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清单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8675019 上传时间:2018-10-3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8.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清单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清单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清单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清单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清单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清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清单(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进货查验记录制度1 1. .原料选购原料选购采购人员必须根据生产的需要和采购计划单要求,按产地、品种、数量(批量)进行采购,未经厂长同意的,一录不准外购。2.2.原料验收原料验收2.1采购人员必须提前一天通知质检员原料的到货品种、时间、来货单位等,知会质检员到场检验。特殊情况(如晚上、深夜到货的),应在一个工作日内通知质检员抽样检验,确保未经检验不得投入生产。2.2要加强食品运输途中的管理,确保防护和减少途中的损耗。2.3仓库保管员凭检验报告单进行验收,凡外购原料,质量、数量、重量、包装等不符合要求的,仓管员有权拒绝进仓,并报告主管领导处理。2.4原料进厂检验按照产品检验管理制

2、度和购进原料检验操作规程执行。2.5进厂的原料质量和安全卫生应符合其质量和卫生标准要求,经检验判定为不合格的由采购员负责向供货单位提出异议或退货。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一、目的 为严格控制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保证食品安全的生产, 保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二、范围 凡本公司与生产相关的环节应遵守本制度。 三、内容 1、原辅料必须有产品检验证明等相关证明材料。 2、食品必须符合安全、卫生的原则,对关键工序的监 控必须有记录。 3、原料、成品应分别存放;容器、运输工具应及时分 别消毒。 4、不合格产品及落地产品应设固定点分别处理。 5、生产人员每年必须进行一次体

3、检,经过必要的培训 合格后方可上岗。人员进车间必须保持个人卫生,不携带 任何与生产无关的物品,穿着清洁的工作服、帽、鞋,班 前班后必须进行卫生清洁工作及消毒工作。 6、食品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卫生标准,存放间应清洁卫 生、干燥通风、不得污染。 7、仓库应符合仓储要求,库内保持清洁,定期消毒、 有防霉、防鼠、防虫设施,库内产品要堆放整齐,批次清 楚,要求离地离墙保管。成品库内的产品要按产品品种、 规格、生产日期,分垛堆放。 8、设有检验部门,具备相应检验设备,对原料、成品 及生产过程进行检验。 9、对加工过程使用的器具,与生产接触的容器不得直 接与地面接触;不同工序,不同用途的器具,要加以区别, 以

4、免混用。 10、严格执行生产车间、加工设备及工器具的清洁、 消毒工作。 11、车间专门设置消毒剂、洗涤剂,由专人负责保管、 发放、领用并登记生产过程。出厂检验管理记录制度出厂检验管理记录制度 1、目的及适用范围 为了保证公司产品的质量安全性,保证出厂产品质量, 如实记录出厂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依据中华人民食品 安全法和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 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等法律法规要求,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对最终产品的检验。 2、职责 化验室负责最终产品的检验,相关部门负责协助质检 员进行最终产品的检验 。3、工作程序 (1)最终产品的检验是全面考核产品质量是否满足客 户的重要手

5、段,必须严格按产品标准检验要求进行检验。 (2)化验室检验人员须具备相应检验能力,经国家职 业技能鉴定部门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 3.2 化验室对公司出厂的每批产品进行出厂质量检验, 出厂检验项目与所执行标准规定的相关检验项目一致;有 关质量安全指标委托第三方检验中心每年进行不低于两次 的质量检验。 3.3 每一次检验出厂产品质量检验,质检员都应做好检 验记录,记录及时、完整、清晰,并能准确的反映最终产 品实际质量状况。化验室保存好检验记录,保存期限不低 于两年。出厂检验记录应该包括以下内容:食品名称、规 格、数量、生产日期/批号、检验员等。 3.4 化验完成后及时报出检验结果。如产品判定为合格

