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病人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_图文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8653508 上传时间:2018-10-3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卧床病人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_图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卧床病人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_图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卧床病人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_图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卧床病人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_图文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卧床病人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_图文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卧床病人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_图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卧床病人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_图文(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期卧床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干预,长期卧床病人的主要并发症有:,1.坠积性肺炎,2.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3. 褥疮,4. 消化功能减退、便秘,5.泌尿系感染及结石,一、坠积性肺炎,坠积性肺炎多见于严重消耗性疾病,在骨科主要发生于因骨折长期卧床不起又不能坐起和翻身的患者。特别是老年、体弱及伴慢性病者,可能危及生命。 原因:活动受限妨碍有效通气(限制肺部扩张)及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肌力减弱和呼吸道上皮纤毛运动减弱)。,坠积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1、鼓励病人有效咳嗽及咳痰咳嗽是一种清除肺内痰液的反射性防卫动作。须向病人讲明咳嗽的意义,指导协助病人进行有效的咳嗽。其方法是:嘱病人深吸气,在呼气约2

2、/3时咳嗽,反复进行,使痰液由肺泡周围进入气道而咳出。,坠积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2、翻身拍背: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协助患者翻身及拍背,每2h一次。拍背时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由外向内,由下向上,有节奏的轻轻拍打背部或胸前壁,不可用掌心或掌根,拍打时力度应均匀一致,每次35min。通过拍背,使支气管、细支气管内痰液因振动而产生咳嗽反射,同时鼓励患者进行咳嗽及深呼吸,痰液由小气管到大气管,随即咳出。,坠积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3、湿化气道: 雾化吸入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以将药物直接输送到支气管及肺泡,达到抗感染,解痉平喘,稀释痰液及扩张支气管等目的。超声波雾化吸入 雾化吸入 氧气雾

3、化吸入 氧流量68L/min 注意呼吸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以免引起二重感染。,坠积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4、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对于昏迷患者来说,吸痰更是预防并发肺部感染的关键。 注意:吸痰时操作要轻柔,每次吸痰不得超过15秒。 负压:成人40-53.3kpa (300-400mmHg)儿童40kpa,二、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多见于长时间限制活动的肢体,血流缓慢,加上老年患者的硬化和狭窄,很易引起深静脉内血栓形成,肢体可长期的肿胀。左下肢血栓形成远远高于右下肢。 原因:卧床病人下肢静脉回流缓慢,如血黏度较高,极易形成血栓,堵塞静脉,出现肢体肿胀、疼

4、痛。 血栓可脱落,沿血管走行,造成重要脏器栓塞。最严重:肺栓塞 注意: 留置针封管,PICC.CVC的护理用防止血栓形成的药物,穿弹力袜等,如已经发生,患肢一定制动防栓子脱落。,如已确诊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应注意卧床休息。下肢静脉血栓发病的12周内最不稳定,栓子极易脱落。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并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肢体过多活动及腹压过高,引起血栓脱落。卧床期间,注意更换体位,保持皮肤清洁,防止褥疮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1、饮食护理 血黏度增高是诱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重要原因,卧床病人应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低脂饮食,且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肥腻食物,以降低血黏度,防止下

5、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2、患肢护理 抬高患肢30,使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 cm,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水肿,缓解疼痛。下肢广泛水肿者,注意保护患肢,避免碰撞、挤压及热敷,以免皮肤损伤感染,加重病情。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肢周径、颜色及温度的变化:患肢周径不断增加,颜色加深,说明静脉回流受阻,病情加重;患肢皮温升高说明出现感染,应及时协助医生处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3、溶栓护理 由于急性期使用了大量的溶栓、抗凝药物,所以应密切观察凝血功能的变化,注意出血倾向,发现牙龈出血、鼻衄、皮下出血、黑便及尿血等出血情况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调整用药。急性期血栓较疏松,容易脱落,在溶栓治疗时,要更加

6、警惕肺栓塞的发生,高度重视患者出现的胸痛、咳血、呼吸困难、咳嗽及发绀等症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4、恢复期护理 在患肢水肿明显减轻后,应下床适当活动,增强肌肉收缩,加速静脉血液回流,防止新的血栓形成。活动应循序渐进,不可过度,避免久站。有些患者由于遗留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活动后水肿等,应在活动时穿医用弹力袜,有利于增强静脉血液回流,减轻症状,在休息时也应抬高患肢。,三、褥疮,褥疮的定义又名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压疮的形成,1.力学因素压力、摩擦力和剪切力,2.局部经常受潮湿 或排泄物刺激,3.全身营养障碍,压疮形

