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同步分层测评14云南冬天的树林苏教版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8645434 上传时间:2018-10-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同步分层测评14云南冬天的树林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同步分层测评14云南冬天的树林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同步分层测评14云南冬天的树林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同步分层测评14云南冬天的树林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同步分层测评14云南冬天的树林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同步分层测评14云南冬天的树林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同步分层测评14云南冬天的树林苏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 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学业分层测评苏教版- 1 -学业分层测评学业分层测评( (十四十四) )云南冬天的树林云南冬天的树林语言运用层1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央视科教频道举办了诗词大会比赛,邀请备受人们喜爱的蒙曼、康震等老师坐而论道,助解中华古典诗词文化。B在时速三百千米的高铁上,书香陪伴的旅程充满韵味,小说的曲折、散文的柔美和诗歌的奔放融汇成对目的地的心旷神怡,蓦然抬首,窗外春意盎然。C关键时刻,总有可敬可爱的人挺身而出,舍弃小我成就大我,他们血管里流淌着英雄的血液,精神上与烈士们息息相通,延续着民族精神的滚滚洪流。D今天,据网

2、上微博爆料,临沧疑似开来大批解放军陆空部队!山上,公路到处是我们连绵不断的部队。气氛紧张而亢奋。【解析】 D 项,连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A 项, “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正事,后指空谈大道理。与语境不合。B 项,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此处使用对象不当。C 项,息息相通: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此处不合语境。【答案】 D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丝绸之路国际文化首届论坛上,作为论坛主办方之一的中国丝绸之路基金会的代表宣布,将在“丝路”沿线共同发起寻找 100 个“丝路明珠”的文化活动。B 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认为,流行语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传递社会“正能量” ,合

3、乎汉语语法规范,既要有流行性,也要有创新性。C中海油“海洋石油 981”钻机平台项目管理得力,优化提高了作业效率,确保了西沙中建岛附近海域作业按期顺利完成。D近年来,鉴于数字图书的发展及互联网在线教育的持续火爆,使得智能教育泡沫进一步扩大,引起了教育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解析】 A 项,语序不当,应为“首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论坛上” ;且“100 个丝路明珠的文化活动”表意不明。C 项,搭配不当, “优化”与“效率”不搭配,可改为“优化钻机设计,提高了作业效率” 。D 项,成分残缺,可删去“鉴于” 。【答案】 B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4、处不超过 12 个字。环境污染历来被看作“全球问题” ,这不但因为_,一个国家遭遇的污染非常容易进入另一个国家;而且因为各国的环境缺陷往往形成复合结构,带来综合性环境效应。由此来看当前国内的雾霾天气,就不能将_要么单纯归于国内的产业或生活方式,要么单纯归于国家层面的缺乏规划和监管不力。面对雾霾持续不退和 PM2.5数值居高不下2018 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学业分层测评苏教版- 2 -的现状,现在迫切需要从政府到企业,从社会到个人,_。【答案】 环境污染的影响没有国界(答出环境污染的扩散性、传播性等意思即可)污染的成因(原因、责任、过错等也可)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整体观念(运用“都” 、 “共

5、同”、 “携手”等词语表达齐心合力治理污染的意思即可)4下面是中国居民文化消费基础性调研报告的部分数据,请根据图表,写出两条结论。不超过 90 字。居民有文化实践消费习惯的各项占比情况不同性别的人均年文化消费状况(单位:元)_【答案】 看电视和上网在人们的文化实践活动中所占比例最大。(意思对即可)不同性别的人在文化消费上的总平均花费相差不大,但男女对文化消费类型的偏好有所不同,其中影像设备是男女最大的文化消费支出。(意思对即可)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青岛的树苏雪林近处万瓦鳞鳞,金碧辉煌,远处紫山拥抱,碧水萦回。青岛是个美丽的仙岛,也是我国黄海上的一座雄关。百余年前被德国人强

6、行割据,十余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行将失败之际,又被日本人趁机攫作囊中物,现在才回归我国版图。只愿这一颗莹洁的明珠,永远镶嵌在我们可爱的中华王冠上,放射万道光芒,照射着永不扬波的东海,辉映着五千年文明的光华!青岛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树多。到处是树。密密层层的,铺天盖地的树,叫你眼睛里所见2018 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学业分层测评苏教版- 3 -的无非是苍翠欲滴的树色,鼻子里所闻的无非是芳醇欲醉的叶香,肌肤所感受的无非是清凉如水的爽意。从高处一看,整个青岛,像是一片汪洋的绿海,各种建筑物则像是那露出水面的岛屿之属。我们中国人说绿色可以养目;英国十八世纪也有个文人写了一篇文章,将这个理由加以

7、科学和神学的解释,他说道:别的颜色对于我们视神经的刺激或失之过强,或失之过弱,唯有青绿之色最为适宜,造物主便选择了这个颜色赐给我们,所以我们的世界,青绿成为主要的部分。这道理也许是对的吧。我常自命是个自然的孩子,我血管里似流有原始蛮人的血液,我最爱的自然物是树木,不是一株两株的,而是森然成林的。不过诞生于这现代社会,受了诗书的陶冶和各种物质文明的熏染,我的蛮性已被过滤得所余无几了。因此那充满毒蛇猛兽的赤道森林,我不敢领教;连绵千里,黑暗不见天日的非洲某些地区的森林,我也思而生畏。我只欢喜都市或乡村人工培植的茂密森林,像从前欧洲和今日青岛所见的,便感满足。不过像巴黎的卢森堡、里昂的金头公园,虽万