6、, 物控部仓管方可办理产品出入库手续,如判定不合格,按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规定进行处理。 4、产品出厂记录 4.1 仓管员按照成品库管理制度对成品进行外观质 量和数量的验收,对产品的状态(合格、不合格)进行标识。4.2 仓管员严格按照销售部开具的提货单上的品种、数 量进行发货。 4.3 仓管员按规定在产品出库记录上记录购货者名称、 品种、数量、生产日期等内容。4.4 成品库应保证产品出库记录的及时、完整、清晰, 并认真保管,记录保存期限不低于两年。食品生产安全自查管理制度食品生产安全自查管理制度一、目的一、目的 定期对公司的食品生产安全状况进行自我检查评价, 及时发现危害食品安全的不符合情况并立

7、即采取整改措施, 保证食品的质量以及食品的安全,特制定食品安全自查管 理制度,保证落实质量安全企业主体责任。二、范围二、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对质量安全有关的管理层及各职能部门 和有关人员;食品生产安全自查范围包括现场检查、管理 制度和质量记录。 三、职责三、职责 1、质量负责人:负责食品安全自查工作的协调、管理 工作,批准食品安全自查方案和自查报告。负责食品安全 自查管理制度文件的编制、修改、更新。向公司管理层报 告食品安全自查结果。 2、自查组长:提出自查小组名单,全面负责食品安全 自查实施活动,食品安全自查审核方案和食品安全自查报 告。负责起草食品安全自查方案,组建食品安全自查小组, 每年度

8、对公司的食品安全总体状况检查评价一次,并向经 理提交自查报告。按照食品安全自查计划实施自查,起草 自查报告。对不合格项目的整改、实施效果进行确认。 3、自查小组成员:按照食品安全自查计划及时实施自 查,提交自查报告。4、受检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协助自查,负责本部门 不合格项目的整改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四、实施程序要求四、实施程序要求1、食品安全自查的策划 1.1 自查频次:每年不少于 1 次且时间间隔不超过 12 个月。质量负责人每年初起草食品安全自查方案,在每个 年度内所进行的安全自查,并覆盖所有的相关部门。 1.2 当有下列情况时,需追加食品安全自查。a)发生了严重产品质量问题或外界有重大

9、投诉; b)组织的内部机构、生产工艺、质量方针和目标等有 重大改变。 1.3 食品安全自查方案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由质 管部提出,质量负责人批准实施。 2 食品安全自查的准备 2.1 由自查组长提出食品安全自查实施计划,质量负责 人批准,经批准生效的食品安全自查实施计划表中的自查 组长和自查小组成员即被指定为该次食品安全自查的自查 组长和自查小组成员。2.3 自查小组成员不检查自己的工作。 2.4 质管部负责向自查小组成员提供自查时所需的质量 手册和程序文件,受检部门负责提供其他支持性文件和相 关标准。 2.5 自查小组成员按所检查的范围和受检部门的特点, 编制有可操作性的食品安全自查查表

10、,供检查时使用。 3 食品安全自查的实施3.1 召开一次简短的首次会议,组长介绍自查的目的、 范围、准则、方式、计划和自查人员分工及日程安排,澄 清自查计划中不明确的问题,确定末次会议的时间、地点。3.2 在受检部门人员陪同下,由自查组长主持进行现场 检查,检查员采用现场观察、查阅资料、提问等方法进行 抽样调查。 3.3 寻找客观证据,在自查表中记录质量管理体系是否 符合规定的要求的事实。若发现不符合要求时,将不符合 事实与受检部门交换意见。 3.4 自查结束,自查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分析,确定不符 合事实。在编写“食品安全自查不符合项报告”时,须事 实描述清楚,证据确凿。 3.5 帮助受检核部门

11、制定并评价纠正措施。 3.6 对自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确定不合格项,取得受 检部门签字认可。 3.7 召开末次会议,由自查组长报告自查情况和自查结 果。就食品安全提出检查结论,并对如何提高食品安全提 出建议。 3.8 提交自查报告。4 纠正措施 1)根据审核员填写的食品安全自查不符合项报告, 受检部门除进行确认外,还要分析不符合产生的原因,由 问题的责任部门在 5 个工作日内提出纠正措施,并规定完 成纠正措施的期限。2)纠正措施须在规定的日期内实施完成,如不能按期 完成,责任部门必须向质量负责人说明情况,请求延期。 3)受检部门在预定期限内完成纠正措施的实施后,通 知质保部确认完成情况,并报质