7、成的原因,压疮的好发部位,压疮多发生在受压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骨隆突处。 和体位有关注意:患者住院期间发 生压疮已被定为医疗事 故。如住院患者有压疮, 应填写压疮上报卡,并 写清楚院外还是院内发生。,压疮的预防措施,压疮的预防要求护理人员做到,六勤,压疮的分期及护理,淤血红润期 炎性侵润期 浅表溃疡期 坏死溃疡期,分 为 四 期,一期 瘀血红润期,临床表现,护理,局部红、肿、热、疼或麻木,去除压力30min后皮肤颜色不能恢复正常。,除去病因,加强预防 1.做好六勤,加强营养 2.红、紫外线照射,原则:,表皮,二期 炎性浸润期,护理,临床表现,局部由红变紫,皮下出现硬结,水肿

8、,疼痛,形成水泡。此期静脉瘀血,炎性细胞浸润,渗出增加。,保护皮肤,避免感染 1.加强营养,水泡处理: 小泡:涂厚层滑石粉包扎使其自行吸收 大泡:无菌抽液,涂消毒液后无菌包扎 2.红、紫外线照射,皮下,三期 浅表溃疡期,护理,临床表现,水泡扩大,表皮破溃,露出红润创面,有黄色渗液。伴感染时创面有脓性分泌物。仍有疼痛。,应尽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以鹅颈灯距疮面 25cm 照射疮面,每日 1-2 次,每次 10-15 分钟,照射以后以外科无菌换药法处理疮面,还可采用鸡蛋内膜、纤维蛋白膜等贴疮面治疗。,肌肉,护理,临床表现,溃疡向深部和周围组织扩展,脓性分泌物多,有臭味,坏死组织发黑。溃疡可深达骨骼

9、,可伴有全身感染。,四期 坏死溃疡期,此期应清洁疮面,去除坏死组织,操持引流通畅,促进愈合。 1.如疮面有感染,轻者可用无菌等渗盐水或1:5000呋喃西林溶液冲洗创面,抑制细菌生长, 2.溃疡面有脓液者可用优琐溶液、.10.3利凡诺溶液清洁创面; 3.溃疡较深,引流不畅时,应用过氧化氢溶液冲洗,防止厌氧菌滋长。,四、消化功能减退、便秘,卧床病人由于活动量明显减少,多数病人会出现食欲不振、饭后不易消化、腹胀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另外,由于活动量减少,肠蠕动也减少,加上饮食不能及时地合理调整,便秘现象在骨科非常常见。,消化功能减退、便秘的预防及护理,1、合理饮食,增加食物中的粗纤维含量,做好饮食知

10、识宣教。 饮食指导要因人制宜、因病制宜,经常指导病人做好饮食调整,嘱其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多维生素食物保证每日饮食中蔬菜与水果量不少于250g,因为纤维素可增加肠腔容量,刺激肠壁,使肠蠕动加强,肠内容物通过时间缩短,粪便的水分增加,大便软化,易于排出。 还要注意多饮水、补充蛋白质,因为缺少蛋白质会使肠道无力,影响肠蠕动,也会引起便秘。,消化功能减退、便秘的预防及护理,2、腹部按摩法:如病情允许,可使病人取平卧位或低半卧位,腹壁放松,双手重叠,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方向反复推展按摩,使腹部下陷1cm,幅度由小到大,直至产生肠蠕动。12次/天,1015min/次,可于早餐后30

11、min进行,或在排便前20min进行。,消化功能减退、便秘的预防及护理,3、合理使用缓泻剂 使用缓泻剂应遵循最小剂量、最短疗程、最合理剂型的原则。对于骨科卧床患者要询问每天大便情况,3天以上未排便者应及时采取措施,如使用胃肠动力药或缓泻剂。临床常用潘泻叶、果导片、排毒养颜胶囊、 等均有效。,五、泌尿系感染及结石,原因:长期卧床易导致盐类晶体沉积,钙盐久滞于肾及尿道易形成结石或引起感染。,泌尿系感染及结石的预防及护理,1、鼓励病人大量饮水,以产生大量尿液冲洗膀胱,同时也可以防止尿结石的形成,并保持会阴部清洁。 2、协助病人习惯床上排尿,训练膀胱反射性动作,当膀胱充盈时,用手由外到内,由轻到重按摩膀胱,帮助排尿,或利用条件反射诱导排尿,如听流水声或用温水冲洗会阴;亦可用针刺中极、曲骨、三阴交穴或艾灸关元、中极穴等方法,刺激排尿。,泌尿系感染及结石的预防及护理,3、预防感染还应注意尽量避免导尿及膀胱冲洗。穿宽松、透气及吸湿性能良好的棉布内裤,戒除不良憋尿习惯。 4、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的病人要注意固定好尿管,保持插管的局部清洁。鼓励病人多喝水,经常更换体位,以防尿路感染和结石,为保持和增加膀胱的紧张度和收缩力,可用夹子夹住导尿管,每4小时开放一次。,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