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同步分层测评15森林与河流苏教版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8645424 上传时间:2018-10-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同步分层测评15森林与河流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同步分层测评15森林与河流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同步分层测评15森林与河流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同步分层测评15森林与河流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同步分层测评15森林与河流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同步分层测评15森林与河流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同步分层测评15森林与河流苏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 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学业分层测评苏教版- 1 -学业分层测评学业分层测评( (十五十五) ) 森林与河流森林与河流语言运用层1下列各句中, 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在它格外沉静的流速中,你也可以听见水流晶莹剔透的音程和音色,就像场面壮观的大乐队后面一小块三角铁,在它并未敲响之时,它也迫使周围的空气震荡出它敏锐触觉的音域。B河床中间的卵石很大,有的高高隆起在水面上,使得潺潺的水流在这些障碍物面前变幻出各种不同的流速和音调,汇流成各种光怪陆离的湍急水域。C此地呈块状的大片的静谧从树上掉落。森林就像隐蔽在繁华都市地下的巨型军械仓库一样森严壁垒,万籁俱寂。D额尔齐斯河像

2、草原上躺着的牧民的孩子,向我们睁开了他少不更事而新鲜好奇的眼睛【解析】 “少不更事” , 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此处应改为“不谙世事” 。 “不谙世事” ,不明白世上的事情 ,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对社会上的种种事情没有了解, 缺乏经验。【答案】 D2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只要是孩子们认真读了教材上的古诗文,将这些优美的文字记在心中,随着自身的成长,终究是会有感受的。B根据十部委出台的暂行规定,严禁设立私人会所,是指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宗教活动场所中具有特殊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C过去五年间,重庆构建了“双轨制”住房供应体系,大规模建设

3、公租房,实施“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 ,房地产市场总体健康。D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创新能力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助推力,也是学生在青少年阶段集中体现的特征性能力。考查学生创新能力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要求。【解析】 A 项,语序不当,将“只要是”放在“孩子们”后面,保持句子的主语一致。B项,成分残缺,应改为“严禁设立私人会所的地方” 。C 项,成分残缺,应在“实施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 ”后加“的办法” 。【答案】 D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作为世界语言的英语在我国机场被广泛使用

4、,然而其中饱含中国特色的“神翻译” ,常令过往的外国游客哭笑不得。如在机场卫生间, “小心地滑”的牌子上赫然用英语写着“小心山体滑坡” ;紧急出口上标有“平时禁止入内”的告示牌,相对照的英文却写成“和平时期禁止入内” ;2018 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学业分层测评苏教版- 2 -“聪明”的中国人还根据英语的单词构成方式,在“recycling”(回收利用)前面加上否定前缀“un” ,创造出了“unrecycling”这个单词,来表示“不可回收利用”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一是由于“一知半解”的国人喜欢对英语_;二是人们更倾向于依据_,对英语进行搭配和使用;还有就是文化差异,使得各民族_。【

5、答案】 进行逐字直译 本国语言的规律和习惯对相同词汇的认知大相径庭(或“对相同词汇的理解不同”)4下面是某班级春游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75 个字。_【解析】 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描述图示要抓住图示各元素之间的联系,准确描述出“春游”的组织形式、具体准备、活动要求及活动内容。图示“分 5 组”是组织形式,图示“小组”统领的是准备和要求,图示“班级”统领的是活动内容。【答案】 (示例)本次春游全班分为 5 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准备所需物品,要求人人参与,组长负责协调;各组拿出美食进行班级评比,并参加游艺活动。

6、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郁达夫自从亚里士多德的文学模仿论创定以来,以为诗的起源是根据于模仿本能的学说,到现在还没有绝迹。富有独断性者,甚至于说“所有的艺术,都是自然的模仿” 。虽则说得太独断,太笼统,但反过来说,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于人生,对于艺术,都有绝大的影响,绝大的威2018 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学业分层测评苏教版- 3 -力,却是一件千真万确的事情。所以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自然的变化,实在多而且奇,没有准备的欣赏者,对于它的美点也许会捉摸不十分完全的。就单说一个天体罢,早晨的日出,中午的晴空,傍晚的日落,都是

7、最美的景象;若再配上云和影的交替,海与山的参错,以及一切人造的建筑园艺,或种植畜牧的产物,如稻麦牛羊飞鸟家畜之类,则一日之中,就有万千新奇的变化,更不必去说暗夜的群星,月明的普照,与四季寒暖的更迭了。我们人类都有一种特性,就是喜新厌旧,每想变更。一碗最珍贵最可口的菜,若每日吃着,到了后来,宁愿去换一碗粗肴淡菜来下饭。唯有对于自然,就决不会发生这一种感觉,太阳自东方出来,西方下去,日日如此,年年如此,我们可没有听说有厌看的。还有月亮,初一出,月半圆,月底全没有,而无论哪一个人,看了月亮,总没有不喜欢的。自然的伟大,自然的与人类有不可须臾离的关系,就此一点也可以看出来了。欣赏自然景物的本能,是大家