12、量负责人认可。 4)对期限较长的纠正措施,可在下一次食品安全自查 时由自查小组确认。 5)食品安全自查结果提交管理评审。 6)食品安全自查的记录由办公室负责保存。 五、食品生产安全自查检查规程要求五、食品生产安全自查检查规程要求 (一)现场检查规程 1、原辅料(包括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 品)采购进货查验落实情况,检查项目:原辅料存放;专 库管理;标签标识;索证索票;制度具备情况;现场记录。1.1 原辅料存放 1.1.1 原辅料存放是否离地 10cm 以上,离墙 20cm 以上。 外包装是否完整,并应有防止虫害侵入的装置。1.1.2 仓库是否符合卫生要求。 1.1.3 原辅料仓库内是

13、否有过期原辅料,过期原辅料清 理及记录是否符合要求。 1.1.4 生产过程中用到的危险化学品,存放是否符合要 求。1.1.5 原辅料仓库内是否有毒有害物质和非生产用其他 物品,专库专用,防止交叉污染。 1.2 专库管理 1.2.1 食品添加剂是否专库或专柜保存,并有专人管理。1.2.2 内包装材料是否有专库或专门区域存放。 1.3 标签标识 1.3.1 原辅料(除农副产品)标签是否有食品名称、配 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和(或)经销者的名称、地 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 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及其他需要标示的内容。 1.3.2 原辅料标签与索证索票一致,重点查验供

14、货者的 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1.4 索证索票 1.4.1 企业直接采购国外内生产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 剂、食品相关产品是否索取原辅料生产商有效的许可证复 印件(指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取得许可的)和与 购进批次产品相适应的合格证或批检报告。1.4.2 企业直接从流通经营单位采购原辅料的, 是否 留存保留具有流通经营单位信息的每笔购物的凭证。 1.4.3 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辅材料及包装 材料,企业是否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自行检验或委托检 验,并保存检验记录。 1.5 制度具备情况:企业是否具备进货查验记录管理制 度、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出厂检验记录管理制度、食 品安全自查

15、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不安全食 品召回管理制度、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制度等基本制度, 并认真执行。 1.6 现场记录 1.6.1 企业是否有仓库温湿度记录(对于有贮存条件要 求的原辅料)、原辅料进货查验记录、原辅料进出库记录。1.6.2 进货查验记录中是否包含产品的名称、规格、数 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 期、产品许可证证号或票据号及其他合格证明文件编号等 内容,是否保留相关证件、票据及文件。 1.6.3 企业生产加工食品所使用的食品原辅料的品种是 否与进货查验记录内容一致。 1.6.4.食品添加剂使用是否有记录。 (二)生产过程控制 1、厂区环境清洁卫生状

16、况 1.1 厂区内垃圾是否密闭存放,是否散发出异味, 是否 有各种杂物堆放。1.2 厂区设置的防蝇、防鼠设施是否正常运行。 1.3 企业的生活区和生产区是否分离。 1.4 查看是否有清洁记录,是否按卫生制度执行。 2、更衣室 2.1 更衣室进口和出口设置是否变化,内部是否设储衣 柜或衣架、鞋箱(架),个人衣、鞋与工作服、靴是否分开 放置。 2.2 更衣室内空气是否进行杀菌消毒。2.3 更衣室内是否有完好的非手动式洗手设施、干手器, 并配备了洗手液和消毒液。消毒液是否有配置记录,消毒 液的配置和更换要按照使用说明和制度要求。 3、生产加工场所清洁卫生状况 3.1 车间及仓库设置的防蝇、防鼠设施是否正常运行。3.2 物料是否离地离墙堆放。 3.3 生产车间内垃圾是否密闭存放。 3.4 各车间墙面及地面有无污垢、霉变、积水,是否记 录清洁卫生情况。4、生产加工设施、设备清洁卫生状况 4.1 生产加工设施、设备表面是否清洁,无积垢。 4.2 企业是否记录生产加工设施、设备的清洁卫生情况。5、企业必备生产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和清洗消毒5.1 查阅设施、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