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系统病人护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8689834 上传时间:2018-11-01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2.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围神经系统病人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周围神经系统病人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周围神经系统病人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周围神经系统病人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周围神经系统病人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周围神经系统病人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围神经系统病人护理(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科护理学,周围神经疾病病人的护理,赵修春,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参考文献,1. 教学重点: (1)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 (2)面神经炎、三叉神经痛及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2. 教学难点 (1)面神经炎、三叉神经痛及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发病机制。,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教学重点及难点】,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特点周围神经多为混合神经,周围神经疾病的症状学特点为感觉障碍、运动障碍、自主神经障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一、面神经炎病人的护理,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2、病人的护理,【概述】面神经炎,又称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称贝尔(Bell)麻痹,是由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本病以2040岁最为多见,男性比女性略多。绝大多数为一侧性,双侧者甚少。本病确切的病因未明。多数人认为,本病属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部分病人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膝状神经节炎。本病病后12周内开始恢复,约80%的病人在12月内基本恢复正常。,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护理评估】 1健康史评估时详细询问有无受凉、感染及外伤史。评估时应询问起病方式、发病特点、有无先兆及伴随症状;,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2身体状况 (1)症状评估 通常急性起病,常于数小时或13天内症

3、状达高峰。表现为口角歪斜、流涎、讲话漏风,吹口哨或发笑时尤为明显;进食时食物常滞留于患侧齿颊之间。病初可有麻痹侧耳后或下颌角后疼痛。病变在中耳鼓室段者可出现说话时回响过度和患侧舌前2/3味觉缺失。,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2)护理体检 患侧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偏向健侧。患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露齿、鼓腮和吹口哨等动作。闭眼时双眼球向外上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为Bell征。少数病人可有茎乳孔附近及乳突压痛。,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3心理-社会支持状况病人突然出现面部肌肉瘫痪,自身形象改变,害怕遇见熟人,不敢出现在公众场所,容易导致焦虑、急躁情绪。

4、,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4治疗原则及主要措施面神经炎的治疗原则为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治疗目的为缓解症状,促使神经功能恢复。 (1)急性期尽早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如地塞米松或泼尼松。 (2)大剂量的维生素B1、B12,促进神经髓鞘的恢复。 (3)若为带状疱疹病毒所致可以口服阿昔洛韦710日。,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4)眼裂不能闭合者可以使用眼罩、眼膏、或缝合眼睑以保护角膜 (5)理疗:急性期可使用超短波热透疗法、红外线照射、局部热敷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水肿。 (6)恢复期可行针灸、电针治疗等进行康复治疗。,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护理诊断/

5、问题】 1身体意象紊乱 与面神经麻痹所致口角歪斜等有关。 2有皮肤黏膜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患者局部皮肤黏膜的感觉障碍、眼睑不能闭合有关。,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护理目标】 1病人能够正确面对疾病造成的口角歪斜,进行必要的遮挡及修饰。 2不发生口腔黏膜及角膜的溃疡。,【护理措施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预防诱因:急性期注意休息,防风、防寒,预防诱发。2)恰当修饰:外出时可戴口罩,系围巾,或使用其他改善自身形象的恰当修饰。,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2对症护理 (1)保持口腔的清洁,避免口腔黏膜受损:进食清淡饮食,避免粗糙

6、、干硬、辛辣食物,有味觉障碍的病人应注意食物的冷热度,以防烫伤口腔黏膜;指导病人饭后及时漱口,清除口腔患侧滞留食物,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 (2)保护角膜: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者应戴眼罩或深色眼镜遮挡,白天应用眼药水滴眼,夜间应用眼药膏涂布眼球,防止角膜炎症、溃疡。,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3)功能训练:只要患侧面部能活动,就应开始面肌的主动与被动运动训练。功能训练包括对着镜子做皱眉、举额、闭眼、露齿、鼓腮和吹口哨等动作,每天数次,每次515min,并辅以面肌按摩。,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3用药护理 使用糖皮质激素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如浮肿、低血钾、糖尿病、消化道溃疡等。,

7、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4心理护理 避免任何伤害病人自尊的言行;鼓励病人表达对面部形象改变后的心理感受和对疾病预后担心的真实想法;告诉病人及家属本病大多预后良好,并介绍治愈病例,指导克服焦躁情绪和害羞心理,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鼓励家属关心病人,多给病人心理支持。,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5健康指导 (1)预防保健:鼓励病人保持心情愉快,防止受凉、感染而诱发或加重;指导病人急性期多休息,外出时适当遮挡或修饰。消除诱因和不利于康复的因素。 (2)功能锻炼:指导病人掌握面肌功能训练的方法,坚持每天数次面部按摩和运动。,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护理评价】 1病人能否正确面对疾病造成

8、的口角歪斜,进行必要的遮挡及修饰。 2是否发生口腔黏膜及角膜的溃疡。,二、三叉神经痛病人的护理,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概述】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三叉神经分布区内闪电样反复发作的剧痛,又称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疼痛开始时多呈周期性,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长,每次发作从数秒至2分钟不等,其发作来去突然,间歇期完全正常。随着病程进展使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缩短,甚至整日疼痛不止。,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护理评估】 1健康史 评估时详细询问有无原发疾病及感染、受凉等诱因。,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2身体状况 (1

