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8660277 上传时间:2018-10-31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3.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课件(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临海市疾控中心 叶小红 二六年八月九日,主要内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念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介绍工作要求,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事件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系?,突发公共事件,根据事件发生过程、性质及机理,可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故四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狭义),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广义),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2、如鼠疫、霍乱非典、禽流感等)、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影响公共安全的毒物泄露事件,食品安全,重大动物疫情,以及由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治安等突发事件引发的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重大传染病疫情,现有传染病时有暴发和流行天生桥水电站建设,使广西、贵州、云南的5个县发生鼠疫流行,20002002,发现鼠疫病例192例 已消灭或被控制的传染病死灰复燃结核、淋病、梅毒等卷土重来,我国目前结核感染者4亿,患者约500万人,其中传染性肺结核200万,每年约15万人死于结核,重大传染病疫情,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和暴发流行 艾滋病、O157:H7、SARS经

3、流行病学调查提示可能存在或潜在存在的传染病 国外已经存在并流行,可能传入的传染病。如疯牛病、西尼罗病毒脑炎等 人畜共患病禽流感:1997年,香港发生H5N1禽流感18例,死亡6例;20042006年,亚洲、欧洲许多国家接连暴发禽流感疫情。 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流行,危害严重的中毒事件,中毒人数超过30人或出现死亡1例以上的饮用水、食物中毒事件短期内发生3人以上或出现1例以上死亡的职业中毒事件有毒有害化学品、生物毒素等引起的集体性急性中毒事件,食品安全,食物中毒: 卫生部2001年收到的中毒报告为611起,中毒人数19781人,死亡人数135人 。 卫生部2005年收到的中毒报告为256起,中毒人数

4、9021人,死亡人数235人 。 食品合格率很低。 农药残留。 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流行,中毒事件,2002、9、14,南京小汤山中毒事件,600人就诊,200个危重患者,42人死亡2003、12、23,四川开县井喷事件,243人死亡,2142人住院,10000人就诊,65000人疏散2004、4、16,重庆天元化工厂氯气泄漏,7人死亡,15万人疏散,各类自然灾害严重,气象灾害 洪水 热带气旋(台风和风暴)、冰雹、雪灾等 地质灾害 地震、海啸 泥石流 滑坡等 其他自然灾害海洋灾害、森林草原天然火灾等,洪水,全国90%以上的城市有繁重的防洪任务1998年特大水灾中,29个省(市、区)2.3亿人(次)

5、受到灾害影响,死亡3656人,转移2044万人;直接经济损失2642亿元,1998年洪灾情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突发性 多元化 群体性或公共性 综合性和系统性,意外性 频发性 危害性 国际性,突发性,存在发生征兆和预警的可能,但很难做出准确预测和及时识别 时间和地点具有不可预见性。 其形成常需一个过程,开始可能其危害程度和范围较小,对其蔓延范围、发展速度、趋势和结局很难预测。如2002年11月以来,我国一些地方发生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开始之初很难预测日后到会波及全国24个省、市和自治区,最后演变为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意外性,指其发生、发展可能出乎意料,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监测系

6、统敏感健全,更多的突发事件是有可能预料或预见的,我们可以有计划地应对,多元性,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复杂,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种类也呈多元化特点,包括生物病原体所致疾病、食物中毒、不明原因引起的群体性疾病、有毒有害因素污染造成的群体中毒、急性职业中毒、各种自然灾害以及生物、化学和核辐射事件等多种类型,频发性,社会结构全面分化期 近年来许多地区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各种自然灾害的频发 抗生素滥用以及病原微生物的变异导致一些新发传染病、再发传染病及不明原因疾病的频繁发生 有毒有害物质滥用和管理不善导致化学污染、中毒和放射事故也逐年增多,危害性,由于突发

7、公共卫生事件涉及范围广,影响范围大,一方面会对人们身心健康产生危害,可能在很长时间内在人们心灵深处产生阴影;另一方面,一些突发事件涉及社会不同利益群体,敏感性、连带性很强,处理不好可造成社会混乱,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综合性和系统性,不仅仅是公共卫生问题,同时还是社会问题,需要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甚至全社会都要动员参与。因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涉及多系统、多部门,政策性很强,必须在政府的领导下综合协调,才能最终战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其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群体性(公共性),是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害不只是特定的个体,而是不特定的社会群体,具有公共卫生属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分级,

