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2)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8688250 上传时间:2018-11-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相遇问题教学设计相遇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 58页例 5。设计思想:本课教学设计依据利用音像教材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课题研究目标,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为指导,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培养智能型、创造型人才为目的,试图通过对教学的科学设计,实现音像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机渗透,充分挖掘音像教材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探究解答方法,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全课采用启发式电化教学,本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下特点:1.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挖掘学生的认知潜力。运用现代教育媒体首先设计一道准备题,通过微机演示让学生感知相通问

2、题的结构特点,然后通过列表、讨论、分析,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功能优势,为学生提供多种信息与表象,在教师适时启发点拔下,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动口,积极思维,探索和发现相遇问题的解答方法,在巩固练习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相遇问题类似的实际问题,实现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迁移,充分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素质的培养过程。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相遇问题的学习及解决问题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勤学善思、主动进取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在乐中学习,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教学目的:1.理解相遇问题中速度、时间、

3、路程这三个数量间的相依关系,以及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的含义。2.能根据相遇问题的题意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并说出解题步骤。3.能正确解答相遇问题中求路程的应用题。4.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和创造精神。教学重点:相遇问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解题思路的分析。电教媒体:微机及配套大屏幕、投影仪、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展示设疑(一)前提诊测(投影片)1.张华每分钟走 65 米,走了 4 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 (654=260 米)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谁会用一个数量关系式表示? (板书:速度时间=路程)2.李诚每分钟走 70 米,走了 4 分钟, ? (由学生补充问题再列式

4、计算)评析:旧知的再现,针对性强,抓住与新知密切相关的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为学习新知识作了适当的铺垫。(二)引人课题我们以前学习的都是一个人或一个物体运动的情况,如果是两个人或两个物体同时相对运动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应用题。(板书课题:应用题)二、引导思疑1.创设动态情境,准确理解题意。.微机屏幕显示准备题:张华家距李诚家 390 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走 60 米,李诚每分走70 米。师:请同学们看屏幕,张华、李诚是怎样走的?结果会怎样?(微机演示)屏幕显示张华、李诚两家用太阳表示并不断闪烁,当发出一声悦耳的响声后,张华、李诚分别从两家同时

5、出发,相对而行,经过 3 分钟后两人相遇,这时又发出一声悦耳的响声,张华走的路程用蓝色表示,李诚走过程的路程用红色表示,屏幕底色是浅黄色,色彩清晰艳丽。学生观察后提问:有几个人在运动?出发时间怎样?从哪里出发?出发后方向怎样?结果怎样?板书:人:两个 时间:同时 地点:两地方向:相向(相对) 结果:相遇评析:运用微机所具有的声、光、色、形的特点,创设动态情境,抓住相遇问题的关键,加深学生对两地、同时、相遇关键词的分析和领会,形象深刻地提示了事物的发展、变化与结果,使学生准确理相遇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功能优势,为后面的例题教学扫除了障碍。2 观察、思考、分析、填表。教师利用微机逐分逐分地演示两人走的时间与路程变化情况,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完成下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