9、)症状评估 1)疼痛的部位及性质:以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突发的剧痛为特点。似电击、刀割、撕裂样剧痛,口角、鼻翼、颊部和舌等处最敏感。轻触、轻叩即可诱发,故有“触发点”或“扳机点”之称。严重者洗脸、刷牙、咀嚼、谈话都可诱发。,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2)发作特点:疼痛开始时多呈周期性,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长,每次发作从数秒至2分钟不等,其发作来去突然,间歇期完全正常。随着病程进展使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缩短,甚至整日疼痛不止。3)疼痛部位:疼痛以第二、三支多见,也可同时累及两支,同时三支受累者少见。本病可缓解,但极少自愈。,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2)护理体检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者神经系统检查无

10、明显阳性体征。,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3心理-社会支持状况由于每次发作疼痛剧烈,多数病人因害怕发作而紧张不安,甚至不敢洗脸、刷牙、剃须、进食等;也有表现为精神抑郁,情绪低落。,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4辅助检查周围血象、脑脊液检查等无明显改变。必要时进行脑桥臂或颅底摄片、鼻咽部活检等,以排除是否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5.治疗原则及主要措施 首选药物治疗,无效或失效时选用其他疗法。1)药物治疗 卡马西平是药物治疗的首选药。可同时辅用大剂量维生素B12。 2)封闭治疗 服药无效可试行无水乙醇或甘油封闭三叉神经分支或半月神经节,破坏感觉神经,可达止痛效果。不良反

11、应为注射区面部感觉缺失。,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3)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电凝治疗 适用于年老体衰有系统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疗效达90%以上。约20%的应用此法的患者出现面部感觉异常、角膜炎、咀嚼无力,复视、带状疱疹等并发症。 4)手术治疗 近年来推崇行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止痛同时不产生感觉及运动障碍,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最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护理诊断/问题】 1急性疼痛:面颊、上下颌及舌疼痛 与三叉神经受损、反复发作性放电有关。,【护理措施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环境:保持周围环境安静、

12、室内光线柔和,避免因周围环境刺激而产生焦虑情绪,以致诱发或加重疼痛。 (2)饮食:选择清淡、无刺激的软食,严重者可进食流质饮食。 (3)休息:保持心情愉快,生活规律、合理休息、适度娱乐。,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2对症护理 指导病人洗脸、刷牙宜轻柔,避免发作诱因;观察病人疼痛的部位、性质,了解疼痛的原因与诱因;与病人讨论减轻疼痛的方法与技巧,鼓励病人运用指导式想象、听轻音乐、阅读报纸杂志等分散注意力,以达到精神放松,缓解疼痛。,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3用药护理 指导病人遵医嘱正确服用止痛药,并告知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病人服用卡马西平(酰胺咪嗪),不要随意更换药物或自行停药,每

13、12月检查1次肝功能和血常规,若出现眩晕、嗜睡、行走不稳、肝功能损害、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需停药,及时就诊。孕妇忌用。,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4心理护理 指导病人建立良好生活规律,保持情绪稳定和愉快心情,培养多种兴趣爱好,适当分散注意力。,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5健康指导 (1)避免诱因:指导病人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培养多种兴趣爱好,适当分散注意力;保持正常作息和睡眠;洗脸、刷牙动作宜轻柔,食物宜软,忌生、硬食物。 (2)用药指导:见用药护理。,三、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病人的护理,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概述】急

14、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IDP),又称吉兰-巴雷综合征(GBS),为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疾病。主要损害多数脊神经根和周围神经,也常累及脑神经,病理改变是周围神经组织中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与巨噬细胞浸润以及神经纤维的节段性脱髓鞘,严重病例可出现继发轴突变性。,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其临床特点为急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及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病情严重者出现呼吸肌麻痹而危及生命。本病具有自限性,预后良好,瘫痪多在3周后开始恢复,多数患者2个月至1年内恢复正常,约10%患者遗留较严重的后遗症。,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护理评估】 1健康史 评估时注意询问病人发病前14周有无

15、呼吸道、胃肠道感染史或疫苗接种史。,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2身体状况 (1)运动障碍:首发症状常为四肢远端对称性无力,呈弛缓性瘫痪,很快加重并向近端发展,或自近端开始向远端发展,多于数日至2周达到高峰,发病4周时肌力开始恢复。严重病例可累及肋间肌和膈肌导致呼吸麻痹,引起呼吸困难。呼吸肌麻痹是造成本病病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2)感觉障碍:感觉障碍一般较轻,表现为肢体远端感觉异常和手套、袜套样感觉减退,也可无感觉障碍。某些病人可有肌肉疼痛和腓肠肌压痛。,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3)脑神经损害:以双侧周围性面瘫多见;偶可见舌咽和迷走神经麻痹。 (4)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自主神经症状有多汗、

16、皮肤潮红、手足肿胀及营养障碍等。严重病例可有直立性低血压、心动过速。括约肌功能多无影响。,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3心理-社会支持状况 病人焦虑不安、悲观失望,甚至绝望。家人可因对疾病不了解出现情绪变化,或支持能力有限而忽视病人的心理感受。,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4辅助检查 (1)脑脊液检查:典型的脑脊液改变为细胞数正常而蛋白质明显增高,称为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此现象为本病的特征,通常在发病后第3周最明显。(2)肌电图检查: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远端潜伏期延长,动作电位波幅正常或下降。,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5治疗原则及主要措施GBS急性期主要是针对呼吸肌受累的病人予以呼吸支持;针对免疫因素的病因治疗和支持治疗对症治疗;加强护理,预防卧床导致的并发症。恢复期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1)辅助呼吸:呼吸肌麻痹是GBS的主要危险,呼吸麻痹的抢救成功与否是增加本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