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导论复习资料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8689458 上传时间:2018-11-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导论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社会工作导论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社会工作导论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社会工作导论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社会工作导论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导论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导论复习资料(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工作导论复习资料社会工作导论复习资料第一章第一章 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工作导论 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 社会工作社会工作:(1)定义一:指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知识与方法帮助社会上处于不 利地位的个人、群体、社区,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并预防问题的发生,恢复、 改善和发展其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2)定义二: 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活动。二、简答:二、简答: 社会工作具有哪些功能?社会工作具有哪些功能? 提供物质帮助 促进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 工作对象 给予心理支持 社会 促进制度建设与社会进步 促进能力发展 增加社会资本与促进社会协

2、调发展 维护合法权益 社会工作的对象是什么?社会工作的对象是什么? 基本对象最需要帮助的人。如流浪者、儿童、老人。 (原因:基本道德决定,社会福利的支付能力) 社会工作对象的扩大所有遇到自己不能克服的困难而陷入危机状态的人。 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社会工作的领域是广泛的,有公共救助、家庭服务、儿童服务、老人服务、康 复服务、学校社会工作、就业服务、矫治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医疗社会工作、 乡村社区发展、军队社会工作、社会保险服务等。 三、论述:三、论述: 联系实践,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社会工作的本质的联系实践,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社会工作的本质的 要点:社会工作的本质是助人 是利他主

3、义指导下的助人活动 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综合多种科学方法的助人活动 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本质的深层揭示。 第二章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演进社会工作的演进 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 伊丽莎白伊丽莎白济贫法济贫法:1601 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颁布的英国第一部成文的济贫 立法。 汤因比馆:汤因比馆:英国牧师巴涅特为纪念汤因比的献身精神,并进一步号召更多的人 到教区为贫民服务,于 1884 年在伦敦东区建立的一个大学社区睦邻服务中心。慈善组织会社:慈善组织会社:于 1869 年诞生,19C 末 20C 初盛行于英美的一个以协调政府 与民间各种慈善组织活动的组织。 二、简答:二、简答: 英国伊丽莎白英国伊

4、丽莎白济贫法济贫法对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贡献是什么?对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贡献是什么? 济贫法建立了英国往后三百年的济贫基本模式,助人自助的思想开始形成。这 种亲属责任,教区救助原则,以及政府以税收支应的济贫原则,成为以后社会 救助的主要参考架构,直到今天,许多国家的社会救助仍以此为本。 睦邻组织运动在社会工作发展中的作用。睦邻组织运动在社会工作发展中的作用。 以汤因比馆为开端的睦邻组织运动实际是一场社区改良运动,为后来的社会工 作基本方法之一的社区工作积累了实践经验,它使人们在更大范围内来关注社 会问题。睦邻组织运动,要求救助者要具有强烈的爱心,对受助人的处境进行 亲身的感受,以提高他们的救助热

5、情。使救助工作由简单的物质救济,又进一 步扩展到对受助人精神的关怀和社区环境的改造。 三、简述三、简述 社会工作的发展阶段。社会工作的发展阶段。 (一)起源(一)起源 1、英国伊丽莎白、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济贫法(the Poor Law of 1601)英国第一部成文的济 贫立法。 PS:内容(见书:内容(见书 P29),意义见上题),意义见上题 2、慈善组织会社(、慈善组织会社(charity organization society:C.O.S) 产生:产生:1868 年,英牧师亨利索里建议,年,英牧师亨利索里建议,1869 年正式诞生。年正式诞生。 盛行:盛行:19C 末末 20C 初,

6、英美,初,英美, 工作方法:见书工作方法:见书 P31 意义:强调按个别情况处理案件意义:强调按个别情况处理案件促使个案工作产生。促使个案工作产生。 推动各慈善组织协调合作推动各慈善组织协调合作促进社区工作产生。促进社区工作产生。 3、英美的睦邻组织运动、英美的睦邻组织运动 起始:英国牧师巴涅特起始:英国牧师巴涅特 1884 年在伦敦东区所设立的汤因比馆年在伦敦东区所设立的汤因比馆 特点:见书特点:见书 P32; 意义:见书意义:见书 P32 (二)发展(二)发展 1、行业性社会工作的形成、行业性社会工作的形成 第一个受薪的社会工作岗位第一个受薪的社会工作岗位美国环境卫生委员会紧急救济署美国环

7、境卫生委员会紧急救济署 真正成为一个行业真正成为一个行业美国马萨诸塞州慈善委员会成立之后。美国马萨诸塞州慈善委员会成立之后。 出现原因:社会问题增多、布法罗慈善组织会社成立、睦邻组织运动的兴起。出现原因:社会问题增多、布法罗慈善组织会社成立、睦邻组织运动的兴起。 2、专门性社会工作的诞生、专门性社会工作的诞生 玛丽玛丽理奇蒙(理奇蒙(Mary Richmond)1917 年年社会诊断社会诊断 3、专业社会工作的初步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的初步发展 理论知识体系、社会工作教育、社会工作的专业组织。理论知识体系、社会工作教育、社会工作的专业组织。 (四)专业化(四)专业化 1、专业的标准:、专业的标准

8、:1915 年弗莱克斯纳的六条标准、格林伍德专业的五个性质年弗莱克斯纳的六条标准、格林伍德专业的五个性质 2、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 20C50S 前传入中国前传入中国1952 年被取消年被取消1987 年恢复。年恢复。 PS:现状:王思斌:现状:王思斌行政性、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模式行政性、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模式 第三章第三章 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 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 社会福利:社会福利:广义:指一切有助于公民生活质量和社群福祉改善的活动、服务及 资源;狭义:指为社会中最不能自助者提供的、满足其最基本生存需要的资源 和服务。 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广义:

9、包含人类社会中所有有利于改善人的福祉的制度设置; 狭义:只是将直接同社会服务和福利资源配置相关的制度设置包括在内。 剩余性福利:剩余性福利:社会上为无法自助者提供的暂时性、补偿性和紧急性的社会救助。制度性福利:制度性福利:指政府为所有公民提供的福利。 二、简答:二、简答: 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如何?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如何? 1、在福利制度中,社会工作的专业地位不可忽视: 社会福利服务的组织和推行,依赖于专业的社会工作来完成。 社会工作专业是社会福利体系的一个重要知识基础。 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制度具体化的一个过程。 2、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制度中的服务传递者 三、其它知识点三、其

10、它知识点 社会福利的分类社会福利的分类 二分法(Wilensky、Lebeaux)剩余性福利、制度性福利 三分法(Richard Titmuss)剩余性社会福利、工业成就表现模式、制度 再分配模式 社会福利制度的类型社会福利制度的类型 埃斯平安德森:自由的福利国家、法团主义的福利国家和民主社会主义的福利 国家 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 1、中国社会的传统福利观念、中国社会的传统福利观念 传统思想:孔孟之道,佛家、道家、法家中的有关福利、仁政的思想。传统思想:孔孟之道,佛家、道家、法家中的有关福利、仁政的思想。 救灾救灾政府的一项重要行政措施。政府的一项重要行政措施。 恤贫恤贫主要由

11、民间来承担。(亲友、邻里、同乡、寺庙等)主要由民间来承担。(亲友、邻里、同乡、寺庙等) 2、中国当代社会变迁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中国当代社会变迁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 计划经济时代计划经济时代以职业为依托、以城镇职工为主体、关怀职工生活方方面面、以职业为依托、以城镇职工为主体、关怀职工生活方方面面、 所需经费几乎全部由国家财政提供的福利制度。所需经费几乎全部由国家财政提供的福利制度。 3、社会变迁、社会变迁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 的过渡;从相对封闭和单一的社会向开放和多元化社会的过渡。的过渡;从相对封闭和单一

12、的社会向开放和多元化社会的过渡。 4、当代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P69) 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 心理动力学派:心理动力学派:心理动力学派是建立在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的理论及后续发展 的基础之上的。之所以获得“心理动力”的称谓,是因为这个理论的潜在假设是 行为来自人们心理世界的运动和互动。它也强调心理激发行为的方式,以及心 理和行为如何影响个人的社会环境并如何受个人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人类行为的习得或行为的形成,不仅可以通过反应的结果进行 学习,也可以通过榜样的示范进行学习,而后者是人类学习的主要方式。此外, 人

13、的思想和感受也影响人的行为,如果人改变自己的态度,行为也会朝着积极 方向改变。 赋权理论:赋权理论:主张通过削弱影响个体决定权、行动权的社会性或个体性障碍,通 过增强个体运用权力的能力与自信,或者通过从环境中向个体注入一定的权力 等方式,去帮助案主获得对自己生活的决定权与行动权。 二、简答:二、简答: 比较心理动力学派与认知和行为理论比较心理动力学派与认知和行为理论 心理动力学派建立在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的理论及后续发展的基础之上,这个 理论的潜在假设是行为来自人们心理世界的运动和互动。它强调心理激发行为 的方式,以及心理和行为如何影响个人的社会环境并如何受个人社会环境的影 响。心理动力理论影响

14、社会工作去重视感觉和潜意识因素,而不是事件和想法。认知和行为观点来自学习理论和认知理论,这派理论的本质是将心理与行为分认知和行为观点来自学习理论和认知理论,这派理论的本质是将心理与行为分 离。强调行为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影响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产物。理论的焦点集离。强调行为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影响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产物。理论的焦点集 中于认知过程对学习的影响,强调行为受认知的调节和自我调节。它既承认直中于认知过程对学习的影响,强调行为受认知的调节和自我调节。它既承认直 接经验的学习,更强调观察学习的重要性。认为许多行为模式都是通过观察别接经验的学习,更强调观察学习的重要性。认为许多行为模式都是通过观察别

15、 人的行为及后果而学来的,特别强调模式对激发特定行为的重要性。行为社会人的行为及后果而学来的,特别强调模式对激发特定行为的重要性。行为社会 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好行为和减少坏行为,以便人们对人际事件有适宜的反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好行为和减少坏行为,以便人们对人际事件有适宜的反 应。应。 三、简述三、简述 社会工作理论发展历史社会工作理论发展历史 20C20S 前:理论影响几乎完全来自社会学或政治经济学, 20C2030S: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 20C30S 后: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理论再度介入社会工作领域,社会工作基 础多元化 20C4050S:功能主义学 20C60S 后:政治学、经济学、公

16、共行政理论广泛应用 20C70S 以来:系统论、生态学理论 20C8090S 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说、女性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学说、 社会建构理论等成为社会工作专业重要的理论分析工具。 四、社会工作理论知识结构(根据课本)四、社会工作理论知识结构(根据课本) (一)(一) 外借理论外借理论 1、经典社会学家的理论、经典社会学家的理论 涂尔干和道德福利 主张:“社会团结”和“失范”论;靠道德教育而非社会服务解决社会问题;反对国 家对福利控制作用的扩张,主张建立职业行会体系进行互助;个人应接纳自己 的贫穷处境(道德上的守卫者); 斯宾塞和社会福利 主张:从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角度,把社会当作实现个人目的的工具;反对政 府的干预、反对救助穷人;强调自助的个人主义理念; 韦伯和国家福利 主张:科层化和福利扩展相联,正规组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