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课件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8701709 上传时间:2018-11-01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3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课件_1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课件_1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课件_1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课件_1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课件_1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课件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课件_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教学目标与要求,重点与难点,教学内容,(一)口腔 (二)食管 (三)胃 (四)肠 (五)肝脏 (六)胰腺 (七)肠道细菌 (八)正常小儿粪便,(一)口腔,新生儿及小婴儿口腔黏膜干燥,易发生损伤和感染 34个月时常出现生理性流涎 3个月以下婴儿唾液中的淀粉酶分泌不足,不宜喂淀粉类食物,第一节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小儿56个月时唾液分泌明显增多,但由于婴儿口底浅,又不能及时吞咽,常发生生理性流涎。,(二)食管,新生儿和婴儿食管下端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9个月以下小儿常发生胃食管反流。,(三)胃,婴儿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 溢乳 新生儿胃酸和酶分泌较

2、少,活力低 消化能力差 胃排空时间因食物种类不同而不同 水为1.52小时 母乳为23小时 牛奶为34小时 早产儿胃排空慢,易发生胃潴留,(四)肠,肠管长,黏膜富含血管和淋巴 利于消化吸收 肠系膜柔软且长,肠管固定性差 易肠套叠、肠扭转 肠壁薄,通透性高,毒素、过敏源和消化不全的产物易吸收 全身性感染或变态反应性疾病。,(五)肝脏,正常婴幼儿肝脏可在右肋缘下触及 婴儿在感染、缺氧、中毒等情况下易发生肝脏肿大和变性 婴儿肝细胞再生能力强,不易发生肝硬化 胆汁分泌少,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较差,(六)胰腺,出生时胰液分泌量少,34个月时胰腺较快发育,小婴儿胰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性较低,淀粉酶的活性更低,3

3、个月以下的小儿不宜喂淀粉类食物,(七)肠道细菌,胎儿消化道内无细菌 出生后细菌大多集中在结肠和直肠内 肠道菌群受食物成分的影响 母乳喂养以双歧杆菌占优势 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儿各菌群比例几乎相等 正常肠道菌群对侵入的致病菌有拮抗作用,(七)肠道细菌,(八)正常小儿粪便,1.胎粪 定义:新生儿最初排出的深墨绿色粘稠、无臭味的大便 组成:肠道脱落的上皮细胞、消化液和吞下的羊水 时间: 生后12小时开始排便 24小时无胎粪,应检查有无肛门闭锁等,正常小儿粪便,2.人乳喂养儿的粪便 黄色或金黄色,糊状,不臭,每日24次 3.人工喂养儿的粪便 淡黄色或灰黄色,较干厚,有臭味,每日12次 4.添加辅食后的粪

4、便 外观褐色,接近成人,每日1次,小儿异常粪便,1.消化不良大便 呈黄色或黄绿色,稀薄含水分较多,或含有蛋花状白色小凝块,质不均匀,每日45次以上。以淀粉类食物消化不良为主者,大便多泡沫并有酸臭味。以蛋白质类食物消化不良为主者,粪便有腐臭味。以脂肪类食物消化不良为主者,大便中多有皂块或脂肪颗粒。混合性消化不良多见。蛋花样 2.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肠炎大便 海水样便 3.病毒性肠炎大便 黄绿色或蛋花样,水样便。 4. 上消化道出血 黑色大便,血性大便大量出血呈柏油样, 5.胆道阻塞大便 灰白色或陶土色。 6.细菌性痢疾 粘液脓血便。 7.霍乱 米汤样便 8.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 赤豆汤样大便 9.饥饿性大便 由于缺乳或辅食添加不及时造成长期喂养不足,体重增长缓慢,大便中缺少食物残渣主要是肠道分泌物,大便呈暗褐色或暗绿色,次数较多,量少,有粘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