8、都有的。不过有些人忙于衣食,不便沉酣于大自然的美景;有些人习以为常,虽在欣赏,也没有欣赏的自觉。更有些人,将自然范围限制得很小,以为能如此这般的欣赏,自然景物就尽在他们的囊中了。我从前有位同事,平时只晓得钻门路,积私财,以升官发财为唯一的人生乐趣,现在居然位至极品,财积到几百万了,但他唯一娱乐,还是出外则装学者的假面,回家则翻英国银行的存折。对于自然山水,非但不晓得欣赏,并且还视若仇敌似的。对于这种利欲熏心的人,我以为对症的良药,就只有一服山水自然的清凉散。因为山水自然,是可以使人性发现,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自然景物所包含的方面,原是极博大、极广阔的。天地岁时,社会人事,静而观之,无一不是自

9、然,无一不可以资欣赏,但这却非要悠闲自得,像朱夫子那样的道学先生才办得到。至于我们这种庸人,要想得到自然的美感,还是上山水佳处去较为直截了当。大抵山水佳处,总是自然景物的美点发挥得最完美、最深刻的地方。孔夫子到了川上,就觉悟到他的栖栖一代,猎官求仕之非;太史公游览了名山大川,然后才死心塌地,去发愤而著书。可知我们平时所感受不到的自然的威力,到了山高水长的风景聚处,就会同电光石火一样,闪耀到我们的性灵上来。我曾经到过濑户内海旅行,月夜行舟,四面青葱欲滴,当时我就只想在海岸做一个半渔半读的乡下农民。依船楼而四望,真觉得物我两忘,生死全空了。后来也登过东海的崂山,安徽的黄山,更在天台雁荡之间,逗留过

10、一段时期,总没有一次不感到人类的渺小,天地的悠久。所以要想欣赏自然的人,还是先上山水优秀的地方去训练耳目,最为适当。从前有个赞美美术批评家拉斯肯的人说,他在没有读拉斯肯以前,对于绘画,犹如瞎子,读了之后,眼就开了。这话对于高深的艺术品的欣赏,或者是真的,但对于自然美,尤其是山水美的感受,也未必尽然。乡下愚夫愚妇的千里进香,都市里寄居的小市民的窗槛栽花,都是2018 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学业分层测评苏教版- 4 -欣赏自然的心情的一丝表白。只教天良不泯,本性尚存,但凭我们的直觉,也就足够做一个自然景物与高山大水的初步欣赏者了。(有删改)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11、A文章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学说谈起,意在引出人生、艺术模仿自然山水的中心观点,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B第段有关自然的描述涉及时间、空间、光线、色彩等元素,平常的自然景物、人文景观流转变幻,姿态万千。C作者笔下的自然山水具有陶冶性灵的作用, “清凉散”之喻形象地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忽略对自然的欣赏。D本文以吃饭为例表现人类喜新厌旧的特性,以“小市民的窗槛栽花”为例表明凡夫俗子也能欣赏自然美,具有生活气息。E本文谈古论今、写人写己,由景物而人生,从山水而艺术,紧扣自然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行文看似闲散,实则紧凑有序。【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结构思路和重要语句含意等的理解与把握。A 项

12、,根据第段的表述可知“人生、艺术模仿自然山水的中心观点”表述错误。C 项,根据第段的表述可知, “清凉散”是“对于这种利欲熏心的人”的良药,不是“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忽略对自然的欣赏” 。【答案】 AC6作者认为应该如何欣赏山水及自然景物?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_【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段,第段的第一句话、第段的第一句话、第段的最后两句话,这些都是作者对于欣赏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态度,对这些信息加以筛选整合,尽量用原文中的语言组织答案。【答案】 留意自然的丰富与变化,做有准备的欣赏者;不为世俗所累,主动寻访山水佳处;保存美好本性,在生活

13、中欣赏自然。7文章第段写“我”在濑户内海旅行,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_【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结构的分析。分析第段写“我在濑户内海旅行”在文中的作用,可以从对主题表达的作用、对文章结构的作用等方面组织答案。作者到濑户内海去旅2018 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学业分层测评苏教版- 5 -行,承接了上文古人游览的经历,过渡到自己的体验中来,进一步印证了山水优秀的地方对心灵陶冶的作用,更具有说服力。【答案】 生动表现物我两忘的感受,突出自然的伟大;以个人体验进一步印证山水佳处对心灵的陶冶作用,亲切自然,更具说服力;上承古人游览经历,下与登临崂山等相呼应,行文详略有致,富于变化。8文中说:“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 ”请结合本文和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合理,有说服力。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郁达夫故都的秋)陶渊明、谢灵运这般人的山水诗那样的好,是由于他们对于自然有那一股新鲜发现时身入化境浓酣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