8、树如云,绿荫成幄,我可不大中意,因为游人太多,缺乏静谧之趣。你的心灵不能和自然深深契合,虽置身了无纤尘的水精之域,仍不啻驰逐于软红十丈的通衢,还有何乐趣之足道?我毕生不能忘记的是十年前里昂中法学校附近菩提树林的散步。那里有好几座菩提树的林子,树身大皆合抱,而润滑如玉,看在眼里令人极感怡悦。仰望顶上叶影,一派浓绿,杂以嫩青、浅碧、鹅黄,更抹着一层石绿,色调之富,只有对颜色有敏感力的画家才能辨认。怪不得法国有些画家写生野外之际,每一类油彩要带上五六种,譬如蓝色,自深蓝、靛蓝、宝蓝、澄蓝直到浅蓝,像绣线坊肆的货样按层次排列下来。这样才可用一枝画笔摄取湖光的滉漾、树影的参差和捕捉朝晖夕阳、风晨月夕光线

9、的变幻。大自然的“美”是无尽藏的,我们想替她写照也该准备充分的色彩才行。散步倦了,不妨就着那软绵绵的草地坐下来,将身子倚在树上。白色细碎的花朵,挟着清香,簌簌地自枝间坠下,落在你的头发上、衣襟上。仲夏的风编织着树影、花香与芳草的气息,把你的灵魂,轻轻送入梦境,带你入于沉思之域。教你体味宇宙的奥妙和人生的庄严,于是你的思绪更似一缕篆烟,袅然上升而游于无垠之境。回到祖国,我常感觉心灵枯燥,就因为郊野到处童山濯濯,城市更湫隘污秽,即使有几株树,也是枯黄凋萎,了无生趣,所以我曾在鸽儿通信里大发“故国乔木”之叹声。记得我初到青岛时,曾对我们的居停主人周先生说:“青岛,果然不愧这一个青字,从前国人之所以名

10、之为青,想必是为了这里树多的缘故。 ”“您错了。 ”周先生笑着说,这地方如真算个岛,则从前当呼之为赤岛青岛之东,有一个真正的小岛,其名为赤而不能名之为青。因为它在德国人割据以前,原也是个不毛之地。从前的青岛,都是乱石荒山,不宜种树。德国人用了无数吨炸药、无数人工,轰去了乱石,从别处运来数百万吨的泥土,又研究出与本地气候最相宜的洋槐,种下数十万株。土壤变化以后,别的树木也宜于生长,青岛才真的变成青岛了。2018 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学业分层测评苏教版- 4 -别人从不能种树的石山上,蛮种出树来,我们有无限肥沃的土地,却任其荒废,这是哪里说起的话!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

11、项是( )A文章开头交代了青岛的地理位置,回顾了青岛屈辱的历史,更展现了其悠久而辉煌的文明。B作者把青岛比作是“一片汪洋的绿海” ,而“各种建筑物则像是那露出水面的岛屿之属” ,这样写形象地表现出了青岛树多而密的特点。C “回到祖国,我常感觉心灵枯燥” ,是因为“我”对祖国落后的现状不满,回国前的希望与回国后的失望形成强烈的对比。D这篇散文写了青岛的树,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青岛的树的喜爱。文章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文笔诙谐而又细腻。【解析】 A 项, “更展现了其悠久而辉煌的文明”于文无据。C 项, “我对祖国落后的现状不满,回国前的希望与回国后的失望形成强烈的对比”不合文意,从文中看, “我常

12、感觉心灵枯燥”是因为“郊野到处童山濯濯,城市更湫隘污秽”的环境了无生趣。D 项, “浓郁的地方特色”在文中并没有充分体现,本文的文笔也不“诙谐” 。【答案】 B6青岛的树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全文予以概括。_【解析】 本题的答题信息区为第 2、3、6、7 四段中,第 2 段主要写青岛的树多、呈青绿色,特别茂盛的特点;第 3 段则指出青岛的树属于都市“人工培植的茂密树林”这一特点;从第 6、7 段可看出青岛的树能滋润心灵。整合以上信息,用简单的语句概括即可。【答案】 茂盛、苍翠(多、密密层层、铺天盖地),多人工栽植,让心灵与自然契合(能滋润心灵)。7文章题为“青岛的树” ,本应着力写青岛的树,但作

13、者为什么浓墨重彩地描写里昂中法学校附近的菩提树林?_【解析】 答题时应考虑内容的安排与中心之间的联系。文章题为“青岛的树” ,但却在第4、5 两段着力描写了里昂中法学校附近的菩提树林,并突出了其静谧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其的喜爱之情,这与下文作者归国之后所见“郊野到处童山濯濯,城市更湫隘污秽”形成对比,自然引出后文对青岛树的描写。【答案】 表达自己对静谧的茂密树林的喜爱之情和初回国时对所见荒废景象的失望之感,2018 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学业分层测评苏教版- 5 -烘托(衬托)青岛的树,突出见到青岛的树时的惊喜。8文章最后一段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十分复杂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_【解析】 这是一道探究题,解答此题,首先要紧扣文章主旨,联系文中所写的时代及作者在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感情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解读作者情感的钥匙。其次,要紧扣原文中的表述进行分析,不主观附会。最后,分析要结合文本,符合文中所反映的事实,言之成理即可。【答案】 (示例)在历史与现实的纠结中,作者内心情感矛盾而复杂:痛恨德国人的入侵,却又偏偏喜爱入侵者所植的树木。情感矛盾。入侵者炸山植树,我们有肥沃的土地,却任其荒废。痛惜而无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