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笔记 游走在理性和感性之间——读《教育即育人》有感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8669550 上传时间:2018-10-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读书笔记 游走在理性和感性之间——读《教育即育人》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师读书笔记 游走在理性和感性之间——读《教育即育人》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师读书笔记 游走在理性和感性之间——读《教育即育人》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师读书笔记 游走在理性和感性之间——读《教育即育人》有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师读书笔记 游走在理性和感性之间——读《教育即育人》有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读书笔记 游走在理性和感性之间——读《教育即育人》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读书笔记 游走在理性和感性之间——读《教育即育人》有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读书笔记教师读书笔记 游走在理性和感性之间游走在理性和感性之间 读读教育即育人教育即育人有感有感 关于现在实施的教改,所听、所见、所行、所想已有 不少,我心目中对现代化教育的核心理解就是遵循儿童心 理、生理的发展规律,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教 育。当然,这样的理解在一线教学工作中,实际行动的实 施并非完全符合这一主线,仍有许多困惑和疑难之处。所 以,当看到假期任务中有一项是关于自主学习相关书籍并 写出自己的感悟时,我的心中是窃喜的。因为有外在的力 量去督促自己去学习,我想这个假期在学习这一方面就不 会太空洞。 我所挑选到的书籍是教育即人学 ,对于题目的解读 我是这样理解的:教育是一项

2、研究人性的学科,教育是服 务于人类的学科。在拜读完任永生局长的这本来自于经验 积累、实践演练的书后,有如下感想和大家共享: 作者对书名的解读: 教育即“人学” ,教育的使命就是促进“一切人”的成 长发展,为“一切人”的成长发展创造“自然”的条件。 教育必须对人无条件地接纳、包容、尊重, “让他成为他自 己” 。教育不是万能的。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只是外因,内因就是受教育者的自 我构建和自我成长。由这个观点,让我想到的是:既然教 育是一个外因,那么在实际行动中,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 怎样引导内因的良好成长和发展呐?作者告诉我们,这需 要从学校、教师、课堂三个方面来思考。 一学校方面: 衡量一个学校好

3、坏的标准是能否让学生快乐成长、能 否让教师幸福发展。一个好的学校应该是学生探究知识的 学园,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充满亲情的家园,放飞理想 的田园,师生生命绽放的花园。建设这样的学校,就需要 有面向人性、面向生命、面向发展的办学理念,就需要有 以生为本、以学为本、以素质为本的办学模式,就需要有 依法管理、以德管理、民主管理、科学管理的管理模式。 二教师方面: 教师的作用:可以用第六章的标题“赢得教师就赢得 教育”来体现教师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作者提到的是给教师减负,想给教师减负,就 应该不让教师做那些与教育本质没有关系的事情,让教师 有时间做那些应该做的事情,把教育工作变成创造性的工 作

4、,让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增强教师工作 的主动积极性。只有内在动力增强了,没有负担了,教师 才能真正获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才能重新找回职业幸 福感。 由此衍生出了第二个问题,当给教师减负之后,如果 部分教师依然不能全心关注于教学,依然过着“温水煮青 蛙”般、提前进入养老状态的生活,那学生的教育工作起 步依然是个难题,这就是第二个问题:如何唤醒温水中的 老师,让温水中的老师去救油锅中的孩子? “温水”指的是传统的教育模式,它非常简单,教师 讲、学生听;它非常省力,只抓少数学生的分数,不用追 求也没法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它最让无能的教师收 益,只要你表演得好,不论学生会不会,你的课

5、就是好课, 以至于学生会不会那是学生的问题。所以,教师要想有高 效的课堂,教师应该在少讲的基础上做到:点燃学生的学 习激情、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给学生搭建一个攀登的梯子、 点拨学生自主学习解决不了的问题、构建班级的学习小组 和竞争文化、科学整合教材。 要改变“温水煮青蛙”的状态,就只有通过“课堂教 学改革”即课改,依此来实现教师获得更多学生尊重和教 师的自我成长。新课改有自主、合作、探究这六字箴言, 怎样做才能实现这六字箴言?这要求老师要在课下花费很 长时间做很多事情,比如编制导学案,要想让导学案真正 成为学生学习的方向盘、线路图和导航仪,教师就要考虑 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不同学生的基础差异(备学生

6、) ,知识自 身发展的逻辑规律和知识的结构和要点(备知识) ,考虑怎 样让导学案在课堂上发挥最大的效益(备教法和学法) ,就 要思考课堂上可能生成的问题(备生成) ,还要思考如何构 建小组文化和课堂评价;教师要学会整合时间、让学生只 学那些不会的东西,学会整合学生和空间、让学生根据同 组异质或异组同质的原则对班级进行整合分组,学会整合 教材、根据知识的逻辑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 整合; 三课堂方面: 现在推行的高效课堂模式以预习-展示-反馈为基本流 程。在预习环节,老师要激发学生的正确的迫切的需要, 然后为满足目的学生会自主自发的去预习。 这样的课堂关键是教师要把握“统”与“分”的科学

7、 尺度。 同时,课堂教学结构要实现十大转变: 由传统课堂的教师满堂灌变成高效课堂的学生多学教 师少讲; 1. 由传统课堂的先教后学变成高效课堂的先学后教, 从教与学的顺序上确立学的主体地位; 2. 从传统的教师写教案变成高效课堂的教师为学生编 制学案; 3. 由传统课堂的学生共同听变成高效课堂的学生共同 学,真正将同学这个名称还给学生; 4. 由传统的课后作业变成高效课堂当堂小组对抗竞争 达标; 5. 由传统课堂的提问变成高效课堂的学生展示; 6. 由传统课堂的预设重点难点变成高效课堂的学情调 查; 7. 由传统课堂的教师备教材变成高效课堂的教师对教 材的重新整合; 8. 由传统课堂的传授知识变成高效课堂的传授方法; 9. 由传统课堂的注重掌握知识变成通过提高学习能力, 培养优秀品质,构建健全人格去自我获取知识。 要顺利实现课堂结构的转变,就要关注高效课堂的技术性, 使它成为关键的关键。 首先,要树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最大资源”这个技 术思想; 其次,利用学生是高校课堂的最核心技术; 最后,关注“导学案编制、小组建设与文化构建、课 堂的预习-展示-反馈基本流程、课堂评价体系建设”这四 个操作层面的技术,也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技术。 以上是我对教育即人学这本书内容根据自我理解的重 新整合,最后以任永生局长的一句话“利令智昏和情令智 昏是我们成功路上的两条美女蛇”来告诫自己理性的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