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老人需求社区养老设施规划——以南京朝天宫为例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8661756 上传时间:2018-10-3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老人需求社区养老设施规划——以南京朝天宫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基于老人需求社区养老设施规划——以南京朝天宫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基于老人需求社区养老设施规划——以南京朝天宫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基于老人需求社区养老设施规划——以南京朝天宫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基于老人需求社区养老设施规划——以南京朝天宫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老人需求社区养老设施规划——以南京朝天宫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老人需求社区养老设施规划——以南京朝天宫为例(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基于老人老人需求的社区养老设施规划需求的社区养老设施规划以南京朝天宫为例以南京朝天宫为例 吴子培 摘要:由于政策起步晚,规范支持不足等因素,我国现状既有的社区养老设施规划,过于强调服务载体的设施空间设计,缺乏基于老人需求的设施体系梳理和社区服务资源运作的了解,导致设施布局合理但难以承载相应服务, “只有空间,没有内涵”等问题。 本文以南京朝天宫街道为例,通过社区规划“自下而上”的规划方法,依托“持续照顾”理念中老人所需的预防性、支持性、保护性及社会服务,调研分析朝天宫地区不同年龄、职业、居住方式等特点的老人对于社区养老设施的需求和态度,梳理构建适合社区发展、反应地区老龄特征的设施体系,并提

2、出相应的设施空间优化策略和管理运作建议。旨在突破当前以空间设计为主导社区养老设施规划,体现对社区居家养老的老人关怀,为“老年宜居社区”规划和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完善作研究参考。 关键字:老年宜居社区 社区规划 社区养老设施 1. 规划背景 继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业的意见(2008) 之后,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等相关政策的发展逐渐倾向于社区服务为主的居家养老和社区照顾。 根据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内涵, 社区养老服务是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支撑, 包括了社区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支持 2 类功能(住建部,2011) ,涵盖了老人从健康到衰弱,身体机能各阶段所需的服务: 针对健康老人的预防服务, 轻微和

3、中度衰弱老人的支持服务,重度衰弱老人的保护服务,以及为老人及其家庭提供信息咨询等社会服务。 因此,相较于市区级养老设施,社区级养老设施规划不能仅仅参照相关规范,以养老机构和床位量作为规划设施的主体和参考指标。 而需要更加强调凸显社区的老龄特征, 强调基于社区老人实际需求及社区发展,配置相应规模的养老设施。 本文以老龄化较为严重的南京市朝天宫街道为例,基于社区规划“自下而上”的方法, 以“需求供给”为主线,结合问卷调研、实地踏勘等方式,从老人需求的角度对朝天宫街道地区的社区养老设施提出规划策略。 2. 南京朝天宫基本情况介绍 朝天宫街道位于南京市老城区中心新街口的西南侧,面积 2.8 平方公里,

4、辖 11 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截止至 2010 年底,朝天宫街道 60 岁以上的老龄人口 22482 人,占户籍人口比例 23.9%,比全市老龄化水平高出 10.1%,是高度老龄化地区。街道内空巢老人比例达到近 1/3,具有较高的养老服务需求。另外,70-79 岁的老人占老龄人口比例的 32.9%,在未来的 5-10 年中将步入高龄化。伴随着养老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社区相关的软件层面和硬件层面的应对措施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整个朝天宫街道设有 11 个小区级服务中心,街道中心位于张府园小区辖区中。根据老龄人口统计数据,老人口数量最多的为绒庄新村,达 2832 人,老龄化和高龄化比率最高的分别

5、在汉西门和评事街,达 28.03%和 21.44%。 图 2-1 朝天宫街道现状社区养老设施分布情况 3. 老人需求特征研究 问卷调研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按照老人口的 1%取样,共发放了问卷 225 份,有效回收 221 份。问卷调查的内容共分为三个部分:老人的基本属性,接触养老服务情况和接触服务设施情况。 3.1 样本聚类样本聚类 通过 SPSS 将老人基本属性数据进行二阶聚类,影响聚类结果的预测变量重要性因子由高到低排布为“居住状况” 、 “子女居住关系” 、 “月收入” 、 “教育状况” 、 “年龄”等。 综合分析聚类 1、聚类 2 和聚类 3 的各影响因子及其聚类中心要素,可总结朝天宫

