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同步分层测评7铃兰花苏教版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8645462 上传时间:2018-10-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同步分层测评7铃兰花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同步分层测评7铃兰花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同步分层测评7铃兰花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同步分层测评7铃兰花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同步分层测评7铃兰花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同步分层测评7铃兰花苏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 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学业分层测评苏教版- 1 -学业分层测评学业分层测评( (七七) ) 铃兰花铃兰花语言运用层1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近几年鲜有干部因数字造假被问责,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干部吹“数字牛皮” ,使违法违规异化成心领神会的“潜规则” 。B董卿事后回想起这个挑战项目时,她表示“会让自己不寒而栗” ,同时作为这场催眠之旅的见证人,她也坦言只有产生心灵感应时才会被催眠。C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告诉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只要敢于探索,展现在眼前的将是另一番别有洞天。D不与当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理论就是空中楼阁;因为迷信苏联经验

2、、固守共产国际决议,中国革命曾经走到穷山恶水的关口。【解析】 A 项,心领神会:不用对方明说,心里领悟其中的意思。不符合句意,应该用“心照不宣” 。C 项, “另一番”和“别有”重复。D 项,穷山恶水:形容自然条件很差,物产不丰富的地方。不符合语境,是“山穷水尽”的误用。【答案】 B2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一个 7 岁的孩子晚上独自穿过密林,克服一些极难走的地形和严重的困难,光脚行走了大约 1.6 公里,终于走到威尔金斯的家,这真是个奇迹!B铁路总公司将在自贸试验区开展货运一体化改革,优先推进“互联网铁路”特色,建设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贸易铁路网。C在大量工业产品升级换

3、代之际,我们要大力弘扬这个时代的工匠精神,使中国制造能够成为响当当的品牌,真正走向世界。D近年来,飞抵齐山平天湖风景区湿地月亮湖的候鸟逐年增多,今年的数量创下历年之最,高峰期小天鹅近 70 多只,成为池城一道靓丽的风景。【解析】 A 项,搭配不当, “克服地形” ,动宾不能搭配;B 项, “开展货运一体化改革”成分残缺, “开展”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词,可以在最后添加“的活动” ;D 项,不符合逻辑,“近 70 多只” ,删除“近”或“多” 。【答案】 C3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几百年的禁书、焚书、战乱、文字狱、封建迷信等等,使文化典籍丧失无数,唯独文学名著大多

4、无恙,至今依然生气如故,_。A细心分析,似乎它们始终是在民间流传,已成为普通人民宝贵的精神食粮B究其缘由,是因为它们始终是在民间流传,已成为普通人民宝贵的精神食粮C恐怕主要是因为它们早已成为普通人民宝贵的精神食粮,始终在民间流传2018 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学业分层测评苏教版- 2 -D推其原因,是它们早已成为普通人民的精神食粮,所以始终在民间流传【解析】 从上文“唯独” 、 “至今依然生气如故”等表述的肯定语气来看,宜保持语气的一致性,也用肯定的语气表述,A、C 两项中“似乎” 、 “恐怕”语气不当。 “如故”的原因,从根本上说应该是“已成为精神食粮”而不是“在民间流传” ,故选 B

5、项。【答案】 B4 4(20182018全国卷)下面是某校为教师编写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而提供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90 个字。【答案】 编写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首先要进行环境分析和自我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人定位并设置发展目标,然后制订达成目标的操作策略,最后展开评估与信息反馈,再据此作进一步修订。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槐花盛开的季节单士兵记忆里,只有在槐花盛开的时节,我才感觉到与春天真正挽手。那时,槐树蓊郁葱茏,枝叶婆娑,那垂挂于枝头的槐花,似串串珍珠,点缀于青枝翠叶间。风摆枝条,那静雅的花束,如串串铃铛,翩然摇曳

6、,风情无限,颇具诗意。这是置身于都市的人无法寻求的古朴与自然。少年上学时,沿着扁担河走。河畔,是一排老枝横虬的槐树。春日,槐树枝叶浓密,枝桠四周张开,树冠如一绿色巨伞,遮掩着半边河水。上学时,头顶一树槐花,缕缕槐香送至鼻端,干净浓郁,浸润心田。眼前不时有落蕊飘扬,那追逐飞舞的蜂蝶萦绕身侧,极具诗意。如今我仍常感叹,槐树老丑多刺,却能绽放出如此俏丽静雅的花束,来点缀春光,从而使童年的春天变得那么生动美丽。那时黄昏,我常斜倚槐树粗壮的似龙鳞环盖着的树干,面对水声潺潺的扁担河,并背书2018 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学业分层测评苏教版- 3 -诵文。那时,点点繁花轻柔舒缓地飘落于一湾清水中,款款漂

