线。该曲线中以菌体数目的对数作为纵坐标的原因是_。实验室中,为了获得形态和生理特征一致的菌体,一般应在_期取材;在生产中,常收集培养至_期的细菌用于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1)琼脂 葡萄糖 尿素 选择 合成 异养型 (2)生长 培养中的细菌以指数形式增长,取对数便于反映细菌群体的生长规律 对数期 稳定期,2010年,全国一卷,39.

15、 【答案】(1)原油 选择 (2)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3)强 (4)干热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 火焰,39【生物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有些细菌可分解原油,从而消除由原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某同学欲从受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回答问题: (1)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 为 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 (2)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两 种,即 和 。 (3)为了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分解圈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 。 (4)通常情况下,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 和 。无菌技术要求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 附近进行,以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