6、地区老人的 3 个聚类群体如图 3-1 所示。 3.1.1 聚类 1:空巢自理型 该类型老人占聚类总量的 39.2%,居住状况为独居或与伴侣同住,子女不在身边但距离较近。该群体的月收入以 2000-3000 元最多,教育程度几乎全为小学及以下,从事行业以建筑和商贸服务业最多。老人们的年龄主体为 70-85 岁,以行动需要器材者最多,经济来源的主体为按月发放的退休金。 3.1.2 聚类 2:子女同住型 该类型占聚类总量的 33.2%, 与子女同住或邻居。 该群体的月收入以 1000-3000 元为主,平均收入水平为 3 个类别中最低,教育程度也以小学及以下为主,多从事农林牧渔行业。老人们的年龄主

7、体为 70 岁以下或 80 岁以上, 以行动需要器材和坐轮椅者最多, 经济来源多为退休金或子女亲属给予。 图 3-1 SPSS 聚类分析图(相对分布) 3.1.3 聚类 3:活跃精英型 该类型占聚类总量的 27.6%,以独居或与伴侣同住,子女距离较远居多,月收入主体为3000 元以上,为 3 个类别中最高。教育程度中初中及以上超过 70%,也为 3 个类别中程度最好,从事行业以卫生、公共管理和科学技术最多。老人们的年龄主体为 70 岁以下且健康状况良好,经济来源多为退休金或工作收入。 3.2 各类型老人的需求分析各类型老人的需求分析 3.2.1 养老服务需求 家政服务” 、 “日常生活照料”和

8、“信息咨询”均为 3 种类型老人最需求的养老服务。其中以“家政服务”需求最多,并在“空巢自理型老人”中表现最为明显,需求比率近 80%。 “住宅宜老性完善”服务的需求主体为“空巢自理型老人”和“子女同住型老人” , “文体娱乐”服务需求集中于“活跃精英型老人” ,需求比率近 25%,而另外 2 者需求比率仅为5%。 “专业医疗护理” 、 “缓解认知障碍” 、 “工具性照料”等服务内容均为“空巢自理型老人”的需求比率最高的养老服务。 3.2.2 设施空间需求 各类型老人的社区养老设施需求与其对应的养老服务状况类似, “日间托老所” 、 “社区养老服务站”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们改善需求最集

9、中的设施。 其中, “空巢自理型老人”对“日间托老所”需求比率最大,达 80%。3 类老人对“心理咨询中心” 、 “社区图书馆”和“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的需求比率最小,均不足 5%。对于“医院”和“卫生服务中心”这样的普适性设施,3 类老人的需求比率近似,没有显著聚类特征。 空巢自理型老人 子女同住型老人 活跃精英型老人 图 3-2 养老服务需求 提供社会服务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能够提供指定照料服务的“社区养老服务站”在“活跃精英型老人”中最为集中。 “养老居所”的需求在 “子女同住型老人”中最为集中,比率接近 1/3。 “空巢自理型老人”选择“养老居所”的比率最小,仅 10%。 “医疗康复

10、”机构的需求以“空巢自理型老人”和“子女同住型老人”群体均较多,约为 30%。分别按年龄和健康状况进行归类分析,年龄以 70-79 岁的老人群体最多,占需求总量的 43.1%,80 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占总量的 39.6%;健康状况以“行动需要借助器材”的老人群体最多,占需求总量的 51.7%, “行动能力有所下降”的老人群体次之,为 25.9%。 3.2.3 需求与接触情况相关性分析 基于调研数据,针对老人对养老服务的相关意见数据进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得出Pearson 相关性系数为-0.02,相关性很弱。 将调研老人对设施空间的相关意见数据进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 得出 Pearson 相关性系

11、数为-0.509,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负相关。 图 3-4 双变量相关性分析 根据双变量相关性分析的数据结果,可以得出结论:老人更加需要改进和增加社区内空巢自理型老人 子女同住型老人 活跃精英型老人 图 3-3 设施空间需求 缺乏的养老设施,而对于养老服务则多基于自身实际需求做出判定。 3.3 结论结论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判定朝天宫街道辖区内不同类别老人对于服务及设施需求如下: 表 3-1 养老服务需求 需求程度需求程度 判定标准判定标准 聚类聚类 空巢自理空巢自理型型老人老人 子女同住子女同住型型老人老人 活跃精英型老人活跃精英型老人 所占比例所占比例 39.2% 33.2% 27.6% 高高