7、向下游。蜂戏白花,蛙鼓清溪,鸟语互答,那种落花流水的意境,清新悦人,恬静淡雅,缥缈静谧,如同置身于童话之中一样。我常以为,那也是苏北乡村的最美的风情画。我于槐花,似乎更有着一份特殊感情。少时家贫,逢春夏之交,青黄不接之际,家中无以进食。母亲总带着我来到河畔槐林。母亲用钩子拽低槐树枝,我提着一个竹篮跟在后面,于繁枝茂叶间,摘下串串白花。有时,槐花刚经过雨水的浸洗,清新鲜润,嘴馋得忍不住,摘下一串,咂上一口,那甜丝丝的感觉,沁人心脾,久久仍觉清香萦口。回到家里,母亲会做上一锅槐花饼,香喷喷的,十分可口。在艰难的岁月中,槐花给予了我们生活最好的馈赠。忆起我初为文时,曾读过汪曾祺的一篇题为玉渊潭的槐花

8、的散文。文章只在开头说玉渊潭槐花开了,如下了一场大雪。接下来全文未提及一次槐花,只是将养蜂人的生活琐碎娓娓道来,最后,当养蜂人走了时,才发现玉渊潭的槐花落了。那份恬淡静雅意境,令人回味无穷。当时我不禁大叹,散文竟能这样写。也许是机缘巧合,后来喜欢的几个作家,他们竟都与槐有关。如将其书斋命名为古槐书屋的,被称为古槐老人的俞平伯;将其散文结集取名为槐园梦忆的梁实秋;将其诗集定名为槐聚诗存的钱钟书等。读他们的诗文,感觉情味隽永,雅致之极,仿佛置身于悠悠槐花香馥中,透着静趣,静则悠,悠则闲,令人忘忧弃烦,心境澄明。这一切,也让我有了一种难以言述的槐树情结,我也常想,我写出的文字,要是能有槐花飘香那样淡

9、雅随意,那该多好。又到槐花盛开的季节了,我故园的扁担河两岸,那一溜槐树,又该缀满串串细碎的槐花了吧。它们一定又在轻柔的春风里,在碧绿的叶片间,温文尔雅地起舞了。只是,身处城市的我,一年一年,灵魂已落满红尘了,渐渐远离那平实朴素的乡村情韵了。此时,我突然想起了元好问的那首题为伦镇道中见槐花的诗,诗云:“名场奔走竞官荣,一纸除书误半生。笑向槐花问前事,为君忙了竟何成?”是的,自古及今,追名逐利,如此忙碌人生,令人倦怠不堪。若能除却红尘烦琐,抛弃功名利禄,回到曾经拥有的幽静恬淡日子,那该是何等的轻松惬意。但我辈毕竟俗人,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只能做骑在城墙上的边缘人。所以,愿我今夜有梦,梦里,于淡淡槐花

10、香馥中,听那月色下槐花绽放的声音。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是一篇情味隽永的、耐人寻味的咏物抒情散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回忆起少年时故乡春天那最美的风情画。B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槐花、槐枝的形态美。C作者说“我辈毕竟俗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只能做骑在城墙上的边缘人” ,这话透露出了作者发自心底的精神家园失落后的那份苍凉、感叹和无奈之情。D作者引用了元好问的那首诗,意在表明作者渴望能真正像槐花那样,除却红尘烦琐,抛弃功名利禄,回到曾经拥有的幽静恬淡日子;同时尖锐地批评了社会上那些追逐名利之人,为2018 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学业分层

11、测评苏教版- 4 -了名利误了自己的一生。E作者借槐花的清香静雅,槐花的无私馈赠,礼赞了槐花的“古朴与自然” ,以及那不与人相争的恬淡静谧之美。【解析】 B 项,文中没有多处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更没用夸张;D 项,引用元诗只在写自己的感受,没有尖锐批评社会上那些追逐名利之人。【答案】 BD6本文的题目为“槐花盛开的季节” ,作者极力描写春天里盛开的槐花,概括说明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槐花的外在美的。_【答案】 从视觉写槐花似串串珍珠,花束如串串铃铛;从嗅觉写槐花缕缕清香;从味觉写槐花清香萦口,甜丝丝。7作者为什么说“记忆里,只有在槐花盛开的时节,我才感觉到与春天真正挽手”?阅读文章第至段,分条概括说明。_【答案】 俏丽静雅的花束使童年的春天变得生动美丽;流水落花的意境使我如同置身童话之中一样;在艰难的岁月,槐花给予了我们生活最好的馈赠;槐花的古朴与淡雅让我有了一种难以言述的槐树情结。8作者在文中列举了自己钟爱的“竟都与槐有关”的一些作家学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请谈谈你的看法。_【答案】 表面上看是作者神往这些大家那“雅淡随意”的诗文,其实是作者追慕大家身上所散发出来的虽学富五车却淡泊名利的如槐花般淡雅随意的人生。这既深化了主题,又增加了文章的厚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