8、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国家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标准(试行) 自然灾害(水旱、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生物、火灾等) 事故灾难(安全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动物疫情) 社会安全事件(群体性事件、恐怖、民族宗教、涉外、刑事案件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根据事件的表现形式划分: 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一定人群中,当病例数累计达到规定预警值时所形成的事件。包括:传染病疫情暴发,不明原因疾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其他中毒、预防接种、服药事件 、医源性感染事件、意外辐射照射事件、以及县以上卫生行政

9、部门认定的其他公共卫生事件。 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当环境因素达到规定预警值时形成的事件,病例为事后发生,也可能无突发事件。包括:菌种、毒株丢失;病媒、生物、宿主相关事件,环境因素、辐射、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划分为四级: 特别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突发报告的背景,2002.3. 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2002年13起(传染病类) 2003年报告141起。 2

10、004.3 卫生部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2003.11.7发布 2004年报告317起 2005年报告270起 2006.1.1 卫生部卫办应急发【2005】288号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2005.12.27发布,卫办应急发【2005】288号 说明 为了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工作,确保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有效地开展预测、预报、预警工作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 在总结分析近几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 从 200

11、6 年 1 月 1 日起实行。 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对该规范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部卫生应急办公室。,基本原则,依法报告 统一规范 属地管理 准确及时 分级分类 分层管理,逐级审阅,分级处理。 分级:各级机构报告的事件级别不同. 分类:是指不同的机构报告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组织实施与工作职责,卫生行政部门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 医疗机构和其它责任报告单位 与群众健康和卫生保健工作密切相关的机构,如检验、检疫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环境保护,监测机构、教育机构等,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业务管理工作,信息收集,网络直报和审核工作,定期

12、汇总分析辖区内相关领域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设置专门的举报、咨询热线电话,接受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举报、咨询和监督,负责收集、核实、分析辖区内来源于其他渠道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订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重大中毒事件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应急预案等 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对属地的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事件报告和信息网络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 按照突发事件监测和预警系统设置的要求,配置必需的设施和设备,建立和完善信息的报告、存储、分析利用和反馈系统;确保日常监测和预警工作的正常运行。,医疗机构和其它责任报告单位,负责报告发

13、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建立突发事件监测报告制度,突发事件发生时,按照规定时限,以最快通讯方式向事件发生地疾控机构进行报告。 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事件网络直接报告的需要。,报告范围与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范围,包括可能构成或已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其标准不完全等同于实际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确认、分级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标准的判定 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省政府办公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标准(试行)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级) 腺鼠疫在1个县(市、区)发生,1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10个; 霍乱在1个县(

14、市、区)发生,1周内发病9例以下;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 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与标准,传染病 食物中毒 职业中毒 其他中毒 环境因素事件 意外辐射照射事件 传染病菌、毒种丢失 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 医源性感染事件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传染病,(一)传染病(续1),(一)传染病(续2),(二)食物中毒,食物中毒 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有毒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食源性疾病。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 人及以上或死亡1 人

15、及以上; 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 人及以上或死亡1 人及以上。 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 人及以上。,(三)职业中毒,急性职业中毒: 在生产过程中,从事职业活动的人员一次或短时间大量接触外源性化学物,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伤,甚至危及生命的病变。如一次事故性有毒气体泄露引起的人员中毒。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 人及以上或者死亡1 人及以上的。,(四)其他中毒,出现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以外的急性中毒病例3 例及以上的事件。(五)环境因素事件 指化学品的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和废弃处置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化学品泄露

16、,造成空气、水源和土壤等周围环境的污染,严重危害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发生环境因素改变所致的急性病例3 例及以上。,(六)意外辐射照射事件,主要是指放射性 出现意外辐射照射人员1 例及以上。(七)传染病菌、毒种丢失 发生鼠疫、炭疽、非典、艾滋病、霍乱、脊灰等菌毒种丢失事件。,八)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群体性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预防接种后发生的,可能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医学事件。包括接种后感染,卡介苗接种事件和群发性癔症。 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一个预防接种单位一次预防接种活动中出现群体性疑似异常反应;或发生死亡。 群体预防性服药反应:一个预防服药点一次预防服药活动中出现不良反应(或心因性反应)10 例及以上;或死亡1 例及以上。,(九)医源性感染事件,医源性、实验室和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感染也属。 医源性: 因各种诊疗活动所致的医院感染。血液血制品、输液制品、药物和用液、诊疗器材和设备、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 医院感染暴发: 在较短时间内于同一病区或某一病人群体,出现3例及以上或大量的同类感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