12、 服务类型占所属 聚类比例比例70% - 家政服务家政服务 - 家政服务家政服务 - - - - 中中 服务类型占所属 聚类比例比例 40%-70% 55%-70% - 家政服务家政服务 - 40%-54% 日常生活照料日常生活照料 日常生活照料日常生活照料 日常生活照料、日常生活照料、信息咨询信息咨询 低低 服务类型占所属 聚类比例比例70% - 日间托老所 日间托老所 - - - - - 中中 服务类型占所属 聚类比例比例 40%-70% 55%-70% - - 日间托老所、社区养老服务站 40%-54% 社区养老服务站 社区养老服务站 社区老年服务中心 低低 服务类型占所属 聚类比例比例

13、40% 20%-39% 社区老年服务中心、医疗康复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养老居所(养老院) 社区老年服务中心、养老居所(养老院) 、医疗康复机构 医疗康复机构 20%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社区卫生服务站等 养老居所等 注:表中为调研老人认为亟急改进(增加)的服务。 资料来源:自绘 基于以上结果,各类别老人群体需求程度最高的设施分别为: “日间托老所” 、 “社区养老服务站”和“社区老年服务中心” ; “社区图书馆” 、 “社区老年活动中心” 、 “心理咨询中心”等老人平时使用频率较少的设施需求程度最低。 其中, “空巢自理型老人”对于“日间托老所”的需求高于其他类型的老人, “子女同住型老人”

14、对于“养老居所”的需求高于其他类型的老人, “活动精英型老人”对于“社区养老服务站”和“社区老年服务中心”的需求高于其他类型的老人。 4.规划策略 4.1 基于基于老人老人服务需求的设施体系梳理服务需求的设施体系梳理 基于以上老人需求的特征研究,从持续照顾角度,将相关政策要求、既有规范及规划要素予以整合,可搭建适合该地区发展的社区养老设施体系的基础框架如下: 服务类别服务类别 设施类型设施类型 服务对象服务对象 服务内容服务内容 预防性 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全体老人 2 者者共同组成基层老年病档案建立与预防体系:共同组成基层老年病档案建立与预防体系: 涵盖门诊、疾病预防与检测、老人健康档案

15、建立、 社区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支持 4 项基本服务。 小区卫生服务站 全体老人 社区老年活动中心 全体老人,以健康老人为主 2 者者同社区户外活动空间共同组成老人文体娱乐与健身体同社区户外活动空间共同组成老人文体娱乐与健身体系系,宜与社区不同代系人群共同举办活动: 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图书阅览、老年大学、文艺活动; 小区老年活动站图书借阅、文艺活动 小区老年活动站 全体老人,以健康老人为主 社区心理咨询中心 全体老人 心理疏解、精神慰藉 支持性 服务 养老居所 (老年公寓) 中低收入老人/半失能老人/独居老人 宜老环境优化,低介护的生活照料和住宿配套服务, 与附近医院合作的定期医疗咨询与护理服务 社

16、区养老院 中低收入老人/半失能老人/独居老人 应具备较好的医疗和护理条件,以协助生活为主,中低度介护的生活照料、工具性照料及住宿服务 表:4-1 社区养老设施体系基础框架 资料来源:自绘 注:1.预防服务与保护服务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同一个设施。 2.养老居所(老人公寓)多为市区级部门或社会组织建立,社区层面并不作强制要求。 4.2 设施空间布局规划与优化措施设施空间布局规划与优化措施 基于已构建的社区养老设施体系,结合朝天宫老人的服务需求紧迫程度及设施建设现状,可总结得出该地区需要优化的各项设施,及优化措施如下: 表:4-2 需要优化的社区养老设施 优化方式优化方式 (合建)设施名称(合建)设施名称 (涵盖)设施(涵盖)设施 类型类型 涉及服务涉及服务 类别类别 优化依据与条件优化依据与条件 优化措施优化措施 新建新建 汉西门社区中心 小 区 老 年 活 动站、小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小区老年服务站;止马营社区中心另含小区托老所 预防服务/支持服务/社会服务 1.现状设施条件严重欠缺,亟待改善;2.现状设施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