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设计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8682355 上传时间:2018-11-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1919 课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设教案设 计计课件 第 19 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明确淝水之战的时间、背景、经过和影响。学习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水利、手工业等发展较快的史实。通过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了解到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北方长期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及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南迁人口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加上南方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促成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二)过程与

2、方法学生分组研读“江南地区的开发”图,进一步了解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通过图例读地图,感知历史地图中一些直观的有效信息。2组织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另一方面用“问题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自主解决问题。3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话题:“假如我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会不会南迁?”让学生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的严重程度,并对新知识进行迁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的过程中,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引导学生关注本地区在历史上的发展情况。(四)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处理本课的主题是“江南地区的开发” 。本课的重点是江南

3、地区开发的史实和原因。本课的难点是内容多、头绪多,教学重点内容不突出。从三国以来,江南地区逐步得到了开发,表现在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农业的发展和进步,手工业的发展等方面。原因主要是东汉末年以来政治不稳定,加上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北方长期战乱,造成大量人口南迁,南迁人口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采用小组先研读“江南地区的开发”图,从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情况入手,突出“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一教学内容。以引导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为主线,将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淝水之战视为背景原因来处理,突破本课难点。二、教学方法问题解决、自学讨论法(

4、一)课前导学了解本地区是否经历过这次开发,有什么历史的痕迹?(二)教学渗透点学生分小组研读“江南地区的开发”图,解决几个问题,进一步强化合作学习的意识,同时训练学生阅读历史地图的技能,并关注自己家乡在历史上的发展情况。2组织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这段历史的兴趣,通过历史事实使学生获得只有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才能发展经济的情感认识。三、教学资源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上)教学过程学生活动引入新课师生互致问候。“开发”是一个在我们日常交流中比较常用的词语。今天老师要看看同学们的大脑中储存了多少个带“开发”的词语或短语?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含有“开发”的词语或短语。大家说了这么多含“开

5、发”的词语和短语,可什么是“开发”呢?“开发”就是发掘、挖掘、利用各种资源、条件,有目的地进行发展的行动。因此开发的重点在发展,开发意味着发展。今天我们来学习了解 1500 年前我国历史上的一次大的开发行动“江南地区的开发” 。板书:第 19 课江南地区的开发引导学生思考并解释“开发”一词的含义。南地区的开发1历史上这次江南地区的开发情况如何?请同学们打开地图册的第 24 页。以 4 人小组为单位一起研读“江南地区的开发”图,解决两个问题:(1)江南地区的地理范围。(2)本次开发取得了哪些成果?学生分小组阅读“江南地区的开发”图,共同解决相关的问题,或发现疑问。2小组之间交流研读成果。关于江南

6、地区的地理范围,注意指导学生通过图例来分析本课所指的江南地区的地理范围。关于江南地区的开发成果,在指导学生看图例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全面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情况,并指导学生归类整理。归纳并板书组织学生充分交流。让学生在反复读图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准确把握江南地区的概念。让学生在图上获取江南地区开发的成果,即表现在:兴修水利、水稻的种植面积扩大、手工业有了发展等信息。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进一步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情况,并归纳。3引用史料,对比感受江南地区开发前后的巨大变化。本次开发成效显著吗?历史上有什么样的记载?引导学生阅读“导入框”中司马迁关于江南地区落后状况的描述,及教材所引

7、宋书中关于江南地区开发后的状况描述。请同学们继续读图,看看我们的家乡是否经历过本次开发?本次开发发生在历史上的什么时期呢?转入下一个问题的讨论。学生阅读教材中相关的历史史料,学习用史料证实历史观点或结论的方法。指导学生进一步熟悉根据方位读图的方法。学生发表观点时,教师要关注他们观点形成的依据。分析讨论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1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时间。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时间概念,便于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学生明确本次开发的时间:三国时期开始。2讨论:“为什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能够得到开发”?江南地区的自然条件优越是客观存在的,可是为什么不早不晚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起来?这个问题的提出,一是指导学生

8、掌握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二是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为本课其他知识的学习做进一步的铺垫。师生讨论、归纳整理并板书:江南自然条件好,人民勤劳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2)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自由发言,让学生在观点的碰撞中明确:江南地区的发展是因为三国以后北方汉族人为了躲避战乱,大量南迁,南迁的人口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加上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所以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发展的关键是劳动力的增加、先进的生产技术。学习“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淝水之战等内容,了解北方战乱的情况,深刻理解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原因。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发展的原因,主要是北方人口的大

9、量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以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据史书记载,这次南迁人口近百万,占当时在籍人口的 1/6。俗话说:故土难离。可是为什么这么多的人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园,到并不富裕的江南地区去了。密切关注学生的回答,抓住学生回答的问题,设计连环问,将学生的兴趣引入学习了解第一目、第二目。学生自由发表观点。学生此时可能只会回答到北方战乱,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地抛出如:北方有战乱,难道南方就没有吗?等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应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阅读教材中“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少数民族”以及淝水之战等内容,然后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1阅读课文的第一目、第二目,形成对三国

10、到南北朝这段历史的整体印象。对政权的具体更替情况不要求学生掌握,但应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这一历史特征。阅读教材,形成对这段历史的总体印象北方战乱、政权更替频繁,南北分裂。2提出问题:如果有时光隧道,让我回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我有搬迁到江南的条件,可是不愿意离开故土,因此在南迁的问题上犹豫不决。现在请各位同学为我出出主意。问题的提出是考查学生对北方的战乱情况的了解和理解程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迁移知识,用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无法安居乐业的观点说明南迁的必然性;另一方面考查学生在情感态度上是否认同了和平、安定是人民的追求,是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板书:北方战乱(3)课堂气氛活跃、轻松。讨论

11、后,充分说明自己的“观点。在学生的交流中,师生形成认识:北方长期的战乱,人民无法安居乐业,南迁到自然条件较好,战争相对较少,社会比较安定的南方是当时人们的必然选择。3学生讲述“淝水之战” ,了解淝水之战对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用“大量的人口迁移到江南,江南就没有战争吗?”的问题过渡到“淝水之战”一目的学习。关于淝水之战,有三个层次的要求:(1)淝水之战的大致经过;教师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讲述淝水之战的经过。(2)淝水之战对江南经济发展的影响;(3)淝水之战留给人们的教训和启示。教师可以视学生能力、教学时间等因素,在课堂上灵活安排此讨论。学生思考、交流。淝水之战消除了前秦对江南地区的战争威胁,使江南的

12、社会环境更加安定。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引导学生从淝水之战的目的、战争的过程及结果等方面思考。4归纳总结。从东汉末年开始,北方的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到黄河流域,内迁的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北方陷入严重的战乱。西晋灭亡,东晋在南方建立,南北分裂。北方的长期战乱,迫使大量的北方人南迁,南迁的人口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加上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比较安定的社会环境,人民的勤劳,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板书:讨论1历史上这次人口南迁在本地留下了哪些痕迹?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对之后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哪些影响?3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认为我们现今的开发活动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启示和借鉴?从地名、姓名、传说中收集。学生自由发言,学生从南方、全国整体经济格局的变化等方面考虑。学生想到即可,不做过多、过深要求。师生从环境、技术、人力等方面进行探讨,概括总结。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